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敏 馮秋玲 陳捷
目前臨床上小兒腎病綜合征較為常見,是威脅小兒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受多種因素影響,患兒腎小球基膜通透性提升,大量蛋白隨著尿液流失,導致高脂血癥、大量蛋白尿等情況,且大部分患兒伴有水腫癥狀,嚴重影響其健康狀況[1,2]。小兒腎病綜合征重度水腫患兒的病情較為危重,若控制不當會增加對患兒的威脅,目前臨床尚無特效治療方式,治療時以增強機體利尿利鈉作用為主要目的,但很多方式仍無法有效改善水腫情況[3,4]。為了進一步提升此方面治療效果,本文以小兒腎病綜合征重度水腫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了低分子右旋糖酐聯(lián)合呋塞米的治療效果,評估其安全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7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小兒腎病綜合征重度水腫患兒80 例,按照選取順序編制成1~80 號,采取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7 歲,平均年齡(5.13±1.25)歲;首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9 個月,平均首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6.13±2.25)個月。試驗組患兒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7 歲,平均年齡(5.65±1.33)歲;首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8 個月,平均首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5.83±2.11)個月。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腎病綜合征重度水腫診斷標準的患兒;②入院前1 周的24 h 尿蛋白定量>50 mg/kg超過3 次;③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自愿與醫(yī)療團隊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先天性腎臟畸形患兒;②合并先天性血液疾病患兒;③伴有過敏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患兒。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入院后進行抗感染處理,并監(jiān)測患兒水電解質(zhì)及機體酸堿狀態(tài),維持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對照組給予呋塞米(廣東南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2506)治療,采取靜脈推注給藥方式,起始劑量控制為2 mg/kg,同時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情況,并評估患兒耐受性,給藥1 次/d,持續(xù)給藥5~7 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國藥準字H44025313)治療,同樣采取靜脈滴注給藥方式,5~10 mg/kg,根據(jù)患兒病情調(diào)整給藥劑量,給藥1 次/d,持續(xù)給藥5~7 d。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腎功能指標。①于治療后4 周評估治療效果,評估標準參照文獻[5-7]制定如下:顯效:治療后患兒水腫情況基本消失,腹圍恢復到正常水平,24 h 尿蛋白<0.3 g,持續(xù)時間>3 d;有效:治療后患兒水腫情況明顯改善,24 h 尿蛋白在0.3~2.0 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患兒病情甚至呈惡化趨勢??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統(tǒng)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包括皮疹、過敏、胃腸道反應。③于治療前1 d 和治療后4 周檢測腎功能指標,包括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叮囑家屬保證患兒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 ml,10 min 離心操作,3000 r/min,分離血清后置入離心管,使用本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7.50%、10.00%,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小兒腎病綜合征患兒會伴有不同程度水腫情況,導致患兒治療期間并發(fā)癥增多,以炎性并發(fā)癥為主,影響患兒治療效果,若控制不當甚至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因此臨床重視探究小兒腎病綜合征水腫的治療方式[8-10]。重度水腫威脅較大,其具體發(fā)病誘因為患兒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同時其有效血容量減少,患兒發(fā)病后血漿中大量蛋白質(zhì)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引發(fā)低蛋白血癥。既往研究資料顯示,當患兒膠體滲透壓降低至0.8~1.1 kPa 時,血管中水分移動發(fā)生變化,向高滲組織移動,引發(fā)水腫情況,會加重患兒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因此必須進行及時高效且安全的治療[11,12]。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7.50%、10.00%,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分析如下:目前在小兒腎病綜合征重度水腫患兒治療中,藥物治療方式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個體差異影響,療效差異較大,且尚未確定統(tǒng)一有效的治療方案。其中呋塞米應用較為廣泛,具有利尿作用,利于利鈉因子發(fā)揮作用,預防尿潴留情況,從而改善患兒水腫狀況,但是呋塞米治療機制單一,效果欠佳。因此臨床重視探究聯(lián)合給藥方案,低分子右旋糖酐主要作用為補充血容量,進入機體后可發(fā)揮血容量擴張作用,靜脈滴注給藥后,藥物進入機體后可調(diào)節(jié)膠體滲透壓,作用于組織細胞外液中的水分,將其吸附至血管內(nèi)部,強化擴張血容量作用。同時與呋塞米合用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一方面強化呋塞米利尿作用,另一方面呋塞米能夠促使低分子右旋糖酐作用延長,更好地擴張血容量,進而強化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兒腎病綜合征重度水腫治療中,低分子右旋糖酐聯(lián)合呋塞米治療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利于促進患兒腎功能改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