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龍,劉 青,胡辰晨,李曉川
(1.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2.華中師范大學附屬龍園學校,廣東 深圳 518116)
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對高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現(xiàn)狀為進行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以“體育賽事”“志愿服務”“高?!钡葹殛P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Web of science網(wǎng)站進行文獻搜索,篩選符合要求的文獻,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陜西師范大學作為“雙一流”建設院校,大學志愿服務工作具有起步早、發(fā)展快等特點,志愿服務體系相對成熟、完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在兼顧調查目的和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確定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研究分析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存在的問題。對陜西師范大學學生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90份,回收率為98%,其中回收有效問卷為478份,有效率為97.6%。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回收的問卷使用ExceL進行處理,對所整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有效數(shù)據(jù),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說明。
調查顯示,有80.54%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每學期都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其中有32.43%的大學生每學期參加1~2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有32.01%的大學生每學期參加3~5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有16.11%的大學生每學期參加5次以上的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另外,有19.46%的大學生表示從未參加過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對選擇從未參加過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大學生進行進一步提問“您不參加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原因(多選)”,統(tǒng)計顯示(表1),有66.67%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參與體育賽事是因為“沒有時間參加”;有41.94%的大學生因為“志愿服務意義不大,對體育賽事不感興趣”而沒有參加;有26.88%的大學生認為“志愿服務太辛苦,沒有回報”而不想?yún)⒓?;?0.43%的大學生認為“交通等付出太多,物質補助太少”而不愿意參加;有22.58%的大學生則認為“志愿活動宣傳不夠,沒機會參加”;另外有16.13%的大學生認為“志愿活動學不到太多東西”。分析來看,“沒有時間”和“不感興趣”是阻礙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最主要因素。
表1 陜西師范大學學生不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原因
一般來說,高校大學生服務的體育賽事主要包括院系小型賽事、校級體育賽事和校外大型賽事。校內體育賽事時間短、舉辦頻率高,每次賽事需求的志愿者數(shù)量不同,而校外的體育賽事一般級別規(guī)格較高、舉辦時間較長、需求的志愿者數(shù)量也較多。對陜西師范大學學生對“每學期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時長”進行的調查顯示,有29.71%的大學生服務時長為4h以下,有35.15%的大學生服務4~8h,有20.08%的大學生服務9~12h,另有15.06%的大學生提供12h以上的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可見,陜西師范大學學生每學期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還是很積極的。
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能夠獲取志愿服務相關信息。對于一個志愿服務項目,如果人們不知道其存在就不會有人參與。對志愿者獲取志愿服務信息渠道的調查顯示,陜西師范大學學生獲取體育賽事志愿服務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團委、學生會、志愿服務社團,朋友、同學及其他志愿者,分別占85.36%和65.06%;其次是微博、微信、網(wǎng)站等網(wǎng)絡媒體,占36.19%;最后是宣傳海報、傳單和社會志愿服務機構,分別為21.54%和19.25%。可以看出,陜西師范大學學生獲得志愿服務信息的渠道比較多元,但校內官方組織發(fā)布和熟人之間口口相傳是相對高效的獲取方式。
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動機可分為利己和利他2個方面。在高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中,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利己動機占主導時不利于提高志愿者的主體性和參與積極性,且在服務難度大、持續(xù)時間長的志愿服務項目時不容易完成相應的工作。本文問卷中的自我提升、交際歸屬、權利動機、獲得成就感、獲得認同感為利己動機的不同方面,自我奉獻為利他動機,同時問卷根據(jù)陜西師范大學實際情況,設置了“學校、學院組織的不得不參加”選項,統(tǒng)計顯示,有18.97%的大學生選擇了該項、有51.67%的大學生選擇了交際歸屬動機、有45.60%的大學生選擇了權利動機、有45.40%的大學生選擇了獲得成就感動機、有38.49%的大學生選擇了獲得認同感動機,自我提升動機和自我奉獻動機作為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2個主要動機,分別有88.70%和64.64%的大學生選擇(表2)??梢姡兾鲙煼洞髮W學生參與體育志愿賽事的利己動機明顯大于利他動機。陜西師范大學大學體育賽事志愿者的參與動機不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理解不夠準確。
表2 陜西師范大學學生參加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動機
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會覺得自己從志愿服務中有所收獲,可能是精神方面的,也可能是物質方面的。當被問及“您希望在體育賽事志愿服務中得到何種激勵”時,調查顯示(表3),選擇“志愿服務證明、證書”的占80.33%,選擇“主辦方提供的物質獎勵”“主辦方或服務對象的肯定和感謝”“學校、教師或朋友的支持和肯定”“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的分別占43.09%、51.88%、55.02%、56.27%??梢?,陜西師范大學大學生參與體育志愿活動明顯傾向于“志愿服務證明、證書”收獲。
表3 陜西師范大學學生志愿者希望得到何種激勵
在體育賽事志愿服務選拔工作方面,調查顯示,有27.62%的大學生“十分滿意”,有53.97%的大學生“比較滿意”,有11.09%的大學生“不太滿意”,只有7.32%的大學生對選拔工作“很不滿意”??梢姡兾鲙煼洞髮W學生志愿者對體育賽事志愿服務選拔工作較為認可,
在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培訓工作方面,調查顯示,有29.92%的大學生“十分滿意”,有51.26%的大學生“比較滿意”,有9.62%的大學生“不太滿意”,有5.86%的大學生對選拔工作“很不滿意”,還有一小部分(3.3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參加的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缺少相應的崗前培訓。可見,陜西師范大學學生志愿者對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培訓工作也比較認可。
陜西師范大學志愿服務模式較完善但仍需升級;政策保障參與度較低,志愿動機不純;大型體育賽事較少,服務時間較短。
陜西師范大學應以志愿服務精神為導向,構建充滿活力與生機的高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生態(tài)。陜西師范大學在培育內容上,應重點培養(yǎng)志愿者志愿意識和弘揚奉獻;在發(fā)展方向上,應立足校內,主動走出校門;在制度保障上,應依托網(wǎng)絡平臺,統(tǒng)攬全局;在組織建設上,應一家統(tǒng)籌,積極與各方合作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