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蔡青青,女,貴州榕江人,貴州電子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高職美育及幼兒發(fā)展與健康管理專業(yè)美術教育教學。
[ 基金項目 ]
本文系黔北紅色文化融入高職美育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項目課題貴州高職院校美育教育現狀及改革策略”(2021C065 )的階段性成果。
[ 摘要 ]
美育是高職院校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經過貴州省教育廳及各高職院校的共同努力,貴州省高職院校美育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美育相對專業(yè)學科和公共教育類學科仍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對貴州省高職院校的美育概況進行調研,并針對調研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改革策略。
[ 關鍵詞 ]
貴州高職院校;美育;現狀;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K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3.056
黑格爾將美學稱之為“藝術哲學”,為了更好的理解“藝術哲學”的含義,曾經有國內的學者提出:“人類最高的理性形式是哲學,人類最高的感性形式是藝術,美學就是哲學與藝術之間的橋梁。”美學教育可以說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近年來,經過貴州省教育廳及各高職院校的共同努力,貴州省高職院校美育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對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就整體而言,高校美育工作達不到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要求,同時與全面培養(yǎng)和構建德、智、體、美、勞的育人體系不相匹配,與滿足廣大青年學生對優(yōu)質豐富美育資源的期盼還不相適應。美育相對專業(yè)學科和公共教育仍是薄弱環(huán)節(jié),鑒于此,我們課題組對貴州省4所高職院校美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1 調查概況
1.1 調查目的
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貴州省的4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調查,基本上了解了當前貴州省高職院校美育的現狀,并對美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統計與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貴州省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美育教育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1.2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板塊,一是高校美育課程的開設情況及教學效果;二是美育的開展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三是美育中存在的問題。
1.3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對象為高職在校大學生,以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貴州省的4所高校進行了調查,涉及了7個專業(yè),涵蓋了不同性別、年級和專業(yè)。本次調查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一共收回問卷1266份,均為有效問卷。
2 高職院校美育教育的現狀
調查問卷的內容分為三個板塊:美育課程的開設情況及教學效果、美育課程的開展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當下美育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2.1 美育課程的開設情況及教學效果
從圖1可以看出所調查的1266名學生中只有12.16 %的學生因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定上的因素沒有學習美育課程,87.84 %的學生所就讀的高職院校是開設了美育課程的。由此可以反應出貴州高職院校對美育是很重視的,很多的學校把美育課程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實行學分制,學生要修滿學校規(guī)定的美育學分才能順利畢業(yè)。從調查數據上來看貴州高職院?;旧线_到了開齊開足美育課。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目前高職院校的美育教學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延展到了課堂外。有63.03 %的美育教學是通過藝術教育相關的課程來實現的,表明了大多數美育教學局限于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學科的教育,重藝術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專業(yè)學科的特點,沒有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開設美育課程。美育教學形式多變內容豐厚占比35.39 %,說明個別的美育教師意識到了單一教學形式讓課堂枯燥乏味,只有通過教學改革豐富教學內容和藝術實踐活動,高職美育的教學才會有突破性進展。34.28 %的美育教育形式較為單一,由此可以反映出一部分美育教師對待教育教學態(tài)度不認真,教育教學素質有待提高,專業(yè)理論基礎不扎實,缺乏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美育教學內容狹窄的現象任然存在,占比17.3 %,教學的內容窄和淺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導致學生思維固化,把學生的視野、思想、行為限制在狹小的空間里。這是與我們美育的目標背道而馳的,因此學校應完善美育教學評估機制,提升美育教師的業(yè)務能力。
從圖3可以反映出近幾年貴州高校開展美育教學的成果,5.77 %的學生非常熟練地掌握至少一種藝術技能;20.85 %的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一種藝術技能;61.37 %的學生能粗淺的掌握一種藝術技能;完全沒有和其他的占了12 %。通過問卷數據的反饋出貴州高職美育的教學不容樂觀,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美的內涵教育,過多的重視學生藝術技能和特長上的培養(yǎng),對美育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將美育局限于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忽略了其他學科的美育內涵的人文之美、科技之美、人性之美,將美育狹隘地理解為競賽和考級,用分數和等級來衡量美育的教學質量。重視美的技能忽視美的精神,使得美育啟美立德樹人的綜合性功能沒有充分受到重視和得以彰顯。
2.2 美育教育的開展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非常關鍵,是自我意識完善及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調查發(fā)現,有95.18 %的學生認為美育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是有關聯的,美育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向積極、樂觀、向上的方向發(fā)展,同時使學生審美能力及情感認知得到提升,培養(yǎng)高職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美育是不可或缺的,可啟迪學生的心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更加的熱愛生活,憧憬未來,所以美育是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好抓手。
