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以下簡稱“反貪總局”)揭牌成立的時間是1995年11月10日, 一亮相便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一起非法集資引發(fā)的案中案
1994年6月21日,一封署名“江陰市深受其害的單位”的舉報信送到了江蘇省委。信件舉報無錫新興實業(yè)總公司的實際經(jīng)營人鄧斌非法集資,引發(fā)一批企業(yè)因巨額資金逾期得不到償還而陷入停產(chǎn)、半停產(chǎn)狀態(tài)。經(jīng)查,從1989年8月到1991年8月,鄧斌以江蘇省無錫市金城灣工貿公司、中光公司駐無錫辦事處等單位名義,以聯(lián)合經(jīng)營和做外貿生意為由,以年利率60%的高利為誘餌,非法集資32億余元。案件涉及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湖北、山西等7省市368個一級集資單位。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官員受賄的金額不斷上升。據(jù)首任反貪總局局長羅輯回憶,當時某市一位廳級于部因受賄5000元被立案調查。而到了1994年,全國百萬元以上的大案增加到了400多件,1995年百萬元以上的案件就超過了600件。不過,這些都不及鄧斌案金額的千分之一,該案很快驚動了北京。
鄧斌當時是北京市一廳局級單位勞動服務公司的老總。她被捕后,非法集資的每筆來源和去向都要交代清楚,其中可能會牽扯出國家公職人員,最高檢需要掌握情況。從1994年7月起,無錫市檢察機關抽調了300多名檢察干警查案,當時46歲的羅輯任最高檢貪污賄賂檢察廳廳長,他也帶人趕赴南京,花了一周時間整理案情資料。羅輯要求,凡涉及公職人員的內容一律摘出,按人分類,涉及地方官員的交由地方檢察院處理,羅輯梳理的重點是北京的官員。
原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三局政委李敏就出現(xiàn)在這份受賄名單中,由此揭開了一系列官員腐敗問題。李敏被捕后,交代出首都鋼鐵總公司助理總經(jīng)理周北方、北京市長秘書陳健等人的行賄受賄情況。羅輯回到北京前,寫好相關立案報告。時任最高檢檢察長張思卿聽完匯報后表示,要先解決周北方的問題。當時,周北方人在香港,如果先抓捕在京的陳健等人,周北方很可能潛逃。“最后的方案就是等,等周北方回北京,再動手。”羅輯回憶。
1995年2月13日,周北方突然回京,準備為其父過壽。最高檢已經(jīng)和北京市公安局提前打好招呼,周北方一入境就被公安干警抓獲,隨后被交接給最高檢。羅輯帶人連夜審問,當晚便取得突破,周北方交代了受賄1428萬元的事實。
從地方反貪局到反貪總局
隨著周北方等系列案件的辦理,反貪呼聲越來越高,反貪總局應運而生。
1985年前后,全國開始了嚴厲打擊經(jīng)濟犯罪活動。羅輯回憶,“嚴打”主要針對的是價格雙軌制下的走私和倒買倒賣等行為。由于物品價格計劃內外有兩套定價系統(tǒng),一些官員及其親屬利用職權獲得低價物資,倒賣到市場上,賺取高額價差。這些具有官方背景的倒買倒賣者,也被稱為“官倒”。
1988年底,時任最高檢檢察長劉復之向中央報送了一個《關于檢察機關把反貪污受賄列為打擊經(jīng)濟犯罪重點的報告》,明確提出,把懲治貪污賄賂犯罪作為打擊經(jīng)濟犯罪的第一工作,作為檢察工作的重點。該報告獲得中央認可。
1989年5月5日,劉復之率領中國檢察代表團訪問新加坡、泰國,時任廣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肖揚以代表團副團長身份隨同。飛行途中,劉復之向肖揚說了他關于建立懲貪系統(tǒng)機制的設想,并問肖揚,能否在廣東先試驗一下,在檢察院內部設立一個反貪污賄賂的專門機構,加強偵查工作?肖揚表示贊同。
此前,為推動反貪機制改革,肖揚已主導在深圳建立了全國首個經(jīng)濟罪案舉報中心。訪問回國后,肖揚很快將他《關于設立“反貪污賄賂工作局”的若干設想》發(fā)表在1989年第5期《現(xiàn)代法學》上。肖揚主張,“反貪污賄賂工作局”是一個隸屬于檢察機關,比檢察機關低半格,有權威,手段齊全、裝備精良、反應靈敏,有相對獨立性的反貪污賄賂專門偵查機構。它集舉報分類、偵查預審、技術手段、信息存儲、情報網(wǎng)絡、預防犯罪于一身,形成反貪污賄賂“一條龍”。這些設想后來都得到了最高檢同意和廣東省委的批準。
