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新 陳雁飛
摘? ?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以及要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系統(tǒng)和完整的大單元教學。體育大單元教學不只是課時與內容的增加,更主要的是全面育人理念與整體教學思路的更新。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jù),堅持“立德樹人”“健康第一”“以體育人”,轉變教、學、評的思想觀念,重構學、練、賽的思維方式,深挖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內核要素。與以往體育單元教學設計相比,新課標視域下的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具體形式與操作方法均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提煉引領性的學習主題,整合結構化的學習內容,設定可觀測的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真實性的學習任務等方面。
關鍵詞:《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大單元教學;內涵;設計依據(jù);設計要點
中圖分類號:G807.03? ? ? ? ? 學科代碼:040303?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2022 Edition)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key competencies and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s well as the relatively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large unit teaching of 18 hours or more for a certain sport event or events combin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large unit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increase of class hours and content, but also the renewal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ncept and overall teaching idea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large unit teaching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key competencies, adhere to the“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health first”, “educate talents with sport”, etc., change the ideological concept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reconstruct the way of thinking of learning,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and dig deep into the core elements that promote students' deep learning.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teaching design, the specific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teaching design of large sports units under the vis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key competencies orientation, refining the leading learning themes, integrating structured learning content, formulating observable learning goals, and creating authentic learning tasks.
Key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2022 Edition); large unit teaching; connotations; design basis; design points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設計專項運動技能的大單元教學[1]。為什么要進行大單元教學,怎樣進行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與以往的單元教學設計有什么區(qū)別,還需不需要學期教學計劃和學年教學計劃等一系列教學實踐中會遇到的問題紛涌而來。
追根溯源,“大單元教學”并非新詞,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西登托普提出運動教育模式時就認為9課時的單元教學只能是經(jīng)驗性的體驗,容易造成過剩的初級體驗[2],課時太少就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倡運用大單元(一般在15~20課時以上)進行教學,使學生從所學體育項目產(chǎn)生完整的運動經(jīng)驗[3]。20世紀90年代,毛振明在國內首次提出大單元教學,并認為單元太小是造成教材重復、學習無深度和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對單元規(guī)模的要求應擴大[4]。近些年,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學校體育研究者與中小學體育教師逐步展開大單元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但是在《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新理念與新要求背景下,面對我國各級各類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多元性與差異性需求,還需明晰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jù)與實操方式。
