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待無垠、純?nèi)珶o方之“你”,充溢穹蒼之“你”
不可思議的,我們棲居于萬有相互玉成的浩渺人生中。
——馬丁·布伯《我與你》
親愛的你:
我是在一塊晃動開裂的土地上給你寫信。我本想在孤單恐懼中呼求你,但現(xiàn)在,卻迫不及待要把一個好消息告訴你——它借著一些眼淚傳遞給我,我卻要用它贊美你。
這事發(fā)生在昨天。芬姐正擦洗我家廚房時,接到一個老太太的電話。她是芬姐的老主顧,一個八十來歲的孤獨老婦——她有兒子、兒媳和孫子,但她不愛他們,不想他們,他們也很少看望她。對,她就是這樣的人:誰也不愛,誰也不想,不缺錢,不快樂,肥胖、高血壓、腿腳不便。一年多來,她總在夜里聽到隔壁有小男孩哭泣的聲音,喊餓的聲音,這哭叫令她痛徹心扉,急于把好吃的送給他,只是礙于半夜三更,不好意思敲人家的門——對兒子和孫子,她也不曾這樣柔腸百轉(zhuǎn)。一個白天,芬姐正好在,老太太又聽見小男孩哭了,要她去看看。芬姐就去隔壁看,發(fā)現(xiàn)那是個正在裝修的空房子。她到樓上樓下相應(yīng)位置看,也沒有什么小男孩。芬姐毛骨悚然。后來她偷偷給老太太的兒子打電話,含蓄地告訴他,去照顧一下自己的媽媽。兒子給媽媽雇了個保姆。不到一個月,保姆被老太太打發(fā)走了,理由是“嫌她吃得太多”。但老太太依賴芬姐,每周要她去兩次。芬姐把她攙到輪椅上,推著她出去遛彎、買菜,回來打掃房間,給她洗腳。我問芬姐為何對這乖僻的老太太如此耐心,她說:“不得對得起人家的錢?”哦,要對得起錢——頂靠譜的商業(yè)倫理。
昨天,芬姐擦洗我家廚房時,接到老太太的電話,聲音很大:芬啊,我摔在地上了,你在哪呢?你能不能過來一趟,扶我起來?
芬姐說,我這兒離你家三公里,我可以過去,可我沒帶替換電池,我怕電動車去了你家再去別處,回家電就不夠用??!
老太太失望地說,啊,那我問問物業(yè)能不能過來,物業(yè)有我房門鑰匙。
芬姐掛了電話,繼續(xù)默默擦洗。我說,要是需要,你去照顧老太太吧,我這兒不要緊。
芬姐搖頭:我怕我的車,電不夠用。
過了會兒,電話又響,是老太太:物業(yè)的人把我扶起來了,沒事了啊。
芬姐工作完,穿上鞋子,背好背包,對我說,好了啊,我走了。我的近視眼覺得她臉上的表情似乎不對。我走近她時,果然發(fā)現(xiàn)她緊繃著臉,正試圖阻止自己的眼淚,但淚還是簌簌落下。“啊,你哭了?”我撫摸她的肩膀,不知如何安慰。實際上,是驚詫多過撫慰。她為什么哭?使她產(chǎn)生如此激情的原因是什么?是真心惦念那個老太太——一個本來冷漠乖僻的老雇主、有錢也不幸福的天罰者,此刻卻楚楚可憐如嬰兒?是老太太第一時間不向兒子、物業(yè)而向她求助,這一行為所暗示的跨越階層、血緣、金錢和性情的信賴?是常受憐憫俯視的她終于獲得了憐憫俯視他人的機會——這被憐憫者從物質(zhì)和社會層面都比她優(yōu)越,此刻這優(yōu)越卻終于坍塌成脆弱無助的慘相?……
我容易激動的心和慣于分析的頭腦快速地運轉(zhuǎn)著,找不到合適的解釋。
“她兒子怎么這樣!”終于,芬姐哭出聲來,“他老媽多可憐,他也不多來看看!也不說陪老媽住一宿……我的車,我的破車!我偏偏今天沒帶替換電池!我要是去她那,我就回不了家……回不了家啦!”啜泣、喘息、眼淚。氣悶、急切、絕望。我忽然明白了老太太電話的真實用意。她孤獨,需要芬姐,只相信芬姐,她在找借口讓芬姐過去,多給她一點兒踏實的安慰。顯然,不是只有芬姐能扶她起來,物業(yè)也可以做到。這看起來多事的電話,其實是一個堅硬乖僻的老人在茫茫人世所能發(fā)出的最信靠的交托、最軟弱的呼求,芬姐領(lǐng)會了,卻沒能回應(yīng)這交托和呼求,她為此而自責,而苦痛。她貌似在生主顧兒子和電動車的氣,其實是在生自己的氣。這是一次忘我的生氣,這是出于舍己又自恨不能舍己的生氣。她說不出這感受,但是她的眼淚替她說出來了。她的眼淚和憤郁一瞬之間穿透我,讓我驀然看見你的光亮。
沒錯,那是你的光亮,在她的眼淚里。此刻,我依然坐在你的光中,我的石頭心在融化,軟得像一顆果凍。這顆果凍想要擁抱更多的石頭和果凍。
這就是好消息。你一定早已知道,可我還是忍不住告訴你。在這講述里,得安慰的是我,不是你。
感謝你,我愛你。
想念你的我
2021年9月1日
你好呀:
我好嗎?不,我不好。
最近又被抑郁侵蝕。我似乎走進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里面只有我自己。我看不見別人,別人也看不見我。我聽不見別人,別人也聽不見我。我像死了一般。即使走在街上,走在單位,坐在劇場,坐在聚會的家人中,依然如此。我已和他人隔絕。
——你需要別人嗎?
