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濃
[摘 要]轉化思想是把未知解的問題轉化到在已有知識范圍內(nèi)可解的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數(shù)學解題過程中常把陌生、復雜、抽象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簡單、直觀的問題,從而達到簡化運算、快速解題的目的。歷年高考中,轉化思想的應用隨處可見。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函數(shù)問題中的轉化思想,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轉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轉化思想;函數(shù)問題;方程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08-0029-03
函數(shù)是高中數(shù)學的基礎,它知識點多,覆蓋面廣,綜合性強,很容易與其他知識建立聯(lián)系。解決函數(shù)問題所需的轉化思想是重要的數(shù)學思維策略,它在數(shù)學解題中應用廣泛。運用轉化思想可以將陌生變?yōu)槭煜ぃ瑢碗s變?yōu)楹唵?,將抽象變?yōu)橹庇^,從而有效解決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函數(shù)問題中常見的轉化思想。
一、數(shù)與形的轉化
數(shù)形結合,實質(zhì)上就是將抽象的數(shù)學語言與直觀的幾何圖形結合起來,實現(xiàn)抽象概念與具體形象的聯(lián)系與轉化。
(一)以形助數(shù)
[例1]設方程[log3x+x-3=0]的根為[x1],方程[3x+x-3=0]的根為[x2],求[x1+ x2]的值。
分析:本題若直接解出[x1], [x2]的值,再求[x1+x2]是不現(xiàn)實的。觀察兩個方程發(fā)現(xiàn),[y=log3x]與[y=3x]互為反函數(shù),可利用反函數(shù)的圖像關于直線[y=x]對稱的性質(zhì),輔以圖像解題。
解:將原方程化為[log3x=3-x],[3x=3-x],方程[log3x+x-3=0]的根為[x1],實質(zhì)上是函數(shù)[y=log3x]與[y=3-x]圖像的交點的橫坐標;方程[3x+x-3=0]的根為[x2],實質(zhì)上是函數(shù)[y=3x]與[y=3-x]圖像的交點的橫坐標。如圖1,設其交點分別為[A]、[B],函數(shù)[y=x]與[y=3-x]圖像的交點為[P]。
因為[y=x]與[y=3-x]垂直,且函數(shù)[y=log3x]與[y=3x]的圖像關于直線[y=x]對稱,所以點[A]、[B]關于點[P]對稱,易得[P32,32],所以[x1+ x2=3]。
評析:本題主要是把方程轉化為函數(shù)的圖像相交求解。由圖形分析數(shù)量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能做到快、準,解題往往事半功倍。
(二)以數(shù)助形
[例2]如圖2,已知[OPQ]是半徑為1,圓心角為[π3]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動點,四邊形[ABCD]是扇形的內(nèi)接矩形。記[∠COP=α],當角[α]取何值時,矩形[ABCD]的面積最大?并求出這個最大面積。
分析:要求當角[α]取何值時,矩形[ABCD]的面積最大,可分兩步進行:(1)找出矩形[ABCD]的面積[S]與[α]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2)由函數(shù)關系,求[S]的最大值。
解:在[Rt△OBC]中,[OB=cos α],[BC=sin α],
在[Rt△OAD]中,[OA =DA/tanπ3=33sin α],
設矩形[ABCD]的面積為[S],則
[S=AB×BC=cos α-33sin αsin α=33sin2α+π6-36],
因為[0<α<π3],所以當[2α+π6=π2],[即α=π6]時,矩形ABCD的面積最大,[Smax=36]。
評析:本題主要是把幾何問題轉化為三角函數(shù)問題,再利用三角函數(shù)的配角公式轉化為形如[y=Asin(wx+φ)]的函數(shù)求解,進而實現(xiàn)以數(shù)解形。
二、函數(shù)與方程的轉化
(一)利用函數(shù)解方程題
