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芳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題探究活動是本課程的重要實施方式。主題探究活動中如何創(chuàng)設和諧積極、相得益彰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依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在主題探究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探究目的的確定、探究過程的設計以及探究結果的評價等,都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真實外顯來判斷并做出調整。學生創(chuàng)生著主題探究活動的有效資源,所有探究資源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并開發(fā);學生也是探究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從活動設計,到過程體驗和成果展示,都需要學生親自經歷;學生還是探究成果的踐行者和評價者,要實現(xiàn)認知到能力的轉化,也要聚焦綜合素養(yǎng)來科學評價自己和同伴。同樣,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也不容忽視,它關系著探究活動的進程,影響著探究活動的效果,教師既是探究主題的設計者,要統(tǒng)整各類資源進行主題設計,也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要把握好探究活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交流方式和空間拓展,教師還是探究活動的指導者和科學評價的推進者,要恰當指導探究技能,要以多元、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的探究成果。因此,主題探究活動中如何創(chuàng)設和諧積極、相得益彰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
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合作者、促進者,以及積極的評價者,跟學生同進退、共探究、齊成長,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另外,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活動型、綜合性等特點,需要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各種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師要依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探究目標創(chuàng)設好相應的師生關系,當好與學生共同設計探究活動的“盟友”,成為和學生一起參與探究過程的“伙伴”,做好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實現(xiàn)發(fā)展性評價的“向導”。
根據(jù)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角色定位,我們可以把道德與法治課程主題探究中的師生關系分為三類:盟友合作關系、伙伴共贏關系和向導引領關系。
一、盟友合作關系
盟友,指的是雙方或多方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標指向而形成的聯(lián)盟。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為了聚焦共同的探究方向、完成共同的探究任務、達成共同的探究目標而結成聯(lián)盟,雙方共同設計探究方案,并體現(xiàn)分工與協(xié)作,以提高探究實效。教師和學生建立了盟友關系,雙方有了共同的聚焦點,在探究活動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才能更好地達成主題探究活動的效果。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往往是以學生身邊的事物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感悟,在探究的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探究活動的設計非常重要,教師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跳出教材,蹲下身子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著眼學生,從學生角度來設計探究活動方案,做好活動設計的“盟友”。
1.指向目標:為了共同的探究方向
共同的探究目標,是教師和學生盟友合作探究的前提。首先,教師要做到高位引領,要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并設定精準適切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探究目標,為更好地達成探究效果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細化目標,落實到具體行動,緊扣目標,與學生一起設計合適的探究活動。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7課《健康看電視》,教材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fā),通過學生自身體驗推薦自己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從而體會到電視這個神奇的“寶盒”能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積極意義和有效作用,同時也要知道過度看電視將會對身體、友情和親情產生一定程度的傷害,要調整自己看電視的習慣,做到健康看電視。這一課可以設計和組織一系列主題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體驗,從體驗中得到感悟。教師引領學生一起確立探究目標是有效探究的基礎,首先我們可以從教師自身通過電視節(jié)目獲得知識或信息等獲益的事例說起,引發(fā)學生思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說平時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以及它們所帶來的不同感受,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辨析,使學生明白選擇適合的、有利于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電視節(jié)目才稱得上真正的“神奇的寶盒”。關于電視的話題學生本來就比較感興趣,切身體驗也比較豐富,學生在適切的探究目標的指引下開展主題探究,無疑是快樂的??梢?,教師和學生聚焦共同的探究目標,有利于促進盟友關系式合作探究的更好達成。
