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摘 要:黑人精神(Négritude)意味著黑人一切文化價值的總和,通過黑人運動來表達。從杜波依斯的《黑人的靈魂》到迪奧普的《黑非洲國家聯(lián)盟的經(jīng)濟和文化基礎》,從描繪原始黑人概念到對非洲復興的探求。一方面透漏出20世紀非洲主流思潮的發(fā)展脈絡,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百年時間里非洲精英們之間話語的連續(xù)性。種族、種族主義、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和后殖民主義仍然是大西洋兩岸黑人生活和斗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是實現(xiàn)非洲獨立和復興的絆腳石。本文通過梳理百年非洲黑人精神思潮,試圖厘清當代非洲社會思潮的內(nèi)在邏輯,論證黑人精神思想的重要意義和當代價值,服務于中國對非友好大局。
關鍵詞:黑人精神思想;殖民主義;非洲復興;思想史;桑戈爾
中圖分類號:B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3 — 0043 — 05
關于非洲和非洲問題的研究繞不開殖民主義、后殖民主義的歷史背景。非洲批判理論體系歸根結(jié)底就是對殖民主義、后殖民主義的反思。國內(nèi)對非洲理論的分析往往也基于殖民議題。①是否有一種新的方法研究非洲國家社會,探尋非洲未來?答案是肯定的。黑人精神思想就是這樣一個從思想史的角度創(chuàng)新研究非洲社會的切入點,是非洲、非洲裔黑人自發(fā)、自覺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思想氛圍。由于非洲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之間關系的不斷變化,黑人精神思想與時俱進,體現(xiàn)出黑人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黑人的“存在”長久以來飽受爭議。早期黑人思想家就意識到為“黑人存在”正名的緊迫性,力求擺脫殖民統(tǒng)治、實現(xiàn)黑人自由。在今天,越來越多的黑人學者開始關注從經(jīng)濟發(fā)展、能源資源角度尋求非洲復興的途徑,為經(jīng)濟謀發(fā)展、為黑人謀幸福。
本文從黑人精神運動出發(fā),探尋黑人精神思想在非洲百年社會思潮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對比分析前人(杜波伊斯等人)和后人(桑戈爾、迪奧普等人)的思想特點,試圖厘清百年非洲社會思潮的內(nèi)在邏輯,論證黑人精神思想的重要意義和當代價值。
黑人精神運動首先是一場文化運動,文化給黑人精神運動增添了感性色彩。哈萊姆文藝復興是黑人精神運動的主要靈感來源。種族和種族主義是哈萊姆文藝復興的核心關注點。作為哈萊姆文藝復興的領軍人物,杜波依斯通過有色人種協(xié)進會(NAACP)的宣傳期刊《危機》提攜和資助了一大批黑人作家,以美國黑人為題材創(chuàng)作大量的戲劇,開啟了非裔戲劇美學的批評傳統(tǒng)。②杜波依斯對哈萊姆文藝復興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在1895年到1940年間富有洞察力的發(fā)現(xiàn)——《黑人的靈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
杜波伊斯闡明了兩個重要觀點,第一是“雙重意識”?!半p重意識”實則是黑人本體的一種潛意識思想。從本質(zhì)上講,黑人渴望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但當這些希望和訴求遭到白人社會拒絕和反對后,黑人便轉(zhuǎn)向黑人民族主義。在杜波依斯看來,所謂黑人的融入,就是接受白人文化同化,進而融入白人社會;所謂黑人民族主義,就是拒絕同化,保持黑人民族特性。這種看似矛盾的心態(tài)是當時美國黑人普遍的情感障礙。美國黑人正是這兩種思想、兩種靈魂不斷交織的產(chǎn)物,具有“雙重性”。①
杜波伊斯另一個著名的論斷,即“20世紀的問題是膚色的問題”。其主編的《危機》(Crisis)和《地平線》(Horizon)反復鼓勵黑人融入白人社會,但仍不能改變不同膚色出入不同酒吧的事實。杜波依斯形象地把這種現(xiàn)象稱作為“顏色酒吧”(color-bar)。他認為,“膚色線”人為地割裂了美國各州人民,對黑人公民造成了巨大傷害。敏銳地指出20世紀的問題是膚色界限問題,即亞非拉有色人種和歐美白人之間的問題。②
需要指出的是,杜波依斯的黑人民族主義并不限于美國黑人,還包括非洲黑人及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黑人。這種泛非主義思想,用杜波依斯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通過“黑非洲的不懈努力來讓全世界的黑人獲得拯救”。③這也意味著作為黑人一切文化價值總和的“黑人精神”,不僅是一種概念,更是一場席卷美洲、非洲、歐洲的黑人運動實踐,是對白人現(xiàn)代主義的一次非洲能動反應。