在解一些高次方程、無理方程或超越方程時,直接解題難度比較大,可以考慮構造函數(shù),把方程問題轉化為函數(shù)問題,再利用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奇偶性等解題。
[例3]在實數(shù)范圍內(nèi)解方程[(5x+3)3+x3+6x+3=0]。
分析:這是一個高次方程,如果先去括號后移項再化簡,會十分麻煩。但若不展開,而直接把[(5x+3)]看成一個整體,則可把復雜的高次方程問題轉化為簡單的方程問題,再利用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就很容易求得原方程的解。
解:原方程可等價轉化為[(5x+3)3+(5x+3)=-(x3+x)],即[(5x+3)3+(5x+3)=(-x)3+(-x)],
設函數(shù)[f(x)=x3+x],則[f(x)]為奇函數(shù),且在實數(shù)集上是單調(diào)遞增函數(shù)。這時原方程又可等價轉化為[f(5x+3)= f(-x)]。由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可知[5x+3=-x],∴[x=-12],即原方程的實數(shù)解為[x=-12]。
評析:函數(shù)、方程與不等式就像“一胞三兄弟”,解決方程、不等式的問題需要函數(shù)幫助,解決函數(shù)的問題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幫助,因此借助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進行轉化與化歸可以將問題化繁為簡。
(二)利用方程解函數(shù)題
在求解函數(shù)性質(zhì)(如值域)時,可把函數(shù)問題轉化為方程問題,再利用方程有解的條件解題。
[例4]求函數(shù)[y=xx2-x+1]的值域。
分析:可將函數(shù)轉化為含有參數(shù)[y]的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判別式法求解。
解:由[y=xx2-x+1]得[yx2-(y+1)x+y=0],這是一個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當[y=0]時,解得[x=0],方程有解;
當[y≠0]時,為使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必須令[Δ=(y+1)2-4y2≥0],解得[-13≤y≤1(y≠0)]。綜合可得函數(shù)的值域是[-13, 1]。
[例5]已知數(shù)列[an]滿足[a1=33],[an+1-an=2n],則[ann]的最小值為? ? ? ? ? ? ? ? ? ? ? ? ? ?。
解析:∵[an+1-an=2n],∴當[n≥2]時,[an-an-1=2(n-1)],
∴[an=(an-an-1)+(an-1-an-2)+…+(a2-a1)+a1=(2n-2)+(2n-4)+…+2+33=n2-n+33(n≥2)],
又[a1=33=1-1+33],故[a1]滿足上式,
∴[an=n2-n+33(n∈N*)],∴[ann=n+33n-1],
令[f(x)=x+33x-1(x>0)],則[f ′(x)=1-33x2],
令[f ′(x)=0],得[x=33],
易知當[x∈0,33]時, [f ′(x)<0] ;當[x∈33,+∞]? 時, [f ′(x)>0],
∴[f(x)]在區(qū)間[0,33]上遞減,在區(qū)間[33,+∞]上遞增,
又[5<33<6],且[f(5)=5+335-1=535],[f(6)=6+336-1=212], [f(5)>f(6)],
∴當[n=6]時,[ann]有最小值[212]。
評析:函數(shù)思想與方程思想是密切相關的,函數(shù)問題可以轉化為方程問題來解決,方程問題也可以轉化為函數(shù)問題加以解決。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數(shù)[y=f(x)]的零點;又如求方程[f(x)=g(x)]的解的問題可以轉化為函數(shù)[y=f(x)]與[y=g(x)]的交點問題,也可以轉化為函數(shù)[y=f(x)-g(x)]與[x]軸的交點問題。
三、常量與變量的轉化
在有些數(shù)學問題中涉及多個變量,而從正面由常量求解變量較難,對此可選擇把某些變量看作常量,減少變量的個數(shù),再列出剩余變量的關系式,從而簡化運算。
[例6]已知實數(shù)[x]、[y]滿足[x2-3xy+y2=2],則[x2+y2]的取值范圍是? ? ? ? ? ? ? ? ? ? ? ? ? ? 。
