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盼盼
摘要:聽障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眼界的擴大、經(jīng)歷的豐富、心理的成長等,因受限于聽力障礙,在學習和生活中會容易出現(xiàn)自卑感、挫敗感。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積極心理暗示是一個值得采用的好方法。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幫助高年級聽障學生擁有積極的心理,快樂地面對生活?;诖耍疚膶Ψe極心理暗示在高年級聽障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積極心理暗示高年級聽障學生疏導作用調(diào)整情緒
在公共場合用手語交流同別人進行,會引起周圍的關注,低年級聽障學生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會選擇向親近的人身邊靠近,以尋求保護,獲得安全感。但高年級聽障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心理也在發(fā)展,遇到同樣的情況會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他們將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露出敵意的眼神。因此,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教育對高年級聽障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一、心理暗示的定義
心理暗示具有自我暗示作用。自我暗示是對人思想上的一種加注引導,產(chǎn)生潛意識影響,會使人在情緒和行為上產(chǎn)生消極反應或積極反應。這種影響會潛移默化地改變?nèi)说膫€性和性格。
二、高年級聽力障礙學生的心理特點
心理活動產(chǎn)生感知覺。聽力受損影響學生通過聽覺獲取信息,即使用視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其他健全的感覺發(fā)揮補償作用,也不能改變對事物的認識是不完整、不準確的感知覺特點。這種特點決定著他們腦袋中聽覺表象比視覺、觸覺等的表象要少很多。學生因為聽力障礙,不能體會朗誦時韻律和聲調(diào)的語言美,有意義的記憶很少,大多是枯燥無味的機械記憶。
聽力障礙學生和健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是一樣的,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低級到高級。聽力障礙學生大多時間處于直觀形象思維的階段,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相較于同齡的健全學生要緩慢些。其語言發(fā)展受制約,在思維過程中語言參與的成分和作用相應也少了很多。
這樣的學生多表現(xiàn)出敏感、疑心重、自卑等對人身心發(fā)展起到負面影響的消極情緒。他們的自卑心理源于沒辦法聆聽,多表現(xiàn)出倔強、愛面子、內(nèi)向、不愿與人交流、膽怯、恐慌等性格特點。
三、高年級聽障學生常遇到的問題
(一)遇到的人際關系問題
男生小時候調(diào)皮,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懂事后開始意識到要幫助他人,包括同班女生、低年級學生、老師、家長,甚至不相識但需要幫助的陌生人。面對有了較大變化的男生,因大眾對其小時候印象的影響,仍會覺得男生是惡作劇或不友善,拒絕被幫助,或調(diào)侃,或嘲諷,以至于男生本來很熱情,瞬間被澆上冷水,情緒激動,反應強烈,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敵視人群。
女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上發(fā)生變化。其身體、行為、肢體語言、表情上的變化都會引起身邊男生看似不友善的調(diào)侃、挖苦等。有部分男生會出現(xiàn)不友善的行為,也有部分男生只是不懂表達,為引起女生的注意使用了錯誤的方式。對高年級的男生女生來說,其正確看待事物、正面思考、積極樂觀面對挫折的能力暫時還不具備。
(二)遇到的學習問題
高年級知識范圍擴大,知識維度相對抽象,對學生邏輯性思維、總結概括能力等方面要求提高,由于聽障學生的感知覺特點,他們在學習上越來越覺得困難。沒有成就感的學習過程,會使這些學生走向另一個極端,挫敗感很強。
(三)遇到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聽障孩子的家長有的是聽障人士,有的是健全人。不少聽障家長因自身聽力缺失,在教育、社會接觸面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其自身脾氣也是相對暴躁,不懂教育方法,多用吼叫、動手的方式,或是疏于管理,送孩子去學校期盼他多學知識能改變現(xiàn)狀。但高年級聽障孩子處于青春期,想法在幼稚和成熟之間,家長不懂得溝通,不懂教育方法,甚至健全家長不懂手語而無法溝通。聽障孩子也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感到孤單,情緒得不到釋放,出現(xiàn)被大人認為是聽障孩子天生固有的且嚴重的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和學校開始有意識地讓聽障學生接觸社會,使其最終能夠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高年級聽障學生起初會因為別人異樣的眼光、指指點點,甚至惡意的挑釁,或是還擊敵意的眼神,或是肢體碰撞,甚至雙方大打出手,少部分的健全群體會關注事情的來龍去脈,大部分會因結果行為定義聽障人士是暴躁脾氣,動手不知輕重。這時候,聽障學生會片面地覺得整個社會不友善,不愿意再次走進社會這個大集體中,只愿意待在聽障人群這個小群體中。
四、積極心理暗示的疏導作用
(一)加強對人體生理結構和青春期心理的了解
人體結構教育和性教育是學校教育較少觸及的范圍,但眾多社會新聞的報道說明,不把隱私教育放到臺面上說不代表不會出現(xiàn)問題。反倒是應該從小教育,教育學生認識并了解男女身體在各階段的變化,讓學生能夠正確看待。
如青春期心理的變化,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年齡、心理階段的想法和反應,以及該反應給學生心理和成長過程中帶來的變化。讓學生跳出自我的局限,共同就問題展開討論,并總結不同想法和反應的有利一面和不利一面,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有利一面,并通過暗示的方式扭轉(zhuǎn)弊端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一面。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從不快樂到快樂的過程,這就是在用積極暗示自我學習調(diào)整情緒。
(二)正確認識自我,正視弊端,發(fā)掘優(yōu)勢
面對聽力損傷這一情況,聽障學生不是遮蓋和隱藏,而是正視和直面。了解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日后自己戀愛結婚時應該如何預防。換位思考父母的立場,試著了解并理解父母的心情,以及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微笑的時候多半是在自己哪些行為后。明白簡單的幸福到底是如何簡單,又是如何幸福這一道理。觀察自己,觀察周圍人,包括同學、朋友、老師、家人、陌生人、電視和書本中真實或虛構的人物,和同伴們共同分析討論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給人們帶來的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只是不同。就像有人個子高一點,有人矮一點。
(三)實踐中適時用心理暗示和心理調(diào)整
了解自己與他人,了解事情有利有弊,主動與他人交流和溝通,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主動走入社會,與更多的陌生人相處。在這過程中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這是游戲,自己在闖關,多闖關,多總結,多反思,多學習運用積極心理暗示。認識到每個人都在努力學習、努力生活、努力快樂,不是只有你受盡委屈。消極情緒來時,陪伴它,體會它,思考它,但不讓自己在其中沉浸太久,告訴自己:“要快樂,自己要自己快樂!”在這一過程中,學會并熟練運用積極心理暗示。
人都是不完美的,現(xiàn)狀帶來的消極影響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消除,一段時間后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行為和思想,給生活帶來陰郁的基調(diào)。聽障高年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情緒無處釋放,更應該適時地使用積極心理暗示幫助自己保持樂觀,選擇善良,面對社會這個大群體,最終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融入社會,樂觀面對自己未來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聾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172173.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5860.
\[3\]雷江華,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374376.
\[4\]鄧猛.融合教育理論反思與本土化探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唐丹丹D350007D-C3C5-461F-BB9E-41D2A7308E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