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焦順成,劉葉,申海波
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骨外一科,北京 101300
胸腰段為人體脊柱最主要受力點, 此位置較高概率出現(xiàn)骨折[1]。 對于老年人群而言,因骨質疏松概率較高, 從而較易出現(xiàn)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情況。并且老年人群本身存在較多基礎疾病,對此在出現(xiàn)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后, 不但對自身健康造成威脅,而且會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2-4]。臨床針對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的治療, 手術獲得廣泛運用。 但對于老年人群而言,其耐受性較差,實施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其預后。近年來針對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的治療,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獲得廣泛運用,同保守治療比較,可獲得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5-8]。 該研究方便選取2016 年1 月—2019 年5 月該院收治的380 例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研究, 旨在探討對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采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完成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 以達到促進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總體預后水平提升目標,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380 例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采用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和研究組(采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各190 例。納入標準:①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通過臨床診斷,獲得確診;②臨床資料完整;③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曉該次研究,并順利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肝臟、心臟以及腎臟等系列病變者; ②存在凝血障礙等系列手術禁忌證者;③表現(xiàn)出精神失常現(xiàn)象者。常規(guī)組男100 例,女90 例;年齡56~85 歲,平均(70.25±2.29)歲;骨質疏松病程2~15 年,平均(7.29±1.25)年。 研究組男110 例,女80 例;年齡57~87 歲,平均(70.29±2.33)歲;骨質疏松病程2~16 年,平均(7.33±1.28)年。 兩組性別、年齡、骨質疏松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常規(guī)組 采用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對患者合理展開全麻操作,采取俯臥位進行協(xié)助。于患者病椎棘突中心位置,合理完成8~10 cm 切口制作,將骶棘肌剝離,利用拉鉤合理牽開兩側,確保病椎同椎板以及上下正常棘突可獲得充分顯露。于病椎上下,準備4 枚導針植入。 通過C 型臂X 線機引導,針對長度以及進釘方向實施調整。準備釘棒系統(tǒng)安裝,完成撐開復位后,獲得滿意透視效果,則將螺絲旋轉,對患者實施逐層縫合以及加壓包扎操作。
1.2.2 研究組 采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通過對患者術前檢查以及耐受情況加以了解, 確定對患者實施局麻或者全麻操作。 患者采取俯臥位進行協(xié)助,保持懸空腹部。 通過C 型臂X 線機引導,于單側或者雙側椎弓根外入路, 對患者合理展開穿刺操作。于患者胸椎位置展開肋橫突關節(jié)間隙入路。對穿刺針頭矢狀位X 線上處于患者椎體前1/4 位置進行維持。 沿著穿刺通路,準備骨水泥緩慢注入。 通過對術中透視加以了解, 控制2.5~5.0 mL/個椎體劑量。于透視引導下, 確保椎體后骨水泥可以雙向均勻彌散,合理取出穿刺通路后,合理展開消毒加壓包扎操作。
①比較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 疼痛VAS 評分、Cobb 角。 對于疼痛程度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分值為0 分(完全無痛)~10 分(劇烈疼痛),越高分值,對應越嚴重疼痛感。②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臨近椎體骨折發(fā)生率、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以及腦脊液漏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研究組椎體前緣高度、疼痛VAS 評分、Cobb 角同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椎體前緣高度高于常規(guī)組,疼痛VAS評分、Cobb 角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疼痛VAS 評分、Cobb 角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pain VAS score, and Cobb ang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1 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疼痛VAS 評分、Cobb 角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pain VAS score, and Cobb ang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組別椎體前緣高度(cm)治療前 治療后疼痛VAS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Cobb 角(°)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190)常規(guī)組(n=190)t 值P 值0.57±0.17 0.57±0.19 0.000 1.000 0.87±0.26 0.71±0.22 6.475<0.001 7.23±1.25 7.18±1.22 0.394 0.693 1.91±0.52 2.67±0.85 10.513<0.001 28.61±3.73 28.63±3.82 0.051 0.958 15.49±1.63 18.85±1.89 18.556<0.001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常規(guī)組, 手術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組別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研究組(n=190)常規(guī)組(n=190)t 值P 值55.43±7.63 143.21±20.39 55.577<0.001 52.41±2.59 70.05±11.29 20.991<0.001
研究組臨近椎體骨折發(fā)生率(0.53%)、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0.00%)以及腦脊液漏發(fā)生率(0.53%)同常規(guī)組臨近椎體骨折發(fā)生率(0.00%)、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0.53%)以及腦脊液漏發(fā)生率(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近椎體骨折發(fā)生率、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以及腦脊液漏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s, the incidence of bone cement leakage and the incide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對于老年患者而言,較易出現(xiàn)骨質疏松癥狀,并且骨質疏松會導致骨質脆性增加, 從而使骨質密度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降低,增加骨折發(fā)生率。作為骨質疏松主要發(fā)病群體,老年人在骨質疏松影響下,會使自身運動受到阻礙,從而較易出現(xiàn)骨折[9-11]。在老齡化社會逐漸加劇情形下,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發(fā)病率顯著增加,其對老年人晚期生存質量會造成嚴重影響,對此需要給予高度重視。 針對此類患者的治療,手術療法獲得廣泛運用,例如C 型臂X 線引導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方法的運用,可做到準確操作,提升預后。 在實施傳統(tǒng)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程度創(chuàng)傷, 諸多老年患者無法耐受,從而無法獲得有效治療效果,并且出現(xiàn)較多并發(fā)癥,術后恢復速度較慢,對早期康復訓練造成影響[12-15]。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作為微創(chuàng)技術中的一種,其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不適感, 促進患者椎體高度恢復,對其術后更早下床活動鍛煉給予促進,防止長時間臥床出現(xiàn)系列并發(fā)癥。此外可以將手術時間,減少手術期間造成的系列不良反應[16-17]。該次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研究組椎體前緣高度(0.57±0.17)cm、疼痛VAS 評分(7.23±1.25)分、Cobb 角(28.61±3.73)°同常規(guī)組椎體前緣高度(0.57±0.19)cm、疼痛VAS 評分(7.18±1.22)分、Cobb 角(28.63±3.8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椎體前緣高度(0.87±0.26)cm 高于常規(guī)組椎體前緣高度 (0.71±0.22)cm, 疼痛VAS 評分 (1.91±0.52) 分、Cobb 角(15.49±1.63)°均低于常規(guī)組疼痛VAS 評分 (2.67±0.85)分、Cobb 角(18.85±1.89)°(P<0.05);同康昭河等[18]在《老年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的效果》一文中表現(xiàn)出一致研究結論,此文中治療前,手術組椎體前緣高度(0.56±0.16)cm、疼痛VAS 評分(7.22±1.26)分、Cobb 角(28.59±3.72)°同傳統(tǒng)手術組椎體前緣高度 (0.55±0.18)cm、 疼痛VAS 評 分(7.17±1.21)分、Cobb 角(28.61±3.8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手術組椎體前緣高度(0.86±0.25)cm 高于常規(guī)組椎體前緣高度(0.70±0.21)cm,疼痛VAS 評 分(1.89±0.65)分、Cobb 角 (15.48±1.62)°均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疼痛VAS評分(2.65±0.83)分、Cobb 角(18.83±1.88)°(P<0.05),亦可驗證上述結論。
綜上所述,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同傳統(tǒng)手術方法比較,可提高患者椎體前緣高度,緩解疼痛程度,減小Cobb 角,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并且不會導致臨近椎體骨折發(fā)生率、 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以及腦脊液漏發(fā)生率的增加, 可促進骨質疏松性胸腰段壓縮骨折患者總體預后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