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
統(tǒng)編版教材對朗讀訓練要求明確,有層次、有梯度,逐年提高,從能夠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到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統(tǒng)編版教材課后練習中的朗讀題目設置可以發(fā)現(xiàn),朗讀是小學語文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形式。朗讀在語文課堂教學及提升核心素養(yǎng)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感,更能提升語文的閱讀性和趣味性。因此,本文結合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朗讀教學實踐探索與研究,總結文學體裁不同,選擇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以提高學生朗讀水平,論述相關策略。
一、讀文言文,正確斷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閱讀教學階段目標提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钡囊蟆R虼?,通過朗讀結合注釋來了解文言文大意在三年級階段能夠帶來新的閱讀模式,初步引出新的閱讀能力。
《司馬光砸缸》《守株待兔》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和下冊用文言文形式呈現(xiàn)的寓言故事,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學習上有一定的難度,朗讀上更是需要教師的不斷指導才能把文言文讀通順。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多種方法通讀課文,如,通過聽錄音范讀和自由朗讀來讀準字音;和同桌讀、和小組讀,讀得流利、通順;教師范讀,生跟讀,并劃分節(jié)奏,讀好文言文的斷句,初步獲得語感;對著注釋反復讀,將文言文讀通順、讀流利,讀通全文,理解字義,從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并從中更好地讀懂寓言帶來的深刻啟示。班級展示讀課文,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及評價能力。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時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宋人想不勞而獲的心理。朗讀“因/釋其耒/而守株”時注意停頓,語速稍緩,讀出滿懷期待的語氣。這篇寓言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學生要反復朗讀,理解意思,才能很好讀懂其中的道理。正確把握文言文的斷句,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為今后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讀古詩,想畫面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古詩凝結著古代文人雅士智慧,是古人對生活、生命、自然情懷的張顯,流傳至今仍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學生需要通過不斷誦讀,才能很好感受古詩的韻味,領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學習過“讀句子,想畫面”,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有過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或詩中描繪的景色的練習,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要求“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墩n標》閱讀要求“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因此,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古詩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意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統(tǒng)編版三年級共有4組12篇古詩,9篇寫景和3篇寫傳統(tǒng)節(jié)日,統(tǒng)編版教材注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課堂,深入學生,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師教學時需將朗讀貫穿于古詩教學的整個過程,詩句的停頓處比較清晰,可以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再個人展示讀,教師糾正停頓錯誤的地方;教師亦可范讀,生邊感悟邊模仿,感受古詩的韻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古詩節(jié)奏、句子整齊、平仄和對仗、詞藻和句法、分類等實際情況,通過聽錄音模仿、個別讀、齊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讀、利用手勢提示節(jié)奏起伏、配樂、對口令式朗讀等形式開展朗讀活動,讀出古詩的旋律及文字之美,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幫助學生形成畫面感,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悟,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記憶詩句。例如,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時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并展示一些西湖美景圖,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西湖不同時節(jié)的美,讀出西湖之美。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詩的朗讀不能僅限于課本,還要從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古詩的朗誦,誦讀經典,促進積累,把經典與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品讀詩句,促使學生文字推敲能力和閱讀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讀童話寓言故事,把握人物心理
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有7篇童話故事,下冊有4篇寓言故事,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和《陶罐和鐵罐》等,寓言和童話中人物對話較多,而且具有童真童趣,學生朗讀興趣盎然,并樂于將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心情,朗讀時要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語調,要做到自然流暢,不同人物各有不同:愉悅的,面帶微笑語氣上揚;可愛的,語音要清脆悅耳;急切的,語速要稍微快一些;悲哀的,語速要慢,語氣要低沉,等等。教師要根據上下文語境來指導學生朗讀,時快時慢、時輕時重,做到收放自如,可以在初步體會人物心情變化的基礎上,靈活采用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人物心情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童話故事時,讀“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救命啊”,要注意省略號的提示作用,這里表示話語的停頓,要讀得斷斷續(xù)續(xù),讀出紅頭的絕望心情。又如,統(tǒng)編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以對話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分角色朗讀,分別讀出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理的性格和陶罐的謙虛、不卑不亢、友善、寬容。通過朗讀,學生更容易理解它們的不同性格和之后的不同結果,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生活中更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童話寓言教學時要充分指導朗讀,開展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等。教師適當的點撥、評價,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心情,還能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學生把故事講給周邊的人聽,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讀文質兼美的課文,品詞句
朗讀一篇美文是一次文字的旅行,一次心靈的洗禮,引起讀者的共鳴并展開無限的想象。統(tǒng)編版三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都精選程度適宜、文質兼美、內涵豐富的課文,課后練習的編排基本也跟朗讀相關。那么,在教授美文時該如何來朗讀呢?這是一線教師教學過程中常思考的問題,現(xiàn)針對這個問題談談筆者的幾點見解。
1.教師范讀、聽音頻或看視頻模仿朗讀。聽字音、聽節(jié)奏、聽停頓和聽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齊讀。朗讀之前要先說要求,讓學生有個標準,而做到更好。
3.帶著問題自由朗讀或默讀。邊讀邊思考,初步理解文段,讓學生明白朗讀的目的。
4.分小組分段朗讀。教師及時鼓勵和評價或小組互評,小組競賽方式加分進行鼓勵,活躍課堂氣氛。
5.男女生朗讀。女生朗讀,男生審題或者男生朗讀,女生審題,給學生預留思考時間。
6.抓住擬聲詞、輕聲詞、關鍵詞、關鍵句、特殊句型等重點指導朗讀,有重有輕并帶著感情朗讀,理解句子,發(fā)現(xiàn)美,談體會。
7.個別學生合作朗讀。讓個別學生帶動其他學生來朗讀,通過生生互評,給學生機會交流討論,讓學生想說、有話說。
8.誦讀識字時,可通過“小老師”領讀、拍手朗讀、動作朗讀、遮擋生字露熟字、我會讀、齊讀等方式進行朗讀。當學生朗讀錯誤時,教師及時指導鼓勵。
比如,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花鐘》時,抓住文中的特殊句式——排比句、疑問句,讀出作者所要闡述的情感,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準確,感受花鐘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樂趣。教學《肥皂泡》第四段時,抓住關鍵詞“輕清透明”讀出肥皂泡在孩子們眼中的美麗和神奇;“玲瓏嬌軟”讀得輕柔愉悅,體會作者對肥皂泡的喜愛之情;第五段兩個“輕輕地”要讀得輕些,給人以寧靜美好的感覺。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朗讀方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不同特點來開展朗讀活動,學生朗讀時做到字正腔圓,在聲情并茂中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想象力,豐富情感、陶冶人格,讓語文課堂賦有生命。
朗讀是把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它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和生命所在。因此,朗讀教學也是一項長期不斷堅持的過程,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要有耐心,不僅要打動自己還要打動學生,促使學生養(yǎng)成朗讀的習慣,愛上學習,不斷地進步。讓朗讀教學富有生命力,增加生命體驗,引起心靈共鳴,為學生展現(xiàn)一次又一次的文字盛宴,讓學生在語文的辭海里暢游,享受語文帶來的生命樂趣。
責任編輯? 彭晉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