——我不想承認我需要,但實際上,我需要。
——你愛別人嗎?
——我以為我愛,但實際上,并不真的愛。
——你需要別人什么呢?
——我需要……人的愛。
——你需要他們的愛,卻不愛他們?
——呃,如果他們愛我,那我也可以愛一愛他們的。
——你認為,愛是一種交換?
——理論上不應(yīng)該,實際上卻是的。
——很好,你是個明白人。按照交換法則,總得有一方先付出,另一方再回報。你愿意先付出嗎?
——不,我不愿意。憑什么呀。
——那你得有東西吸引人先對你付出,那東西一定是你優(yōu)于別人的。那是什么呢?美貌?
——不,我沒有美貌。
——年輕?
——不,我已不年輕。
——金錢?
——不,我沒什么錢。有錢太俗。
——權(quán)力?
——不,我是個無權(quán)之人。權(quán)力是罪惡的淵藪。
——名聲?你這么清高的人,一定有令人景仰的名聲嘍?
——不,我沒有名聲。我又不是明星,不是有天才會搞事的藝術(shù)家,不是烈士,更不是網(wǎng)紅,哪能有什么名聲?
——那么,你拿什么吸引人家邁出愛的第一步呢?
——呃,不知道。
——那就先不考慮別人,想想你自己吧,愛自己有時也挺管用。你愛自己的什么呢?
——誰都會有一點頭腦,一點個性,一點才華,一點良心,所以,這些不足以令我愛自己。
——據(jù)說,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太陽,自己發(fā)光,你也試試?
——我試過,并且知道:這是一句最虛妄的口號。尼采是老實人,試過之后,他瘋了。
——那你還有什么辦法呢?
——沒有了。
——那……你就無怨無悔地死了吧。
這聲音循循善誘,邏輯嚴謹,我差點著了它的道兒。這時,你的好朋友S來了。他深深看了我一眼,就知道我心里很不安,但也不問什么,只是跟我緩緩講述一只狗給他的啟示。
那是一只他在小區(qū)里散步時遇見的狗,當時他心里正焦躁煩憂。你知道,他因為愛你的緣故,創(chuàng)辦了一個心理援助公號,集結(jié)幾位志同道合的心理咨詢師,每周日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免費的心理咨詢。一個月前,一個咨詢者給他發(fā)去一條憤怒的微信:你們中心的某某咨詢師竟向我收取費用!你們不是免費援助嗎?怎么能掛羊頭賣狗肉,當婊子又立牌坊,以公益之名,行買賣之實?!我要告你們詐騙性收費,讓監(jiān)管部門取締你們的營業(yè)資格!
S說,他們這個純公益的合作小組,無非是想給一些有經(jīng)濟困難的人士提供免費的心理援助,若因為這個人的投訴,背上非法牟利的罪名,那可真是冤枉透頂。S問那位受指責的心理師——他的團隊伙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此人對那投訴者也是一肚子火兒:“他不管外面好幾個預約等候的,跟我說個沒完,已經(jīng)超了半小時,我就提醒他,該結(jié)束了,外面還有人等呢,咱下次再說。他說,我的問題沒聊透,你別想讓我走。我火了,說,你要這樣,就得收費另約了哈。他問,怎么收費?我說,一小時八百。他就罵我,說公益援助是假,招攬生意是真。我不爭辯,只是不再給他提供咨詢。想不到他懷恨在心,竟要對咱們?nèi)w小組成員下手?!?/p>
S在投訴者和小伙伴之間奔走調(diào)停,謀求相互諒解。但投訴者不依不饒,要求小伙伴道歉賠償;小伙伴說對方無理取鬧,拒絕低頭服軟。投訴者發(fā)出最后通牒:給你們?nèi)鞎r間,不按我的要求辦,就去告你們非法牟利,反正我閑著也是閑著??此贿_目的不罷休的做派,S知道,他必說到做到。
在最后期限的前一天,S在小區(qū)里垂頭喪氣地散步,他為人性的猙獰感到沮喪。本想和小伙伴一起,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wù),接受服務(wù)的不感激也就罷了,居然反咬一口。同伴也真是的,你為何不能寬容一個窮乏人呢?我們原本不就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這世界并非完全冷酷無情嗎?非弄得反目成仇、違背初衷才罷休。他真是心灰意冷,那曾經(jīng)沸騰的愛,已像一絲若斷若續(xù)的輕煙,即將飄散了。這時,他看見一只和主人一起溜達的小狗。
