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明
楊忠明?舊聞、食事作家,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海派雕刻多面巧手。
“魚泉”顧名思義就是能夠流出魚的泉口,春夏汛期,地下暗河里的魚兒會順著泉水游出來。我國的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喀斯特地貌的山區(qū)沿江地區(qū)更容易形成魚泉。
如今的重慶市萬州區(qū)古時稱“魚泉縣”,北周時改稱“安鄉(xiāng)縣”,不知是否有魚從山泉里游出來。
多年前,我曾參觀過河北省保定淶水縣野山坡風景區(qū)的魚谷洞,長約1?800?多米,共有5?層。那里有個噴魚泉,泉口有水桶粗細,每年谷雨前后,泉水從洞口外溢,6?~?7?厘米長的小白魚隨水涌出,農(nóng)民便會拿著竹筐去噴魚的地方接魚。導游介紹說,可能是因為山中有空洞狀的內(nèi)河,魚群產(chǎn)自內(nèi)河,隨水噴出。此泉是河北省“八大怪泉”之一。這里隨泉水出現(xiàn)的魚學名“多鱗鏟頜魚”,肉質(zhì)鮮嫩,味道鮮美,只產(chǎn)于海河、渭河、淮河及長江上游,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河北省易縣還有一個魚洞山,山腳有一魚泉。多雨時節(jié),泉眼里會不斷涌出魚,有一年竟流出2?萬多條。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有個蕎魚洞,?據(jù)青川縣志記載:“蕎魚洞位于馬村,?距縣城70?公里。傳說每當秋蕎收獲的季節(jié),就有成群的魚兒從洞中游出?!?我的朋友王兄曾去探訪過海拔1?000?米的蕎魚洞,里面很潮濕,有一條小水流,但沒看見魚。據(jù)當?shù)乩相l(xiāng)說,?這里要到秋天蕎麥收獲時下秋雨,唐人有詩句“巴山夜雨漲秋池”,到了那時候,有大股水流從洞里涌出,才會有些魚游出蕎魚洞。在距離蕎魚洞幾十千米的馬鹿鄉(xiāng)菜溪村還有個鯰魚洞,?每年端午節(jié)前,村里的一處山洞會游出鯰魚。這里位于秦嶺南麓的過渡地帶,奇峰林立,海拔落差很大。冬季寒冷,魚兒躲到水洞里過冬,春天,?山上的雪水流入青竹江,進入暗河,?當海拔?600?米‘?鯰魚洞中的水位上?升到與洞口齊平時,大量的鯰魚就會從洞口游出,最大的鯰魚重達5?千克。
回想起我在江西山里務農(nóng)時,山邊也有個水洞,春天一下大雨,洞里會隨水流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黃鯰魚。撈出這些野生的鯰魚,與豆腐紅燒,?或在魚身抹一把鹽,晾干后在土灶的大鐵鍋里干煎,味道特別鮮美。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譚山鎮(zhèn)皮家村有個“流魚洞”,百余年來,每到清明前后,洞中會源源不斷地流出活魚。皮家村村民便在洞口罩上竹簍接魚,水洞中流出的魚為圓棍形,呈金黃色,最大的有500?多克,每晚流出的魚有2?~?50?千克不等,一年能流出近1?000?千克魚。1965?年,流出的魚達近5?000?千克,?景象非常壯觀。這種魚也是多鱗鏟頜魚,?是一種半洞穴的暖水魚,生長于石灰?guī)r山體的山區(qū)溪流中。
在湖南石門縣的石門壺瓶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有個石門縣魚洞,洞內(nèi)全長1?千米,有很多不知名的魚類,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呈現(xiàn)出“?洞?中有泉,泉中有魚”的自然景象。魚洞內(nèi)石筍林立,鐘乳石倒懸,怪石嶙峋,?有地下陰河、瀑布等景點,是休閑避暑的好去處。
湖南省新田縣石古灣村有口龍王井,因為連通山里的地下暗河,每當春天電閃雷鳴時水里會游出肚子呈白色的魚,魚有金須,像龍魚,其實是鯰魚。
四川有個魚泉山風景區(qū)位于萬源市東北部梨樹鄉(xiāng),屬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緩沖區(qū),這里有千人洞、老魚泉、青龍溶洞、白龍洞等景點。魚泉是州河的主要源頭之一,泉水自山中七處涌出,稱為“七眼魚泉”,泉水冬暖夏涼,?飲之甘冽。魚泉洞中常有大量陽魚涌出,銀光閃閃。泉水中還生長著一種“水耳”,是魚泉山的一道奇珍菜。
四川省的城口縣有個叫“魚泉坡”?的地方,?相傳一次發(fā)大水后,成群的烏鴉在那里鳴叫,有人爬上去一看,原來是從巖洞里流出的水把魚沖得滿坡都是,烏鴉正在啄食鮮魚,“魚泉坡”?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