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丹
新聞評論是由報道新聞事實而演化來的一種言論體裁,它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方法,就時事問題作出分析,表明媒體或作者的意見;有時,某些事實通過評論透露出來,不再專門發(fā)消息。如今網(wǎng)絡時代的新聞評論比大眾傳播時代復雜多了,新聞大多是現(xiàn)在進行時,評論也必須處于現(xiàn)在進行時。因而,以往關于新聞評論的論述需要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的不斷更新。
網(wǎng)絡條件下的新聞業(yè)界工作越來越浮光掠影,新的話題總在逼迫著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寫過的東西也難以有時間去細想,新的話題總是在被逼無奈之下,在限定的時間確定。對此,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總結(jié)經(jīng)驗。
新聞工作與學術研究不同的地方在于: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作出判斷,這就如恩格斯所說:“重要的是從適當?shù)姆矫嫜杆僮プ栴}。”[1]我講述新聞評論有20多年了,但那時還是在大眾傳播的環(huán)境中。
現(xiàn)在我們需要考慮算法統(tǒng)領背景下評論選題的攻略。例如流量邏輯使得選題更加數(shù)據(jù)化,需要借助流量,強化選題的有效性,用靠譜的數(shù)據(jù)強化選題的客觀性。還要有更多的用戶意識,明確評論是寫給誰的。同時,警惕資本對選題的影響,防止被利用。
但無論外部傳播環(huán)境如何變化,新聞評論寫作的基本問題沒有變化,只是要求更高了。這里需要強調(diào)幾個問題,因為目前同類問題依然出現(xiàn)較多。
一、立論(選題)不要隨大流,而要反潮流或向前看一步
這里并非真的與主流意見不一致,而是指部分的或形式上的反潮流,給人以新的認識角度或新的思考范疇;或者再向前看一步,給人以更為廣闊的視野。具體而言,需要做到:
論點有爭議,至少表達形式上有些不同。如果你的論點是人們普遍同意的,那為什么還要說呢?當然,論證中的論據(jù)應當是沒有爭議的?,F(xiàn)在網(wǎng)絡言論中有些明顯是在挑戰(zhàn)人的基本智能或基本的道德底線,但一時又頗為時髦,這時媒體有責任對此提出挑戰(zhàn)性的評論。這意味著需要直面某些公眾的既定價值觀、行為方式,這時采用何種適當?shù)那腥肟诤陀美硇缘难哉Z,這都需要我們的智慧。還有論證的科學性。論證不僅要符合邏輯,還要符合科學甚至生活常識。要做到這一點,還需建立最低限度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儲備。
同時作者要對整體形勢有全面而清晰的把握,既不能給自己帶來各方面的風險,又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分析問題,提供思考的合適視角。這里我舉一個成功的案例:
張海迪的座位在哪里
張海迪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同時也是一名殘疾人。由于小時候的一場疾病,使得她再也不能同普通人一樣行走,不得不終日與輪椅為伴。張海迪來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時候,我從新華網(wǎng)上見到一張她參加開幕式的照片。
照片上的張海迪看上去十分清瘦,正聚精會神地聆聽主席臺上的報告。和以前一樣,她坐在輪椅上,輪椅停在大會堂的過道上,下面是殷紅的地毯。因為沒有固定座位,張海迪不得不和坐在過道邊上的一位女同志共用一張寫字臺。輪椅緊挨著那位女同志的座位,顯得很局促,兩個人擠在了一起。
就是這樣一張照片,使我感到詫異:人民大會堂怎么沒有殘疾人的專用座位呢?……
(2002年3月18日《中國青年報》,作者沈河)
這篇報道實際上是一種批評。現(xiàn)在任何批評都可能承擔一定的風險,但顯然在這個問題上,風險是不大的。
再如一個更老的成功案例:
一個人真能承包一百個廠嗎?
石家莊造紙廠廠長馬勝利,最近簽訂合同承包了鞍山造紙廠,這是他承包的第39個廠,他一共要承包全國各地的100個造紙廠。對此我有一喜一憂。喜的是,中國確實涌現(xiàn)出了有雄心大志的企業(yè)家;憂的是,一個人真有能力承包100個廠嗎?
