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杭天華,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唐山外國語學校,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學一級教師。
[ 摘要 ]
多年以來,國內的外國語學校都在為促進中外交流,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貢獻力量。除接待國外訪問團以及與其他國家互訪以外,這些學校還參加并成功開展了一系列國際交流項目,其中國際AFS項目的影響力較大,AFS項目全國辦以及項目參與學校在派入和派出AFS交換生工作上做了長時間的大量的實踐,總結出了對外交流的寶貴經(jīng)驗。在正確思想的引領下,AFS項目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增進中外文化理解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對外交流中面對不同文化的差異,中外雙方秉承包容和理解的初心,相互借鑒,相互交流,促進共同發(fā)展繁榮。在背景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的情況下,中外雙方竭力尋求共識,在追尋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增進彼此的理解,互動影響一方或雙方做出積極改變。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廣大從事中外交流的工作者,堅持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為己任,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讓其他國家了解中國的文化以及民俗風情,促進世界人民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 關鍵詞 ]
文化理解;外國語學校;AFS項目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3.057
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不斷深入,國家間的經(jīng)濟貿易往來日趨頻繁,文化作為一個國家對外形象的重要名片和獨特標識,在國際競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對外交流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當代中國全面了解的重要途徑。在對外交流中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是國家間取得政治互信的基礎,是化解民族之間矛盾沖突的有效方法,進而為中外共同合作打開路徑。
近幾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的格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無疑為對外交流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此次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我國如何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積極進行國際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大到國家,小到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應加強認知,在對外交流中設法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這對于我們在國際舞臺上樹立好中國形象、參與好國際互動意義重大。
那么如何在對外交流中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呢?本文對國內外國語中學對外交流實踐和經(jīng)驗做了一些介紹和探討,望能對更宏觀意義上的對外交流提供一定的思想支持。
外國語學校,是一類以外語教學為特色的中小學校。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蘇關系熱度下降、中國與西方國家以及第三世界國家建立了更多外交經(jīng)貿關系的大背景下,中國急需大量外語外交人才,在此背景下,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外長決心創(chuàng)辦一批外國語學校。改革開放后,各地外國語學校的數(shù)量大幅增加,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促進中外交流的外語人才。外國語學校作為特色學校,擁有更多對外交流的機會,在中外文化以及教育交流中承擔著一定的使命,也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河北省某外國語中學為例,該校建校以來積極開展各類對外交流活動,比如“中英課程共建”“中美高中2+1合作課程”“中美千校攜手項目”“中法百年交流計劃”“海外孔子課堂項目建設”“新加坡政府獎學金項目”“GAC國際大學預科項目”“國際AFS項目”等各種對外交流項目,以及與國外友好學校的交流互訪活動。多年來,該校不斷深化國際交流領域,拓寬國際交流渠道,豐富國際交流內涵,對外交流活動的蓬勃開展增強了師生的國際意識,提高了師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彰顯了教育的多元化,豐富了教育內涵,促進了學校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增進了中外文化的彼此理解。其中該校參加的“國際AFS項目”是國內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合作展開的項目,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益性交流項目之一。
AFS國際文化交流組織成立于1947年,是一個旨在促進全球對話、推動世界和平、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的志愿性多邊國際組織,交流項目包括免費派出留學生和接待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參加短期或長期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以入住志愿接待家庭、就近入學進行跨文化交流,依靠全球志愿者為參與者提供免費服務支持。作為回報,AFS參與者要擔負起扮演文化交流與和平使者的角色,這是很多學生和志愿者都憧憬和期待的角色。AFS以促進世界和平和交流溝通為宗旨,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很多AFS學友活躍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經(jīng)濟和外交舞臺。
AFS項目自改革開放進入我國以來,全國辦、省地方辦以及項目學校一直致力于在對外交流中增進中外的文化理解,并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停?jīng)過分析,取得成績主要依靠以下幾個方面:
1 以包容理解推進文化融合
文化交流不是單方面地輸出或輸入,而是文化之間的互相包容和借鑒,既不能一味仰視他國文化,也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在對外交流中會出現(xiàn)文化背景、信仰、價值觀類似或接近,更容易相互吸引的情況,比如說中泰兩國都是禮儀之邦,在接待AFS泰國學生時我們能感受到兩國人同樣注重禮節(jié),有著尊老愛幼、勤勞友善等優(yōu)良品質,這種文化相似性非常有利于相互理解和接納。但是在某些禮儀方面泰國人要求得更加嚴格,而當代社會中國人的社交禮儀十分現(xiàn)代化,偶爾被泰國人誤會“不夠禮貌”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就需要耐心地交流,努力消除誤會,在持續(xù)的交流中取其之長,補己之短,以實現(xiàn)文化的共同發(fā)展繁榮。當信仰、觀點相異,發(fā)生碰撞的時候,我們也要尊重他國文化,包容和理解差異,比如說某些AFS泰國交換生可能給中國師生留下拖沓的印象,而形成這種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泰文化、教育制度的差異,泰國人一貫的處事方式是不急不躁、慢慢來。在這種情形下,摒除偏見,理解和包容文化差異就顯得格外重要。中國師生既要尊重文化差異,考慮到對方國家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習慣,又要幫助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制度,以便其更好地適應中國學校生活。
AFS項目充分尊重交換生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項目在交換生本國的重大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宋干節(jié)、水燈節(jié)等)期間,會為其提供慶祝節(jié)日和交流文化的機會,也就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換生和中國師生共同慶祝某一個國家的節(jié)日,進行交流。在這樣的契機下,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欣賞、相互借鑒、相互包容,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不同文化的溝通、理解,從而促進不同文化共同發(fā)展繁榮,實現(xiàn)增進友誼、合作共贏。
