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蕊
當代職業(yè)院校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是一種崇高的信念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xiàn)。把紅色文化融入職業(yè)院校美術教育,突破現(xiàn)有單一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以畫為體、以史為魂、以美輔德,用美術經典中紅色文化所蘊含豐富的精神財富,進行育人。美術中的紅色文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革命意志、家國情懷和價值追求,利用紅色美術文化對職業(yè)院校學生進行教育,對學生的思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形成和發(fā)展有巨大作用。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當年長征時,紅軍在貴州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為我們留下寶貴精神財富?!辟F州建設文化強省的“金鑰匙”就在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目前,該省正圍繞紅色文化,全力建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為建設文化強省破題。貴州守著巨大的紅色文化寶庫,貴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紅軍足跡、有生活氣息、有文化記憶。職業(yè)院校應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導向功能、價值調節(jié)功能和價值評價功能,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探尋一條從課堂到課外、從顯性教育到隱性教育、從校內到校外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多維舉措。
一、“紅色文化”在職業(yè)院校中開展的重要意義
職業(yè)院校學生是國家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重要的一股力量,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期其在政治認識和政治理解方面容易模糊不清,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和批判意識,再加上這個時期,其自主意識正在逐漸增強,正處于青春叛逆時期,容易受到外來不良思潮的影響,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紅色文化是一種崇高的信念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和優(yōu)秀文化精神,把它融入職業(yè)教育美術教學,不僅打破美術教學單一的模式,也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提高了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使紅色基因滲透進廣大學生的血液,入腦入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貴州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豐富厚重且獨特的精神內涵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具有珍貴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新時期對職業(yè)院校學生進行政治素養(yǎng)培育和提升的珍貴資政資源和素材,注重將貴州紅色文化資源有效運用到職業(yè)院校美術教育教學中,有利于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和傳承,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實效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觀看歷史影片、重走長征路、瞻仰革命烈士、重溫入黨誓詞,通過體驗長征歷程、還原歷史事件場景,使廣大職業(yè)院校學生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逐步樹立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1]。
二、貴州紅色文化在職業(yè)院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合理利用貴州當?shù)氐募t色文化資源
紅軍長征在貴州譜寫了壯麗史詩,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革命文化,也留下了豐厚的文化資源,類型多樣,影響深遠。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強渡烏江、四渡赤水戰(zhàn)役等,都是長征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重大歷史事件。紅色文化是鮮活的,是不斷生成和發(fā)展的動態(tài)文化,要想把貴州紅色文化有效的融入美術教學中,就要對貴州的紅色文化有整體的認識。每一處紅色遺址都有著感人的故事,都蘊藏著偉大的革命精神,要想把紅色文化用活,讓學生進行直觀的學習,就要根據(jù)不同的課程,穿插進不同的紅色文化,做到文化與課程的特征相統(tǒng)一。作為貴州職業(yè)院校學生,從踏入校園那一天起就已經開始被紅色文化所熏陶。從小學、初中、高中(中職)、高職,學生對紅軍長征、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息烽集中營等紅色文化就有所了解。職業(yè)院校美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與美術相結合。如以“校園”為主題,貫徹整個美術學習階段,讓學生結合學習到的關于貴州紅色文化的相關知識設計自己心中的校園,創(chuàng)設紅色校園的氛圍。根據(jù)所學知識與技能不同,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藝術變化形式來展示自己對紅色文化的認知。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到紅色文化知識的變化,還可以促進美術與紅色文化的融合,讓學生更有效的進行美術和德育的結合[2]。
(二)拓展紅色文化的教育教學資源
由于貴州紅色文化資源形式的多樣性、內涵的豐富性、歷史的厚重性、史料的鮮活性和學生生活區(qū)域的內在聯(lián)系性,深處貴州的廣大高職院校學生對貴州的紅色故事和紅色事跡大都是耳熟能詳?shù)?,如果能在教學中有效引用這些熟悉的、生動的史料教學資源,(全省現(xiàn)有長征不可移動文物75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0多處??梢苿游奈?500多件(套),分別收藏于貴州省博物館、遵義會議紀念館等各級各類文博場館)。如黎平會議會址(紀念館)、婁山關紅軍戰(zhàn)斗遺址(陳列館)、“突破烏江”紀念園。因此開辟第二課堂,和學生一起探究、一起體驗,無疑會比較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fā)情感的共鳴,碰撞思想的火花,從而提升貴州學生的地域自豪感和榮譽感,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愛黨愛國,主動并積極去學習、去思考,將更加有助于師生教學活動的互動和深入開展,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時效性大有裨益。如貴州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重要轉折之地,紅軍停留時間在貴州是最長的,紅軍留下革命遺跡比較多,可以說,貴州省是長征遺跡最多的省份之一,紅軍的足幾乎跡遍布貴州省全省各個個縣(市、區(qū)),在貴州省很多地方都有紅軍長征文化遺址,如遵義地區(qū),這一處處紅色地標就是一個個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堂,它們見證著我們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一個個英雄的故事向人們生動直觀地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領導新中國,展現(xiàn)著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在課堂上我們通過多媒體像學生展示貴州的特色紅色文化,以影像和圖片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紅色文化的魅力和內涵。以遵義會議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很容易把它上層歷史課,學生會覺得無趣,我們把這一資源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部遵義會議的影片,讓學生欣賞評價自己喜歡的角色,并在觀看結束以后繪畫出自己對人物的理解。讓學生通過看和畫來記住這個歷史事件,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能夠深化學生對這段紅色文化的記憶。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老師滿堂講灌輸式的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3]。
在課后,我們在職業(yè)院校當中開展“觀、聽、走、唱、賽、悟、立”等“七字”系列活動,“觀”即“參觀紅色紀念館、欣賞紅色金典畫作”親眼看紅色事跡,“聽”即“聽紅色講堂”親自聽紅色故事,“走”即“重走長征路”親自體驗紅軍的足跡,“唱”即“唱紅色歌曲”親口唱出紅軍的昂要斗志,“賽”即“紅色競賽”親自參與紅色文化知識的各種競賽,“悟”即“悟紅色精神”親自寫出、繪畫出內心感想,“立”即“立志脫貧圖強”。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廣大職業(yè)院校學生愛黨、愛國熱情,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如紅軍在黎平,因形勢所迫把紅軍衛(wèi)生學?;麨榱?,分散到各軍團醫(yī)院;紅軍到達遵義后,紅軍衛(wèi)校在遵義城復課,200多名學員分班上課,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和戰(zhàn)傷救護等。有條件的學校教師組織學生來到婁山關戰(zhàn)斗遺址,觀看歷史影片、重走長征路、瞻仰革命烈士、重溫入黨誓詞,通過體驗長征歷程、還原歷史事件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長征精神,深切體驗“雄關漫道真如鐵”的艱難長征路,感受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激勵學生從黨史中汲取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貴州省重要紅色文化分布如圖1所示。
紅色文化教育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將紅色文化融入職業(yè)院校美術教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從而增強黨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和向心力,更牢固的樹立學生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使他們更加堅定我國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最終在行動上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向黨中央看齊、聽黨話、跟黨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既是教學的改革也是紅色文化與新時代的接軌,中國紅色文化蘊涵的是中國特有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創(chuàng)新的理論成果科學的實踐指南深入學習《江澤民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劉璇.紅色文化的價值與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7.
[3]李水弟.紅色文化與傳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