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現(xiàn)在,夸贊中年婦女一般說“少女感十足”,而相對應的是“秒變大媽感”。少女不一定代表美麗,大媽也可能精致如畫,但為什么大家都很懼怕“大媽感”?
曾經,“少女”一詞是指女人未成年前的一個時期,而如今“少女感”“少女心”漸漸成了贊美女性的高級詞語。“少女感”的反面無疑就是“大媽感”“大姨味”?!按髬尭小辈皇悄挲g的增長帶來的,而是和長相、體重、習慣、談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就算是年輕女孩,也可能陷入被“大媽感”支配的恐懼。
“大媽感”是什么樣的?外表上來說,“少女感”是細膩的皮膚、小白鞋、背帶裙帶來的青春活力,“大媽感”的標配是睡衣拖鞋、蓬頭垢面、顏色艷麗的絲巾。就氣質和生活習慣來說,大媽通常有彪悍的戰(zhàn)斗力,帶著一種過于接地氣的粗糙與土味,她們可以在景區(qū)舞絲巾,也會在公交車強行霸座,可以在華爾街掃金,也能夠在超市搶免費雞蛋。
傳統(tǒng)的大媽形象是熱情與樸實,如今社會的大媽形象,多了油膩、世俗和無趣。其實外表的“大媽感”想要改變并不難,然而“大媽感”作為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卻是無法輕易去除的,因為它還關系到日常生活里的行為習慣。這些行為習慣,正是“大媽感”惹人煩的關鍵所在。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斤斤計較,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讓她們“火山爆發(fā)”,即便是在公共場所也無所顧忌,一言不合就大呼小叫,圍觀的人越多,她們表演欲就會越強。“大媽感”另一個招人煩的特點是強行說教,她們整天忙碌于八卦,關心家長里短。
說到底,“大媽感”的背后是生活的柴米油鹽。女人年齡越大,就越向往活成天真、精致的少女,因為少女不需要狼狽不堪地討生活。那么,作為年輕人,我們也應該獻上自己的心聲:愿大媽們在雞零狗碎的生活之中也多關注自己一點。
如何看待最近比較火的內卷和躺平兩種現(xiàn)象?對抗內卷的方式,除了躺平,還有其他方式嗎?
內卷,就是向內演化,在一個很小的領域內過度競爭,就像卷心菜一樣,始終在原地卷自己。比如學歷內卷,一個崗位本來本科生就能夠輕松勝任,但是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有很多碩士生甚至博士生來競爭這個崗位。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本科生自然而然就會被淘汰,于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為了爭取一個更好的崗位選擇深造。在競爭白熱化的時候,就會有人反其道行之而選擇躺平,不再“雞血”沸騰、渴求成功了,無論外面世界如何變幻,內心都毫無波瀾。躺平看似是妥協(xié)、放棄,但其實是脫離主流路徑之外,以最無所作為的方式表達反叛。
躺平和內卷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內卷的優(yōu)點在于,我們可以培養(yǎng)自身高度的專注力和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tài)度。躺平的優(yōu)點在于,我們可以從中汲取超脫和不隨俗的勇氣,學會不計較功名利祿的灑脫和不計較得失的超然。從讓自己恢復元氣的角度看,偶爾躺平也不失為一種對策,因為暫時的逃避是為了積蓄能量。是“卷”還是“躺”?外界會有很多聲音,有人告訴你,你應該躺平,另一個人告訴你,你不該躺平。面對這么多意見,我們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內卷太累,躺平又怕被人嘲笑。
其實,在“卷”和“躺”之間,還有很多很多選項,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讓自己更加舒服的位置。卷得太累,那就躺平一下;躺得太無聊,就加入內卷。別人都在瘋狂地內卷,你可以停下來;別人都在舒服地躺著,你也可以偷偷努力一把。今天暫時躺平了,但明天,就不好說了。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時區(qū),內卷不可怕,偶爾躺平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不了解自己,只是盲目地陷入低水平的競爭之中而不自知。為什么不用躺平的心態(tài)、內卷的努力和勤奮,重塑一個可坐可臥、向上兼容、奮斗又輕松的自我呢?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