2 以規(guī)范管理形成重疊共識
不同國家的人即使文化背景再相似,也會出現(xiàn)文化上的分歧,為了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需要雙方尋找重疊的共識。盡管我國與其他一些國家的政治制度不同、價值觀不同,卻能在許多方面達成一致,“重疊共識”可以理解為不同國家的人在價值觀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在規(guī)范方面可以形成共識,即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可以認可和遵守同樣的規(guī)范;人們在思維方式存在差異的同時,在未來目標上達成共識。在AFS交換生日常管理中,難度比較大的是讓崇尚自由和獨立的西方國家的交換生接受學校的日常安排,每天從早到晚不間斷地上課、學習、活動,并且受任課老師和生活老師的監(jiān)管,完全不能隨心所欲,那么沖突和矛盾也就比較容易產(chǎn)生。比較好的做法是在交換生剛到學校時就向學生滲透“重疊共識”的思想,讓學生意識到交換生活的意義就在于體驗并了解異國他鄉(xiāng)的文化,所以尊重所在國家以及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是前提,不同國家的交換生只有在遵守共同的規(guī)范下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環(huán)境,順利地進行學習和生活。交換生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是大體有共同的目標,如體驗文化差異、通過漢語等級考試、掌握中華文化才藝等,這些共識的建立極大地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并且,西方國家的人普遍很有契約精神,在規(guī)章制度得到理解和認可后,他們一般不會再輕易去破壞,在中國學校體驗久了他們自然會慢慢體悟到這些規(guī)章制度對于管理好學校的必要性。
3 以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
為了讓AFS交換生更好地學習和運用漢語,也為了增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AFS全國辦、地方辦以及各項目校定期組織交換生參加豐富的中華文化體驗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講述中國故事,例如在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慶?;顒又?,通過講“除夕”的來歷和傳說讓交換生了解中國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通過講“屈原投江”的故事讓他們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通過類比西方感恩節(jié)來介紹中國的中秋節(jié),帶領交換生到當?shù)夭┪镳^、歷史文化古跡、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等地參觀,或者帶他們參與文藝演出、節(jié)目錄制或比賽等,利用多種方式把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國文化元素融入每一次的文化體驗活動中,幫助交換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中國夢的故事、中國人的故事、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故事、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故事。通過10個月的學習和交流,AFS交換生熟練地掌握了漢語,基本達到漢語交流無障礙的程度,通過HSK漢語水平不同級別的考試,還掌握了中國書法、繪畫和器樂等技能,熟悉和了解中國的社會、文化、教育以及中國的風土人情。交換生回國之后依然心系中國,堅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這些學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繼續(xù)在世界各地講述著中國故事,促進國際間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出于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有些交換生畢業(yè)歸國后攜父母親友到中國旅行,看望接待家庭,甚至高中畢業(yè)以后來到中國的大學繼續(xù)深造,立志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作出更大的貢獻。
AFS派出項目在國內也得到很好的開展,深受家長和學生的歡迎。中國學生經(jīng)過項目選拔后被派往韓國、日本、美國、意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國進行學習交流,他們不僅學習了一門外語,同時對所在國家的教育、文化,風俗也有了一定了解,他們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的同時也把中國故事帶到世界各地,這種“沉浸式”的交流極大地增進了中外文化的彼此理解。
AFS項目意義深遠,加強了各國青少年之間的交流,促進了教育國際化,有益于世界和平和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有利于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
雖然AFS項目只是國內外國語中學開展對外交流中的冰山一角,但是它的成功開展為我們開展其他對外交流活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成功的經(jīng)驗。為了更好地參與到全球文化交流中,推動國際關系良性互動與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同時也為了全面提升中國形象,展示中國文化,全面提高中國文化的世界競爭力,我們需要在對外交流中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上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始終做到包容差異、理解差異,以包容理解推進文化融合;遇到因文化背景、價值觀導致的分歧時能在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未來的目標等方面達成共識,實現(xiàn)合作共贏。除此之外,在對外交流中,我們還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善于學習吸納其他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為中華文化提供精神營養(yǎng),同時也要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行客觀歸納與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和時代需求相結合,以國際化的視野講好中國故事,讓其他民族和國家認識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價值和巨大魅力,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深入世界人民的心中。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編輯部. 人民日報刷新見解: 對外文化交流應有新理念[N]. 人民日報,2015-12-10(7).
[2]曹巍. 如何做好國際文化交流[J]. 人民論壇,2018(35): 136-137.
[3]高雪.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運用[J]. 神州,2018(5): 10-11.
[4]李繼誠.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文化旅游推廣案例研究[M]. 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2019.
[5]張鐵道,張婷婷. 首都中小學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現(xiàn)狀及特點[J]. 北京教育(普教),2012(6): 54-55.
[6]趙樹峰. 中學教育國際化的探索與實踐——以東北師大附中國際交流實踐為例[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 142-146.
[7]耿曉紅. 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5): 125-126.
[8]楊珊. 中學教育國際化實施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 成都: 四川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