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珊, 朱紅梅, 李 帥, 毛九州, 張愛軍*
(1.西南醫(yī)科大學藥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2.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但它屬于毒性中藥材,需經(jīng)過炮制后方可入藥。經(jīng)典名方是指目前仍廣泛應用、療效確切、具有明顯特色與優(yōu)勢的清代及清代以前醫(yī)籍所記載的方劑[1],2018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了《古代經(jīng)典名方目錄(第一批)》[2-3],其中5個經(jīng)典名方中附子炮制方法記載為“炮”,如小續(xù)命湯中附子[4],但古法費時繁瑣,火候難以控制,無法適應現(xiàn)代工業(yè)化需求。研究表明,炒[5]、烘[6]、蒸[6]、煮[7]、煨[8]等現(xiàn)代炮制方法均可對附子達到減毒存效的目的。
為了解決附子現(xiàn)代生產(chǎn)工藝問題,本實驗選擇炒、蒸、烘、白附片和黑順片的炮制方法,通過UPLC-MS/MS法測定其中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苯甲酰烏頭堿、苯甲酰新烏頭堿、苯甲酰次烏頭堿、烏頭原堿、新烏頭原堿、次烏頭原堿、附子靈、尼奧靈、塔拉薩敏、多根烏頭堿、宋果靈14種生物堿含量,并與古法進行比較。化學計量學是一種綜合分析方法,可將多個對象與多指標相互關(guān)聯(lián),從大量復雜的數(shù)據(jù)中提取信息[9-10],故本實驗采用該方法尋找與古法相似的附子現(xiàn)代炮制方法,以期為該藥材生產(chǎn)提供依據(jù)。
1.1 儀器 Agilent 1290型超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6460型三重四極桿質(zhì)譜儀、Mass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 B.03.00軟件(美國Agilent公司);AUW220D型電子天平(日本島津公司);KQ-300B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Milli-Q純水系統(tǒng)(美國Millipore公司);DB-207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成都電烘箱廠)。
1.2 試劑與藥物 烏頭原堿(批號DST200807-007)、新烏頭原堿(批號DST191117-026)、次烏頭原堿(批號DST200807-059)、多根烏頭堿(批號DST201017-059)對照品均購于成都德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均≥98%;附子靈(批號MUST-20062606)、塔拉薩敏(批號MUST-20051801)對照品均購于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均≥98%;尼奧靈(批號PS010183)、宋果靈(批號001150)對照品均購于成都普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均≥98%;苯甲酰烏頭堿(批號111794-201705,純度≥98%)、苯甲酰次烏頭堿(批號111796-201705,純度≥98%)、苯甲酰新烏頭堿(批號111795-201805,純度93.1%)、新烏頭堿(批號110799-201608,純度98.5%)、次烏頭堿(批號110798-201609,純度99.2%)對照品及烏頭雙酯型生物堿對照提取物(批號112029-201601,烏頭堿純度31.8%,次烏頭堿純度30.0%,新烏頭堿純度31.7%)均購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3批泥附子采自四川布拖,經(jīng)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周先建副研究員鑒定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甲醇、乙腈(色譜純,美國Fisher公司);甲酸(色譜純,成都市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a. 對照品 b. 供試品a. reference substance b. test sample圖1 各生物堿MRM色譜圖Fig.1 MRM chromatograms of various alkaloids
