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愈峰
摘要:本文在SOLO分類理論的方法指導下,通過高中生的思維水平層次,綜合高中化學二輪復習的特點,有根據的制定電化學知識點的復習并結合新高考電化學選擇題考點,采用相應教學策略,對高中化學復習課進行改進,最后通過實踐教學探究SOLO分層法在高中化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SOLO分類理論電化學選擇題考點突破教學設計
前言
作為一種教學評價的新理論,1982年,教育心理學家 Biggs[1]和 Collis[2]提出了SOLO 分類評價理論,同一時間發(fā)表了闡述該理論的書《評價學習的質量—SOLO分類法》,拉開了SOLO分類法的帷幕。自SOLO分類理論誕生以來,經過多年的積淀,SOLO分類理論在我國得到了良好的流傳,部分學者及教育行政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在我國SOLO 分類評價理論真正被教育界提起是在2004年以后,很多學者開始在各個學科中運用SOLO分類法來分析評價開放性試題。
SOLO分類理論在中學化學學科方面的應用
麥裕華等綜述了2006—2014年國內SOLO分類理論在化學教育中的研究進展,而應用到化學教學中的研究在2016年以前較少涉及,在知網中檢索到的僅有95篇,到2019年才逐漸被重視,論文量也上升到198/年。韋新平在2013發(fā)表了一篇采用四重表征(宏-微-符-曲)教學模式在SOLO分類理論指導下探討了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教學設計[3],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與思維模型的建構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張虹在2015年發(fā)表了一篇以物質的量這一課時為例將SOLO 分類理論與教學設計相結合來研究學生對物質的量這一抽象知識點的學習,構建宏微結合思維從而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并以此來指導教學,也收獲了不錯的教學效果[4]。
SOLO分類理論概述
SOLO分類理論是一種根據學生在回答某一問題時的表現,將學生的思維劃分為前結構層次(P),單點結構層次(U),多點結構層次(M),關聯結構層次(R),拓展抽象結構層次(E)五個層次水平分別代表了學生對某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層次水平,從學生對圍繞該知識點展開不同的層次的提問,并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和標準就可以診斷出學生對該項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做出判斷從而做出后續(xù)有效的學習反饋和學生學業(yè)評價。而上述五個層次可以劃分成五個不同的等級分數,那么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以被量化,量化的分數作為終結性評價的依據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
SOLO分類理論在化學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化學教學設計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科素質為目標?;赟OLO分類理論的化學教學設計實施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學生和認知水平。李健等[5]探討了基于SOLO分類理論在指導化學實驗教學設計中的可行性;劉志華[6]等以SOLO分類理論為層次問題導向指導思維導圖式教學設計達到了較好教學效果;王藝旋[7]將SOLO分類理論用于指導高中化學復習課的學習反響不錯。與傳統的教學評價相比,SOLO分類理論不以結果作為唯一評價,更注重聚焦于學生認知水平發(fā)展程度。
電化學模塊在高考中的考查及考向
高中階段電化學的內容是歷年高考重要考點之一,考查的主要內容有:電化學裝置極型判斷;電子(電流)和離子的移動方向判斷;電極(總)反應式書寫或判斷;溶液中微粒濃度變化;電化學相關計算;離子交換膜類型和能量轉化等。當今能源方面的綠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而作為化學的能源電池則是研究者的熱點課題之一。在一輪復習中我們已經將電化學部分進行整體的復習,但從多次學生考試情況來看,學生對電化學這一塊仍然是失分較為嚴重的地方,選擇題的正答率不高,在新情境下,電化學裝置多變,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知識融合性并能活學活用?;趯W生的學情考慮,二輪復習應該注重以學生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先從電化學選擇題入手,找到選項??伎键c,進行小專題復習,教會學生巧秒答題,先排出有把握的選項,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得分能力。
教學設計
基于SOLO分類法進行進階式學習:(1)引入例題電化學裝置池型和極型判斷(單點結構和多點結構)對應學生等級1和等級2,考查要求:強調培養(yǎng)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能準確熟練的將基本單一知識點掌握清楚;(2)引入例題電子、電流的方向和離子遷移方向判斷(關聯結構)對應學生等級3級,考查要求:將單一知識點進行關聯,來加深學生對整體知識的理解;(3)引入例題電解質溶液中微粒濃度變化或者pH(拓展抽象結構)對應學生等級4級,考查要求:將知識點做到熟練運用來解決更為復雜、綜合的習題,培養(yǎng)學生整合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結
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對知識的儲備來看,教師在選題時按照SOLO層級結構來逐級選題,做到有梯度和層次。對于單一結構和多點結構的選題,學生要達到能夠強化定義概念的理解,提升整體認知水平。對于關聯性結構的例題選題,能運用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由點到面建構思維模型,達到大部分學生通過二輪復習課的學習,提升學生運用本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對于拓展抽象結構下選題,教師需運用更加綜合、復雜的問題讓少數能力較強的學生知識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鍛煉,達到熟練掌握及運用。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進行學習,增加其學習樂趣,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Biggs, J. B.& F Collis. K.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The SOLO Taxonomy[M].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2.
[2] KEITH TRIGWELL & MICHAEL PROSS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context and stud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 on learning outcomes [J]. Higher Education 22:251-266, 1991.
[3] 韋新平. 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化學“四重表征”教學研究——以“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為例[J]. 化學教學, 2013, (10): 32-33.
[4] 張虹. SOLO 分類理論在高一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 青海: 青海師范大學, 2015: 19-24.
[5] 李健,陳萍.SOLO 分類評價理論在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7(15):110-112.
[6] 劉志華, 謝潔純.SOLO指導下思維導圖式教學設計的研究[J].化學教學,2018(07):40-45.
[7] 王藝旋. 基于 SOLO 分類理論在高中化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