(1988年3月1日《大連日報》,作者馮越)
這是一個反潮流的立論,但與人為善,頗為衷懇,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值得警醒的社會意識問題。
有些涉及人的尊嚴或生命的問題,作為評論者就需要把普遍性的判斷作為論據(jù)來進行具體的判斷。本來是常識,若社會對此還感到陌生,則需要作者有一定的勇氣,講出這樣的常識。下面這篇評論對我原有的觀念是一次沖擊。因為,1969年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回被洪水沖到黑龍江里的原木而犧牲的事跡,使我長期持有這樣的觀念:國家的財產(chǎn)再小也是大事。但這篇新時期的評論文章,讓我從此有了新的認識:把財務看得重于生命,是價值評價尺度的扭曲。這說明,評論者馬少華的觀點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思想認識平庸者是不可能寫出這樣令人警醒的評論的。
不是英雄,也有權(quán)利
大慶市兩級法院對“未能與歹徒進行殊死搏斗”的建行職員姚麗做出恢復公職的判決,這一個判例對于中國的法治和道德文明,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我們應該看到,人們所期待于法院判決的,根本就不是要“判”一個人是英雄還是狗熊,而是要判這一個人在生命受到威脅之下的選擇中有什么權(quán)利和義務,應不應該受到責罰;而我們現(xiàn)在所關注的焦點,也不是建行出了一個英雄還是出了一個狗熊,而是社會把一個人的生命和另外一些人的財產(chǎn)看得哪一個更重。
……銀行職員是一個普通的職業(yè),不是公安,不是戰(zhàn)士,一個普通的職業(yè)不能規(guī)定公民必須有付出生命的義務?!?/p>
與人的生命相比,財務本身沒有什么更神圣的意義,無論它們屬于私人、集體,還是國家,把財務看得重于生命,是價值評價尺度的扭曲?!拿鬟M步就包含著道德更新,其中就必然包含著尊重生命的命題。沒有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道德,就沒有道德。
……在今天,我們應該承認,不是英雄,也有權(quán)利。這個權(quán)利不是一個銀行職員的特定權(quán)利,而是普通人在臨難時刻保住自己生命的權(quán)利。姚麗需要的不是表彰,而只是公正。
(2000年3月24日《中國青年報》,作者馬少華)
有些新聞評論的立論很俗,在于作者的水平不夠。例如某中央級行業(yè)報2013年7月31日的評論文章《安全生產(chǎn)法當為“熱死”撐腰》,這篇文章建議要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的權(quán)益。但其實2012年國家已出臺《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問題在于無人執(zhí)法,卻要求為此再立個法;還有北京某報2013年8月5日的評論文章《禁法官生活糜爛須入法》,且不說這樣的標題如何拙劣,現(xiàn)在只要某方面出現(xiàn)問題,一些媒體便一哄而起地呼吁為某個具體問題或事項“立法”,似乎只要立了法,問題就解決了。中國的法律還少嗎?既然已經(jīng)有了關于安全生產(chǎn)方面的法規(guī),當前的主要問題應該是執(zhí)法,而評論的邏輯是:現(xiàn)有法律層次低,容易被忽略;既然已經(jīng)有了關于處罰“生活糜爛”(用詞不準確)法律,評論卻要求專為法官立法,似乎法官不受已有法律的約束。作者各方面的知識匱乏,導致評論水平低下,誤導公眾。9CB5F394-A36B-4E2A-B312-6079DE77D5B0
二、論證要符合邏輯,不要留有漏洞或授人以柄
一旦在論證邏輯上出現(xiàn)問題,全盤皆輸。例如某報2013年7月30日微博的一段話:
抱怨醫(yī)療,不如多鍛煉身體;抱怨教育,不如多輔導孩子;抱怨房價,不如多奮斗事業(yè)?,F(xiàn)在是一個到處都充滿機遇的時代,你要吃得起苦,賣個雞蛋餅都能掙到錢。
把社會普遍存在的各方面“抱怨”作為選題來評論,本來很好。但是,這里作者的論據(jù)(吃苦就能成功)很片面,僅是回避問題的一種勸慰,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平白激起了輿論的波動。典型的批評性回復是這樣兩段話:
