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鹍
心肌纖維化是心肌細胞外基質蛋白沉積引起的心肌間質擴張,多種疾病可導致心肌纖維化,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肌纖維化主要引起心肌僵硬度增加、收縮力下降、冠狀動脈血流儲備降低等,與多種心臟疾病有密切關系,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早期預防心肌纖維化有助于預防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除了使用抗心肌纖維化藥物以外,生活護理對于心肌纖維化的防治同樣起重要作用。那么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心肌纖維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呢?
1.清淡飲食。我國居民膳食中的鈉來自家庭烹飪用鹽,其次為高鹽調味品。高鹽飲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長時間的高鹽飲食易導致血壓升高,也可以直接損害心肌組織。清淡飲食有利于預防高血壓,降低患者的血壓,減輕心臟壓力負荷,從而預防心肌纖維化等病理變化。不僅僅是高血壓患者,血壓正常的人群也應限制鈉鹽攝入量,建議每天的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主要通過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鈉高的調味品,如味精、醬油等。同時少吃咸菜、火腿等腌制品,建議在烹調時盡可能使用定量鹽勺,做到心中有數。
2.營養(yǎng)適度。隨著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飲食營養(yǎng)也越來越豐富,導致一部分人體重超重。研究表明,肥胖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流行病。肥胖個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于普通人群,同時隨著體重的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逐漸增加。心肌纖維化、房顫等疾病廣泛存在于肥胖患者中。合理膳食可降低人群心肌纖維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建議飲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纖維的全谷物、植物來源的蛋白質為主,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提倡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少油炸、油煎、油燜、醬汁等高油高糖高鹽食品,烹調方式盡量選擇煮、蒸、燉等少油方式,吃飯時應細嚼慢咽,避免過飽。
3.規(guī)律作息。規(guī)律作息對于身體健康意義重大,有益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人體的血壓、激素分泌都有一定的晝夜節(jié)律,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可使血壓發(fā)生波動,還可能導致血糖、血脂等代謝紊亂,長此以往,心臟和血管發(fā)生結構及功能變化,最終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建議每天睡眠時間在6~8小時,晚上10點到10點半是入睡的最佳時間,盡量保證作息時間規(guī)律,不熬夜,精神放松,睡眠時避免光線過強,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
4.戒煙限酒。吸煙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吸煙的危害是低劑量、長期持續(xù)的慢性化學物質累積中毒過程。研究發(fā)現,吸煙者戒煙后,煙對身體的毒性作用會慢慢消失,故戒煙的益處是肯定的,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風險,避免心肌纖維化改變。同時,被動吸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應引起足夠重視。過量飲酒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且其風險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增加。少量飲酒對心血管的利弊還存在爭議,建議盡量不飲酒。如飲酒,應選擇低度酒并保證量不能過多,避免飲用高度烈性酒。每日飲酒量白酒應少于50毫升,葡萄酒少于100毫升,啤酒應少于300毫升。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強烈建議戒煙,盡量不飲酒。
1.情緒穩(wěn)定。大量研究證據表明,抑郁癥、焦慮情緒及精神緊張等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臟病發(fā)生發(fā)展上起重要作用,長時間的精神壓力可導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發(fā)生發(fā)展,同時促進心肌纖維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壓力,可能來自工作、學習或家庭關系。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能夠在一定壓力下工作學習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但是必須注意自我調節(jié),應避免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tài),避免過量的心理反應,尤其是負性的心理反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緩解各種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首先是盡量避免負性情緒,正確對待他人和自己,正視現實生活;其次是要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應對各種壓力的能力。必要時主動向家人朋友交流傾訴,或者向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尋求幫助。
2.勞逸結合。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較前明顯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高強度的工作,加班已成為常態(tài)。工作時間延長,業(yè)余還要學習各種職業(yè)技能,帶給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長期的工作壓力對我們情緒、行為以及身體等方面均產生消極的影響。工作壓力對情緒的消極影響表現在降低工作者對組織的承諾、內在滿意感,以及工作動機,并出現離職傾向,嚴重者甚至出現情感衰竭。對行為的影響可表現在缺勤、離職,以及工作績效降低,甚至消極工作,對某些領域工作的人群還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工作壓力在身體上產生的消極后果是各種生理上的不適,如抑郁狀態(tài)、嚴重頭疼、頭暈、疲勞等,長此以往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當出現上述情緒、身體和行為上的改變時,我們就要警惕是否勞累過度。勞逸結合是關鍵。在幾小時的連續(xù)工作時間中,抽出1個小時去休息,不僅身心得到放松,還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充足的睡眠,質量好的睡眠有益于疲勞的大腦恢復活力。不急于求成,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提倡突擊學習、熬夜學習工作等行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工作亦如此,我們提倡充分發(fā)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價值,但不應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應盡量勞逸結合,保持身心健康。
3.適當運動。體力活動不足和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成為當今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體力活動不足是世界范圍內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將體力活動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有益于預防心血管疾病。適度運動對于健康的益處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利于降低血壓,建議非高血壓人群或高血壓患者,除日常生活的活動外,每周4~7天,每天累計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運動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等。以有氧運動為主,無氧運動作為補充。運動強度須因人而異,常用運動時最大心率來評估運動強度,中等強度運動為能達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鐘)=220一年齡]的60%。70%的運動。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和心肌纖維化等病理變化的主要危險因素,適度運動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效改善糖脂代謝。適當運動是減輕體重的有效方式,能幫助肥胖者控制體重,改善生理功能紊亂。除此之外,適當運動還能預防阿爾茲海默癥及骨質疏松等老年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建議大家根據自身年齡、健康狀態(tài)等情況制定運動計劃,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既能達到保持健康的目的,同時避免各種運動損傷及危險情況的發(fā)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及活動不便等人群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制定運動計劃,避免發(fā)生危險。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心血管健康。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心肌纖維化等病理變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同時能減少部分藥物的使用和減輕藥物不良反應,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值得大力提倡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