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生
炎炎盛夏,能喝上一杯酸甜可口的酸梅湯,實(shí)在是一件幸事。我最早知道烏梅,源于成語“望梅止渴”。講的是三國時期,曹操帶兵攻打張繡,一路行軍十分辛苦,又時值盛夏,將士們無比口渴,又找不到水源。面對此情,曹操焦急萬分,為鼓舞士氣,他靈機(jī)一動,抽出令旗,大聲對將士們說:“前方不遠(yuǎn),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大又酸又甜,大家堅持一下,到那里就可以解渴了!”在這種精神動力下,將士們克服困難,終于走到了有水的地方。這個成語典故,彰顯了古人的智慧,也點(diǎn)明了烏梅的食用價值。
烏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長江以南流域?yàn)樽疃唷?/p>
梅,是人們最早接觸的果樹之一?!侗静萜穮R精要》記載:“梅,木似杏而枝干勁脆,春初時開白花,烏梅甚清馥,花將謝而葉始生,二月結(jié)實(shí)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將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煙熏至黑色為烏梅,以鹽腌暴干者為白梅也。”
煮梅的習(xí)俗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度龂萘x》中就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描述。宋代著名詞人晏殊也曾寫出“青梅煮酒斗時新”的佳句來。
烏梅緣何要煮?醫(yī)院的老藥工告訴我:由于梅子味道酸澀,直接入口影響口感,只有經(jīng)過煮沸以后,才能清除澀味,使甘味、酸味滲出,讓人們樂意接受。烏梅與陳皮、甘草、山楂等中藥同煮飲用,可補(bǔ)充津液、消除口干、緩解疲勞。
烏梅有斂肺、澀腸、生津之功效,常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腹痛等病證的治療。
正是這小小的烏梅,給盛夏平添了酸甜的味道。它酸里有甜,甜中有酸,酸酸甜甜,舒緩悠長,讓飲用者平靜地面對酷暑,安然度過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