按照這個邏輯,那么抱怨空氣污染不如去買防毒面具;抱怨飲用水有毒不如去裝凈水設備;抱怨有毒食品不如自己去種植制作?,F(xiàn)在是一個到處都充滿機遇的時代,你要能挨得起秤砣,賣個西瓜都能掙到錢。
真的,能夠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奴隸主日報,地主日報。我覺得奴隸主可以這樣勸導奴隸。
評論的論證邏輯,最常見的是三段論(syllogism),還有歸納論證(由特殊推出普遍)、類比論證(從個別推出個別),以及反證、喻證等。表達形式上,包括正論、設論、駁論等。
三段論我們似乎都很熟悉,不就是這三句話嗎:凡人都會死(大前提),蘇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蘇格拉底會死(結(jié)論)。但真正貫穿“三段論”,使評論具有說服力,還是需要認真思考的。相當多的評論都無形之中貫穿著三段論的邏輯。例如下邊這篇評論:
“愛情教育”不應該成為青春禁忌
作為人類的一種重要的情感,愛情對于孩子們不可能是封閉的,因為社會和人生對于他們不可能是封閉的。實際上,古今中外的歷史證明,封閉知識——包括人類的情感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大前提:人都是有情感的]
當孩子們在今天開放的信息環(huán)境里毫無障礙地接觸到比較物質(zhì)化的兩性情感信息的時候,那些古今中外最純潔、最美好的人類兩性情感——真正可以稱為愛情的東西,難道卻要對他們封閉嗎?[小前提:孩子也是人]
人的物質(zhì)欲望,包括性欲,都屬本能,它們隨著人類的身體一起生長。但是愛情不是這樣,它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成果,是善的意志、美的追求的一個成果。這樣的成果,沒有教育是不能自動傳承的。而古今中外關于愛情的文學藝術,就是人類愛情教育的媒介。這樣的情感知識不大可能通過教科書的形式來分析和生理衛(wèi)生課的形式來圖解。[結(jié)論:所以孩子也是有情感的]
(2004年9月1日《新京報》,作者馬少華)
“三段論”如此普及,但問題也有很多。例如一篇論文的“提要”寫道:
“社會化”原義是指人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zhuǎn)變過程,每個人必須經(jīng)過社會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準則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是人與外部世界相協(xié)調(diào)的必然經(jīng)歷。本文借用這個概念來表述,意指原本因為種種原因而與大多數(shù)公眾生活距離甚遠的“科學”信息,已經(jīng)發(fā)生了某些變化,達到與社會其他組成部分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融合。
它的實際邏輯是:人是要經(jīng)過社會化的——成立;(科學類似于人)——第二項不成立;所以科學要社會化——不成立。
“社會化”特指人的社會化,只與人相關,借用來說明科學,就變得荒謬了??茖W是人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不存在“社會化”的問題??茖W的普及不能使用(即使是借用)“社會化”的概念,因為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旦立論不成立,文章連修改的余地也沒有了。
這里推薦一段馬克思為農(nóng)民撿拾枯枝的權(quán)利辯護的“反向三段論”論證,其中內(nèi)含三段論邏輯:
有一位城市代表反對法律的標題,因為這個標題把普通的違反林木管理條例的行為也歸入“盜竊”這一范疇。
一位騎士等級的代表反駁說:“正因為偷拿林木不算盜竊,所以這種行為才經(jīng)常發(fā)生?!?/p>
照這樣推論下去,同一個立法者還應該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正因為打耳光不算殺人,所以打耳光才成為如此常見的現(xiàn)象。因此應當決定,打耳光就是殺人。[2]