分析:本題有[x],[y]兩個變量,且題設與結論是關于[x],[y]的對稱式,故可以[x]為主變量,令[y=x+t],其中[x],[t]為常量,列出變量[x]的關系式解題。
解:令[y=x+t],
由[x2-3xy+y2=2]得[x2-3x(x+t)+(x+t)2=2],
化簡得:[x2+xt+2-t2=0],即[x2+xt=t2-2],
∵[x∈R],∴Δ=[t2-4(2-t2)≥0],解得[t2≥85],
[∴x2+y2=x2+(x+t)2=2x2+2tx+t2=2(t2-2)+] [t2=3t2-4≥45],
∴[x2+y2]的取值范圍是[45,+∞]。
四、特殊與一般的轉化
(一)特殊化法
利用特殊情況,如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函數(shù)等,可求解一般化問題。
[例7]當[x-y=1]時,[x4-xy3-x3y-3x2y+3xy2+y4]的值是? ? ? ? ? ? ? ? ?。
解析:本題如果用傳統(tǒng)解法,由[x-y=1]得[x=1+y]再代入原式,運算量大,不可取。把原式化成含[x-y]的形式,再用[x-y=1]整體代入,還是較煩瑣。若根據(jù)題型特點,取特殊值[x=1],[y=0]代入原式即得所求值是1。
(二)一般化法
[例8]已知[f(x)=ex1+ex],求[f(-5)+f(-4)+…+f(4)+f(5)]的值。
分析:本題若逐項求值比較困難,因為自變量的值(除0外)都是互為相反數(shù),所以不妨從相反數(shù)入手,觀察[f(x)與f(-x)]的一般關系。
解:[∵f(x)=ex1+ex],[f(-x)=e-x1+e-x=1ex+1] [∴f(x)+f(-x)=1],
∴[f(-5)+f(-4)+…+f(4)+f(5)=5+ f(0)=5+12=112]。
五、特定模型的轉化
轉化思想并不只是在函數(shù)范圍內(nèi)應用,在整個高中數(shù)學中也經(jīng)常用來解決一些知識內(nèi)容陌生、題意復雜難懂或者計算量比較大等不容易處理的問題。靈活多變的轉化技巧,往往能夠簡化運算,降低問題難度。一些特定問題,如求取值范圍,經(jīng)??梢赞D化為一元二次函數(shù)、三角函數(shù)、基本不等式、對勾函數(shù)等,再利用函數(shù)性質(zhì)、運算規(guī)則等進行求解。
[例9]如圖3,已知橢圓[C]:[y2a2+x2b2=1a>b>0]的短軸長為[2],過下焦點且與[x]軸平行的弦長為[233]。
(1)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2)若[A]、[B]分別為橢圓[C]的右頂點與上頂點,直線[y=kxk>0]與橢圓[C]相交于[M]、[N]兩點,求四邊形[AMBN]的面積的最大值及此時[k]的值。
解:(1) [y23+x2=1];過程略。
(2)易知點[A(1, 0)],[B0, 3],直線[AB]的方程為[x+y3=1],即[3x+y-3=0],
不妨設[M(x1, y1)],[N(x2, y2)]且[x1<x2],
[y23+x2=1,y=kx,?x1=-3k2+3],[x2=3k2+3],則[x2=-x1],
設[M]到直線[AB]的距離為[d1=3x1+kx1-32=] [3-k+3x12=3+k+3x22],
[N]到直線[AB]的距離為[d2=3x2+kx2-32=k+3x2-32]
[S四邊形AMBN=12ABd1+d2=k+3x2]
[=3k+3k2+3=3k2+63k+9k2+3]
[=3k2+23k+3k2+3][=31+23kk2+3]
[=31+23k+3k≤3×1+232k×3k=6],
當且僅當[k=3]時,等號成立,
因此,四邊形[AMBN]的面積的最大值為[6],此時[k=3]。
當然,在解一道函數(shù)題時并非僅應用一種轉化思想,有時需要配合應用幾種轉化思想,如例1中,是先把方程轉化為函數(shù),再轉化為圖像解題。函數(shù)問題中的轉化思想也不限于上述幾種。在實施等價轉化時,我們要遵循熟悉化、簡單化、直觀化、標準化的原則,即把陌生問題轉化為熟悉問題來處理,或者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或者將難以解決的、比較抽象的問題轉化為易于解決的、比較直觀的問題。按照這些原則進行轉化,省時省力,猶如順水推舟。在解題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滲透轉化思想,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效率。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