2.分工協(xié)作:為了共同的探究任務
盟友關系式合作探究要體現(xiàn)分工與協(xié)作,教師和學生各有分工,又相互協(xié)作,在共同參與探究過程中獲得感悟?!督】悼措娨暋芬徽n中以“別讓它搶走太多”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充分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平時看電視有哪些不良習慣,可以在前期開展一定范圍的問卷調查,并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和情況匯總,獲取第一手的真實資料是有效完成探究任務的前提,在此基礎上設計相關探究活動,才能使學生真切明白過度看電視會對親情、友情會產生一定的傷害;學生的任務可以是采訪身邊同學或好朋友,了解他們的看電視習慣,或者反思自己有沒有因為過度看電視而產生了不良影響。這樣,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真實信息,更有利于探究活動的開展。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模擬小明的一天:早上,小明窩在床上看動畫片,媽媽叫他吃早飯也不吃;下午,小伙伴約小明打籃球,小明為了看電視也不去;晚上一家人想聊聊天或者去看看奶奶,小明又說跑男快開始了……之后讓學生探究,電視除了搶走了小明的時間,還搶走了什么?你愿意被電視把這些都搶走嗎?……在情境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分別扮演家長和孩子角色,并通過語言、動作、內心等,來表達跟探究目標相適切的想法。因為這樣的情境可能就是好多學生的真實寫照,學生平時還沒有意識到過度看電視可能會搶走與同伴的玩耍之趣、與家人的交流之樂等等,通過這一主題探究活動,就能使學生感悟到看電視要有節(jié)制,不然得不償失。這種主題探究活動中的盟友合作關系,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教材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課本中人物與學生自身的距離,讓學生在主題探究中得到切身感悟。97090EAE-D92D-480B-B195-75AB4BE9D15A
二、伙伴共贏關系
伙伴的意義在于志同道合,在于一同感受一同成長。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互助的伙伴關系。學生無疑是探究的主體,主要探究活動需要學生親身參與并完成,而教師也要承擔多元的角色,或完成相應的任務,以體現(xiàn)作為伙伴參與的價值。在這種師生關系中,教師的參與度和狀態(tài)值是主題探究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研究學生的探究狀態(tài),親身參與其中,不但要與學生共同分享探究成功的快樂,也要一起總結探究過程中的經驗或教訓。只有像伙伴一樣共同參與,師生之間才能有智慧的激發(fā)、經驗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才能讓學生覺得教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冷冰冰的威嚴裁判,而是能跟他們同進退的“伙伴”。這樣的師生關系重要的是參與,體現(xiàn)的是共贏。
1.協(xié)助式參與
在伙伴共贏式關系的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要跟學生一樣,作為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來承擔角色,真實地投入探究,同時還要協(xié)助學生分析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方案,才能取得預期的探究效果,并在協(xié)助完成的探究過程中獲得師生雙方的收獲與成長。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我們班 他們班》,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班級之間合作的意義,善于發(fā)現(xiàn)其他班的特點和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的班集體,懂得要以正當方式對待班級間的競爭。四年級學生處于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認知能力和情感分析能力還不夠成熟,對班級合作與競爭的看法既褪去了低年級時期的幼稚心理,但是又缺乏高年級學生一般能具備的理性認知和正當?shù)母偁幰庾R,所以教師要親身參與探究活動,在跟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培養(yǎng)正確的競爭意識。比如以“正確看待班級間的競爭”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我們可以從教材提供的情境著手展開師生合作探究。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承擔班主任角色,與學生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使師生雙方對于班級榮譽的探究和思考保持一致。除了角色之外,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教師的參與價值,當學生之間存在意見分歧時,教師可以協(xié)助學生分析得失,有理有據(jù)地使學生明白班級之間正常競爭有利于班集體建設,但是如果使用不正當方式獲勝,那是不光彩的,甚至會產生不良后果;當學生探究時遇到問題了,教師要協(xié)助學生開拓思路,引導他們利用采訪、調查、查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在這個探究過程中,不僅學生有所轉變,教師也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想法,有利于班級管理,也是有所收獲,達到了共贏的目的。
2.監(jiān)督式參與
