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家庭的短期函數(shù),而“幸?!笔羌彝サ拈L期函數(shù)。想要獲得長足的幸福,科學合理地統(tǒng)籌家庭關系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作為投行家,涂立森對于家庭關系的看法更像是在解一道方程式,每位家庭成員都應該在自己的位置上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每一個步驟得出的小結論正確,最終計算出的結果才是正確的,中間的任何一個步驟,都需要仔細用心地對待。
父親和母親,守護自己不同的角色
男性和女性有著天然的差異,也影響著父親角色和母親角色在家庭關系中的不同定位。
為母不必事事“剛”
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一句話叫“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但其實,媽媽這個角色不需要時時刻刻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剛”,她不是萬能的人,她也有完不成、做不到的事。母親太強勢的直接結果就是會“壓”住孩子,導致孩子失去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力。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需要孩子開始獨立處理各種事情的時候,這種弊端就會顯現(xiàn)。母親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要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學會放手,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強大起來。
為父必須“在位”
父親角色在家庭關系中非常重要,是孩子獲得心靈安全感的主要來源,也是孩子奔向遠方的勇氣所在。如今社會的節(jié)奏很快,父親角色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里,就是一個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很多爸爸回到家就表現(xiàn)出很疲憊的狀態(tài),然后家庭關系就越來越變成媽媽照顧家庭和孩子,爸爸只要賺錢就好這種模式。這其實是男性在父親這個角色上的逃避,他主動放棄了作為父親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忙”成了自己逃避生活上的麻煩事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工作的忙碌不會是時時刻刻的,只要父親有“在位”的意識,總會找到和孩子共處的時光的,時間可長可短,重要的是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是不是用心陪伴,這對于孩子來說,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作為父親必須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扮演好這個角色,家庭關系的基石才會穩(wěn)固。
父母與子女,不只一種相處模式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意識,就是主動和孩子做朋友。有這樣的意識非常好,證明他們至少在思考與孩子的關系問題,也認為親子關系非常重要??烧嫦嗤]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沒有辦法放棄自己天然的權利感—確實是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成為父母本身就是一種權利,但這會讓父母下意識地認為“是我給了你一切,我能夠支配你”“我擁有你”,親子關系可能會因此而變得復雜。
其實,和孩子做朋友這樣的親子關系,在實施起來也有些難,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比如撒謊、偷拿東西、不尊重他人等,如果父母是孩子朋友的身份,該如何和孩子聊呢?可能這個時候,朋友這種關系就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所以,親子關系不應該被局限住,即使“和孩子是朋友”的這種關系不錯,親子關系也不應該只有這一種模式。
當孩子遇到和同學、朋友之間的情緒情感問題時,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敞開心扉和你分享他的內(nèi)心世界,這個時候不應該有任何指責,只是朋友間的傾聽,盡自己的努力幫忙出主意,至于孩子是否接受,也不必強求,應該憑孩子自己決斷。
當孩子出現(xiàn)一些原則性問題時,父母就應該拿出天然被賦予的權利去糾正孩子的一些問題。但是父母并沒有被賦予隨意打罵孩子的權利,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攻擊、謾罵、人身傷害等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并且很容易產(chǎn)生代際影響—孩子在與父母相處模式的陰影下,成長為自己最害怕的模樣,在遇到問題時,會用同樣的但自己討厭的方式去解決。因此,父母可以動用自己的權利去處理親子關系,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管教必須事出有因、有序、有度。
幸福函數(shù)中的一個重要變量就是關系的改變。當孩子需要父母是園丁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給予周到的呵護;當孩子走入森林探險害怕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做他的保護者,給他一束光;當他有一天要出門遠行的話,父母一定做他的資助者,提供給他指南針……關系的調(diào)整需要父母具備角色轉換的能力,需要父母具備成熟度。所以,想做好家庭幸福的函數(shù)題,父母首先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涂立森
南開大學經(jīng)濟學學士,英國魯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任中信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首創(chuàng)證券投資銀行部總監(jiān)、執(zhí)行董事、董事總經(jīng)理,多年來始終關注家庭教育,著有《原來數(shù)學可以這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