2.1 炮制品制備 取3批藥材,每批平均分成6份,常壓蒸制3 h,去皮,切片,干燥,即得蒸附子。藥材用錫箔紙包裹,置于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中,在150 ℃下烘制6~10 h至透心,去皮,切片,干燥,即得烘附子。將藥材掩埋在熱火灰中,炮至微裂,去皮,切片,干燥,即得炮附子[4]。將藥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shù)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約5 m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調(diào)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到出現(xiàn)油面、光澤后烘至半干,再曬干或繼續(xù)烘干,即得黑順片[11]。將藥材洗凈,浸入膽巴水溶液中數(shù)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nèi)ネ馄?,縱切成約3 m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干,即得白附片。將藥材洗凈,切片,干燥,即得生附片。將中等細度的河砂投入炒藥機內(nèi),炒至滑利,投入生附片,砂炒至外表皮黃棕色,斷面黃色,取出,迅速篩去河砂,晾干,即得炒附片[12]。
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各對照品適量,甲醇制成含烏頭堿8.140 8 μg/mL、新烏頭堿8.115 2 μg/mL、次烏頭堿7.680 0 μg/mL、苯甲酰烏頭堿22.198 4 μg/mL、苯甲酰次烏頭堿14.592 8 μg/mL、苯甲酰新烏頭堿17.875 2 μg/mL、烏頭原堿19.600 0 μg/mL、新烏頭原堿20.000 0 μg/mL、次烏頭原堿20.000 0 μg/mL、附子靈17.978 4 μg/mL、尼奧靈18.518 0 μg/mL、塔拉薩敏22.743 0 μg/mL、多根烏頭堿18.400 0 μg/mL、宋果靈21.560 0 μg/mL的溶液,即得。
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藥材粉末(過3號篩)約2 g,精密稱定,置于具塞錐形瓶中,加入氨試液3 mL,精密加入異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 mL,稱定質(zhì)量,超聲(功率300 W、頻率40 kHz、水溫25 ℃以下)處理30 min,放冷,混合溶液補足減失質(zhì)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25 mL,40 ℃以下減壓回收至干[8],殘渣用甲醇溶解于25 mL量瓶中,再精密移取1 mL至5 mL量瓶中,加入甲醇至刻度,濾過,續(xù)濾液用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
2.4 分析條件
2.4.1 色譜 Agilent SB-C18色譜柱(2.1 mm×50 mm,1.8 μm);流動相2 mmol/L醋酸銨(含0.1%甲酸)(A)-乙腈(含0.1%甲酸)(B);梯度洗脫(0~1.5 min,10%~20%B;1.5~5 min,20%~70% B;5~5.1 min,70%~100%B;5.1~8 min,100%B);體積流量0.4 min/L;柱溫35 ℃;進樣量1 μL。
2.4.2 質(zhì)譜 電噴霧離子源(ESI),正離子模式;毛細管電壓4 000 kV;干燥氣溫度300 ℃,體積流量11 L/min;霧化器壓力310 kPa;MRM模式掃描。各生物堿主要質(zhì)譜參數(shù)見表1,MRM色譜圖見圖1。
表1 各生物堿主要質(zhì)譜參數(shù)Tab.1 Main mass spectrometric parameters for various alkaloids
2.5 方法學考察
2.5.1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取“2.2”項下對照品溶液適量,精密配制成不同質(zhì)量濃度,在“2.4”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以對照品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進行回歸,并分別以信噪比(S/N)3∶1、10∶1為檢出限、定量限,結(jié)果見表2,可知各生物堿在各自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表2 各生物堿線性關(guān)系Tab.2 Linear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alkaloids
2.5.2 精密度試驗 將“2.2”項下對照品溶液稀釋10倍,在“2.4”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6次,測得各生物堿峰面積RSD為0.76%~2.88%,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5.3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于0、2、4、8、10、12、24 h在“2.4”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測得各生物堿RSD為1.81%~4.83%,表明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