比利時著名學者,黑人文學專家麗蓮·卡斯特羅由此稱贊道:“《黑人的靈魂》是黑人精神的基石”,杜波依斯是“黑人精神運動之父”。④通過分享文化經(jīng)歷,使得非洲裔黑人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共同意識的種族認同感,并且很快讓非洲大陸的黑人感受到了這種覺醒之風??梢哉f,非洲本土知識分子與海外黑人知識分子的交流與互動促使這一時期非洲思想界的繁榮,也為“黑人精神”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達瑪黑人精神中的暴力革命思想
列翁·達瑪(Léon-Gontran Damas,1912—1978),出生于法屬圭亞那卡宴的一個資產(chǎn)階級家庭,早年留學巴黎,遇到了同樣對復興黑人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的包括塞澤爾、桑戈爾等在內(nèi)的黑人有識之士。
達瑪黑人精神暴力革命思想來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非洲大陸的感性認識決定了研究的出發(fā)點——即暴力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態(tài)度。盡管達瑪出生于中產(chǎn)階級家庭,但他避開了這個階級的舒適,更喜歡研究非洲大陸和移民歷史、人類學和民族學。他親身體驗了底層工人階級的生活和文化,這種痛苦的經(jīng)歷,在他心中一直無法抹去;第二,從政生涯讓達瑪看清了歐洲白人的官僚主義腐敗,1948至1951,達瑪作為圭亞那議員,參與法國海外領地的事務。他逐漸意識到西方文化不完全都是精華,也有糟粕的地方。將法國的同化殖民政策⑤視為非洲最大的敵人。第三,達瑪?shù)谋┝Ω锩枷脒€來源于海地黑人精神運動領袖普萊斯·馬爾斯(Jean Price-Mars)的影響。⑥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對于殖民同化的完全否定以及關于海地主義(Haitianism)暴力內(nèi)核的吸收,被后人稱為達瑪激進黑人革命人文主義。
在達瑪看來,西方殖民同化否定了黑人的自發(fā)性、自主性,否定了黑人作為“人”存在的定義,黑人身份的存在是對同化的一種斷然拒絕,這種暴力革命反對殖民同化是達瑪黑人精神最典型的特征。雖然達瑪?shù)暮谌司袼枷胂噍^于塞澤爾和桑戈爾,被人為地邊緣化,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達瑪作為黑人精神思想領軍人物所作的貢獻,越來越多的非洲有識之士從黑人傳統(tǒng)文化中挖掘出抵御西方中心主義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塞澤爾黑人精神中的非洲復興思想
作為黑人精神思想的又一位領軍人物,塞澤爾早年就受到達瑪?shù)挠绊?,在其影響下開始關注新黑人運動和哈萊姆復興的美學、詩學和政治。①1934年9月,塞澤爾與達瑪、瓜德羅普島的蓋耶·蒂洛里(Guy Tirolien,1917-1988)、桑戈爾和巴拉格·迪奧普(Birago Diop,1906-1989)合辦《黑人學生》(L’étudiant noir)。在這一刊物中,塞澤爾首次將“黑人精神”(Négritude)一詞公之于眾。這一做法和達瑪?shù)乃枷腩愃?,目的就是借說法語的黑人學者之間的聯(lián)合,通過文字表現(xiàn),將反對西方殖民同化的表現(xiàn)躍然紙上。1955年,《關于殖民主義的論述》(Discours sur le Colonialisme)發(fā)表。塞澤爾用“詭計多端”(ruse)、“垂死的”(atteinte)等詞語來形容西方文明。②他說:“地球上有兩類種族,一種是善良的黑人勞動者,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感激;另外一種是白人和士兵種族,這就是歐洲的種族。”③
值得注意的是,塞澤爾在強調(diào)恢復非洲傳統(tǒng)文明的緊迫性、拒絕殖民同化的同時,又表現(xiàn)出對殖民主義完全摒棄做法的擔憂:
做一個叛逆者,只對精靈順從
當伸出手臂握緊拳頭時
把他的怨恨告訴我
讓我成為一個終結(jié)者
讓我成為一個有進取心的人
讓我成為一個沉思的人
但也讓我成為一個播種者。④
可以看到,與達瑪?shù)臉O端暴力革命思想不同,塞澤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不同區(qū)域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在反對殖民同化否認非洲黑人價值的前提下,也看到了西方殖民同化政策的兩重性。這種對西方殖民主義較為辯證的看法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鋒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之后的桑戈爾。
作為塞內(nèi)加爾的開國總統(tǒng),桑戈爾更是以“黑人精神”的倡導者聞名于世。之所以稱桑戈爾是黑人精神思想的集大成者,關鍵的一點是桑戈爾本人將這種黑人精神不僅僅停留在概念上,更是一種國家建設的具體實踐嘗試,即從原先的文學概念的“黑人精神”上升為“文化-政治”理論,并在前人基礎上,通過本國具體實踐,將黑人精神推向更高的一個階段。具體來看:首先,在桑戈爾看來,文化作為黑人身份存在的重要性,黑人傳統(tǒng)文化是黑人身份的象征。在《自由》(卷1)里,桑戈爾開宗明義地將“黑人精神”定義為非洲黑人的文化價值總合。⑤因此,他認為,基于非洲傳統(tǒng)文化來達到創(chuàng)造文化的目的,是非洲當前甚至以后都應致力的最終目標。