《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但是僅對專項運動技能提出了大單元教學要求。因此,本研究著重結合《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具體內容與要求,對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的內涵進行分析,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呈現(xiàn)新課標視域下基于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要點及實操方式,有助于全面理解、正確把握、合理設計大單元教學,進而因生制宜、因師制宜及因校制宜,構建高質量、專業(yè)性和特色化的學校體育大單元教學體系,指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目標,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
1? ?新課標視域下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內涵
《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教學建議中提出,大單元教學是指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系統(tǒng)和完整的教學[1],對大單元教學的類型、課時及實施方式提出了較為清晰的新要求。正確理解和把握新課標視域下大單元教學的內涵是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的前提條件。
1.1? 體育大單元教學的類型:單項類與組合類
《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大單元教學的要求不僅有熟知的單個運動項目,還包括“項目組合”,例如:田徑類運動項目可從跑、跳及投擲3個亞類中各選擇1個項目進行組合;技巧與器械體操項目可由技巧運動、單杠或雙杠運動及跳山羊組合而成;藝術性體操項目可由1套韻律操和1套健美操組合而成;水上或冰雪類運動項目可由2個水上運動項目或2個冰雪運動項目組合而成[1]。組合類大單元教學要根據(jù)運動項目特性按照類型組合,在一個大單元教學中形成有效銜接與自然過渡。
在具體操作層面,新課標視域下體育大單元教學可以從學段與學情、能力發(fā)展、運動技能特性等方面分出不同的單項類和組合類。例如:從學段與學情視角而言,對小學中年級或者某運動項目的初學者可適當考慮組合類大單元,對小學高年級或是運動項目學習有一定基礎者可采用單項類大單元。從能力發(fā)展的視角而言,一般情況下球類運動多數(shù)運用于實戰(zhàn)情境或游戲比賽單項類大單元,而技巧運動、韻律操、花樣跳繩可設計為組合套路或是作品展演類大單元。從運動技能特性視角而言,開放式運動技能多數(shù)為單項類大單元,譬如足球、籃球等同場對抗類項目,排球、乒乓球等隔網(wǎng)對抗類項目;而封閉式運動技能要根據(jù)運動技能的遷移性與難易度、學生學習興趣進行綜合考量,其中的“體驗不同速度與距離的耐久跑”為單項類大單元、“發(fā)展越過不同障礙的跑跳結合能力”為組合類大單元。
1.2? 體育大單元教學的課時:18課時及以上
《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大單元教學課時有著明確的要求,并對運動項目數(shù)量教學提出建議:在三至六年級,主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從6類專項運動技能中各選擇至少1個運動項目進行教學,原則上每學期指導學生學練2個不同的運動項目;七至八年級應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從6類專項運動技能的4類中各選擇1個運動項目進行教學,其中必須包括中華傳統(tǒng)體育類運動項目,原則上一個學期指導學生學練1個運動項目;在九年級,學??梢宰寣W生根據(jù)興趣愛好自主選擇1個運動項目進行為期1年的學習[1]。
由此,按照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小學三年級以上至初中每周3節(jié)體育課”的課時保障要求[5],以每學期18周54節(jié)體育課進行測算,健康教育、體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約占18課時,那么三至九年級專項運動技能的課時總數(shù)為504課時(36課時/學期×14個學期)。根據(jù)新課標對大單元教學的課時要求與運動項目數(shù)量的教學建議,學生可以學習6~21個運動項目,其中,三至六年級為6~16個運動項目,七至九年級為4~5個運動項目。不同年級學練的運動項目既可以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不同,各學??梢愿鶕?jù)學情、師情及校情而定(見表1)。
1.3? 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實施: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大單元教學實施是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并要加強課內外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連續(xù)學練,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避免把一個完整的運動項目割裂開來而斷斷續(xù)續(xù)實施教學[1]。也就是說大單元教學是學生在同一時間段內不間斷的、連續(xù)性的和系統(tǒng)性的學習。例如,五年級18課時的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基本是在半個學期內完成。如果該年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采用整體設計,將健康教育、體能及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容與課時適當融入到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中,從而形成27課時半個學期的大單元教學。以此類推,七年級的大單元教學貫穿整個學期,九年級的大單元教學貫穿整個學年,那么大單元教學設計就成為學期或學年教學計劃的主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學期或是學年教學計劃。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計劃實施,如果三至六年級每個學期、七至八年級某一學期和九年級都進行籃球大單元教學,最高可達252課時(如表1所示),遠超過以往每個學期6~8課時的總數(shù)。通過一個運動項目的結構化、持續(xù)化和系統(tǒng)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具有較高水平的專項運動能力,形成運動專長,從而產(chǎn)生終身學習的志趣[6]。
