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旗艦手機“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市場策略已經(jīng)有了一些變化。
以前有個觀念是各項配置堆滿、價格也最貴的“超大杯”一定是全系中最好的,而大杯和中杯要么屏幕更小,要么直接減配。但如今廠商在不同杯型的配置和定價方面,已經(jīng)逐漸變成了以對應價格段的目標用戶喜好為導向,而非簡單粗暴的“刀法”。
在這種情況下,價格更低的中杯或許是更適合多數(shù)人的選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更高質價比。
現(xiàn)階段如果想買一部小屏的驍龍8旗艦,只有小米12和三星S22兩個選擇,如果要在兩者中二選一的話,我更推薦小米12,因為它具有小屏手機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更強的續(xù)航,沒有因為小尺寸而在電池容量上有所減配。
不僅如此,和同系列的小米12 Pro比起來,它也很香。除了尺寸差異之外,和Pro版相比,小米12看似在分辨率、相機和快充方面有所減配,但事實上,小屏上FHD+分辨率完全夠看,此外,這塊屏幕也是DisPlay Mate A+級,顯示效果有保證。
小米12這次主攝雖然沒有用上定制級的IMX707,但IMX766也不差,這一點從它作為今年眾多旗艦機的標配就能看出。而66W閃充+50W無線充規(guī)格則在同價位也是少有的。
iQOO向來主打游戲性能,這也讓它被越來越多的手游玩家青睞。今年的iQOO 9系列延續(xù)了一貫的“全能水桶”策略,在我們已測試過的一眾驍龍8機型中,無論是跑分還是《原神》幀率實測它都表現(xiàn)突出。
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兩者之中我更推薦iQOO 9。
雖然和iQOO 9 Pro相比,屏幕沒有上到2K,也沒有LTPO2.0,但iQOO 9有個差異化強項是把2D柔性屏拉直了,直屏更適合游戲操控。除此以外,iQOO 9不僅沒有什么其他減配,甚至還有加配,尤其是游戲操控方面。
由于驅動IC、厚度等沒有支持2K曲屏的壓力,iQOO 9反而多了全感操控系統(tǒng)3. 0、對稱式雙X軸線性馬達、屏下雙控壓感。這樣一比,在價格便宜近千元的情況下,它更值了。
參考價格:3999元(8GB+128GB)
類似iQOO 9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紅魔7上。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由于紅魔7沒有采用紅魔7 Pro的屏下方案,驅動IC沒有支撐屏下鏡頭的壓力,這款手機有更高的165Hz刷新率,紅魔7 Pro則維持了120Hz。
而從我們的游戲實測來看,單就《原神》游戲幀率穩(wěn)定性而言,紅魔7反而有更好表現(xiàn),原因在于定位更高的紅魔7 Pro性能釋放比紅魔7更為激進,也需要更多的優(yōu)化完善。
如果說紅魔7是在上代基礎上的升級,那么紅魔7 Pro無論是屏下鏡頭還是散熱系統(tǒng)方面都是推倒重來。因此兩款手機的定位差異更為明顯。紅魔7 Pro各項配置向我們展示了游戲手機未來方向,但如果立足當下的話,紅魔7也是很好的選擇。
榮耀Magic4系列國內發(fā)布會將在3月17日舉辦,但由于此前已經(jīng)在MWC上發(fā)布,包括外觀、配置、功能等也已在官網(wǎng)放出,再結合之前對多款榮耀手機的深入體驗,我就加上了對Magic4的推薦。
原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質價比。
作為榮耀高端旗艦定位的系列,Magic主打整體外觀品質,以及屏幕和影像的差異化優(yōu)勢,從這三點來看,Magic4都在水平線以上,6.81英寸曲面屏外觀,支持LTPO+1920Hz PWM高頻調光。
多攝配置相比Magic4 Pro還有一大亮點,就是那顆今年旗艦手機中都很稀缺的潛望式長焦,5倍光學變焦還帶OIS防抖,超過Magic4 Pro的3.5倍光學變焦。再加上榮耀的多主攝融合計算攝影,長焦素質值得期待啊。
至于售價,預計國行版會延續(xù)此前的定價策略,保持4599元的起售價格,和Magic4 Pro的價差也保持在千元左右,這樣一來,其質價比也就凸顯出來了。
如今即便是旗艦手機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就連蘋果也受到了安卓陣營里這樣高頻率更新的影響,雖然蘋果依然保持了一年召開一次iPhone發(fā)布會的傳統(tǒng),但發(fā)布機型數(shù)量從1個變成了3個,既是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覆蓋更多用戶群,也是想以此延長產(chǎn)品的銷售時間邊界,更好地與安卓陣營競爭。
安卓陣營方面,這種競爭壓力更大,一年一兩部年度旗艦,明顯不足以與眾友商的眾多旗艦手機相抗衡,這樣在一個系列之下,帶來多款規(guī)格選擇,既能夠覆蓋更多價位,滿足更多用戶,又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多銷售機會和銷量,何樂而不為呢?
很早之前,我們就說過,中杯、大杯、超大杯這種售賣形式,在手機行業(yè)將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尤其是旗艦手機當中。原因是由市場形勢決定,如今這種變化也是依市場而定。
對手機廠商來說,在一個系列之下覆蓋更多價位的多款機型,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多銷售機會和銷量。上游供應鏈存在的同質化以及越來越透明的情況,則又讓他們在進行杯型配置的時候需要做到更加精細化,從而更好地滿足自己的目標用戶,也就有了目前這種同系列機型的進一步分化,而且未來這種趨勢還會更明顯。
本次我們只做了驍龍8旗艦機系列的購買分析,如果把范圍放寬會看到,當上游SoC廠商提供的選擇變多,同一個手機系列還可能有不同的芯片版本,比如黑鯊4系列、OPPO Find X3/X5系列,它們的功能區(qū)隔、定位差異也會隨之變大。
如此一來,大家在選購手機的時候就需要更仔細甄別,多做功課才能買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產(chǎn)品,把錢花在刀刃上。比如咱們去星巴克買咖啡,如果你本身食量不大,大杯、超大杯更劃算但你也喝不完啊,那就沒必要為了所謂的性價比而非要點超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