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自建 周濱
武術蘊含著我國五千多年的知識文化結晶,2018年8月,我國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fā)了《關于推廣實施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的通知》,并決定從2018年9月1日起,在全國中小學實施武術健身操方案,使我國武術文化的傳播途徑變得不再單一狹窄,但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武術文化在校園的傳播不僅提出了新的任務而且還要面臨嚴峻的考驗:(1)由于現代化社會使中小學生出現肥胖學生增多,體質變弱等現象,首要任務就是需要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現如今的中小學生對我國的國粹充滿了迷惑,更有些許同學不認可中華民族的國粹,因此,應該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武術文化,并對傳授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可,(3)在現代家長的溺愛情況下,造成許多學生對禮儀不重視,頂撞老師等現象,因此武術的傳授需要使學生們重新撿起傳統禮儀,更要鍛煉他們的武德精神。因此,國家文件的出臺不僅使武術得到更好的傳播,更是使中小學的學生們得到良好的精神塑造和體質鍛煉,在以“練武先習禮”為主的傳統武術中,使學生們重新對禮儀重視起來,重新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重視起來。
1 當前我國武術運動進校園的供需審視
中小學學生對武術運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承作用,還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具有競技表演等多元的功能,因此,中小學生需要武術的鍛煉,在進行武術鍛煉的同時可以多元化的發(fā)展自身素質以及高尚的武德品質。目前,武術走進校園還存在較多問題,如當地部門對其缺少較為有效的引導和管理措施,校園領導以及老師對武術鍛煉的不重視,以及學校專業(yè)武術師資嚴重缺乏導致武術教學和學生動力不足、供給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武術在中小學校園的推進以及有序發(fā)展,為此,則用供需的視角去考量武術在中小學校園推進的影響因素,進而根據制約因素探尋武術進校園的有效推進機制。
1.1 中小學生對武術運動進校園的需求維度審視
中小學生是推動武術進校園的根本動力,在國家發(fā)布武術健身操進校園的文件后又加大了武術運動的宣傳力度,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對武術有了新的了解。武術運動是融健身、審美、鍛煉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運動,對于正值運動旺盛的少年與青少年時期正是一項特別不錯的體育運動項目,是具有較為豐富傳統文傳承的價值。因此,武術進校園的需求不僅來自于武術是一項普通的體育鍛煉具有一般體育項目的增強體質與緩解學生壓力的功能,還來自于武術可以改善學生們的身體形態(tài),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與靈敏度,更是增強了學生們對于美的定義。此外,校園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沃土,更是使人們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碧海藍天,武術運動項目應當與學校的教書育人榮威一體,只有滿足中小學生對武術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推進武術在校園中的和諧健康發(fā)展。
1.2 中小學生對武術進校園的供給維度審視
武術進校園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中小學生則是武術教學的核心,武術傳授供給最主要任務是增加優(yōu)質的武術師資資源,加大資源的配置,可以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在武術進校園的供給需求,主要是指為教書育人供給的一部分,普遍認為,武術的傳授供給只需要為學校招進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武術教師,以滿足學生們對武術學習的需求,但是,如今武術運動教學逐漸多樣化與個性化,在武術運動中需要更多的項目與興趣選擇,以及課程需要,應該從源頭對武術的資源配置作出規(guī)劃,更為嚴格的審查資源配置,使得中小學生有更多武術運動項目可以選擇。在武術走進校園政策中,對學校的傳統體育模式進行了有力的改革,也為武術體育帶來校園資源,使得學?;顒幼兊枚嘣?,不僅豐富了校園活動,更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體育學習資源
2 武術進校園的影響因素與困境
武術在進入校園具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并不是說具有問題就屬于不可行的策略與活動,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任何事物的推進都是具有一定矛盾,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可以推動事物前進與發(fā)展。因此對武術進校園的主要問題與推進難題進行分析研究。
2.1 武術進校園的課堂的質量差
