吉麗莉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持續(xù)發(fā)展,課堂教學的模式正悄悄地發(fā)生變革。智慧教育成為當今教學的主流,其豐富的教學資源、直觀而適切的學習情境,在滿足群體化教學需求的同時,也為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綠色通道。如何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音樂課程完美融合,以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在現(xiàn)代化學習工具的陪伴之下,始終保持主動探索和踴躍學習的熱情?這些成為當下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究的重點。
游戲化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僅有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普遍使用,衍生出一種新型的游戲模式,為音樂教學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但如何適切地使用新型游戲模式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成為教師實施游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探索點。
一、設計同步動畫游戲,讓音樂活動行之有方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但傳統(tǒng)的課堂游戲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信息化的課堂迫切地需要一種新型的課堂游戲,這種游戲能夠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效果,且與學生的音樂活動相呼應,相得益彰。
信息技術的特點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積極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讓課堂回歸育人的原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游戲的設計與開展是建立在嫻熟的信息技術制作與運用的基礎之上,是教學知識點與信息化游戲的有機融合,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案和制作課件時多思考、多鉆研,將信息技術的一些功能適切地運用于講解重難點上,以趣味、生動的游戲形式化繁為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享受音樂。
例如,在教一年級學生欣賞《驚愕交響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同步動畫小游戲:為了讓學生切身體驗“音有強弱”,筆者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節(jié)拍做踏步,一拍一步,可以自由走遍教室的任何一個角落,但是注意腳步的力度要和音樂力度相一致。當音樂很弱時,腳步也要很輕;當音樂很強時,可以使勁兒地跺一下腳,感受其中的力量。
與此同時,筆者在希沃課件中巧妙地設計了一組動畫——靈活的小腳丫,配合學生的腳步同步出現(xiàn)。當最強音出現(xiàn)時,屏幕上會同時出現(xiàn)一個大腳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這個圖形之大,意味著重音之強。有這樣可愛的動畫陪伴,還有動聽的音樂、可愛的伙伴在身旁,學生們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致更高了。
這是游戲也是表演,這樣的新型游戲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既享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也增強了自身對音樂的感悟,提升了音樂素養(yǎng)。
二、設計游戲式聲音圖譜,讓音樂形象躍然紙上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它把人類思維瞬間閃爍的創(chuàng)意記錄在躍動的音符中,用富于變化的旋律和節(jié)奏展示著藝術的魅力。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將原本抽象、枯燥的音樂,變成畫面、聲音等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用交互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進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深化音樂形象。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獅王進行曲》時,學生對獅子的形象都很了解,但如何讓他們從音樂中聽出獅子的威武、霸氣?深思熟慮之后,筆者決定從鋼琴模擬獅子吼叫的音樂出發(fā),提出疑問:這是什么動物發(fā)出的叫聲?然后跟隨著音樂中的吼聲,張大嘴巴,雙手放在臉頰的兩側,學獅子猙獰的表情,邊做吼叫的樣子邊扭動頭部,學生一下子脫口而出“像獅子在叫”。筆者這時不予理會,繼續(xù)跟隨音樂表演,許多學生也隨即跟著演了起來,吼叫聲不絕于耳。此時,筆者趁熱打鐵,繼續(xù)出示問題:獅子共吼叫了幾次呢?在學生再次聆聽時,筆者用線條和獅子的腳印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出獅子吼叫的聲音圖示,音樂中每吼叫一次就會同步出現(xiàn)一張圖。
信息化的動畫小游戲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了音樂中主人公的形象,營造出生動的音樂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同時深化了音樂形象,為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了空間。
三、定制游戲式評語,讓課堂評價更加多元
課堂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師豐富、多元的評價手段,能使學生如沐春風,使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xiàn)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茖W的課程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動力”。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我們的課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你真棒”“真聰明”“不錯”這樣的評價,單調(diào)乏味。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首先要學會評價學生。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運用不只體現(xiàn)在備課、上課中,也體現(xiàn)在可以用交互游戲的方式來實現(xiàn)課堂評價。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使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及時、多方位地表揚學生。認真聽講的學生可以評為“聽課小達人”;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評為“課堂參與小達人”;唱歌特別好的學生可以評為“課堂小歌星”。課堂中還可以隨機抽取學生參與表演,被抽中的學生會覺得自己很幸運,表演時也會非常認真投入。結束后筆者還對他們的演唱進行了“多人點評”。
這樣評價的優(yōu)點在于,教師可以按照學科的特點及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設置評價的門類及評價的語言,及時給予學生適切的評價。這樣的課堂評價既有助于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也可以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更真實、更有針對性地助力學生成長。
教智融合背景下的音樂課堂正在發(fā)生著一系列的變化,新型課堂音樂游戲的有效使用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教師要善用、“慧用”信息化手段,發(fā)揮其對音樂教學的促進作用,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多思考如何將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不只要“慧用”信息化游戲,還要追求更多更好的技術,使之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