此外,大單元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還凸顯在每個運動項目的內容要求主要包括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zhàn)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1]。這與以往的體育單元教學相比,在單一技戰(zhàn)術學練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技戰(zhàn)術組合學練與運用,以及展示或比賽中的互相配合、項目意識、角色分工、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等促進學生對運動項目有完整體驗的內容,引導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的挑戰(zhàn)性與探究性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在復雜的運動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和運用一項完整的運動技能[7]。通過內容結構化的大單元整體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整體觀,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8]。
總而言之,運用大單元教學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整體規(guī)劃,提高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和重復性的課時安排;還可以優(yōu)化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使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連續(xù)學練,掌握所學運動項目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增強對所學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與深度理解,強化“以體育人”的課程本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
2? ?新課標視域下體育大單元教學的設計依據(jù)
新課標視域下的體育大單元教學不只是課時數(shù)與具體內容的變化,更主要的是全面育人理念與整體教學思路的更新。相應地,大單元教學設計不僅僅是課時與內容的簡單拼湊和原有技術單元的簡單組合與排列,而是將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jù),從過分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轉向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貫穿在單元與課時等各層次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情境、教學方法、學習評價等設計中[1]。
2.1? 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jù)
《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1]。核心素養(yǎng)既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指向,也是課程育人導向的主要體現(xiàn);既是課程內容結構整合的主要依據(jù),也是水平目標、學業(yè)要求與評價內容圍繞的中心,還是學業(yè)質量評價的主要維度。因此,在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時,要以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jù),設定大單元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以及設計學習活動。
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學習,在知識內化、行為養(yǎng)成和品德修為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是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活動和情境中體驗、探索、感悟和解決問題的結果[1]。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的單元教學設計站位更高一些,目光更遠一些,格局更大一些,將完整運動項目、單元學習、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關注重點,將技術細節(jié)、課時學習、學生當前的水平準確定位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與健康成長歷程中的某一個點,而非終點。由于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具有整體性、具身性、持續(xù)性、情境性等特征,與大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層序性、生本性、創(chuàng)造性等本質特征存在一定的重合與交融。因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倡導大概念、大項目、大任務與大問題的設計,其出發(fā)點不是一個知識點或一項技能,而是起到統(tǒng)攝作用的“大”的概念、項目、任務及問題[9],教學方式也不是以往的6~8課時的單一化、片面化和碎片化的小單元教學,而是18課時及以上的主題式、結構化和完整性的大單元教學。
2.2? 基于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要求
在新課標視域下,基于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進行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以體育人”價值取向[10],這是在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組織專項運動比賽或展示及傳承體育運動文化時需要堅持的首要原則。其次,要實現(xiàn)“以知識與技能為本”轉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1],“三維目標”轉向“核心素養(yǎng)目標”,“教學質量評價”轉向“學業(yè)質量評價”,“教材知識單元”轉向“學生學習單元”,這是在理念引領、目標撰寫、評價設計和內容分析時需要轉變的思想觀念。再其次,要呈現(xiàn)活動化、結構化和情境化的“學、練、賽”一體化過程,以及知識鏈、問題鏈和任務鏈的高階思維訓練過程[11],這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時間分配、內容關聯(lián)、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及進階路徑重構時的思維方式。最后,要促進學生持續(xù)性、系統(tǒng)性和自主性地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深度學習,為運動興趣與運動專長的形成、強健體魄與健全人格的練成、健康生活方式與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奠定良好基礎,這是在不同水平目標實施、長期目標指向和學生健康成長規(guī)劃時需要深挖的內核要素。