評論寫作中可以采用歸納、類比的論證方法,但一定要把話說全。歸納的本質(zhì)是從特殊歸納出普遍,這需要多數(shù)人的認可,因為結(jié)論明顯是不確定的。例如這樣的判斷:所有觀察到的烏鴉都是黑的,所以,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除非我們見過所有的烏鴉才可以這樣說,但這是不可能的。17世紀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隨著第一只黑天鵝的發(fā)現(xiàn),這個判斷即刻就不成立了。
這方面我遇到過一篇文章。某中央級行業(yè)報2007年2月27日發(fā)表的評論《我的教訓驗證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引用一個貪官懺悔中的話做標題。這是一種從自身的特殊歸納作出普遍的論證方法,貪官的論證邏輯是有問題的。為此,我與作者還發(fā)生了爭論。“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我國的俗語,是一種平庸的生活觀念,事實上很多人都持有這樣的生活理念。我們可以批評這樣的平庸生活觀,但無論如何不能把這樣的生活觀念作為貪官犯罪的思想根源。這個貪官實際上把自己犯罪的根源推給一種普遍認識,相當于變相為犯罪做自我辯護。即使有這種生活觀,最多是思想落后,但不能與犯罪根源扯到一起。
評論的論證邏輯非常重要。這里需要強調(diào)一點,不可以“以喻代證”(喻證)。比喻不是真的,而是通過比喻對所論證的問題或事物加以進一步說明,是一種輔助論證,單獨使用什么都證明不了。還有“設論”,即如果……,那么……,也不是真的,可以作為一種輔助論證方式,但不能單獨使用。
這里特別談一下“反證”。反證,即有一些論據(jù)本來是有利于對方的或本來就是對方說過的話語和邏輯,但在新的條件下這些論據(jù)恰恰是否定對方的有力論據(jù),因為來自對方自身。前面提到的評論文章《一個人真能承包一百個廠嗎?》,用一個正論(關于交通、通信條件)、一個反證和一個駁論,完美地使自己的立論立起來,難以被駁倒。其中的“反證”如下:
再就個人的能力而言,我讀過關于馬勝利承包石家莊造紙廠的報道,那里介紹說他經(jīng)常早起晚睡,吃住在工廠??梢姽芾硪粋€廠對他來說也不是很輕松的。現(xiàn)在要承包100個廠,既無閉路電視、衛(wèi)星傳真,又不像哈默那樣擁有私人飛機,奔波于100個廠之間,何其辛苦!且不說熟悉100個工廠的基本情況,就連記住100個廠負責人的姓名,也夠忙上一陣子的,還能談得上知人善任嗎?再說,我們承認馬勝利在石家莊造紙廠的成績,也承認他的經(jīng)驗別人可以借鑒,但決不能承認真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廠之道,各個工廠都有自己的具體復雜的情況。9CB5F394-A36B-4E2A-B312-6079DE77D5B0
作者采用了當年表揚馬勝利通訊里有利于他的真實實例,反過來論證了馬勝利不可能承包100個工廠。論證有力,難以辯駁。
前面提到網(wǎng)絡言論中有些明顯地在挑戰(zhàn)人的基本智能或基本的道德底線,甚至是反人類的。這樣的言論急需正規(guī)傳媒發(fā)出批評性評論,正確引導輿論。由于他們習慣于用正義的動機掩蓋邏輯、方法和手段,在價值觀上有一定的欺騙性和迷惑性。因而通過“反證”,往往可以達到以正視聽的傳播效果,因為他們的言行有太多前后不一致的雙重標準。
三、新聞評論要有知識含量
新聞評論具有吸引力,在于觀點的力量、邏輯的力量,也在于知識的積累和新穎。評論最忌諱的是說人所共知的大道理。
2021年4月,廣東有媒體報道:現(xiàn)在捐精的大學生,合格率只有20%。隨后,冒出來數(shù)篇評論文章,有的說,大學生沉溺于電子游戲,生活不規(guī)律,造成精子不合格;有的說,大學生過早嘗試性生活,傷了元氣;還有的說,這是吃了轉(zhuǎn)基因食品造成的。沒有調(diào)查,僅憑人人都擁有的那點生活常識在那兒隨便說,由這些毫無吸引力的理由構(gòu)成的評論,自然是廢品。評論員沈彬請教了專業(yè)人士,原來醫(yī)院選擇合格精子的標準高于正常生殖標準4倍。普通人精子的正常值是每毫升1500萬個,而為了保證精子的質(zhì)量,捐精的標準是6000萬個。于是,他筆下生花,一連用了幾個比喻,把關于這件事的評論寫得頗為生動:
捐精的合格線是一個“商用標準”,遠高于“民用標準”。這相當于你去參加籃球隊,身高不合格不用灰心,孩子,身高夠用就行!
