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謝 霞 通訊員 孫梓淳 劉康平
遠看青山環(huán)繞,近看大溪奔流,“浙東紅村”橫坎頭就藏在這如畫山水間。
2018 年2 月28 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回信,猶如和煦的春風,吹拂在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干部的心頭。
4 年多來,橫坎頭在村黨委的帶領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圍繞打造全國鄉(xiāng)村振興樣板村這一目標,不忘囑托、砥礪前行,不僅把自身打造成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xiāng)村,還攜手周邊村和對口幫扶村一起奔赴共同富裕,奏響了致富、帶富、共富三部曲。
如何留住游客的腳步?這是黃科威擔任橫坎頭村黨委書記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橫坎頭村是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紅色遺址十分豐富。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紅綠資源優(yōu)勢,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旅游。特別是總書記回信后,橫坎頭村對外知名度不斷提升,紅色旅游為村莊帶來了居高不下的人氣。2020 年,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橫坎頭村接待全國各地游客量仍超過50 萬人次。
“遺憾的是,這些游客往往來去匆匆。參觀完村里的紅色景點,最多也就兩個小時,一年的旅游收入還抵不上村莊整治和保潔的支出?!秉S科威分析道,“人流不能變成資金流,也就難以為村集體帶來真金白銀的收入。而村集體經濟是老區(qū)振興的‘硬實力’,事關村黨組織的凝聚力、發(fā)展力、服務力?!?/p>
針對這一痛點,村黨委認識到,只有不斷拉長紅色旅游產業(yè)鏈,讓更多游客慢下來、留下來,紅色旅游才能做大做強,從而帶動村集體經濟發(fā)展。
按照總書記“結合自身實際、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重要指示精神,橫坎頭村依托村莊深厚的紅色資源,靠前謀劃打造了浙東延安紅色文化學院和浙江四明山新希望綠領學院兩個教學基地。同時,成立橫坎頭新農村發(fā)展有限公司等村集體企業(yè),以資源集成和一鍵式服務的發(fā)展模式,吸引機關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及社會團體到村里開展會務培訓。
“與此同時,我們抓住建黨一百周年這一歷史機遇,依托已建成的橫坎頭鄉(xiāng)村旅游綜合體、浙東紅村風貌區(qū)等載體,大力發(fā)展紅色旅游研學和紅色教育培訓項目?!秉S科威告訴記者。為增強師資力量,村兩委班子成員主動對接相關部門,積極聯系大學院所,上門拜訪名師教授。目前,橫坎頭村已先后與寧波市農業(yè)農村局、寧波大學等單位簽訂黨建共建協議,成立了由興村治社名師、大學教授等37 人組成的講師團。2021 年,橫坎頭村接待紅色培訓團隊1200批次,游客71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0萬元。
為讓更多的游客住下來,橫坎頭村積極完善旅游產業(yè)體系,不斷提高旅游服務品質。近年來,蝶來·紫溪原舍度假酒店、壹周·稻田里民宿等一批鄉(xiāng)村旅游綜合體和服務設施相繼在橫坎頭村建成運營。目前,橫坎頭村正積極推進帳篷民宿酒店項目,以不同風格的房型滿足游客的多重體驗,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之下,文旅產業(yè)表現出敏感性與脆弱性,但黃科威敏銳地發(fā)現,沉浸式、體驗式項目仍維持著一定的熱度,并正在成為備受矚目的文旅新業(yè)態(tài)之一。2021 年,紅色“劇本殺”等沉浸式黨建體驗項目、草地帳篷營地等“小精特”項目先后被引進村里,并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點。
“老區(qū)發(fā)展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優(yōu)勢和強項,紅色文化就是橫坎頭持續(xù)發(fā)展的底蘊和精神之基?!秉S科威說道,“下一步,橫坎頭村將持續(xù)深耕紅色文化沃土,在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不斷推動村莊發(fā)展從外力驅動向內力驅動轉型。”2021 年,橫坎頭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59.6 萬元,比2017年增長1009.9%。
“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xiāng)村,讓鄉(xiāng)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年多來,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橫坎頭村始終牢記在心。
如何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村黨委有著自己的思路:堅持民生為本,以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fā)展!