3? ?新課標視域下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要點
與以往體育單元教學設計相比,新課標視域下的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具體形式與操作方法均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為4個方面,即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提煉引領性的學習主題、整合結構化的學習內容、設定可觀測的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真實性的學習任務。
3.1? 引領性的學習主題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對全學科提出“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12]。大單元學習主題應是在整個大單元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所要體現(xiàn)出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和關鍵能力。體育大單元學習主題一定不是單一技戰(zhàn)術和單個知識點,或是簡單的足球、田徑及武術的項目名稱,再或是一些技戰(zhàn)術內容的疊加和學習目標的堆砌;而應該是能在學習內容與學習過程的結構、運動項目與學科的特性、育人的意義和價值方面起到引領作用的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務及大問題,能將大單元教學具體的知識、技能、戰(zhàn)術、體能、比賽、展示、規(guī)則、裁判方法等內容進行互相關聯(lián)、銜接及整合,形成一個以主題為中心的多維度、放射狀和立體化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結構化的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思維訓練及健康行為的形成。
大單元學習主題可以從關鍵技戰(zhàn)術運用或能力、核心概念或問題解決、技戰(zhàn)術組合或情境運用、組合套路或作品展演、實戰(zhàn)游戲比賽或任務、核心素養(yǎng)或品行表現(xiàn)等單一或多維視角選?。ㄒ姳?)。以水平二至四的球類運動大單元學習主題為例,水平二中的乒乓球大單元學習主題——“不同速度與角度的平擊球”是從關鍵技術運用單一視角選取的;水平三中的足球大單元學習主題——“快速攻防轉換中運球、傳球、射門組合技戰(zhàn)術的運用”是從問題解決與技戰(zhàn)術組合運用角度選取的;水平四中的羽毛球大單元學習主題——“多路線擊球的合作與對抗比賽”是從核心概念、實戰(zhàn)任務及核心素養(yǎng)角度選取的。而課時學習主題則可以從與大單元學習主題相關聯(lián)的知識、技能、戰(zhàn)術、體能、規(guī)則、情境、游戲、比賽等具體內容的單一、組合及多維視角設定,例如:水平三的排球“限制網(wǎng)高和擊球次數(shù)的隔網(wǎng)嘗試性比賽”大單元教學的課時學習主題可以設計為“拋墊球與靈敏游戲”“跨步墊球”“隔網(wǎng)合作墊球”“移動中接發(fā)球”“允許排球1次落地的3人隔低網(wǎng)比賽”“4次擊球過網(wǎng)的4V4比賽”等。
此外,不同水平的大單元學習主題要結合學生能力基礎、學習需求、運動項目特性與情境創(chuàng)設,體現(xiàn)出一定的進階性和區(qū)分度,主要可以從游戲到比賽、從個人到團隊、從簡單到復雜情境等角度設計。例如:水平二至四的籃球大單元學習主題分別從簡單到局部配合,從運球、傳球及投籃組合運用到攻防對抗逐步體現(xiàn)出進階性與區(qū)分度;水平二至四的排球大單元學習主題分別從對抗游戲、嘗試性比賽到實戰(zhàn)比賽,從墊球單一技術、技術組合運用到技戰(zhàn)術組合運用體現(xiàn)出進階性與區(qū)分度;水平二至四的網(wǎng)球大單元學習主題分別從短網(wǎng)比賽、對抗比賽到實戰(zhàn)比賽,從小范圍移動和“直線+斜線”到不同位置的擊球能力體現(xiàn)出進階性與區(qū)分度。
3.2? 結構化的學習內容
要落實《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的“注重采用結構化知識與技能教學,加強學生對所學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和理解”[1],保證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專項運動技能[1],離不開結構化的學習內容這個載體。新課標的每個運動項目的學習內容均包括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zhàn)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6個方面,這也是大單元教學的結構化學習內容。但是這只是結構化學習內容中的一級維度,在具體某個大單元教學設計時,不是簡單地將某個運動項目的6個方面內容一一列出,不能只是關注某個技術的動作程序、某個戰(zhàn)術的呈現(xiàn)方式、某個知識的概念要點等運動項目自身固有的知識與技能體系層面的教學內容,而是要轉向不同的學生學習某項完整的運動項目、深度認知與理解運動、技戰(zhàn)術實戰(zhàn)運用、專項知識實踐運用等方面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要在大單元學習主題的引領下,將6個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橫向關聯(lián)和逐方面細化,形成一個互相交織與互相融合的完整的學習內容。