S說,那是一只溫順沉默的黃毛柴犬,被一個心事重重的女孩牽著。它一邊滿臉關(guān)心地仰望自己的主人,一邊顛顛地走著,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偶爾舔一下女孩的腳。它的眼神和整張臉上的表情滿是專注、熱切、擔心,恨不得要說出安慰的話來。幾個分別牽著泰迪、博美、吉娃娃的男女從女孩身邊走過。那些小狗或歡快,或天真,或懵懂,也一心一意地跟著它們的主人。女孩坐在臺階上,抱住柴犬的脖頸。柴犬激動得呼哧呼哧,拼命舔著女孩的臉、肩、背。此情此景,讓四十多歲的S悄悄流下淚來。他說,他剎那間從小柴犬的身上得到了安慰。因為那時他看見了你,確切地說,看見了你的美意:連一只小狗和另一只小狗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樣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眼神和表情,不同的回應(yīng)主人的方式……每一只小狗,都是唯一的小狗。他抬眼望向四周:每一朵花,都是唯一的花;每一只鳥,都是唯一的鳥。何況最像你、分得你靈性的人。每一個人,都是既陷在罪中又時有光輝的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人,都是至為寶貴的人,都是可能奔向你的人,都是唯一的人。你絕不強迫任何一個人聽從你。你只是照著他們的個性,懷著無法測度的愛和忍耐,啟示他們,等待他們,直到他們突然領(lǐng)受啟示,認識了你,然后急不可待地奔向你。這是你愛人的方式。“我當效法你的方式。”S望著那只由你差遣的小狗,恍然大悟。
于是,他拿出手機,打給投訴者和他的伙伴,邀請他們來咖啡館坐坐。這個正在失業(yè)、婚姻有危機的投訴者,這個父親剛剛罹患癌癥的小伙伴,不都是我的弟兄嗎?不都是經(jīng)歷了獨屬于他自己的人生,受了我所沒有經(jīng)驗過的苦楚,既不信又渴望某種永不朽壞、永不暗淡、永不變冷的愛嗎?啊,我憑什么惱怒他們呢?我憑什么忘記了自己一直葆有從你而來的這種愛,卻不把它傳遞出去呢?S默默對你說道。
S沒有告訴我,他和那兩位弟兄都說了什么,以至于他倆握手和解?!耙磺兄灰驗椋瑦鄣脑搭^在工作?!彼缓唵蔚卣f了這么一句,就請我注意你借著那只小狗,帶給他的啟示——他要借著這件事,撲滅我的孤單、沮喪,以及不時冒出來的對死的渴望。
“這只小狗提醒我,要愛別人?!盨對我說,“但是它也提醒你,要愛自己?!?/p>
親愛的你,是否和我一樣嗅到了雞湯的味道?前面他的敘述,已讓我隱隱感到這危險,當他說到“愛自己”,我實在忍不住了:“啊,我可不像你那兩位沖動的兄弟。我是個心智成熟的人,不需要精神按摩。我的病,話療法沒法治,有藥可以吃一點。”我說。
“吃藥沒用。”S斬釘截鐵地說,“你的病在于,你和TA之間的通道被堵塞了,我來幫你疏通一下。
“咱們還是回到那只小狗。當我想到‘每一只小狗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小狗,每一個人更是不可替代至為寶貴的人’,這個判斷里既包括他人,也包括自己。這意思是:我要在造物主賜予我的愛里,既愛別人,也愛自己。
“這‘愛自己’的意思是,我欣然接納TA給我的一切沒有被‘罪’玷污的特質(zhì),即使它們在世人眼中是不好的。比方說,我生來肥胖,或腦癱,或貌丑,我生在貧民之家,沒機會受好的教育,沒有威風凜凜的社會資源,沒有卓越驕人的天賦才干,沒掙來許多錢,沒握有許多權(quán)……沒有任何在世人眼中看作優(yōu)勝和成功的東西。相反,我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普通人、失敗者、倒霉蛋。但在造物主眼中,這樣的我和世人眼中的任何卓越者有著同等的道德地位,同樣被TA所愛。甚至,我若受苦更多,卻仍葆有潔凈熱情的心,TA對我的愛會多過那些世間的幸運兒。因為TA知道,我的心比那幸運兒更謙卑,更寬廣,更如煉凈的精金?!?/p>
“TA更愛受苦之人?證據(jù)是什么?”
“我不說這證據(jù)在天上,在將來,只說現(xiàn)時。這證據(jù)也不在現(xiàn)時TA回報TA以苦盡甘來的安逸尊榮和‘經(jīng)濟自由’,而在這兒:TA此時此刻雖處于物質(zhì)和社會資源的匱乏之中,卻仍葆有良心的平安、生命的成熟、感受力的豐沛、愛人之心的熾盛,并有脫離罪惡捆綁、不為生存憂慮的心靈自由。這是祝福萬物同時祝福自己的自由,是類似詩人之眼的那種自由——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贊美、歆享世間每個事物那令人驚奇的唯一性。TA格外愛TA的證據(jù),就在于TA格外受到光照而擁有的靈性自由。這自由不從金錢堆積的閑暇而來,而從負重之際對TA的仰望而來。這自由不來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然后知榮辱’,相反,將‘物質(zhì)豐?!鳛樽非笞杂傻那疤幔鳛楹饬课拿鞒潭群蛡€人素質(zhì)的標準,正是魔鬼的詭計:它知道唯有如此,人才能老老實實典當頭腦、良心、身體和時間,供它驅(qū)使,并在倉廩衣食和真理自由之間出現(xiàn)張力時,理直氣壯地站在前者一邊,迅速遺忘和拋棄后者。真理中的自由不接受任何物質(zhì)限定,因為TA不從地上來,而從天上來,從TA超越于萬物的愛和公義而來。當然,地上還有另一種抄襲神性的魔鬼:它也反對‘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也聲稱人要‘狠斗私字一閃念’,也號召人不要追求利益,只去獻身真理。但它的意思是:你不要為自己追求利益,你要把追求它的利益作為你獻身的真理……我是不是跑題了?”
