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維華
近期,三只松鼠公布了2021年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從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虧損,當季虧損3100萬元;緊接著的2022年第一季度,虧損繼續(xù),營收同比下滑16%,凈利潤降低48.75%,近乎腰斬。與營收、利潤雙降同時而來的則是三只松鼠的股價直線下跌:截至4月29日15:00 收盤,三只松鼠總市值為88.86億元,相較于巔峰期的360 億元市值,僅剩不到25%。
有網友調侃:“三只松鼠已跌沒了兩只,還剩一只松鼠?!?/p>
其實,我們也應該看到三只松鼠的努力,為應對不利局面,三只松鼠曾連續(xù)出臺自救式組合拳對策:
關店300 家。2021年,三只松鼠關閉投食店43 家、聯盟小店288 家,共關店331 家。
單店從規(guī)模時代轉向品質時代。三只松鼠的策略從單店的追求規(guī)模和數量,轉變?yōu)樽非髥蔚昶焚|和贏利性。
縮減SKU。從其早期的曾高達1000 款的近乎全品類的SKU 壓縮到如今的400 個SKU 左右。產品戰(zhàn)略上以每日堅果系列為核心,零食類大單品為輔。
淡化子品牌。比如2021年財報里沒有鐵功基、養(yǎng)了個毛孩、喜小雀等三個子品牌,僅剩小鹿藍藍的數據展示。
然而,上述這些策略或戰(zhàn)略的轉變是否能帶來三只松鼠的重振輝煌,仍有待考量,但其大起大落的過程值得研究和體味,其中很多內容都能為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正反兩面的教材。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三只松鼠跌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大致來講,三只松鼠目前比較尷尬的原因可能包括10 個方面。
1.線上線下的模式融合不好
比如其線上線下的價格體系不合理,甚至媒體報道說有加盟商從直播間而非總部進貨的現象。在比價非常容易的當下,在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在多種渠道和商業(yè)模式并行的大特許時代,包括產品品類、價格、定位和包裝等在內的要素都必須經過仔細規(guī)劃。否則,極容易導致內卷和自傷。
2.戰(zhàn)略的變換太快且略極端
比如,其從一開始迷信電商,不重視線下實體店,到后來又自我否定地提出萬店計劃,目前又提出大力發(fā)展分銷體系;其一開始定位單品牌,之后改為多品牌;一開始強調多品類,現在轉而實施精選品類策略;等等。戰(zhàn)略固然需要與時俱進地改變,但要記住的是,絕對不能因為新的模式就徹底否定老的、傳統(tǒng)的模式,市場不會永遠給你試錯的機會。融合、無界,才是制勝法寶。
3.產品品質不穩(wěn)定
近來,多家媒體都截圖了大量消費者的吐槽,而最大的槽點之一就是三只松鼠一直以來被詬病的產品品質問題。在品質管控一般的情況下,不少網友還吐槽三只松鼠的價格偏貴。
4.廣告的負面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前段時間的“紅領巾事件”“瞇瞇眼事件”等都對三只松鼠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而此負面影響的長尾效應恐怕在短時期內很難徹底消除。
5.疫情持續(xù)影響
疫情降低了人們的現實收入和收入期望,也必然會影響消費水平,而休閑零食屬于非必需品,其市場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三只松鼠也未能幸免。
6.線上生意的收縮
隨著線上電商流量接近天花板、平臺收費提高、電商平臺的分流型競爭,線上電商的成本和費用日漸提升,電商紅利帶來的效果卻在下降。如此境況之下,過于依賴線上電商的三只松鼠的生意自然就會變差。如2021年,三只松鼠第三方電商平臺收入64.79 億元,占比66.31%。即便營收增加,也極可能出現為電商平臺、網紅們打工的增收不增利的狀況。
7.線下特許經營的加盟體系不健全
《瀟湘晨報》的百家號文章中提到,三只松鼠的一名員工認為“加盟門店的產品價格普遍比直營高,除非有大客戶或企業(yè)團購類業(yè)務,否則它們很難生存”。其中一名加盟商也吐槽說,他在加盟三只松鼠一年后不得不選擇了閉店?!俺ヒ咔榈挠绊懀€上線下產品價格體系不健全,對加盟商而言打擊非常大?!比绻凰墒蟮募用松唐毡榇嬖谏鲜銮闆r的話,根據筆者多年的特許經營研究與經驗,三只松鼠特許經營加盟體系必然存在嚴重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如果加盟商賺錢難的話,那么特許經營體系就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失敗的。
8.核心競爭力不明晰
隨著大量競爭者的涌現,三只松鼠的產品、模式等都被大量模仿,而三只松鼠的壁壘和護城河即核心競爭力又不夠清晰和牢不可破,自然就會被其他品牌搶占市場份額。
9.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
從其近年連續(xù)爆出的幾個內部中高層因為貪污而被起訴的案件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三只松鼠的內部管理機制還是不太完善的。
10.股東減持
三只松鼠第二、三大股東的減持,給資本二級市場帶來了不好的效應,直接導致三只松鼠的股價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