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紅祥
(蘇州市吳中區(qū)甪直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蘇州 215127)
惡心、嘔吐是全身麻醉麻醉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令患者痛苦不堪,影響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近些年來,中西醫(yī)結合的理念已經得到醫(yī)學界的認可,針刺麻醉的民族瑰寶再次被麻醉醫(yī)生所重視,臨床中逐漸將經皮穴位脈沖電刺激輔助全身麻醉應用于外科手術中,發(fā)現(xiàn)可提高麻醉效果。本研究基于中醫(yī)針灸原理為指導,探索足三里、合谷、內關三個穴位經皮電刺激對術后惡心、嘔吐等癥狀的影響效果[1-2]。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腹腔鏡患者60例臨床資料,按隨機數表分兩組,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0~59歲,平均(41.85±6.73)歲;手術類型:膽囊術10例,闌尾炎9例,婦科手術11例。研究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21~57歲,平均(42.52±6.67)歲;手術類型:膽囊術10例,闌尾炎10例,婦科手術1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手術實施全身麻醉。給予面罩吸氧,并用丙泊酚1.5~2.5mg/kg、羅庫溴銨0.5~0.7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0.3~0.5ug/kg行麻醉誘導,肌肉松弛后借助喉鏡行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機械通氣。在術中用枸緣酸瑞芬太尼400~800ug/h、七氟烷0.6~0.8MAC維持,視手術時間間斷追加羅庫溴銨10~20mg/次到手術結束,待手術完畢則拔管。研究組先給予經皮穴位電刺激。選取穴位:雙側足三里穴、合谷穴、內關穴,循按以上穴位,以0.3mm粗40mm長的針灸針針灸,“得氣”后將導線一側夾子夾于針灸針針柄處,而另一側則連接穴位神經刺激儀,連續(xù)波設置為2~5Hz,電流強度由弱逐漸增強,并以患者耐受度為宜,一般為2mA以下。最后行全麻,而麻醉誘導方案和對照組相同,穴位脈沖電刺激則持續(xù)至術畢30分鐘。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1)參考MANE(莫洛惡心嘔吐評估表)對比兩組術后6h、24h惡心嘔吐情況,分值是0-6分,0分表示無嘔吐惡心,6分表示難以忍受的惡心嘔吐,分值低標準癥狀輕微。(2)依據本院自制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臨床滿意度情況,滿分0~100分,包括非常滿意(大于85分)、基本滿意(60~85分)與不滿意(低于60分),滿意度=基本滿意+非常滿意[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資料選取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數據選擇(±s)代表,以t檢驗差異;計數數據選擇[%(n)]代表,以χ2檢驗差異;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惡心嘔吐評分比較 研究組術后惡心、嘔吐程度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惡心嘔吐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術后惡心嘔吐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n 惡心 嘔吐術后6h 術后24h 術后6h 術后24h對照組 30 4.72±0.48 3.33±0.74 4.11±0.56 2.89±0.62研究組 30 3.61±0.53 2.26±0.51 3.15±0.63 1.78±0.41 χ2值 - 8.503 6.521 6.238 8.179 P值 - 0.002 0.004 0.004 0.002
2.2 兩組滿意度情況比較 研究組30例中,非常滿意16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2例,臨床滿意度93.33%;對照組30例中,非常滿意12例,基本滿意9例,不滿意9例,臨床滿意度70.00%;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0,χ2=5.455)。
全身麻醉下腹腔鏡手術后患者受自身體質、手術、麻醉藥物等因素影響,術后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比較多發(fā),很多患者自述比疼痛難以忍受。且劇烈的嘔吐導致腹部壓力陡增,更會影響到手術切口的愈合,甚至刀口直接裂開,倘若得不到有效處理,不但嚴重影響患者快速康復,而且使得住院時間延長,甚至會導致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近些年,據有關研究指出,穴位針灸輔助麻醉可有效鎮(zhèn)痛,調節(jié)機體功能;還能通過刺激穴位促使受損組織及早恢復,對神經電生理的調控亦,會影響到中樞神經遞質的釋放,提高機體的疼痛閾值和惡心、嘔吐閾值[4]。為此,本文對本院收治行腹腔鏡患者60例臨床資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的惡心、嘔吐評分均比對照組低;研究組臨床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意義。表明臨床對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患者實施經皮穴位電刺激,能減少惡心嘔吐發(fā)生。究其原因:行腹腔鏡手術后,患者容易殘存淤血,經絡阻塞,氣機郁滯,可對人體的胃腸道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易產生胃腸絞痛和惡心嘔吐現(xiàn)象,同時加上稟賦不足、受涼、禁食、術后疼痛導致情志不舒等引起氣血兩虛,導致惡心嘔吐癥狀加重。經絡是一種“外絡為肢節(jié),內為臟腑”的系統(tǒng),可起到調節(jié)臟腑、平衡陰陽、行氣活血及溝通表里等多種作用。據相關研究顯示,經皮穴位電刺激輔助于全麻手術中可緩解術后患者疼痛程度,調節(jié)胃腸活動減少惡心嘔吐次數。此外,經皮穴位電刺激通過激發(fā)經氣,活血通絡,可減少對中樞阿片受體的刺激,降低全麻阿片類藥物用量,從而達到緩解惡心嘔吐目的。經皮穴位電刺激選足三里、合谷、內關等作為主穴,“足三里”屬于足陽明胃經,具有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功效,對足三里進行刺激,可調節(jié)臟腑、升降氣機、和胃健脾;“合谷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重要穴位之一,擔當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又被稱為“大腸經原穴”,可治療急性腹痛和頭痛;“內關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有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緩解治療頭暈、心痛、暈車等作用。全身麻醉術后患者因麻醉藥物殘留會有一段時間的意識模糊、頭暈腦脹的感覺,術后刀口疼痛刺激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抑制,致患者心動過速、血壓增高、這種循環(huán)和內環(huán)境的短時間波動改變,導致患者有各種術后不適。加上術中CO2氣腹帶來的短暫的高碳酸血癥的影響,以及術畢腹腔內的殘留CO2的影響,患者常訴眩暈及肩部、肋斜部不適等癥狀,這些不適亦會加重患者術后的情志不舒,而導致惡心、嘔吐發(fā)生?!白闳?、合谷、內關”三穴聯(lián)合施針,能很好地解決患者腹脹、腹痛、頭暈、頭痛、胸悶、胸痛、肋斜不適等癥狀,有助于降低全麻腹腔鏡手術術后的惡心、嘔吐發(fā)生。
綜上所述,臨床將經皮穴位脈沖電刺激輔助全身麻醉實施于行腹腔鏡患者中,可減輕術后患者因手術麻醉導致腸麻痹、胃腸脹氣帶來的腹部脹痛?!岸歉谷锪簟迸浜稀白闳铩毖ㄎ幻}沖電刺激,不僅能促使胃腸道功能盡快恢復,縮短排氣時間,緩解惡心嘔吐等癥狀;而且還能降低腹脹引起的腸絞痛。同時,發(fā)現(xiàn)在其他止吐藥物作用不佳時,此三種穴位聯(lián)合針灸脈沖電刺激進行補救治療有奇效,在當下節(jié)省醫(yī)保支出,控制用藥的背景下,尤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