“貌似跑題了,但卻幫我看清了我的問題。一切都可歸于一個問題。一切都是老問題。謝謝你提醒我。你不必擔心我的求生意志不足了。”
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師S深深看了我一眼,就放心地走了。
親愛的你,感謝你差遣他來啟示我,就像你差遣那只小狗去啟示他一樣,哈哈。
突然想通的我
2021年9月10日
你好:
想念你。最近和一個三十來歲的朋友談起你,無論如何都很難讓他明白你,我感到沮喪。想起去年發(fā)生的一件小事,那時的我?guī)缀鹾同F(xiàn)在的他一樣?,F(xiàn)在,我要向你講講那件事,好恢復我容易受挫的信心。
那是一個周末的傍晚,我開車,帶著女友N和我們共同的朋友S來我家坐。其時我們?nèi)嗽诤现槐緯?,名叫《共同體的生活》,快收尾了,總覺得缺一個既日常又引人共鳴的案例,于是碰頭一起商量。車快開到地下車庫時,不得不停下——入口處新安裝的自動起降閘關(guān)著。前頭的司機紛紛下車,第一輛車的車主是個精干的少婦,正跟閘門前的物管員理論:
“你給我開開,讓我進去,免得攔住后面的車?!?/p>
“不行,你這車牌掃描通不過,不能讓你進。”
“我是業(yè)主,我早晨離開還沒事呢,晚上回來就進不去自己的車位了?我花物業(yè)費是為了讓你攔著我的?”
“不是我不讓你進,你的車掃描通不過怪誰?誰知道你是不是業(yè)主?你不是業(yè)主怎么能隨便進車庫?萬一丟車誰負責?”
“嚯,我在這兒住了十年,突然連業(yè)主都不是了?就因為我沒去物業(yè)重新上報車牌號?”
“對啊,誰讓你不按規(guī)定上報車牌號?”
“沒人通知我呀,你們物業(yè)干嗎吃的,這么重要的事,不挨家上門通知?”
“我們在微信群里通知了!你問問后邊的業(yè)主,是不是都在群里知道了?”
此時我后面的車已排成長龍。焦急的車主們站出來,紛紛響應(yīng)物管員:“沒錯,我們都知道!你不看微信怪誰呀?趕緊把車挪一邊,先讓我們進去!”
女子怒了,索性把車熄了火:“還有沒有天理了?我們家沒人在業(yè)主群里,也沒人拉我們進去!怪就怪你們物業(yè)通知不到位,后果憑什么要我承擔?!”
一個留寸頭的車主:“這算什么了不得的后果?無非是你先把車挪一邊兒,現(xiàn)在去物業(yè)報一下車牌號,就這么點小事,你非橫這兒耽誤大伙兒時間,還有沒有公德呀?”
女子對那車主:“你少來道德綁架!不公平的事沒落到你頭上,你才隨口說便宜話!就你這素質(zhì),將來你家失火都沒人救你信不信?!”
寸頭車主:“你咒誰呢?你要不是女的我抽你信不信?閉上臭嘴,趕緊挪車!”
物管員看著業(yè)主的內(nèi)訌,嘴角露出一絲笑。
我就看不得他這副心機得逞的樣子,走過去對他說:“你們啊,有責任通知到每個業(yè)主去物業(yè)重報車牌號,她沒收到通知,是物業(yè)失責吧?你就該趕緊彌補,放她進去?!?/p>
物管員:“那不行!咋能一開始就壞了規(guī)矩?我放她進去,還放不放其他不守規(guī)矩的?都放,新規(guī)定還咋執(zhí)行?業(yè)主的車輛安全誰保障?”
戴眼鏡的車主:“起草規(guī)定之前,你們征求業(yè)主同意了嗎?我們沒同意,就用這規(guī)定限制我們?”
物管員:“這也是為了業(yè)主的車輛安全呀!”
留寸頭的車主:“有規(guī)矩總比沒規(guī)矩好。有了規(guī)矩就得執(zhí)行!”
穿唐裝的車主(對女車主):“您看看,就因為您一個人在這兒較勁,院兒外馬路都堵了,耽誤多少人辦事兒?有必要嗎?您還是講點兒大局觀,把車挪開,給大家伙兒行個方便,???”
女車主:“事情到了這一步,更不能挪車了。這一挪等于承認擁堵都是我的責任了!這罪過我不能擔?。ㄖ钢锕軉T,對所有人)誰的責任誰來負!你們找他說!”
此時物業(yè)負責人帶著五個保安威風凜凜地來到現(xiàn)場。
負責人:“有話好好說!為了大家方便,您先把車挪一邊兒,咱先解決擁堵問題,好吧?”