民生為本,首先要了解民意。村黨委以6 個自然村為基本網格,設立專門的辦公地點,建起6 個前哨支部,吸納黨員村民小組長、黨員網格長擔任支部委員,同時深化前哨支部星級動態(tài)管理,筑強基層最小堡壘。無論事情大小,村民都可以到前哨支部辦公處坐一坐,面對面跟支部委員聊一聊。
在一次前哨支部例會中,有村民反映:隨著村莊知名度的提高,來村里旅游的人日益增多,村民十分希望能共享旅游發(fā)展紅利。村黨委隨即將該意見納入議事日程,在征求民意的基礎上,推出紅村互助發(fā)展聯盟,將村內所有農家樂、民宿、大糕店、農場等17 家經營業(yè)主納入聯盟。在會務接待中,當培訓單位有用餐需求時,村委會通過數字化平臺向聯盟下單,聯盟成員輪流接單。此舉既增加了聯盟成員的收入,又增強了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等的信心。2021 年,村委會共向聯盟成員推送了350 余萬元訂單。
為激勵更多村民創(chuàng)業(yè),村黨委又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襁褓計劃”,對村內新開辦的農家樂等在訂單推送量上給予傾斜:前兩個月是其他聯盟成員的兩倍,第三至第六個月則調整為1.5 倍。得益于“襁褓計劃”,橫坎頭村百丈水庫農家樂于去年開辦后,村委會在當年就向其推送了50 萬元訂單。
與此同時,橫坎頭村還建立了村級發(fā)展紅利共享機制,包含發(fā)放村民大病保險補貼、60 周歲以上村民的春節(jié)慰問金,實施紅村學子激勵計劃等十余項內容,讓村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此外,橫坎頭村還通過推行數字化紅幣治村機制,全面提升村民文明素養(yǎng)。去年,橫坎頭村榮獲“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qū)”稱號。
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fā)揮上,村黨委推行“聯六包六”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即每名黨員聯系6 戶農戶、包干6 項工作,以此激活每個紅色細胞,加快形成“黨群齊心、鋒領過坎”的強大合力。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黨員張淵涵以引領村民共富為己任,他成立“初心”合作社,對村民進行電商直播培訓,帶動村民將村里的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橫坎頭村黨委副書記邱民波在負責橋頭新村安置小區(qū)工作中,在春節(jié)期間挨家挨戶上門動員。目前,村里62 戶高山移民戶、地質災害隱患點農戶及征地拆遷戶已拿到新房鑰匙。黨員孫秋菊和徐校忠熱心村里公益事業(yè),多年如一日義務擔任紫溪自然村村民活動室的志愿者,不要一分錢報酬……
黨員事事沖在前、處處作表率,形成了強大的示范帶動效應。黨群一心,也有力推動了鄉(xiāng)村旅游綜合體、紅村風貌區(qū)提升等50 余項工程快速落地。去年“七一”前夕,橫坎頭村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全村一心,苦干實干,不僅讓村莊變了模樣,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2021 年,橫坎頭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258 元,比2017 年增長60.5%。
2021 年6 月28 日,全國“兩優(yōu)一先”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橫坎頭村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村黨委書記黃科威代表村黨委在京參加大會。圖為黃科威(最前排)載譽歸來后,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合影。 陳斌榮|攝
3 月18 日,記者來到橫坎頭村采訪,村黨委書記黃科威正忙著推進美麗未來樂享田園項目?!斑@個項目整合了橫坎頭村、汪巷村、甘宣村的700 余畝土地和三個村的特色資源,將建成綜合性文旅項目,也是橫坎頭紅鋒共富聯盟正式運作的首個項目。”黃科威介紹道。
近年來,橫坎頭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村民收入節(jié)節(jié)攀高,還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國家森林鄉(xiāng)村等諸多榮譽。
“一個村富起來還不夠,我們還要帶動周邊村抱團發(fā)展,一起走上共富路。”黃科威告訴記者。去年8 月,橫坎頭紅鋒共富聯盟組建成立,并同步成立了共富聯盟黨委。聯盟采用“1+5+3”模式,以橫坎頭村為核心,吸納周邊汪巷村、甘宣村、白水沖村、賀溪村、橫路村等5 個村為主要成員,引領帶動讓賢村、嶺頭村、東山村等3 個村共同發(fā)展。
在此基礎上,今年2 月28 日,余姚市橫坎頭紅鋒共富聯盟區(qū)域發(fā)展有限公司成立?!巴ㄟ^公司化運作,聯盟內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將會更加明確?!蓖粝锎妩h總支書記陳炯說道。比如橫坎頭村有紅色資源,汪巷村有狀元文化和花海項目、特色小水果產業(yè)等。去年汪巷村就利用自身優(yōu)勢,承接橫坎頭客流,帶動了親子游、民宿和餐飲的發(fā)展?!懊利愇磥順废硖飯@項目建成后,將會有更多游客走進并熟識汪巷。”對村莊未來的發(fā)展,陳炯信心滿滿。
作為先富起來的代表,2021 年5 月,在新一輪東西部對口協作中,橫坎頭村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河村結上了“對子”。
為探索出一條造血式幫扶之路,橫坎頭村發(fā)揮自身在紅色資源、村集體企業(yè)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優(yōu)勢,推動雙方共同出資50 萬元組建橫河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有限公司,以公司化、一體化、規(guī)模化的合資運營方式,建立起穩(wěn)定的聯結機制。
三河村地處大涼山深處,但生態(tài)資源豐富,是四川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為把客流轉化成真金白銀,在黃科威的建議下,兩村共同出資65 萬元購置了兩塊電子宣介屏。在后續(xù)利潤分配上,本著幫扶三河村的原則,橫坎頭村只收取三成利潤。電子宣介屏自2021 年落地以來,已吸引多家國有企業(yè)前來洽談投放廣告。
“廣告牌不只是一個商業(yè)項目,更是一次理念沖擊。”三河村第一書記李凱感慨,“如何用市場化手段將資源變現,東部‘老大哥’帶給我們的是震撼?!?/p>
為促進三河村農產品銷售,橫坎頭村抓住“互聯網+”機遇,為三河村村集體企業(yè)員工引入電子商務培訓。兩村還通過互動連麥直播帶貨,實現了雙方農產品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
橫坎頭村還將已在本村全面鋪開的“互聯碼”推廣至三河村。游客通過掃碼可迅速查看戶主銷售的農產品等信息。截至2 月底,三河村村民已在“互聯碼”上向游客銷售了80 多噸小土豆以及土雞、烏金豬等農副產品,銷售額逾15 萬元。據了解,截至2月底,橫坎頭村已帶動三河村整體增收超過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