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滿
建設中的將于2024年開放的鹿特丹菲電克斯移民博物館,正在荷蘭各地尋找有故事的旅行箱,計劃收集2000只旅行箱,搭建成一個龐大的旅行箱迷宮,參觀者可以漫步其中,發(fā)現旅行箱背后的故事。策展人羅格?杜普和他的伙伴們已經收集到近1000只有故事的旅行箱,從帶有豐富配件的大型古董皮箱到貼滿貼紙的破舊手提箱,每一只旅行箱禰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
旅行箱迷宮項目是由荷蘭夢想與契約基金會會長維姆?派布斯先生倡議發(fā)起的,維姆是荷蘭著名歷史學家,曾任荷蘭國立博物館館長。他說:“人們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下定決心,無論是出于戰(zhàn)爭、貧窮、宗教還是其他原因,他們將曾經擁有的一切放入一兩只旅行箱內,到世界的另一端重新開始新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理解這種情感,并將這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講述出來?!?/p>
菲尼克斯移民博物館位于鹿特丹港南、卡特德雷赫特半島歷史悠久的菲尼克斯倉庫原址。倉庫始建于1923年,曾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倉庫,而倉庫周圍的碼頭則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移民港口。19世紀中后期開始,千百萬歐洲人經此乘船移居海外,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藝術家威廉?德?庫寧和演員約翰尼·魏斯穆勒等人,都是從鹿特丹出發(fā)。同時,這里也是歐洲最早一批唐人街所在地,大批華人從這里開始僑居歐洲的生活。在20世紀,許多中國移民住在卡特德雷赫特半島。19世紀到20世紀,東歐移民、希臘巧克力制造商、蘇里南爵士音樂家和佛得角水手,都居住在卡特德雷赫特半島。
人們的離開和到來,讓鹿特丹這座港口城市成為今天擁有170多個民族的大熔爐。收拾行囊重新開始,是港口城市的一部分。旅行箱迷宮策展人羅格說:“旅行箱是代表這些故事的有形物品?!蹦壳笆占降穆眯邢浞N類包羅萬象,從早期體積龐大笨重的木制、皮質古董旅行箱,到如今推拉自如、高科技合成材料制造的輕便旅行箱。從皮革、尼龍、牛津布制成的形形色色的軟箱,到合成樹脂、聚丙烯、聚碳酸酯制成的硬殼箱。旅行箱形狀也是有方有圓,有大有小,大到半人高的老式古董箱,小到小巧玲瓏的手提箱,真是應有盡有,參觀旅行箱,仿佛走進旅行箱博覽會,又仿佛隨著旅行箱主人來一場穿越之旅。
一只涂有字母“YP”的黑色手提箱是伊馮娜的旅行箱,“YP”是她名字的縮寫字母。這是她在1938年德國占領期間逃離捷克斯洛伐克時的旅行箱。她的故事是關于告別的,告別親人,告別家鄉(xiāng),告別祖國。伊馮娜?普拉克斯馬勒出生于維也納,在捷克斯洛伐克度過青少年時代,之后短暫旅居瑞士,最后定居荷蘭。伊馮娜的母親是猶太人,她經巴黎逃往加勒比海,留下伊馮娜隨祖母去瑞士學習。幾年后,伊馮娜被驅逐出瑞士,她再次不得不告別她的新家園。伊馮娜來到荷蘭,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出版社找到一份新工作,結婚,開始新生活。
一只紅色的旅行箱背后是一對相愛的人的美好故事?,F年57歲的萊尼女士和60歲的基斯先生于2007年相遇并立即墜入愛河。然而,基斯住在馬斯特里赫特,萊尼住在鹿特丹,兩個城市間火車車程大約3個小時。14年來,每隔一個周末,萊尼都會帶著紅色的旅行箱,搭火車去看望心愛的人。2021年,這只紅色旅行箱的車古轆壞了,沒有辦法修理,他們決定把它捐贈給博物館,把洋溢著愛意的故事,分享給更多朋友。
羅普團隊收到的第500只旅行箱,也是迄今為止收到的最大一只旅行箱,來自荷蘭蒙斯特的一對夫婦。這只100年歷史的旅行箱,是由1898年在美國創(chuàng)建的奢侈品品牌奧什科什制造。旅行箱高65厘米,皮套與銅配件長度超過1米,手提箱內部有5個抽屜和各種木制衣架。旅行箱表面貼著一些貼紙,其中一枚貼紙是1932年紀念歌德去世100周年的。把手旁邊一枚貝占紙來自蒙特勒宮,是日內瓦湖畔的豪華酒店。20世紀20年代是船舶航行的鼎盛時期,這種大型豪華皮箱經常出現在遠洋游輪上和世界上最豪華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