女車主:“挪車可以,你們物業(yè)先在這兒對大家承認,是你們工作失誤導致我的車開不進去,導致交通擁堵,不是我的問題?!?/p>
負責人:“這我們不能認。是您的車牌沒通過掃描,您要違反規(guī)定強行進入車庫,造成了交通擁堵。”
女車主倚著車門:“既然你們這么不講理,那就怪不著我了。”
……
車轱轆式的爭論愈演愈烈:女車主要她的公道,物業(yè)公司要體現(xiàn)權(quán)威。還有一個宏大主題若隱若現(xiàn):為了咱整個小區(qū)的生活質(zhì)量和安全秩序,是不是得制定一個基于業(yè)主利益而非物管員方便的物業(yè)設(shè)施管理條例?這條例應(yīng)由誰授權(quán)和起草?由誰表決通過?由誰保障其運行?物業(yè)公司有權(quán)不經(jīng)業(yè)主同意,就將這一切程序大包大攬,強制業(yè)主服從嗎?……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住了十年的小區(qū),業(yè)主委員會成員竟然是物業(yè)公司指定的!而物業(yè)公司是開發(fā)商指定的,這一點我們買房的時候就知道而且同意——不同意就不能買房,而以我們當時的經(jīng)濟條件,這個小區(qū)的房子只能是我們的不二選擇……
當我們討論得毫無頭緒的時候,院外的汽車喇叭聲響成一片。兩名交警撥開人群,來到女車主和物業(yè)負責人面前。后者將交警拉到一邊,低聲嘀咕片刻,交警走向女車主,說:“麻煩您把車挪到右邊,先讓別的車過去?!?/p>
女車主遲疑了一下,聲音盡量堅決:“物業(yè)不認錯,我不能挪車?!?/p>
交警:“您和物業(yè)之間的矛盾,不在我們的調(diào)解范圍。我們的職責是維護交通秩序。您的車堵在車庫入口,已經(jīng)影響了小區(qū)外的道路交通。怎么著,要不我?guī)湍曹???/p>
警帽下不怒自威的眼神,加上周圍的寸頭車主、唐裝車主和眾業(yè)主的催促,終于擊垮了女車主。她默默打開車門,坐進去,啟動車,挪到右車道。
圍攏的車主們回到自己的車里。
“傻×!”
“還得來硬的?!?/p>
“給臉不要臉?!?/p>
“瞎較勁有什么好?”
……
交警站在女子的車邊。車閘開啟。物業(yè)勝利了。我是第八個開進車庫的。我看著女車主被人豎中指隔窗而啐的情景,不禁嘆了口氣,對N和S說:“瞧瞧,先天不足的小區(qū),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搞得業(yè)主遇事就內(nèi)訌,物業(yè)越來越膨脹——簡直不是物業(yè)為業(yè)主服務(wù),反倒是業(yè)主為物業(yè)服務(wù)了。不成立真正的業(yè)主委員會監(jiān)督物業(yè),不把小區(qū)的各項制度健全了,施行了,這問題永遠解決不了??蓸I(yè)主心不齊呀,這事根本做不成……”突然,一個主意涌上心頭:“你們覺不覺得,這事還挺適合做咱們書里案例的?”
S大為贊成:“既日常又典型,我看可以!”
上樓,進家門,泡了茶,N說:“好是好,可我們要借它說什么?”
我:“這還不明顯嗎?我們小區(qū)——一個小小的‘地緣共同體’;業(yè)主和物業(yè)公司——以雇傭契約維系共同體運轉(zhuǎn)的權(quán)利雙方;物業(yè)勝利,業(yè)主失敗——表明權(quán)利關(guān)系顛倒,主人的權(quán)力和權(quán)利被竊取,原有契約因不合理而失效;出路:小區(qū)必須革新制度,重訂公平契約,業(yè)主委員會必須重新選舉,物業(yè)公司必須更換,只有這樣,業(yè)主才能成為有尊嚴、有自由的業(yè)主,這個小共同體才能成為我們真正的家園?!?/p>
N:“你的結(jié)論是:必須先有好制度,才能有好的共同體,才能有好的人?!?/p>
我:“對。”
N:“可是,好制度從哪來呢?”
我:“人建立的呀。”
N:“什么樣的人建立的呢?”
我:“當然是,既洞察人性惡,又曉得如何限制這種惡的好人啦?!?/p>
N:“這種好人從哪來呢?拿你們小區(qū)來說,你們的業(yè)主是這樣的人嗎?”
我:“你剛才看到了,多數(shù)不是,他們的素質(zhì)跟物管員差不多。”
N:“所以,他們怎能給小區(qū)建立什么好制度呢?”
我:“那……就注定沒戲了唄。雞生蛋,蛋生雞。壞環(huán)境催生壞人,壞人使環(huán)境更壞,就這樣壞壞循環(huán),徹底腐爛。我們小區(qū)的未來就是這樣。等將來我有錢了,就搬到優(yōu)質(zhì)社區(qū)去,眼不見為凈?!?/p>
N:“哈哈,你想用‘制度決定論’開藥方,自己卻都覺得行不通,對讀者又有什么益處呢?”
我:“啟發(fā)他們思考??!我們也就是談?wù)劧?,實踐的事,留給別人吧?!?/p>
S:“我們主張的東西,應(yīng)當是我們自己能夠做到并對人有益的,否則沒有說服力。寫這個案例,可以先不考慮‘社區(qū)共同體未來往何處去’這種大命題,只對讀者提個小問題:今天的這場擁堵,怎么避免?換作你是那位女車主,你會怎么做?”
我:“換成我,可能會出于從眾心理,不等交警來就慫了,擁堵不會那么嚴重。但我會自恨軟弱,會呼吁讀者:不要像案例中的寸頭車主和唐裝車主一樣,跟物業(yè)一唱一和;要站在女車主一邊,幫她搖旗吶喊,戰(zhàn)勝物業(yè),這樣,業(yè)主的權(quán)利才不會被僭取。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財產(chǎn)、權(quán)利的‘業(yè)主’,我們隨時可能遭遇侵害我們權(quán)益的‘物業(yè)’。你說呢?你會怎么做?”
