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梅
關鍵詞:尿路感染;預防和診斷;微生物檢驗;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69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作為一種多發(fā)的泌尿系統(tǒng)感染,近年來尿路感染患病率較高,主該疾病屬于炎癥反應,如尿頻、尿急、尿痛等常見癥狀,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在感染急性期或典型階段采集樣品,進行微生物檢測,可以有效分析致病傳導途徑和易感人群等相關性,從根本上檢測病變原因,因此,微生物檢測在尿路感染致病細菌的監(jiān)督和管理中有效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選擇進行微生物檢驗的應用,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抽簽的方式,將在我院收治的50例尿路感染患者進行平分,分別應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開展時間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5例、10例,平均年齡為(44.26±5.45)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4例、11例,平均年齡為(44.31±5.88)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相比,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診斷且予以抗生素藥物治療,常規(guī)尿液檢查后,指導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每日1次,每次大約0.5g,經驗性予以異帕米星靜脈輸液治療,每日輸注1次。連續(xù)治療一周。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應用微生物檢驗且予以針對性治療,先采集患者尿樣,選定中段尿液,送化驗室檢測,提取尿液中病原菌。本醫(yī)院采用珠海迪爾細菌藥敏鑒定儀,進行菌種鑒定、藥敏試驗。隨后,根據患者檢查結果采用相應的治療藥物。
1.3觀察指標
(1)將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進行比較;(2)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其中顯效為未感染的致病細菌的存在、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為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檢測結果顯示,患者尿路感染致病菌數量明顯減少;無效為治療后患者癥狀無明顯變化,致病細菌檢測結果無明顯變化,或有增加??傆行? (有效+有效) /病例總數×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2.1 將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進行比較
在診斷準確率對照上,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92.00%、76.00%,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存在可比性(P<0.05),見表1。
2.2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
在治療有效率對照上,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88.00%、76.00%,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存在可比性(P<0.05),見表2。
3.討論
尿路感染是醫(yī)院最常見的泌尿科疾病之一,目前臨床上的檢查方法對患者的治療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及時的診斷和預防措施。近年來傳入性疾病的臨床診治越來越全面,但日常檢查只能證實是尿路感染,不能對致病菌進行有效鑒別,而微生物檢測是傳染病檢測診斷的有效手段[2]。通過藥敏檢測和細菌學檢測來判斷患者感染形態(tài),識別患者病原菌,有助于臨床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促進患者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診斷準確率、治療有效率對照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存在可比性(P<0.05)。 結果表明,在研究過程中利用微生物檢驗不僅能提高實驗室檢測的準確性,還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治療計劃,促進治療效果的改善。調查其原因,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在給藥期間在患者尿液中的濃度很高,血液濃度是其數十或100倍,表明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效果[3]。但由于其治療效果缺乏足夠的循證醫(yī)學證據,具體治療效果尚未完全闡明,因此,常規(guī)經驗性抗生素給藥的臨床療效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診斷尿路感染和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措施時,可以通過微生物檢測不斷發(fā)現(xiàn)患者體內的致病菌,并減少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為臨床意向藥物和減少耐藥性等領域提供幫助[4]。同時微生物檢測助于臨床醫(yī)生在早期檢測感染源,并幫助臨床醫(yī)生及時控制和預防感染的發(fā)生。本文建議未來可進一步提高微生物檢測時的準確度。
綜上所述,選擇應用微生物檢驗尿路感染,可明顯提升該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治療有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青云,位晨晨.觀察微生物檢驗在尿路感染預防和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1,38(02):19-20.
[2]皮樂祥.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藥敏情況及用藥研究[J].中國處方藥,2020,18(08):37-38.
[3]劉旭翠,馬雅霜.微生物檢驗在尿路感染中的臨床診斷價值與防治作用研究[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20,12(06):48.
[4]洛丹婷.尿培養(yǎng)及藥敏分析在醫(yī)院尿路感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0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