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琳琳,權 華,林俊芝
(商丘市中醫(yī)院普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胃腸道惡性腫瘤,早期多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便秘、排血便、腹瀉及腹痛等癥狀,病死率較高[1]。手術治療為結直腸癌根治的唯一途徑,但是由于患者普遍年齡較大,身體抵抗能力較弱,術中大量液體輸注、麻醉及體腔暴露等因素會提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加患者術后不良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2]。因此,臨床常規(guī)護理已經難以滿足直腸癌手術患者的護理需求。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管理能夠降低消化道腫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為患者點燃生存希望[3]。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越來越多學者推薦在健康教育中增加微視頻教育,讓患者更直觀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但是,對于將積極心理管理結合微視頻教育用于直腸癌患者的護理效果高低,目前尚缺乏明確定論[4]。因此,為了提升直腸癌患者的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直腸癌手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積極心理管理結合微視頻教育對直腸癌術后患者抑郁情緒、并發(fā)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以及滿意度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直腸癌手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符合直腸癌診斷標準且符合手術治療指征;行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5];生存期大于3個月;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有腹腔鏡手術史;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精神障礙。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實施圍手術期健康宣教、疾病知識宣教、術后飲食指導及出院隨訪等常規(guī)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方法 實施積極心理管理結合微視頻教育。(1)積極心理管理。鼓勵患者,手術之后除了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指導外,幫助患者分析自我護理為疾病帶來的積極影響,列舉某些治療成功的案例,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其治療信心。激發(fā)患者積極心理品質,在患者進行直腸癌術后一段時間、對自我護理具有一定經驗之后,在與患者溝通時,引導患者認可積極心態(tài)對于疾病恢復的促進作用。及時糾正患者對疾病措施的認知,為患者詳細講解直腸癌手術的相關知識,鼓勵患者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努力與疾病進行對抗。定期開展病友會與疾病知識講座,通過病友會的形式組織相同疾病的患者參與其中,使其能在互相交流疾病對抗經驗的同時,互相鼓勵安慰。另外,還可以定期為患者邀請直腸癌專家進行疾病知識講座,提升患者疾病認知程度,降低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2)微視頻教育,建立直腸癌術后康復微信公眾號,所有患者通過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在術后第1天,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對患者的語音提醒,并發(fā)送相關健康教育內容,直到患者術后3個月為止。查閱相關文獻和數(shù)據(jù),依照專科護理常規(guī)與科室實際情況,共同確定直腸癌術后健康教育內容,并完成微視頻的制作與拍攝。相關內容包括:疾病介紹、手術的必要性、手術過程、術后注意事項等。視頻要求語言簡單,并根據(jù)患者所處的恢復階段,制作不同的視頻內容。
1.2.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會陰部傷口愈合時間及自評抑郁量表(SDS)評分。SDS評分越高,代表患者抑郁情緒越嚴重。采用生活質量問卷(WHOQOL-100)進行生活質量評價,其主要包含生活信念、獨立性、環(huán)境、社會、心理、生理6個項目,滿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造口狹窄、尿路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自擬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低于30分為不滿意,>30~60分為一般,>60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2組預后情況與術后抑郁情緒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會陰部傷口愈合時間與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預后情況與術后抑郁情緒比較
2.22組生活質量比較 2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2.3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4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隨著人們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對于以往院內的常規(guī)護理表示不滿,且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術后恢復的促進效果較低。研究發(fā)現(xiàn)[6],積極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疾病認知程度,提升其治療依從性。癌癥患者長期受到疾病、對死亡恐懼的折磨,盡管采取了手術治療,許多患者預后情況依然較差[7]。積極心理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服務,意在通過相關措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升其康復信心。微視頻教育是以微平臺為媒介,應用最直觀的圖像、聲音等形式給予患者教育的形式,也是網絡時代的重要產物[8]。因此,本研究將積極心理管理與微視頻教育用于直腸癌術后患者的護理,希望為臨床提供參考意見。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會陰部傷口愈合時間與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應用積極心理管理結合微視頻教育能夠降低患者抑郁情緒,促進患者傷口愈合,縮短住院時間。通過積極心理護理與有效的康復指導,能夠挖掘患者疾病過程中的正性體驗,從而調動患者自身潛能,讓患者體驗到積極行動帶來的成功感、愉快感和自身價值,改善患者不良情緒[9]。應用微視頻教育,能夠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治療知識,減輕恐懼感,提升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應用微視頻教育結合積極心理管理能夠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10],這與本研究結果相符。2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表明應用積極心理管理結合微視頻教育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積極的康復治療和疾病知識的增加能夠讓患者更加注意術后自護,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通過積極心理管理還能夠提升患者的康復依從性,進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常規(guī)護理不能及時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展開教育,微視頻能夠讓患者隨時隨地了解相關疾病信息?;颊卟l(fā)癥發(fā)生率降低,也能夠提升患者對醫(yī)院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2]。
綜上所述,針對直腸癌手術患者應用積極心理管理結合微視頻教育能夠促進患者傷口愈合,減輕負面情緒,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進而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