其次,非洲文明與西方文明是平等的,具有互補性。并從美學角度出發(fā),列舉了黑人的感性認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種黑人感性如同白人理性一樣,是黑人存在的有力體現(xiàn),跟白人的理性是互補的。桑戈爾把它稱作黑人感性認知,并認為,非洲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是造就黑人感性的關鍵因素:“黑人無法想象他的本質(zhì)是什么,全是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給了他一種情感,一種意志,一種靈魂?!雹薅@,正是西方白人世界所欠缺的??梢哉f,桑戈爾的黑人精神思想是對歐洲中心主義觀點的挑戰(zhàn)。
不難發(fā)現(xiàn),桑戈爾無意中提供了杜波伊斯關于雙重意識經(jīng)典問題的答案。桑戈爾本人和他的觀點可以說是杜波伊斯關于雙重意識的典型案例??梢钥吹降氖?,桑戈爾具有的不僅是一種以歐洲中心主義觀點和價值觀為基礎的意識,不僅是一種關于非洲和非洲人的反黑人種族主義和殖民觀念的挑戰(zhàn)思維,更多的是一種互補意識,一種雙重意識。
最后,民主社會主義是桑戈爾黑人精神思想“活”的靈魂。如果說桑戈爾早年更多的關心黑人的存在、集中探討黑人文化意義的話,那么自塞內(nèi)加爾獨立后,桑戈爾黑人精神逐漸開始演變?yōu)橐环N民族主義的思想,是一種非洲社會主義實踐。這一思想的核心,就是在保留非洲特性的基礎上,通過開展歐非合作,創(chuàng)造一個多文化的、多種族的社區(qū),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區(qū)域文明。這種民主社會主義在獨立后塞內(nèi)加爾的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塞內(nèi)加爾民主化進程中政治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到今天,塞內(nèi)加爾也被公認為西非最穩(wěn)定的國家之一。
(一)以卡布拉爾為代表的非洲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派
如果說桑戈爾為探索非洲建設提供了文化層面的切入點的話,那么,作為幾內(nèi)亞比紹和佛得角獨立的奠基人、非洲革命的理論家,卡布拉爾憑借完全社會學的理論和視角,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以桑戈爾為代表的“折中”的黑人精神思想。與之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還包括恩克魯瑪?shù)男轮趁裰髁x論、法農(nóng)思想等,開始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后殖民主義下非洲面臨的瓶頸。具體來說:
一方面,反對帝國主義的主要方面是反對新殖民主義。20世紀50、60年代,非洲各國在進行民族解放斗爭過程中或?qū)崿F(xiàn)民族解放后,面臨著經(jīng)濟、國家和政權(quán)建設的挑戰(zhàn)。卡布拉爾清楚地認識當前階段非洲的歷史使命是要反對新殖民主義。他認為,歷史上至少有兩種形式的殖民主義,第一種是直接統(tǒng)治,通過由不屬于被統(tǒng)治人民的人民(武裝部隊、警察、行政代理人和定居者)組成的權(quán)力,卡布拉爾將之稱為“古典殖民主義”;第二種是新殖民主義,其手段由主要或完全由本土代理人組成的政治力量完成。在新殖民主義下,帝國主義“創(chuàng)造一個地方資產(chǎn)階級”,這個階級“由帝國主義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所控制”,“換言之,它不可能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我們要反對帝國主義,反對這種新殖民主義”。①
另一方面,民族解放斗爭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人民的進步。非洲馬克思主義學派不僅關心民族解放的問題,他還將人民的前途問題,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問題考慮在內(nèi)。
以卡布拉爾為代表的非洲知識分子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了關于非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理論,這是前人所忽略的(桑戈爾只看到馬克思主義是“關于暴力革命”一說而放棄了它)??ú祭瓲柧褪亲钤缬民R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非洲內(nèi)部問題的一批非洲精英,和他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還有法農(nóng)革命思想。但在非洲,卡布拉爾的馬克思主義可以說是最全面、最認真地創(chuàng)建一種有牢固組織基礎的、基于歷史的和非中央集權(quán)形式的馬克思主義,這種馬克思主義在非洲是前所未有的,而這種社會學范式的理論正是基于對“黑人精神”問題的深刻反思下逐漸成型。至此,黑人精神思想開始傾向于一種當代的政治社會學概念。