S:“我啊,我會立刻主動把車挪到右車道,避免這場擁堵。因為這不僅事關(guān)我個人的權(quán)利和面子,還牽連到后面及院外的車,多少人急著趕路,要辦各自的急事啊。”
我:“你這是在倡導一種‘凡事屈從’的行動觀,只會縱容物業(yè)挾持群眾,在業(yè)主頭上作威作福。我為什么主張寫這個案例?我是要請讀者思考:我們這些普通人面對隨時可能侵犯我們的強悍者——‘物業(yè)’時,該怎么做,才能既保存自己,又能讓這世界更好一點?或者用一句時髦話吧:我們該怎么做,才算在過一種‘正當生活’?你該回答的是這個問題?!?/p>
S:“我就在回答這個問題呀。在我挪車之后,我要去物業(yè)公司重報車牌號,溫和地提醒他們的疏失,建議他們未來工作當有的方式。即使他們聽不進,我也既不敵視他們,也不懼怕他們,而是日復一日,把他們當作成長不夠、但會繼續(xù)成長的鄰居來和睦相處,慢慢彼此了解,彼此相愛。
“推而廣之,我認為這就是生命和良心更成熟的普通人、‘弱勢者’,面對生命和良心尚不成熟的‘對立面’——那些試圖將不合理之事硬加給我們的強悍者時,所當采取的態(tài)度。這與弱者出于恐懼而屈從強力不同。這是精神自由的人,不再偶像化地看待制度、權(quán)力和權(quán)利,而采取的積極行動——愛,和睦,忍耐,影響,改變,以善勝惡。人若將制度、權(quán)力和權(quán)利偶像化,就會產(chǎn)生一些虛妄的意識。
“比如,握有權(quán)柄的一方會認為,我是你所有權(quán)利的源泉,我可以把它恩賜給你,也可以將它收回歸我,無論怎樣你都該順從。承受治理的一方則認為,你既然統(tǒng)御了所有的資源和權(quán)柄,你就當負一切責任,而我沒有任何責任;所有的罪過和敗壞都是你的,而我沒有任何罪過和敗壞;我存在的意義就在于現(xiàn)世的公平和權(quán)利(自己的和他人的),如若從你那里得不到,那么我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公開聲討和譴責你;如若公開不可以,那么我存在的意義就在于私下聲討和譴責你;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領(lǐng)域的清理和拯救,若以為有,那是逃避真相的自欺欺人。此時也會出現(xiàn)一個意識的分岔,一部分承受治理者認為:或許存在其他領(lǐng)域的清理和拯救,但它未必能得到權(quán)力者的贊許——那可就太危險了,它不會成功,所以努力也沒用,我更愿意平靜度日,以私下的聲討和譴責來彰顯我清醒高貴、絕不同流合污的道德價值。
“總之,我們傾向于認為,自己與他人權(quán)利的公正獲取、能達成這獲取的制度建構(gòu),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道德言說,才是生命意義唯一的起點,也是唯一的歸宿。無數(shù)的道德故事和訓誡塑造了我們這一信念。我們沒想過,這權(quán)利(無論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制度和道德如若成為人奮斗的終點,它就會成為被膜拜的偶像,我們就會成為這偶像的奴隸,只定睛于此,只以此為義,昏蒙了自由的眼睛。
“實際上,個人權(quán)利及其爭取過程若不能在公共領(lǐng)域里實現(xiàn)和彰顯,則私人領(lǐng)域里對它的主張、憧憬和談?wù)摼蜎]有意義,因這談?wù)摬荒芙ㄔ焐膊荒茏虧欖`魂,它只映射物質(zhì)領(lǐng)域的斗爭痕跡。即便它在公共領(lǐng)域得以實現(xiàn)和彰顯,也沒有終極的價值,只有起點的意義。人是如此高貴的存在,以至于任何相對、有限之物被認作終極價值時,都會敗壞人。所以,圣化這種權(quán)利斗爭(現(xiàn)實的或想象的),其實是把相對性的事物絕對化和偶像化,它的結(jié)局只能是虛無主義。即便這虛無有其道德的初衷,秉有悲劇的美感,依然改變不了它結(jié)不出果子的本質(zhì)。什么樣的存在才應(yīng)當被絕對、神圣地看待,并能結(jié)出精神的果子?只有那絕對、超越而無限的‘真理本體’才可以,相對性的事物只可安放在相對性的領(lǐng)域?!?/p>
我感到這話蠻有道理,聽起來卻有些刺痛。許多年來,我都堅信自己毫無問題,問題只存在于我的外面——強悍者、說謊者、又蠢又壞者,以及他們聯(lián)手建造的壞機制。我認為得救的唯一途徑,就在于機制、環(huán)境、外部世界的改良,而我寫作的意義,就在于為這改良加添自己精神的磚瓦。但S卻告訴我,這個立足點錯了,我只是個虛無的偶像崇拜者,真是情何以堪。我悶悶地說道:“既然得救的途徑不在外部世界的改變,那在哪里呢?你言之鑿鑿地暗示還有‘其他領(lǐng)域的清理和拯救’,請明示,那是什么?”
