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丹丹
教育部近期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完全獨立出來。這意味著,從今年9月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這也是繼“雙減”之后,廣大家長迎來的又一新的教育議題。
本刊邀請兩位作者書寫有關勞動教育的文章,在孩子心中播下勞動的種子?!睹咳湛鞓肥匙V》以普通家長的角度寫了孩子自己動手做美食的快樂,讓我們看到勞動對凝聚親情、汲取成長力量的重要意義;《智慧在手指上》以一線學校教育者的身份,分析勞動教育的意義和正確做法,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性;同時啟發(fā)讀者思考,考試分數不應該成為對孩子的唯一評價標準,注重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將獨特的個性、優(yōu)點發(fā)展壯大起來,他們的未來才會因此更加多姿多彩。
因為疫情反彈,我家所在小區(qū)實行風控管理,小區(qū)居民都要居家隔離,恰好那段時間,孩子爸爸不在家,家里只剩我和兩個兒子在家。起初被居家隔離時,孩子們很恐慌,“媽媽,爸爸不在家,也不能訂外賣,我們也不能出去吃飯,餓了怎么辦?”在這之前,做飯一直是愛人負責的,突然讓我臨危受命接管一家人的飲食,我內心也有些慌亂,但是我還是佯裝鎮(zhèn)定地說:“孩子們,不用擔心,咱仨一起學做飯,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你們兩個都是充滿智慧的孩子,那還不是妥妥滴?!焙⒆觽儓远ǖ攸c頭。
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信心,我們一起整理冰箱里的食材??粗げ?、娃娃菜、西紅柿,牛肉、排骨等食材,哥哥正正提議:“要不我們制訂個每日快樂食譜吧?!闭S即拿出筆和紙,小哥倆開始制訂“每日快樂食譜”,并給每道食譜起了好聽的名字——3月12日,西紅柿燉快樂牛腩;3月13日,紅燒開心雞爪;3月14日,排骨土豆高興湯;3月15日,清蒸微笑大蝦;3月16日,牛肉餃子奇遇記……看到這些個性十足的菜名,我們就笑了,疫情之下的陰霾一掃而光。
我們做的第一道菜是“西紅柿燉快樂牛腩”,我負責切牛腩,正正負責洗西紅柿,當當負責剝蒜剝蔥?!捌疱仧?,蔥姜蒜,來,牛腩走一個……”在歡呼聲和笑聲中,一盤香噴噴的快樂牛腩制作完成,雖然是現學現賣,做得不如教程中的好,但我們都很知足。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跟著菜譜,做了紅燒開心雞爪、排骨土豆高興湯、清蒸微笑大蝦,我們還將不同顏色的蔬菜榨汁,和面做成包子。當五顏六色的包子出現在他們眼前時,哥倆驚呼:“媽媽,這可太神奇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嘗試都是成功的,比如,做“牛肉餃子奇遇記”時,我們煮餃子就因為時間掌握不到位而導致餃子破裂,牛肉餡都漏了出來。
“太遺憾了,早點出鍋就好了?!蔽彝诲佅∷榈娘溩佑行┳载煛?/p>
“沒事的媽媽,反正牛肉還能吃。再說,這才是正宗的牛肉餃子奇遇記呀,什么是奇遇,就是兩個東西在不同的地方,要是在一個地方,就不叫奇遇了。”是啊,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從中感受到快樂,以及學會面對不如意的結果。
在“每日快樂食譜”的實施中,孩子們掌握了很多勞動技能,正正學會了和面,當當學會了搟皮,小哥倆還可獨立完成椒鹽餅。他們在做飯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與吃到美食截然不同的快樂,這種快樂驅散了疫情帶來的陰霾。
3月25日,收到小區(qū)解封的通知時,孩子們高興得跳起來。冷靜下來,正正和我說,“媽媽,謝謝您,我以為隔離期間會不開心,但是您帶我們做美食,讓我們對每一天都充滿了期待。您從來不會做飯,可是您一點不害怕,做了那么多好吃的。以后遇到事情,就算是不會,我也不怕了……”
當當也應和著:“我們的媽媽是最厲害的媽媽?!?/p>
其實,這不就是生活中最好的勞動教育嗎?
父母和孩子一起學做飯,孩子們在做飯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勞動技能,增長了生活見識,更重要的是,也磨煉著意志,讓他們有勇氣、有魄力去嘗試之前不曾做過的事情。同時,孩子們在勞動中體會到揮灑汗水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也明白了,無論生活遇到怎樣糟糕的情況,都能有一顆平和的心,都能夠好好做飯、好好吃飯。而最后這一點,正是在此次學做飯過程中,孩子們教給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