以水平三的排球“限制網(wǎng)高和擊球次數(shù)的隔網(wǎng)嘗試性比賽”的大單元學習內容為例(如圖1所示),一是要結合新課標的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及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遴選出水平三排球的大單元學習主題所需要的少而精的核心技能及同步發(fā)展的技戰(zhàn)術組合與運用方式。二是要列出強化核心技能、優(yōu)化實戰(zhàn)比賽表現(xiàn)的專項體能練習方法,以及選擇適合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的一般體能練習方法[13]。三是要設計指向大單元學習主題的3課時或以上的小賽季,包括單人、雙人、團隊不同類型的挑戰(zhàn)賽、積分賽及對抗賽,并且分別與基本技能學練與評價、技戰(zhàn)術組合運用與評價、不同條件或情境下的實戰(zhàn)對抗比賽與評價實現(xiàn)關聯(lián),而與每節(jié)課學習主題相關聯(lián)的課課賽則是單元小賽季的“降階版”,課課賽的內容、方式、規(guī)則、要求要逐步提高,最終在單元小賽季進行匯總與體現(xiàn)進階性。四是要結合課課賽與單元小賽季所需的具體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場上與場下的角色分配與任務分工,以及不同技戰(zhàn)術的觀賞點與評價點,將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進行互相融合,使學生在課課賽與單元小賽季均對運動項目有完整體驗。五是要將各個部分所涉及的排球項目學練賽的場地與護腕及護膝等裝備的要求、文明觀賽的禮儀、排球運動發(fā)展歷史與中國女排精神、運動損傷與預防等知識逐一進行補充,形成水平三的排球大單元教學6個方面不同維度的內在關聯(lián)緊密的結構化學習內容。
3.3? 可觀測的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水平目標設定時,將體育與健康課程依據(jù)學生核心素養(yǎng)達成度,分4個水平對課程目標進行細化 [1]。因此,設定大單元學習目標,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水平目標,然后要參照某類專項運動技能的不同水平的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學業(yè)質量合格標準。新課標將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依據(jù)核心素養(yǎng)劃分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3個方面,所以大單元學習目標也要在這3個方面均有所體現(xiàn),將核心素養(yǎng)在目標中具體化[15],并對大單元教學的內容、任務和評價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其中,運動能力學習目標設定建議盡可能考慮從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zhàn)術運用、體育展示或比賽3個維度一一呈現(xiàn)。健康行為的學習目標則可從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情緒調控、環(huán)境適應4個維度設定。體育品德的學習目標則可以從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3個維度設定,但是具體呈現(xiàn)可將各個維度適當進行融合。
《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應包括條件(在什么情境中)、行為與表現(xiàn)(做什么和怎么做)和結果(做到什么程度)3個部分,使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和可操作”[1]。在設定大單元學習目標時,首先,要明確學習主體與目標達成的主體均是要完成大單元學習的學生,例如:小學五年級上學期的學生,而非體育教師。其次,要列出在什么運動條件或情境下學習,也就是教學中提出相應的限制條件與要求,或是比賽、展示、教育及生活情境,例如:距離球網(wǎng)4 m、球網(wǎng)高2 m等排球發(fā)球限制條件,兩人相距2 m~4 m、移動范圍不超過3 m、30 s以內等排球墊傳球要求;3對3比賽、小場地等籃球實戰(zhàn)比賽情境。再次,要體現(xiàn)學生通過大單元學習能完成的特定而可觀察的動作、方式、行為及其具體內容,例如:采用左右側、優(yōu)勢或非優(yōu)勢、單一或組合、移動或跑動等方式完成籃球技戰(zhàn)術學練,獨立或合作、聽口令或配樂完成健美操動作組合或套路創(chuàng)編;連續(xù)對墊球、連續(xù)拋傳球、正面下手發(fā)球、接發(fā)球等排球具體動作。最后,要具體描述80%以上的學生通過大單元學習最終獲得的具體的、可觀測的、盡可能量化的以及達到合格性標準的結果,例如:水平三的排球“限制網(wǎng)高和擊球次數(shù)的隔網(wǎng)嘗試性比賽”大單元學習目標的描述(如表3所示),而不能使用初步掌握、進一步掌握、基本掌握、鞏固與提高、熟練掌握等不宜量化操作和標準比較模糊的詞語。
此外,《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應注重學習目標的可觀察性與表現(xiàn)性,使用體現(xiàn)不同層次的表現(xiàn)性行為動詞[1]。因此,大單元學習目標的呈現(xiàn)宜用說出、做出、畫出、跳出、獨立、跟隨、合作、完成等體現(xiàn)動作行為的詞語,宜用高度、遠度、速度、時間、距離、人數(shù)、次數(shù)、回合、落點、場地區(qū)域、命中率、成功率、起球率等量化標準,這利于目標達成的測評簡便易行;學習結果的描述要清晰客觀;要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并且能夠自檢自測,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
3.4? 真實性的學習任務
《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要實現(xiàn)“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真正轉變,根據(jù)學習目標、教學進度等引導學生在對抗練習、體育展示或比賽等真實的與復雜的運動情境中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和認知,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和體能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品德[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十分重視情境性,主張教學應使學習在與現(xiàn)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以解決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16]。新課標強調的“真實、復雜的運動情境”一定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和育人價值的情境,其實質是真實的學習任務,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能夠持續(xù)驅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在真實的學習任務中,有著豐富的、復雜的和互相交織的各類因素,并且這些因素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
