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應用文體中的演講稿,近年來備受高考作文青睞。這種實用文體,切合很多場景,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融合的特點,也有利于引導考生將才學砥礪為才干,合為時而著,合為事而作。一篇優(yōu)秀的演講稿,足以見出考生厚實豐博的才學、經(jīng)世致用的才干和激情洋溢的才情。才思如水,文體似“器”。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在這個實用文體的“容器”中,讓才思汩汩流淌?
開篇: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演講稿開篇(或開場白),應先聲奪人,以情動人。開篇有情,須有人之常情。演講稿,作為應用性文體,有特定的場合和對象,因此不能一上場就背書、念書,自說自話,而應有恰當?shù)姆Q呼語,根據(jù)不同場合情境,選用合適的“辭令”。
1.開篇有情,須有豪邁激情
演講稿重在感召、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因此開篇須有豪邁激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當下高考作文要求寫的演講稿,多為家國情懷類宏大主題,本身就需要考生“豪氣干云”。因此,考生須入情入境,想象自己站站在萬人中央,慷慨演說,應者云集的現(xiàn)場盛況,豪邁之情自然油然而生。人在考場,心馳現(xiàn)場,神思翩飛,這才能寫出慷慨激昂的演講稿。
如作文《亞洲文明大會上的演講稿》中,作為青年代表,考生是這樣開篇的: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
“志同者,不以山海為遠”。今天,我們濟濟一堂,晤言一室之內(nèi),執(zhí)手共襄盛舉。作為新世紀的一名新青年,躬逢其盛,信可樂也!相信這次文明的盛會,必將對各國文明美美與共,取長補短,交流互鑒,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解析:考生沒有千篇一律地寫“我發(fā)言的題目是……”,而是與眾不同地先作為東道主,致殷勤之意;繼而表達躬逢盛會的豪情;最后表達“美美與共”的激情。開篇百余字,不覺冗余,相反,一個“情”字貫穿其中,僅此一段,就足見考生思維縝密和才情勃發(fā)。
2.開篇有情,須以真情感人
考生設(shè)計開篇,不能是“群發(fā)”的情感廉價的開場白,而要契合、切合鮮活、真切的場景、情境,“發(fā)乎情,止乎禮”。
如一道作文題要求考生就某?!鞍追蔽膶W社畢業(yè)季寄語學弟學妹讀書的任務寫一篇演講稿,有考生這樣開篇: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好!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畢業(yè)季,吟誦著這句離別詩,我不禁情思繾綣。作為“白帆”文學社的社員——一名文學赤子,在這個離別季,我也像詩中的征帆一樣,歸去遲遲。
但我終將從這里揚帆起航,駛向生命的遠方,面對學弟學妹,豈能無一言半語相贈?古人贈友,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雅人深致,我輩不及。然而且讓我附庸風雅,聊贈一句詩:“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边@里的“你”即是書,我將借此和大家談談讀書的意義。
解析:考生引用小眾詩句,唯陳言務去,且這一送別詩,使觀眾沉浸到繾綣情思之中,引起共鳴,堪稱“催淚元素”;同時詩句中的“征帆”,可謂用意良深:一則比喻學生將啟航揚帆新的征程;二則也正好和題目驅(qū)動任務中的“白帆”文學社名妙合無痕,讓人更覺考生的機變和慧心。
主體:大珠小珠落玉盤
考生在寫演講稿時,要學會從“宏大敘事”到“個性表達”,從大手筆到“小清新”,讓大珠小珠落玉盤。沒有宏大敘事,演講稿就是“一地雞毛”,只有瑣屑狼藉和絮絮叨叨,何以激揚人心?但如果沒有“我們”,沒有我們的校園、家庭、社會生活,那就會迂闊而不切實際。熱情洋溢、穿透古今、鼓舞人心的演講稿,必須始終有“我在、你在”的意識。演講稿在內(nèi)容上要出彩,就一定要在大處著眼,在小處落筆。
