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青
一、趣味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改的要求,現代教育理念指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這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非常有利。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集圖片、視頻和聲音等于一體,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一整節(jié)課都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語文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其中有很多寫景、描寫小動物的文章,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相關景物或動物的圖片和視頻,在引出新課內容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加深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內容雖然比較通俗易懂,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存在難以理解課文內涵、情感的情況。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足,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關注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形成,還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融入教學目標體系之中。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以逼真的情境來感染學生,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贊揚偉人和戰(zhàn)士的文章,這些偉人、戰(zhàn)士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這些人物、事跡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往往難以生發(fā)出相應的情感。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故事發(fā)生的情境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引入課外資源,豐富學習內容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接觸和學習到的內容非常有限,難以滿足自身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時,教師可以提前從互聯網中搜集各種教學資源,從中選擇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整合到自己的課件中,讓課件內容更加豐富。比如,教師可以將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等融入課堂教學中,以開闊學生視野,助力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四、引入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學中還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比如一些科普類的文章,這些文章往往蘊含著深奧的科學道理,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為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教學來突破教學重難點。信息技術能夠使深奧的科學道理直觀化、生動化和形象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具有重要作用,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為教師提供全新的教學平臺,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還能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努力提高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促進語文教學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2D046ED9-E581-4F19-B6CA-233363C545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