1989年8月18日上午,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工作局正式成立。廣東省反貪局成立后,最高檢向全國推廣了廣東的改革經(jīng)驗,并于1992年向中央提出了在最高檢內部設立反貪總局的改革構想。
由于最高檢主要辦理副部級以上和中央各部委廳局級干部的相關案件,“張思卿構想,(反貪總局)應是一個副部級二級局。班子專配,提高反貪局規(guī)格,有利于查辦握有重權的腐敗分子?!绷_輯回憶,但當時各種時機還不成熟,這一構想沒得到上級領導同意。
直到1995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正式揭牌成立,為正局級機構,設專職的局長,不由副檢察長兼任,干部可以高配,當時還給各省下文件要求,各級反貪局局長必須進黨組。
起草反貪法
與反貪總局籌建同時推進的另一項工作是《反貪污賄賂法》的起草。
1989年10月25日,最高檢分別向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了《關于建議將“檢察官條例”和“反貪污法”列入人大1991年立法計劃的報告》,并提出,要抓緊《反貪污法(草案)》的起草工作。
劉復之發(fā)現(xiàn),當時相關法律有的地方線條粗,執(zhí)行起來問題較多,需要進行研究、補充,使之更精準。他建議,通過總結新中國成立初期制定的《懲治貪污條例》的立法經(jīng)驗和十年法治建設過程中執(zhí)法的成功經(jīng)驗,在《刑法》《刑訴法》和補充規(guī)定的基礎上加以規(guī)范,對一些新的犯罪行為作出法律上的規(guī)定,確定定罪處罰的標準,以有效開展反貪污賄賂工作。
“比如說回扣,改革開放初期,企業(yè)回扣嚴重,到底該怎么界定?是改革開放的潤滑劑,還是經(jīng)濟毒瘤?”前反貪總局副局長楊書文舉例說,調研期間,經(jīng)濟界、企業(yè)界、法學界專家多次討論,劃定了一個標準,“明扣”不算犯罪,如簽約購買一定數(shù)量產(chǎn)品可打折扣,但“暗扣”、陰陽合同則是違法的。
楊書文介紹,最初是朝著特殊法方向起草反貪法,既包括實體法,又包括程序法?!缎谭ā肥菍嶓w法,規(guī)定對構成犯罪的可以進行偵查;而在反貪初查階段,能否采用調取、查封賬號等必要的偵查手段,如何取證,屬于程序法,反貪法試圖將這兩者打通。
1990年,肖揚從廣東調到最高檢任副檢察長,成為《反貪污賄賂法》研究起草領導小組的第一任組長。肖揚十分強調反貪機構一定要依法使用偵查手段。他說,檢察機關既然成立反貪局,就要有偵查權、偵查手段和偵查技術,并且要使之法律化。
1993年4月,最高檢在北京召開了一次反貪法研究起草論證會。會后不久,楊書文和吉林省行政學院政法部主任周其華被調進最高檢,專門參與反貪法的起草。羅輯當時的主要精力還放在辦案上,兼顧指導反貪法起草,任《反貪污賄賂法》研究起草小組副組長,楊書文和周其華定期向他匯報工作。每起草完一稿,先是組內討論、找問題,再請專家座談。
為防止走漏案件消息,羅輯要求檢察機關,初查階段不需要向任何有關部門報告通氣。初查結束,需要逮捕審訊時,再向有關部門報告。這一辦案原則也寫入了當時的《反貪污賄賂法(草案)》。
《反貪污賄賂法(草案)》從第11稿開始,放棄起草特殊法的設想,轉變方向,明確作為《刑法》修改后的專章。《反貪污賄賂法(草案)》90%的內容都被修改后的《刑法》和《刑訴法》吸收,比如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隱瞞境外存款、離退休以后收受賄賂等。1997年10月1日公布實施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已將貪污賄賂罪單列為第八章。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李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