S:“哈哈,別急呀。既然我們不是權(quán)力和資源的支配者,就不要裝作他們,只從制度、權(quán)力和權(quán)利的角度來思考。我們應(yīng)當在我們的自由意志能夠奏效的領(lǐng)域——生命和良心的領(lǐng)域,去思考和行動。剛才的擁堵事件,其實是所有當事人——無論物業(yè)還是業(yè)主——在這領(lǐng)域里生病的表征。我們現(xiàn)在要想的是,如何在生命和良心的領(lǐng)域里醫(yī)治自己。只有先醫(yī)治自己,才能醫(yī)治環(huán)境?!?/p>
我有點生氣:“比我良心壞的人多的是,憑什么要我先醫(yī)治自己?應(yīng)該先治最壞的人才對!”
S:“你若以為只有先追究大惡的責任,才能改正你自己的小惡,你就不比大惡更好。你若因為世界是個大垃圾場,你就不清理自己家里的紙屑和爛菜葉,你就是個假裝干凈的人。不是嗎?你為什么不可以先把自己家里打掃干凈,布置鮮花,成為大垃圾場里的第一塊凈土呢?你為何不先讓自己良心無虧呢?
“問題在于我們并不真的知道何為‘良心無虧’。我們對自己良心狀況的評估,只是來自與他人的比較??傆斜任覀儔牡枚嗟娜?,讓我們想給他們上一課。我們對自己的道德無能并不真正知曉。相反,我們認為自己完全知道何為正義,且把這‘知道’混同于‘做到’,并自以為義。我們并不認為‘知道’而不‘做到’是一種良心的疾病,因為所有人都是這樣。我們還以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或自己‘做到的多’而別人‘做到的少’,而睥睨他們。這同樣是良心的變質(zhì),因為泯滅了愛和謙卑。我們把知識變成凌虐的刀劍,去砍削和蔑視別人的尊嚴;把義舉變成放債的資本,去催取和享用別人的感激。一旦我們覺得自己是如此高尚、完美、智慧、正直,以至于可以傲視蕓蕓眾生,值得被人頂禮膜拜,我們的良心就被蟲蛀了。
“所以,最需要醫(yī)治的首先不是我們自己的良心嗎?但如何醫(yī)治呢?我們須先知道何為‘無虧的良心’,才能醫(yī)治自己的虧欠。如何知道呢?答案不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也不在世上的任何道德楷模那里。一切相對、有限的存在都不能提供答案。只有那絕對、超越的不可名狀者,那顆無限的心靈,真理的本體,才可以?!?/p>
我:“你前面說的我都懂,最后這句聽得很懵——太抽象太神秘了吧?!?/p>
S:“如果把‘不可名狀者’‘無限的心靈’‘真理的本體’這些語詞換成‘你’,是不是好一點?”
我感到需要表現(xiàn)一下自己的哲學素養(yǎng):“就是馬丁·布伯《我與你》中的那個‘你’,‘永恒之你’?”
S:“回答正確?!?/p>
我可不是好糊弄的,于是接著問:“‘你’指的是創(chuàng)造者、啟示者、拯救者,超越了一切相對性人格的‘絕對人格’?”
S:“加十分?!?/p>
我:“可,這到底是啥意思?我就沒想明白過?!?/p>
S:“靠想是想不明白的,任何間接、繁復、理論化的思維和知識都無法幫你明白。你只有直接和TA建立人格對人格、生命對生命、真切鮮活的‘我—你’關(guān)系,無限地領(lǐng)受,無限地得救,無限地被寬恕、被愛、被更新,你才能明白。這個咱就先不紙上談兵了,你以后定會體驗得到。我只想說,當‘我—你’真正相遇時,你才會幡然醒悟何為‘無虧的良心’,并明白自己根本做不到——盡管你一直被人看作挺好的人。你會感到一種愧疚、急切而喜悅的動力催促你,竭力糾正和避免自己的過錯,看見他人的需要,愛、擁抱、原諒你遇見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對立面’。于是你開始卸掉你心中的怒氣、怨氣和戾氣,甚至你以前所珍視的‘批判性’都會變成末位的選項。你只帶著肯定性的渴望,不計較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大小、尊卑、先后,只要是建造生命和滋潤靈魂的事,于人有愛、有益、公正的事,無論言語還是行為,你都樂意做。所有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即使他在所謂的‘敵對陣營’中,即使他得罪過你或可能得罪你,你仍舊看他是可以得救的人。這就是我說的‘其他領(lǐng)域的清理和拯救’。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愛的工程’,可能你活著時看不到有些事的完工,但它絕不會爛尾。”
我:“‘你將黃金世界預約給我們的子孫了,可是有什么給我們自己呢?’魯迅這句話是引用阿爾志跋綏夫的,我改動一下問問你?!?/p>
S:“和虛無主義者理解的‘犧牲’不同,‘愛的工程’不剝奪我們什么,反而給予我們一切——付出即是受益,建造即是居住,邁出了第一步即是抵達了永恒的終極。這一切都發(fā)生在靈魂里。也許你需要逆著自己的性子,忍耐艱難、困苦、欺壓、凌辱、劇痛、喪失,但尾隨而至的良心的甘甜,會讓你感到自己得到了一步到位的拯救,現(xiàn)在就已置身天堂?!?/p>
我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
S回應(yīng)我的懷疑:“我的過去你是知道的。我沒有唱高調(diào),沒有說謊?!?/p>
是的,他的過去我知道。他沒有唱高調(diào),沒有說謊。
但是,我還有一個問題:“你說你‘原諒了所有遇見的人’,但是有些人,你是沒有權(quán)利原諒的。你明白我說的是什么?!?/p>
S:“明白。對于這些人,‘原諒’的意思是,我決定不去自己伸冤。我決定此生,我的手上,不沾任何血。也許有些人真心悔罪,那他就應(yīng)當被原諒。也許有些人至死不悔,那么他良心潰爛的本身,就是他此生遭受的懲罰。在意義的終極處,世界的末了,還有更高的懲罰?!?/p>
在原理上,我同意他的觀點。但是,還有最后一個問題:“你的這些理念是動人的,可做了又能怎樣呢?如果只是行動者自己心理感覺良好,世界卻沒有任何變化,那和心靈雞湯有什么兩樣呢?”