(二)以迪奧普為代表的非洲經(jīng)濟學派
與前人相比,謝克·安塔·迪奧普②的思想表現(xiàn)得更為激進,這種與以桑戈爾等人為代表的“文化至上”有著根本性區(qū)別的“經(jīng)濟至上”的非洲發(fā)展模式在當今有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其核心觀點就是,發(fā)展經(jīng)濟是非洲今后的主要出路。具體來看,與桑戈爾的“民主社會主義”、“文化至上”的方式不同,與卡布拉爾的革命斗爭亦有所差異,迪奧普更傾向于“以經(jīng)濟為中心”實現(xiàn)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他極力主張非洲經(jīng)濟、政治一體化,反對文化同化主義。相對于文化要素,非洲當下亟需政治、經(jīng)濟上的獨立。③
其重要觀點是,非洲大陸自身具有豐厚的資源。在《黑非洲國家聯(lián)盟的經(jīng)濟和文化基礎》(Les fondements économiques et culturels d’un état fédéral d’afrique noire)一書中,迪奧普認為,“黑人精神”的概念已不能完全停留在文化層面,它應該擁有自我進化的能力。非洲具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具備一定的工業(yè)化基礎,完全不需要西方的虛情假意。④得益于早年的物理學研究經(jīng)驗,迪奧普對非洲的自然資源和能源前景有著較為全面的認知,尤其注重“非洲自給型工業(yè)”。在他看來,一個合理的工業(yè)化計劃首先應包含自然賦予的巨大能源,從而使整個發(fā)展過程成為可能。非洲含有充足的天然能源、原材料和食物,完全有能力養(yǎng)活和維持這樣的人口。非洲主要資源儲備有太陽能、原子能、核熱能、風能、潮汐能等等,完全有可能成為自給型非洲工場,非洲工業(yè)化的實現(xiàn)是可能的。⑤
如果說前人黑人精英們喚醒的是黑人種族自信,停留在一種意識斗爭層面的話,那么迪奧普的功勞在于開辟了非洲發(fā)展新的方向,讓非洲數(shù)據(jù)說話?,F(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非洲學者對迪奧普的看法抱有期待,例如現(xiàn)任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馬馬杜·迪烏夫(Mamadou Diouf)、塞內(nèi)加爾達喀爾大學歷史系教授馬馬杜·富爾(Mamadou Fall)等,普遍認為迪奧普關于非洲工業(yè)化的論斷,符合今后非洲的發(fā)展方向,當下非洲仍沒有走出后殖民的困境,閱讀和踐行迪奧普關于非洲經(jīng)濟的著述不啻為一種幫助非洲走出后殖民困境、走向復興、實現(xiàn)非洲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方式。
從杜波伊斯、達瑪、塞澤爾、桑戈爾、卡布拉爾到迪奧普,縱觀百年非洲社會思想流變,不難發(fā)現(xiàn)其目的共同致力于構(gòu)建非洲藍圖。其一,通過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黑人精神思想在當代國際社會思想上的發(fā)展過程和線索逐漸明晰起來。黑人精神思想本質(zhì)上是一種批判理論,不僅僅是對白人至上主義、歐洲現(xiàn)代性、奴役、種族殖民主義和種族資本主義的解構(gòu)性回應,其實踐者們所產(chǎn)生的理論和實踐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一種非洲內(nèi)部能動的反應。
其二,黑人精神理論應該基于非洲學者的觀點,通過對黑人精神思想的剖析,實質(zhì)上就是對“黑人精神”思想進行辯證分析?!昂谌司瘛彼枷胴灤┯诤笾趁穹侵夼欣碚摰氖寄欠侵奕俗约航鉀Q非洲問題的探索,也是解決非洲問題的關鍵突破口。歸結(jié)起來,黑人精神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為非洲、包括海外非洲黑人有關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一是捍衛(wèi)黑人文明價值觀的文化觀點,二是尋求非洲和平解放的政治觀點,三是探索非洲社會內(nèi)部發(fā)展的經(jīng)濟觀點。
其三,新時期構(gòu)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梢园l(fā)現(xiàn),黑人對和平、自由、平等的向往是強烈的,例如桑戈爾關于“文明平等”、“非洲與西方互補交流”的構(gòu)想,呼吁世界大同,甚至更早時期在杜波伊斯時代,消除種族主義,尋求種族平等的呼聲隨處可見;同時,卡布拉爾的社會學觀點,在非洲生動的生活圖景中發(fā)揮人民的力量,消除新殖民主義,實現(xiàn)民族解放;又如迪奧普主張的非洲國家應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等等,都為中非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提供堅實的非洲依據(jù)。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