在師生伙伴共贏式關系的主題探究中,雙方只有認知一致還不夠,更為重要的是課后教師和學生要共同完成任務,教師有時要以監(jiān)督者的角色參與探究,以鞏固主題探究成果。在監(jiān)督式參與探究時,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積極參與探究成果的運用和下一步探究計劃的落實等,讓探究效果得以最大程度地顯現(xiàn)。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我們班 他們班》,學生通過探究明白了班級之間正常競爭有利于班集體建設,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可以進一步合作探究:今后,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把我們班建設得越來越優(yōu)秀,大家覺得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開始努力呢?充分討論后,教師既要親身參與到相關班級制度或公約的制定中,更要承擔起平時記錄學生表現(xiàn)、確立和表揚先進典型、鑒定班級凝聚力、創(chuàng)設創(chuàng)優(yōu)爭先氛圍等多重責任,監(jiān)督學生和班集體在一階段的實踐中都能有長足的發(fā)展。當然,教師除了監(jiān)督,也要率先垂范,起到榜樣作用,體現(xiàn)出教師是探究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平等關系有效拉近了師生距離,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不再只是老師,更是一起努力的同伴,學生的探究興致和實踐效果就會更好了。事實證明,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中,師生之間建立伙伴共贏式關系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在活動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只會說教的威嚴角色,而是跟著學生共進退的伙伴,這個伙伴參與了整個探究過程,也明確指導了學生探究的方向,有效提高了探究的效率。
三、向導引領關系
評價是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fā)現(xiàn)、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的、合理的、高效的評價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性活動中,由于學生年齡偏小,探究經歷不夠,探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阻力,比如探究的方式不夠豐富、技術運用不夠熟練,或者探究的方向可能存在偏差、評價的標準單一甚至不統(tǒng)一,導致探究效果不明顯等等,教師更有必要成為一個積極的評價者,要跟學生建立向導引領關系,要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發(fā)展作為評價的出發(fā)點,從探究方式、探究內容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入手,做好鼓勵和引領學生進一步全面發(fā)展的“向導”,學生則在向導的引領下,及時調整探究方式,不斷豐富研究內容,積極創(chuàng)新探究思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探究狀態(tài)和探究能力,聚焦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做出科學而積極的評價,這樣的師生關系能很好地促進主題探究活動實際效果的提升。
1.引領探究方式
自主性是主題探究活動的重要特征,不論是積極主動、科學嚴謹?shù)奶骄繎B(tài)度,還是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都是只有通過親自實踐才能初步形成。讓學生自主探究,絕不意味著教師是多余的,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分析探究活動性質,引領學生用合適的探究方式開展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經驗支撐和正確的方法指導,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及時糾正各種偏差。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7課《多元文化 多樣魅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社會現(xiàn)實,確立了初步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形成尊重文化差異的觀念和態(tài)度的教學目標。在以“多彩的世界文化”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引領學生從“舞蹈”“禮儀”“建筑”和“服飾”等幾種文化呈現(xiàn)的方式進行分析和歸類,然后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舉例或提供樣張等方式來引領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探究任務,尋找合適的探究方式,可以是資料收集整理匯報,也可以是模仿表演等,以更好地達成探究目標。比如“多彩的舞蹈”,學生可以簡單模仿拉丁美洲熱情奔放的倫巴和恰恰,或者來一段夏威夷草裙舞,學一學中國孔雀舞標志性動作來體會它的精妙絕倫,這樣的模仿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合適的探究。還有“禮儀”,教師也可以引領學生通過同桌共同模仿完成不同國家的禮儀表達方式來進行探究。而“建筑”和“服飾”,可能需要以研究性學習作為探究方式,可以通過收集資料,綜合研究當?shù)氐慕邓?、氣溫、自然環(huán)境、特有的建筑材料、體現(xiàn)種族文化的元素以及生活方式等來了解多彩的世界文化。正確選擇探究方式是完成探究任務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分析活動內容,結合學生特點,引領學生選擇合適的探究方式。97090EAE-D92D-480B-B195-75AB4BE9D15A
2.引領探究內容