在旁邊一直埋頭翻書、擼貓的N,突然打破了沉默:“不,靜,你別輕看生命和良心本身那種輕柔的力量。我出于好奇,正在水培一枚牛油果核。它的殼又滑又硬又厚實,直徑三厘米。我按著指點,給它接了一玻璃杯水,在它略軟的底部扎進去四根牙簽,豎立著放進水杯里,讓水沒過果核的三分之一。最初一周沒有什么動靜,我只是兩天換一次水,保持那個水位。第二周,薄薄的果核皮開始裂出比發(fā)絲還細的紋路,并且裂紋越來越多。第三周,果殼本身開始有裂縫,似乎每天的縫隙都大一點,又似乎沒什么變化,我懷疑它死了。第四周,給它換水時,發(fā)現(xiàn)整個果殼竟徹底裂開,露出一抹綠芽!我才知殼是那么硬,那么厚,如同一塊石頭的切面,那柔弱的綠芽就站在‘石頭’中央,胖胖的短根怯生生地伸出果殼底部。我看著這綠芽和根的奇跡,震撼得不敢喘息——生命那偉大的奧秘,竟以如此平凡的面目靜悄悄地降臨到我身邊:恒久忍耐的柔弱之力無所不能!這力量來自哪兒?怎么發(fā)生的?她究竟是一種怎樣不可思議的微波,以機械物理學無法解釋的能量,持之以恒地輕輕搖撼,緩緩推擠,慢慢生長,終于洞穿牛油果殼那石頭般厚硬的鎧甲?!
“這不是孤立的植物學奧秘,而是‘永恒之你’賜予生命的普遍法則,是這偉大的法則構(gòu)造了宇宙的秩序。它與趨向封閉、死亡和毀滅的熵增過程截然相反,并總是最終戰(zhàn)勝后者。
“人只要愿意,也能這樣。我一個朋友的朋友,本是一個打架斗毆、強橫無理的精壯青年,聽不進任何良言相勸——就像那枚果殼厚硬的牛油果核;他當兵時因為一個偶然的事故,成為高位截癱——就像那牛油果核略軟的地方被扎進了牙簽;他在醫(yī)院躺了兩年,離不開呼吸機,一動不能動,也不能說話,只能對著漢語拼音表眨眼,由媽媽拼寫出他想說的每個字,總算是有了點希望之光——如同果核皮裂出了細細的紋理;慢慢地,他能說話了,朋友送他一臺微型呼吸機,他出院了,躺在床上,鼻子插著氧氣管,嘴巴能叼著細棍在電腦上觸屏寫字了,能在B站發(fā)視頻了,網(wǎng)友們發(fā)現(xiàn)了他,和他交流了——如同牛油果殼有了細細的裂紋;一位心理醫(yī)師找到他,給他做心理輔導,帶他學習心理學,他的良心復蘇,開始愛這世界,不再想自殺——如同牛油果殼徹底破裂,長出了嫩芽和根;他自學了心理學,考取心理師資格,一些家長從網(wǎng)絡(luò)上找到他,帶著十幾歲的孩子(就像當年打架斗毆年紀的他)到他家,做面對面的心理輔導,他幫到了孩子們,他由此得了真正的安慰、自由和釋放——就像那牛油果的嫩芽已長成幼苗;我知道,他將來必能幫助更多人,必能得更大的自由和釋放——就像那幼苗長成大樹,結(jié)出更多美味的牛油果。
“就是這樣。每個人,無論他多么剛硬多么‘壞’,都埋藏著得救的可能,就像牛油果核里隱藏著持久而柔弱的能量。但需要有人去扎牙簽,換水,把它放在陽光下,這樣,嫩芽才能破殼而出,長成大樹,結(jié)出果子來。對這個青年而言,他的媽媽、朋友和突然出現(xiàn)的心理師,以及后來找他做心理咨詢的家長和孩子們,就是那陽光、牙簽和水。就是這樣,人和人,只有處在靈魂‘相遇’的關(guān)系中,才能真的活過來。就是這樣,生命和良心的領(lǐng)域能發(fā)生所有的奇跡?!?/p>
親愛的你,我的記憶可能變形,但去年的那件事、那場談話,卻是真的。啊,真希望我和這位三十來歲的朋友也能進行類似的談話。那談話之所以能發(fā)生,是因為S和N不用言辭而用活出來的生命,在我不知道的時候,就默默說服了我。但愿我對這位朋友,也能這樣。
謝謝你傾聽我。
愛你的我
2021年12月17日
李靜,作家,現(xiàn)居北京。主要著作有話劇劇本《大先生》,批評集《必須冒犯觀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