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艷和與足球為伴的“職業(yè)生涯”,恰逢這個體系飛速變化和重建的時間段。大量金錢的注入,曾經(jīng)讓中國球市火熱,也創(chuàng)造了一些年輕球員成長的機會,但并沒有打造起一個相對完整、良性的足球發(fā)展體系。如今,金錢如退潮的海水,球員則成了空懸與孤立的礁石。如何上岸?如何重新開始自己的航程?
江油
13年前,花園小學秋季運動會上,站在汶川震后修建的臨時板房前,8歲的張琳艷并不顯眼。當時,江油一中的體育老師文榮正在為剛成立3年的校園女足球隊尋找后備隊員。她不是文榮期待的那種球員,這個黑瘦的女孩比同齡人矮一頭,也不在球隊培養(yǎng)的重點年齡段,但她一米三的身高能跳出兩米多的距離,50米的成績是7秒多一點。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間,江油市上百家商鋪在醒目位置張貼世界杯海報,球迷協(xié)會還在市里新修的豫江大堤廣場上安裝大屏幕,供市民觀看球賽直播。文榮和劉海濤也有了新的打算。他們既是球迷,也是江油一中里兩個普通的體育老師。2005年,學校提出可以發(fā)展一項特色課程,他們想到了足球。“女足做得人少,盡管得到的關(guān)注和支持低,但更容易出成績。”兩人判斷,在江油這樣偏遠的縣級市里,把女足當成突破口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 那是2006年,“校園足球”的口號還未興起,全國注冊的青少年球員僅有1.3萬多人,不到如今的四分之一。
在劉海濤眼里,張琳艷展現(xiàn)出了超越年齡的“閱讀比賽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球商”。她會根據(jù)情況分球,也能提前預判傳球落點,然后憑借出眾的爆發(fā)力快速移動,這些都是那時只顧埋頭帶球的孩子們不具備的。
2012年,原本作為2014年省運會球員培養(yǎng)的張琳艷在多個比賽中受阻,甚至有其他球隊向上級“告狀”江油違規(guī),稱張琳艷不是比賽重點年齡段,不能“以小打大”。平靜下來,張琳艷意識到,離開的時候到了。
來了個“黑妹兒”
劉海濤開始幫張琳艷找路。擺在眼前的方案有兩個——一是留在江油本地繼續(xù)升學,保持周六日訓練,擇機進入四川隊,準備參加全運會;二是放棄常規(guī)的文化課學習,加入省外其他專業(yè)訓練隊,為成為職業(yè)球員作準備——這也是長期以來,國內(nèi)足球運動員最主要的兩條去路。前者可進可退,但很難“雙贏”;后者能提供更多機會,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她的天賦,但沒有退路,更像“賭博”。劉海濤聯(lián)系了一支上海的球隊,對方承諾可以提供試訓機會,但因為往返路費和食宿問題,直到2012年張琳艷即將升入六年級時,大家依然沒有作出決定。
也是這一年,一個意料之外的選項出現(xiàn)了。暑假,劉海濤接到一個成都朋友的電話,說恒大地產(chǎn)公司有人想和他聯(lián)系。對方提到,他們最近在廣東建了一所新的足球?qū)W校,現(xiàn)在正面向全國招募第一批學生,在網(wǎng)上看到張琳艷的視頻,想讓教練帶她來成都看看。劉海濤當然聽說過恒大。2010年,這家知名地產(chǎn)商花1億元買斷了廣州足球俱樂部的全部股權(quán),在當個賽季即奪得中甲聯(lián)賽冠軍,重返中超。
2012年9月,帶著既能好好踢球,又能“賺大錢”的念頭,張琳艷來到廣東省清遠市的恒大足球?qū)W校。剛抵達時,這所后來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最大寄宿制足球?qū)W?!边€未完全落成,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足球少年在南國暑熱潮濕的軍訓基地度過了自己離家的第一個月,張琳艷是其中唯一的女生。