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在內容上應該是開放的,不能把探究內容限制在某一方面,只要是學生想到并且力所能及的,都可以成為探究內容,因此主題探究知識的來源也是多渠道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把廣泛的探究內容通過討論、實踐、感悟這一系列頭腦的加工,轉化成自身的知識和能力。首先,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投其所好,引領學生喜歡的探究內容是有效探究的基礎;其次,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來引領探究內容,有的放矢,依據(jù)目標把準探究方向是有效探究的關鍵。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課《正確認識廣告》,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知道廣告的功能,學會識別廣告,做聰明的消費者。本課中以“無所不在的廣告”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依據(jù)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探究,認識廣告的種類、特點和功能,體會如何利用廣告有效獲取信息。廣告的話題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廣告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陌生是因為多數(shù)學生對廣告的發(fā)展歷史、種類、商業(yè)廣告的功能等都沒有深入的了解,尤其對商業(yè)廣告,課前調查顯示學生普遍不喜歡,因為干擾了他們看電視節(jié)目。針對廣告這么豐富的探究內容,結合學生學情分析,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對探究內容進行科學統(tǒng)整,可以確立幾個探究小主題,比如“廣告的起源與發(fā)展”“現(xiàn)在廣告的傳播方式”“廣告的種類和功能”以及“廣告對你的影響”等,不同的小主題承擔不同的探究內容,學生可以在教師引領下,結合生活實際,利用查找相關資料、訪談專業(yè)人士等手段,對探究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從而獲得新知。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內容的正確把握、深入分析、合理歸類,有利于提高主題探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想法,引領學生精準切入探究內容,展開深入學習,才能更好地達成探究目標。
3.引領評價方式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有清晰而正確的評價目的,必須著眼學生的發(fā)展,要充分關注探究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興趣、能力等,確立多元評價標準、依靠多元評價主體、采取多元評價方式,把科學、積極的評價當作促進學生再提高、再發(fā)展的手段,絕不是簡單的貼標簽、劃等第或者排名次。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這些事我來做》,主要通過經驗分享、情境體驗和探究交流,使學生感受做家務的樂趣,明白自己有承擔家務的責任,培養(yǎng)初步的勞動意識,同時學會必要的、簡單的家務勞動技能和小竅門。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合適的科學評價,促進他們的和諧發(fā)展。比如在“家務擂臺賽”板塊,我們可以設計說一說、做一做、比一比的探究方案,在活動過程中,肯定有的學生做得既快又好,也有的學生動作生硬甚至還不會做,這時教師就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不能簡單化地以“好”或“不好”來評價,同時,評價主體也要多元,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學生本人自評,還可以同伴互評等。對做得好的學生,除了獎勵“家務勞動小能手”獎章外,還要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究又快又好還安全的家務勞動小竅門;對暫時還做得不夠好的學生,教師更要熱情鼓勵,可以獎勵“家務勞動小幫手”獎章,表揚他們做的時候專注、認真,愿意參與家務勞動的意識已經表現(xiàn)出來了,但是勞動技術要領還沒有很好掌握,需要在平時多加鍛煉,爭取也能得到小能手獎章。這樣的科學評價過程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不同的學生通過不同的評價,都能有所發(fā)展,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這種主題探究活動中呈現(xiàn)的師生關系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著眼的是學生認知、實踐、學習等能力的差異,旨在讓每一名學生通過引領探究,都能有一定的發(fā)展。讓不同的學生有各種不同的成功體驗,有利于激發(fā)他們?yōu)榱讼乱粋€成功而繼續(xù)努力,這也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
總之,學生的生活是多樣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在多樣的可能生活中選擇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生活,并通過這樣的生活來涵養(yǎng)他們的德性。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旨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主動研究,在多樣的可能生活中探索、尋找和選擇最有意義和價值的生活。它以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多方面探究,并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在探究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很關鍵的,教師要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況下正確定位自身角色,充分分析學生的特點,準確設定主題探究活動的目標,并綜合所有因素,創(chuàng)設合適的師生關系,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精神,提高探究實效。97090EAE-D92D-480B-B195-75AB4BE9D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