要求新聞評論作者的知識積累足夠厚重是困難的,但要求作者習慣于遇到問題通過適當?shù)耐緩秸业秸摀?jù),在網(wǎng)絡時代這應該是必備的工作能力。我們隨時都會遇到需要馬上給予評論的新聞話題,如果是自己陌生的領域,請迅速去搜尋相關內(nèi)容,不過要注意多做橫向比對,因為這類百科會存在一定差誤。
例如2017年6月23日,山西平陸縣一位孕婦去醫(yī)院待產(chǎn),因警方限行被堵40分鐘。孕婦的老公三次請求交警放行無果,交警說“后面車中坐的都是縣委領導”。這條新聞報道后,評論作者朱昌俊通過歷史搜尋,翻出了1960年2月28日發(fā)表于《中國青年報》的新聞通訊《為了61個階級兄弟》,那件事情就發(fā)生在平陸縣,當時轟動全國,還拍了同名電影。有了這個論據(jù),他的評論就有了一個更高的政治站位。
一個誕生了61個階級兄弟的地方為何不讓產(chǎn)婦先行
在1960年代通信、交通設施如此落后的情況下,人民政府還動用包括空軍空投在內(nèi)的一切手段搶救生命,體現(xiàn)的是政府應有的擔當,這是一份對人民生命安全的寶貴承諾。但在同一個地方,由半個世紀前的“為了61個階級兄弟”的生命搶救,到如今的“待產(chǎn)孕婦被迫讓路”,這樣的對比,無疑耐人尋味。其中變化的,顯然不只是時間。莫遺忘了“為了61個階級兄弟”精神,因為遺忘等于背叛。[3]
(澎湃的“馬上評”專欄,2017年6月,作者朱昌俊)
當然,如果有條件,找到對路的專家是最好的。不過要注意,在網(wǎng)絡時代你所咨詢的應該是某方面的真正專家,不要被那些對所有問題都以專家身份發(fā)言的人忽悠了。例如一些國際問題專家,熱衷于上媒體、拉關系,因為這樣可以擴大知名度,從而獲取更多的出場費。對于媒體來說,往往只考慮嘉賓講話和撰文越生動越吸引眼球越好,卻沒有人關心這些專家事后被多次證明是錯誤的觀點。再如關于“一帶一路”,目前“國別專家”稀少,一些以“國別專家”名義講話的人,甚至連該國的語言也不懂,只能把中文或者英文的網(wǎng)上資料抄來抄去。關于新興市場國家經(jīng)濟形勢的專家,我們更缺乏,而這些國家經(jīng)濟金融危機和政治變動無常,如果錯判形勢,會對我國造成各方面的風險。還有些人文學科出身的國際軍事“專家”,對這些人,做新聞評論的至少要躲著走,或在適當?shù)臅r候以據(jù)實的材料把他們的“分析”作為評論對象。
新聞評論與新聞事實的寫作一樣,都是在時間的機床上奔忙。忙是忙,但一定要勤于全方位地思考,有大局意識、判斷能力才行。就此,我們溫習一下恩格斯給一位學習經(jīng)濟學卻入門從事新聞工作的年輕人寫的一段話:
新聞事業(yè),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天性不那么靈活的德國人(因此猶太人在這方面也“勝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學校,通過這個工作,你會在各方面變得更加機智,會更好地了解和估計自己的力量,更主要的是會習慣于在一定期限內(nèi)做一定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新聞事業(yè)使人浮光掠影,因為時間不足,就會習慣于匆忙地解決那些自己都知道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問題。但是,凡是像您這樣愛好科學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有能力去識別,什么是形式華麗但只是靠手邊的輔助材料寫成的應時作品,什么是精心完成的但外表可能不太華麗的科學著作;雖然在這里,報酬常常和實際價值成反比。[4]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7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
[3]一個誕生了61個階級兄弟的地方為何不讓產(chǎn)婦先行[EB/OL].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18415.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18-319.
(作者為四川大學講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校務委員)
編校:王志昭9CB5F394-A36B-4E2A-B312-6079DE77D5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