如今我國的教學方式以應試為主,導致我國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具有較強的恐懼心理,主要是由于在中小學階段沒有建立好正確的體育課,使體育課程變得無程序化、無標準化,更有些體育課以散放式為主,讓孩子們以為體育課就是亂玩的心理,應試導致體與育分隔開,使得武術進入校園后很難展開,首先是學校主要重視成績,學生成績決定一切,其次是由于武術教師多半是“半路出家”很多技術要點并不是很準確,所以在一些復雜的套路中學生們學起來顯得很吃力,自然就對武術運動喪失了興趣,雖然武術在校園的推進是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政策,但是在升學率面前還是一直被忽略,因此武術進校園一直在原地踏步。
2.2 武術課程體系與評價體系的嚴重缺乏
評價一個好的教學,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標準和評價體系,而在武術課程教學中大多數都沒有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也是因為武術套路內容的不完整,使得缺乏完整的評價體系,在通常的武術課程中,主要是以傳授套路或者武術操為主要內容,在一些較難的動作套路并不是很好掌握,學生在課堂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差或者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來說,即使在課下努力練習,考試時的結果也不甚理想;對于在課下不好好練習學生來說,等到快考試時,突擊學習也能蒙混過關。而這種看重結果的評價標準,導致學生缺乏對練武的興趣,喪失練武的信心。
2.3 校園武術運動條件的缺乏
在學校的基礎體育課程教學中,武術課是否能夠順利的進行開展,武術課的正常進行與武術教師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直接的關系。武術課開展順利與否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校園中的武術教師的資源力量嚴重不夠,一些學校中,普通的體育教師資源就不是很充足,有些學校甚至沒有體育教師,更不要說一些較為專業(yè)的師資,武術進校園的進展更是無從談起;第二方面主要是一些武術教師的武術水平能力不夠,在傳道授業(yè)解惑方面更是使學生感到學習武術的困難,在實際的教學中所面對實際的教學需要,往往是力不從心。特別是武術需要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學習才能達到教學目標。此外在武術進校園的進展中,一些學校的領導對武術并不是很重視,也對傳統武術文化的認識有著很大的差異,他們認為武術就是讓孩子進行蹦跳,更有的則認為武術是充斥著打斗等一系列影響較差的運動,因此校園領導對武術在校園開展稍微有些抵觸,這就造成武術進入校園后無支持力量,難以順利的開展下去。
3 武術進校園的全面推進機制
3.1 加大體制改革,健全校園武術監(jiān)督機制
武術進校園是具有重大培養(yǎng)意義和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意義,在我國的校園體育課中應當正確的接受武術體育課程,開展武術活動,將武術在這應試方式為主的校園中可以將孩子們素質水平提高起來。要深抓學生們的體質與素質,關注同學們的體質狀況,健全校園體育課的監(jiān)督機制,其次,建章立制,準確的落實各項的管理制度。經過國家的政治文件號召,許多地區(qū)已經在校園中開展了武術活動,比如將武術操運用到課間操當中,武術套路進入體育課程當中,但是一些武術的精髓并未準確的進入校園,在進行武術的練習時,學生的一招一式都是具有一定的意義與講究,應該讓學生與教師都應對此有充分的了解,武術是一項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們的體質運動,學校監(jiān)督機制可以不定時抽查教師工作情況,并對其進行合理的考核評價,對于工作完成較好的老師給予獎勵,從而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實現武術課程的有效開展。校領導更應該對武術在校園的開展實施監(jiān)督,武術無論是對于學生們的體質健康有促進作用,更是對學生們的德育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將武術引入校園,將我國的武術文化傳承下去。因此,健全校園武術的監(jiān)督機制對武術在校園的開展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政府對當地校園進行武術監(jiān)督自然就會使得校領導將武術重視起來,校園中的武術氛圍也就濃郁起來。
3.2 加強武術課堂質量與評價體系
枯燥無味的重復演練,也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內心缺乏主動力,不愿意習練就成為了常態(tài)。為使武術可以準確的進入校園,應當為武術制定明確的指導指標與評價體系,不能讓學生們認為武術是可以隨意的進行練習與鍛煉,讓武術在校園建設的同時評價也需要一同跟隨,使得評建一體。評價是對事物錯與對的一個評判標準,而對武術在校園的評價主要的目的是可以使武術在校園中規(guī)格化起來、嚴肅起來更可以改進武術的課堂教學,更能提高武術的課堂質量。我國的傳統武術講究精氣神一詞,在進行武術的練習時,學生要全神貫注,上不謝頂,下不掉襠,眼神似箭,身體似松,在肢體上更是具有一系列的硬要求,因此,加強完善評價體系,可以使武術的精髓能夠準確的進入校園中。教學內容往往決定著教學方法,而教學方法又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應試方式的體育課主要出現散漫的特點,學生們以及老師領導,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很低,使得體育課的質量明顯較差,為提高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我國將體育的地位愈加提高,使體育在中考中占的比分相當于語數英三主課,因此,學校對于體育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體育課堂質量也有所改善,所以,在具有一定的武術評價與體育重視程度的提升,武術課堂質量就會逐漸好轉。
