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然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綿陽 621099)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可出現(xiàn)視網膜細胞大量凋亡、視網膜下纖維化等情況,從而可導致其視力永久性喪失[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全視網膜光凝術對其進行治療[2]。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接受全視網膜光凝術后,部分患者視力的恢復情況不夠理想。相關的研究表明,在對患者進行全視網膜光凝術前,向其玻璃體腔內注射康柏西普有助于其視力的恢復[3]。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4 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用康柏西普聯(lián)合全視網膜光凝術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患者視力及眼壓的影響。
抽選2019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84 例,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與康柏西普組(42 例/ 組)。常規(guī)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9 例;其年齡為46 ~72歲,平均年齡(62.68±1.54)歲;其糖尿病病程為8 ~19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11.21±2.15)年。康柏西普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18 例;其年 齡 為47 ~73 歲, 平 均 年 齡(62.76±1.43)歲;其糖尿病病程為8 ~20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11.34±2.13)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全視網膜光凝術,方法是:使用omini 多波長激光機(美國Coherent 公司生產)對患者進行治療。視網膜凝固范圍為視神經乳頭邊緣上下及鼻側緣外各1 DD,黃斑區(qū)顳側2 DD 以外至赤道部。治療波長為532 nm,光斑直徑為100 mm,曝光時間為0.15 s,治療功率為100 ~200 nW。每周治療1 次。在進行光凝術前,為康柏西普組患者在玻璃體腔內注射康柏西普,方法是: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和常規(guī)消毒,應用開瞼器撐開其眼瞼。對結膜囊進行消毒,使用氯化鈉溶液沖洗,于顳上角膜后3 mm 處進針。在針尖進入玻璃體腔后,注入藥物。注入完畢后移除針頭,使用棉簽輕壓針眼處1 min。包扎術眼,術后3 d 給予抗菌滴眼液。間隔7 d 后進行全視網膜光凝術。
1)觀察術前、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BCVA)。2)觀察術后1 h、術后1 d、術后2 周兩組患者的眼壓。
對本文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術前,兩組患者的BCVA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常規(guī)組患者的BCVA 分別為(0.17±0.04)、(0.23±0.06),康柏西普組患者的BCVA 分別為(0.19±0.05)、(0.37±0.09)。在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康柏西普組患者的BCVA 均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BCVA 的比較(±s)
表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BCVA 的比較(±s)
組別 術前 術后1 個月 術后3 個月常規(guī)組(n=42) 0.06±0.01 0.17±0.04 0.23±0.06康柏西普組(n=42)0.06±0.01 0.19±0.05 0.37±0.09 t 值 0.000 2.024 8.388 P 值 1.000 0.046 0.001
在術后1 h,兩組患者的眼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術后1 d、術后2 周,常規(guī)組患者的眼壓分別為(19.82±2.71)mmHg、(17.63±1.42)mmHg,康柏西普組患者的眼壓分別為(17.07±2.75)mmHg、(16.57±1.54)mmHg。在術后1 d、術后2 周,康柏西普組患者的眼壓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術后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眼壓的比較(mmHg,±s)
表2 術后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眼壓的比較(mmHg,±s)
組別 術后1 h 術后1 d 術后2 周常規(guī)組(n=42) 17.62±2.34 19.82±2.71 17.63±1.42康柏西普組(n=42)17.54±2.41 17.07±2.75 16.57±1.54 t 值 0.154 4.717 3.279 P 值 0.878 0.001 0.002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血管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后天性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臨床上對此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4]。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發(fā)生視網膜細胞大量凋亡、視網膜下纖維化,嚴重者甚至會發(fā)生永久性視力喪失[5]??梢姡瑢τ谔悄虿∫暰W膜病變患者,臨床上應盡早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進行全視網膜光凝術已被證實是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措施[6-7]。但在進行全視網膜光凝術的過程中,極易遇到新生血管膜與視網膜增殖膜緊密相連的情況,難以徹底完成剝離,這不僅會給手術的開展造成較大的困難,還會增加患者發(fā)生繼發(fā)性青光眼的風險,從而可影響其預后[8]。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康柏西普組患者的BCVA 均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術后1 d、術后2 周,康柏西普組患者的眼壓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近年來,隨著相關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玻璃體腔內給藥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給藥方法有助于藥物長時間直接作用于眼部病灶,可提升治療的效果??蛋匚髌帐抢蒙锛夹g生產的重組血管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此藥能特異性結合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血管表皮生長因子的活性,阻斷視網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術前在玻璃體腔內注射康柏西普可避免術中出現(xiàn)視網膜增殖膜的粘連,從而可避免術后眼壓升高。
綜上所述,用康柏西普聯(lián)合全視網膜光凝術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視力,降低其眼壓。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樣本量較小、研究時間較短等,所得研究結果仍需通過進行大樣本、長時間的臨床研究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