大單元學習任務是在大單元真實的運動情境中,學生有效利用所學各類內容進行思考、判斷、決策及合作完成有目的性的實踐活動。不同的學習內容要以大單元學習任務為中心,經(jīng)過開發(fā)、整合及重組后形成結構化的“活”教材,并且要凸顯出應有的價值,生成育人新功能。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學生要圍繞大單元學習任務,主動思考、互相合作、分配角色和勇敢擔當,這樣才能享受沉浸式運動體驗,提高具身認知,加深對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與理解。
結合不同運動項目的特性,真實的學習任務可分為:單一型與復雜型、獨立型與整體型、模擬型與實戰(zhàn)型。例如:水平二的新興體育類運動的花樣跳繩、輪滑及定向運動大單元學習任務可設計為“小組合作自選動作計時計數(shù)展示與比賽”“小組合作計時計距滑行展示與比賽”“小組合作不同形式的定向賽與闖關賽”。而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價要將學生體現(xiàn)的“看不見”的能力轉化為“看得見”的行為表現(xiàn),既能有效地測評學生真實的學習行為與結果,也可作為衡量學生核心素養(yǎng)表現(xiàn)水平的重要指標。例如,在水平三的“限制網(wǎng)高和擊球次數(shù)的隔網(wǎng)嘗試性比賽”中,學生發(fā)出的一聲聲“我來”、做出的一次次“擊掌”、喊出的一個個“加油”、進行的一回回“主動判斷、努力救球、不推諉、商討技戰(zhàn)術”,從課課學、練、賽到單元小賽季,有效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此外,大單元學習任務本身是個大情境與大任務,與大單元學習主題有一些交叉與融合點,兩者可保持一致,例如,任務或比賽類型的學習主題,也可以有不同的學習主題與學習任務的呈現(xiàn),但是不同水平的大單元學習任務一定是難度不斷進階的。如果進行中小學一體化大單元教學設計,那么就要形成大單元學習任務群,進而實現(xiàn)情境、內容、方法和資源的統(tǒng)整優(yōu)化。而在某個大單元教學任務中,可將不同的課時內容進行組合,形成學習任務鏈,例如:核心技術組合運用的學習任務包括3~4課時的單一技術、組合技術及情境運用為主的學、練、賽任務;3課時或以上小賽季的學習任務包括單人、雙人、團隊比賽任務,以及組織與實施、參賽與執(zhí)裁、觀賞與評價等學習任務,由此可提高學生在真實活動或比賽情境中運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束語
在新課標視域下進行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時,體育教師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整體布局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內容,整體考慮學段或水平教學計劃、學年或學期教學計劃中的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跨學科主題學習等課程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點與融合點,兼顧校情、師情、學情、地域、天氣、場地等因素,做好內容選配、課時分配及教學次序安排,做到系統(tǒng)設計、融合設計及層級設計,形成學校體育教研組的聚合力,共同實現(xiàn)大單元教學應有的功能。
在大單元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單個及多個技戰(zhàn)術的組合學習和運用學習,充分考慮對抗、比賽、情境等要素,要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zhàn)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6個方面內容進行整合性、融合式及結構化的教學,更要挖掘6個方面內容各自獨特的育人價值,從每節(jié)課的多維度育人到大單元教學的全方位育人,構建一個完整的育人體系,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潘建芬. 大單元教學設計初探——以體育課程為例[J]. 基礎教育課程,2018(19):42.
[3]? 高航,章榮江,高嶸. 當代運動教育模式研究[J].? 體育科學,2005,25(6):83.
[4]? 毛振明. “大單元教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J].? 浙江體育科學,1994(10):6.
[5]? 《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EB/OL]. (2021-
06-23)[2022-03-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
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6]? 張慶新,陳雁飛,韓兵,等. “以學習為中心”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式:價值取向、框架建構與實踐路徑[J]. 中國教育學刊,2021(2):31.
[7]? 季瀏. 對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再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6):17.
[8]? 郭華. 課程標準的研制與應用[J]. 開放學習研究,2022,27(2):5.
[9]? 崔允漷. 深度教學的邏輯:超越二元之爭,走向整合取徑[J]. 中小學管理,2021(5):26.
[10]?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組. “健康第一” 以體育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 基礎教育課程,2022(10):74.
[11]? 鐘志賢. 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教學設計假設[J]. 電化教育研究,2004(12):26.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4.
[13]? 陳雁飛. 大單元教學是體育教學深度變革的必然[J]. 體育教學,2021,41(10):1
[14]? 張慶新,陳雁飛,黃春秀.大概念、大單元、任務群:實戰(zhàn)能力進階導向下重構中小學排球教學內容體系[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33(4):382.
[15]? 張中印,馬凌波,尹志華.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教學設計:理論與路徑、問題與策略[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3):60.
[16]? 趙德成. 表現(xiàn)性評價:歷史、實踐及未來[J]. 課程·教材·教法,2013,3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