3.3 健全校園武術資源條件
無論是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需要一定的資源條件,例如學校課堂需要一定的師資和環(huán)境條件,只有擁有了授業(yè)解惑的師資,以及傳授知識的環(huán)境,才可以正常的開展學校教學活動,校園中的武術課若要正常開展,則需要具有一定武術知識的教師,并且擁有專門的武術訓練場地,擁有較好的武術場地,會對學生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使學生對武術的興趣有所提高,武術進校園的氣氛也會隨之增強。在校園中也為武術愛好者建立一個平臺,主要可以增強青年學生對突發(fā)事件的適應和應變能力,激發(fā)潛能素質,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創(chuàng)建和諧社團文化氛圍,共建美好校園,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弘揚中華武術技擊文化,加強武術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要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武術文化的理解為目標,以技術教學延伸文化水平,深入了解武德的含義,培養(yǎng)其形成穩(wěn)定的武術學習興趣,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武術價值觀。
4 結論與建議
4.1 武術進校園所存在的問題
在現如今以應試教學方式為主的校園中,武術進入校園這一策略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如校園對武術較為松懈,不重視,認為武術在學生學習方面較無關緊要等一系列的問題,武術課堂質量較差,校領導與教師對武術課堂不為重視,學生們學到的東西少之又少,校園武術缺乏較為完整的標準和評價體系,沒有標準和評價體系,使得校園武術雜亂無章,沒有統一標準,使得武術進校園受到阻礙,最后就是學生家長對武術運動有不支持態(tài)度,家長認為武術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行為,會使學生有暴力傾向,認為武術沒有益處,因此反對學校對學生進行武術教學。
4.2 推進機制與方法建議
4.2.1 加強武術課監(jiān)督機制與體制改革
對校園武術課進行嚴格監(jiān)督,對武術教師制定學期或是學年目標,使得武術課堂規(guī)范化,為了武術進校園的推進機制,提出一系列推進機制與策略,在校園中成立武術課程特色創(chuàng)建領導小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組織教師實踐并進行監(jiān)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學生體質與身體健康,讓學生身體素質受到鍛煉,校園體育氛圍濃厚,則武術更容易進入校園活動當中來。
4.2.2 建立完整的標準與評價體系
對武術具有一定的要求標準,有較強的制度保障,積極的進行按標準評價評比,凡在武術學習方面第一線的專職教師,在職稱評定、先進評比等方面給予優(yōu)先,組織青年教師認真學習創(chuàng)建實施方案以及有關理論,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和提高,形成一個準確的武術標準體系,這樣可以使得武術實施有望。
4.2.3 健全校園武術資源正確宣傳武術
健全機構廣泛開展課題研究,構筑起以科研處為龍頭,教研組為依托,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武術學習。專兼并舉,壯大武術學習發(fā)展隊伍。學校本著專兼并舉的原則,采取就地取材的辦法,讓部分有一定武術基礎的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武術教學,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由具有較高專業(yè)水平的武術骨干、多名兼職武術教師組成的武術師資隊伍。保證武術隊伍的基本穩(wěn)定、創(chuàng)建經費、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優(yōu)化教學內外環(huán)境,在經費安排上優(yōu)先滿足武術學科的需要,給武術學科教師以充分的觀摩、教研時間;武術學科教師課外輔導都計入教學工作量。
4.2.4 武術進校園的促進作用
學校特色形成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優(yōu)化的過程。學校的武術成為特色,帶動其他工作相互之間展開競爭,內部運行機制得到自動調節(jié),推動著整個學校前進,產生了“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整體效應,用武術特色引領素質水平發(fā)展,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蓬勃發(fā)展,以武輔德,做到以武促教。武術進校園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而且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其本身富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等民族精神。通過對武術進校園的學習,可以較為直觀地觸摸中華民族的精神,可以增強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對于繼承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讓武術進校園不再是一句空話,讓中華武術的民族精神,在校園中傳承。
(作者單位:1.哈爾濱體育學院研究生院;2.哈爾濱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