1.大處著眼
演講稿寫作一旦進入正題部分,就要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游目騁懷,縱橫捭闔,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切不可局促于一室之內(nèi),而應該運用時代的廣角鏡和歷史的時光軸,展現(xiàn)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日新月異的現(xiàn)實圖景。
如一道作文題要求考生就“清華北大學子從軍報國”寫一篇演講稿,有考生這樣寫道:
從軍報國,古往今來,是書生心系家國天下的崇高壯麗的人生選擇。西漢名將班超投筆從戎,36人定西域;南宋名將虞允文,在金人欲飲馬長江、蹂躪江南時,從軍御敵,建立不世之功;抗日救亡時期,“偌大華北,竟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北平校園里的書生披甲勇赴國難,成為國之干城;今天,未名湖畔、清華園里的莘莘學子,學成文武藝,青春赴戎機。
解析:這里充分運用年經(jīng)事緯,凸顯歷史節(jié)點,宛若歷史凝重的浮雕,儼然民族英雄的畫廊,具有一種雄視古今、繼往開來的氣勢。
2.小處著手
演講稿激揚情懷,砥礪精神,固然少不了仁人志士、民族脊梁,但更要學會適時轉(zhuǎn)身,從“歷史的天空”到“平凡的世界”,從仰慕“他們”到審視“我們”,從“前人真不朽”到“我輩重復來”,接地氣,入人心,貼近生活。
如一道作文題要求考生就“新起點、新征程——憧憬大學生活”寫一篇演講稿,有考生這樣寫道:
大學學習生活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朝朝夕夕的朗誦之聲與歲歲年年的奮斗吶喊的合成;一種勤奮的充實自身與熱情的參與意識的合成。在這里,應該有晨光熹微時的朗誦,有披星戴月的奮斗,有行色匆匆的腳步,有因凝神思考蹙緊的眉宇。那種連跑操都在讀書的瘋狂,那些“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之類的勵志雞湯,在這里仍然需要。這里和高中校園一樣,仍然需要聞雞起舞,秉燭夜讀。唯其如此,我們才能接近夢想的天空。
當然這還不夠,大學生活,應該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游,應該有“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的知行合一,應該有腳踏實地的社會實踐,應該有“塵埃之微,補益山?!钡墓婊顒樱瑧撚凶杂X諦聽時代的風雷激蕩……我們需要走出書齋,格物致知,將滿腹才學砥礪為經(jīng)世致用的才干,準備經(jīng)緯祖國的大地山河。
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精神明亮的自由人格,心懷家國天下的恢宏格局,都將在這里萌芽與生長。
解析:這是小處落筆的典范,將校園生活寫得唯美多情,早讀、晚自習、跑操、思考、社會實踐、公益活動,考生運用平常的素材寫出如此富有文采的演講稿,儼然散文詩一樣,富有詩意和情懷,又是如此貼近生活,抵達心靈。
結(jié)尾:四弦一聲如裂帛
“四弦一聲如裂帛”,本是指琵琶聲到高潮處,并不求余音繞梁,而是戛然而止,讓人“恍驚起而長嗟”,從思緒翩飛中回到現(xiàn)場。在此指演講稿結(jié)尾,須適當學會理智克制情感,避免抒情一發(fā)不可收拾,適時回到演講現(xiàn)場,凸顯真實情境。
具體來說,考生可引用貼合現(xiàn)場情境的詩句,可通過面對面呼告來實現(xiàn)從虛(例證)到實(現(xiàn)場)的切換,如“同學們”“學弟學妹們”;也可積累并運用一些新的“過渡金句”,巧妙回到現(xiàn)場,如“臧否人物快意事,見賢思齊后世師”“唇槍舌劍快意事,砥礪爭鳴三人行”“經(jīng)典詮釋智慧,智慧啟迪人生”“入乎其內(nèi)鉤沉歷史,出乎其外燭照世相”……
考生須諳熟演講稿每個部分的章法、技法,使寫作有章可循,有徑可走。4D0A12F0-B024-4D33-BECF-69D19EDF0C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