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端午憶舊》一文的開頭,豐子愷寫了件趣事:在他描繪民間生活的漫畫里,門上往往畫個“王”字。有些讀者以為這是因為那戶人家姓王才這樣做。有一次,在豐子愷的畫展上,有人重訂一幅這類的畫,還特意請豐子愷在門上寫一個“李”字,因為這人姓李。殊不知,門上寫“王”是豐子愷家鄉(xiāng)浙江嘉興的端午習(xí)俗之一——
我鄉(xiāng)端午節(jié)過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頭”,預(yù)備這一天給自家及親戚家的兒童佩帶。染坊店里的伙計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劍:向野塘采許多蒲葉來,選取最像寶劍的葉,加以劍柄,預(yù)備正午時和桃葉一并掛在每個人的床上。
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黃放在一大碗紹興酒里,調(diào)勻了,叫祁官拿到每間屋的角落里去,用口來噴。噴剩的濃雄黃,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門上寫“王”字;又用指撈一點來塞在每一個孩子肚臍眼里。據(jù)說是消毒藥的儲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門上去撈取一點端午日午時所制的良藥來,敷上患處,即可消毒止痛。
(本版稿件綜合中國日報網(wǎng)、《民生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