2.3 當下美育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統計圖可以看出目前高職美育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2.3.1 “缺少體驗環(huán)節(jié)”占了55.13 %。當前的高職學院美育教學活動開展時雖然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美育實踐活動,但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與學生的專業(yè)及興趣愛好不吻合過于老套,造成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缺乏獲得感。
2.3.2 “缺乏教學藝術”占了44.47 %。美育教師在教學時過分的依賴課本,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教學設計不新穎沒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2.3.3 “場地不夠”占41,31 %。學校教學場地器材建設配備不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場地設施、專用教室等硬件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2.3.4 “教師非科班出生或多為兼職”占27.65 %。雖然此項問題占比不高,但在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程的引導者、原動力,在教學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對美育的影響并不小。很多高職院校師資不專業(yè),都是由藝術類專業(yè)老師或者文學專業(yè)老師負責美育課程,所以美學基礎參差不齊,藝術素質也不盡相同,教學能力同樣有所差異。美育是一門專業(yè)技術要求很嚴格的課程,因此非科班出身美育老師是無法勝任該門課程的教學的。
3 高職院校美育教學的改革策略
3.1 美育課程及實踐活動的改革
美育課程以藝術類課程為主體,其他專業(yè)學科課程相互滲透融合。我們重視美育理論課程的同時加強美育實踐活動,各高職院校根據辦學及專業(yè)優(yōu)勢和特色,可開發(fā)具有學校專業(yè)特色、地方特點、民俗民風的美育課程。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煉精髓并融合到美育教學中使得學生能夠在美育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華夏五千年來文化的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
美育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學??梢砸虻匾蛐V埔碎_展豐富多彩的美育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創(chuàng)造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學生特點、教育特質的美育實踐活動形式。實踐出真知,高職院校美育工作的提升,需要注重美育實踐活動,大力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育實踐活動,力爭在實踐中去感悟和體驗美育所要傳達的內涵。高職院校開展的美育實踐活動要依托學校相關學科優(yōu)勢,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通過美育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在課堂中文化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傳承與弘揚中華深厚文化與經典藝術的責任與使命。
美育教學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及互聯網,建構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開發(fā)和錄制一批優(yōu)質美育慕課及美育精品課程,借助網上學習平臺擴大高質量美育課的覆蓋率。加強和提升高職院校美育研究水平,培養(yǎng)一批美育教育研究的領頭羊,重點研究高校美育的課程的設計和教材的編寫、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形式、考核評價標準、教師團隊建設等。
3.2 建強美育教師隊伍,提高美育教學水平
各高職院校要配齊配足美育教師,把提高美育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養(yǎng)放在首要位子,全面提高美育教師教學能力和質量。
搭建院系、校際合作交流,成立高校美育名師工作室,通過名師工作室的影響力帶動高職美育師資隊伍健康均衡發(fā)展。支持鼓勵教師投身美育精品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支持教師合作開發(fā)線上美育微課程,倡導跨學科合作。完善老中青教師老帶新和新教師與老教師互幫互助機制,搭建美育課堂教學交流和教學技能培訓平臺,加強經驗交流與培訓。
3.3 貴州黔北紅色文化豐富美育教學色彩
貴州是一個革命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省份,遵義會址、紅軍山、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四渡赤水紀念園、茍壩會議會址、青杠坡戰(zhàn)斗遺址、婁山關戰(zhàn)斗遺址、湄潭縣紅七軍團司令部舊址、中國女紅軍紀念館、紅軍烈士陵園等遺址遺跡等大量文物構成了貴州黔北紅色文化的“紅色物質文化資源”。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奮斗拼搏的堅強信念及遵義會議精神構成了貴州黔北紅色文化的“紅色精神文化資源”。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梢酝ㄟ^挖掘黔北紅色文化的精髓,并將其因地制宜地融入高職美育教育課程中,充分發(fā)揮黔北紅色文化的美育功能和美育教學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強化紅色基因的傳承,促進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發(fā)展。
3.4 加強社會與學校美育資源的統籌整合
高職院校推動美育協同創(chuàng)新,探索建設一批校校協同、校企協同、校地協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逐步完善高職院校與文化宣傳部門、文藝團體等協同育人機制。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攜手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大劇院、音樂廳等公共文化機構把美育課堂搬到學校外,給學生更多直觀的可實踐的美育課堂。
4 總結
高職院校要以美育為抓手,充分發(fā)揮好美育育人的功能,自查自糾美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地因校因生對美育課程及美育實踐活動進行改革;建強美育教師隊伍、提高美育教學水平;充分整合學校和社會的美育資源,把貴州黔北紅色文化融入到美育教學內容中,強化紅色基因的傳承,促進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發(fā)展;通過美育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培養(yǎng)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系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Z].教體藝[2019]2號,2019.
[2]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Z].國辦發(fā)[2015]71號,2015.
[3]袁星.高職院校美育教育現狀的分析[J].藝術品鑒2019(05):357-358.
[4]徐榮榮.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的瓶頸及其破解路徑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2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