2.5.4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份炮制品約2 g,精密稱定,按“2.3”項下方法平行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在“2.4”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測得各生物堿含量RSD均小于4.33%,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5.5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各生物堿含量已知的同一份炮制品6份,每份約1 g,按100%水平精密加入對照品溶液,按“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4”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計算回收率。結(jié)果,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苯甲酰烏頭堿、苯甲酰新烏頭堿、苯甲酰次烏頭堿、烏頭原堿、新烏頭原堿、次烏頭原堿、附子靈、尼奧靈、塔拉薩敏、多根烏頭堿、宋果靈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102.80%、101.49%、103.33%、96.91%、102.92%、105.52%、100.37%、106.77%、96.92%、99.83%、104.19%、105.20%、105.20%、101.91%,RSD分別為3.66%、4.59%、1.08%、4.05%、3.91%、2.52%、3.31%、3.80%、1.76%、3.42%、1.05%、3.49%、2.61%、3.63%。
2.6 樣品含量測定 取各炮制品適量,按“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4”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計算含量,結(jié)果見表3。由此可知,炮附子中生物堿總含量最高,現(xiàn)代炮制品中較低;蒸附子、烘附子、炒附片減毒存效作用較好;黑順片、白附片中毒性成分雖然大大減少,但有效成分也流失較多;古法炮附子中有效成分雖然保留較多,但減毒效果較差。
表3 各生物堿含量測定結(jié)果(μg/g)Tab.3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various alkaloids(μg/g)
2.7 聚類分析 采用SPSS 26.0軟件,以各生物堿含量為變量進行分析,選擇組間連接和平方歐式距離,結(jié)果見圖2。由此可知,當平方歐氏距離為5時,6種炮制品可分為3類,白附片和黑順片為第1類,蒸附子和烘附子為第2類,炒附片和炮附子為第3類,與炮附子最相似的是炒附片。
圖2 不同炮制品聚類樹狀圖Fig.2 Cluster dendrogram of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2.8 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OPLS-DA) 將各生物堿含量導入SIMCA13.0.3軟件中進行PCA處理,結(jié)果見圖3A。由此可知,白附片、黑順片遠離炮附子,即與后者存在較大差異,但兩者之間差異較小,表明不同膽巴工藝對生物堿的影響程度具有趨同性;炒附片比烘附子、蒸附子更接近炮附子,表明它對生物堿的影響程度與炮附子具有相似性。
再采用OPLS-DA模型進行分析,測得R2X=0.996,R2Y=0.841,Q2=0.657,表明模型穩(wěn)定,預測能力較好。除了白附片、黑順片外,炒、蒸、烘、炮這些炮制工藝的區(qū)分比較明顯,所得成分也存在差異,見圖3B。然后,以變量權(quán)重值(VIP)為指標篩選出對附子質(zhì)量影響顯著的生物堿,發(fā)現(xiàn)VIP>1者為苯甲酰次烏頭堿、苯甲酰新烏頭堿、附子靈、新烏頭堿、多根烏頭堿、次烏頭堿,見圖3C。
圖3 各炮制品PCA-X、OPLS-DA得分圖及VIPFig.3 PCA-X, OPLS-DA score plots and VIPs for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附子生物堿是該藥材主要藥效物質(zhì),其中雙酯型生物堿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是劇毒成分,而單酯型生物堿苯甲酰烏頭堿、苯甲酰新烏頭堿、苯甲酰次烏頭堿是有效成分,同時其余原堿類成分也證實具有不同程度的藥理活性,如烏頭原堿[13]、新烏頭原堿[13]、次烏頭原堿[13]、多根烏頭堿[13]、塔拉薩敏[14]、尼奧靈[15]具有強心和降壓作用,附子靈、宋果靈具有鎮(zhèn)痛、降壓[16]的作用。本實驗發(fā)現(xiàn),與古法差異較小的炮制品為炒附片,其原因可能是兩者炮制溫度接近,均約為170 ℃,而且炮制過程中均未有水蒸氣參與;烘附子炮制溫度為150 ℃,受熱不均勻;蒸附子炮制溫度為100 ℃,其間有水蒸氣的不斷參與,導致其相似度不及炒附片;白附片和黑順片與古法差異較大,這是因為兩者均經(jīng)膽巴和水浸制、煮、漂、蒸等工序的處理,生物堿大量流失。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規(guī)格附子炮制品所制備復方湯劑的質(zhì)量和藥效存在顯著差異[16-17]。
綜上所述,本實驗從化學成分的角度出發(fā),發(fā)現(xiàn)炒附片與古法炮附子具有相似性,可為后續(xù)經(jīng)典名方中該藥材的炮制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