和恒大集團的其他項目一樣,這所剛起步的學校需要一個出色的學生代表,張琳艷是最適合的那個。一方面,入學第二年,她已經(jīng)入選了U14“小國少隊”,和同齡男生打比賽也毫不遜色;另一方面,鏡頭前的她樸素、自然,眼睛明亮,言辭流利,被問急了就抿嘴一笑。孫雯是父親給她立下的超越目標,羅納爾多也一樣,不過下載的紀錄片還沒看完,他就退役了。
饑餓
“她總是很饑餓”,國少隊主教練高紅對弟子張琳艷印象深刻。在她看來,即使在高手如云的國少隊,這樣的強烈渴望也相當少見:“總是剛教了什么,她又‘餓了,還要追著去問問題,追著要知道自己哪里做得還不好,她非??释?,非常積極?!?/p>
2013年,張琳艷剛從U14“小國少隊”訓練回來,入學恒大足校不久的隊友鄒凱蓮第一次在宿舍見到她,班里僅有的兩個女生認真地握了握手。禮畢,鄒凱蓮就看著這個新朋友著急找老師補習落下的功課去了。補完課又補訓練,教練讓寫的訓練筆記,很多同學不太理會,但她會在晚自習時專門安排時間寫好,整齊碼在宿舍的書桌上。
這種“饑餓”甚至成了她個性的一部分。高紅讓隊員們集訓時帶上電腦,每次訓練結(jié)束后會把錄像發(fā)給隊員,張琳艷就學著她剪視頻,再把戰(zhàn)術(shù)分析和比賽優(yōu)劣列在訓練筆記里。有時“饑餓”和職業(yè)運動員的律己碰撞在一起,會產(chǎn)生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她喜歡看電影,就在本子上列出清單,足校沒網(wǎng)絡,她會趁在外地訓練時下載下來,回來看完,再一部部勾掉,然后寫好觀后感;看課外書也一樣,她把語文老師在課上推薦的名著記下來,在手機上一本本順著推薦評分往下讀;為了長個子,她就每天按時喝牛奶,吃雞蛋,兩個蛋白一個蛋黃,卡著點早睡。
甚至運動員最害怕的受傷,也不能削弱她的饑餓感。張琳艷代表恒大隊打U16全國錦標賽,比賽進行到半場,她去追了一個“不需要再追的、被傳得很大的球”,對方球員沖過來把她撞倒,一瞬間,她痛得失去了知覺。等隊醫(yī)和教練上前看時,小腿腓骨的末端已經(jīng)突出腳踝位置,鼓起一個大包,腳完全變形了。后來,她被送回成都治療,比起徒手復位帶來的劇痛,她更關(guān)心“還能不能踢球,會不會影響后續(xù)的比賽”。
遠行
2021年,就在恒大足校培養(yǎng)的第一批球員開始在各“國字號”球隊嶄露頭角的時候,一個由恒大開啟的“金元足球”時代也迎來了終局。隨著豪擲千金的恒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陷入財務和管理危機,球隊成績持續(xù)低迷。2020賽季,第二次大傷初愈的張琳艷被租借到女超聯(lián)賽的北控鳳凰,但很快又不得不像20年前的四川全興隊球員一樣,面臨贊助商撤資、俱樂部易主、隊員收入下滑的窘境。
從北京返回廣州隊,2021年是張琳艷記憶里過得最快也最慢的一年。“快”是因為沒有發(fā)生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過去一直作為小隊員上女超,自己成長得比較快,但去年一直呆女甲,好像沒有打過讓自己特別激動的比賽”;“慢”是因為一貫的焦慮——“在踢女甲的時候,又開始擔心自己落下了,進步慢。從12歲入國少,到現(xiàn)在也9年了,好像自己一直沒長大?!?/p>
拿不到體面的薪酬,踢不到心儀的比賽,張琳艷發(fā)現(xiàn),進入真正屬于職業(yè)球員的世界,拼命努力不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唯一方式。如何重新開始自己的航程?她需要更多耐心、更大韌性。
她也想過像國家隊隊友王霜和唐佳麗一樣出國踢球,已經(jīng)重新開始學英語。3月11日,父母和球迷協(xié)會會長一起送張琳艷離開江油,比起女足亞洲杯奪冠回來時的喧嚷,離別顯得有些冷清。12日,她正式在個人社交賬號中宣布,自己已被租借到武漢車谷江大女足俱樂部,將代表這支球隊參加2022年全國女足錦標賽。在那封感謝了方方面面的推文里,她用了一個溫情的開頭:“春天總是寓意著新的開始,而我也將要開始一段全新的旅程。”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魏倩)□A93A716B-7940-4439-B168-AF4A24688E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