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昌二
“實在受不了了!”在東京都內(nèi)某公司工作的筱田女士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眼淚突然流了下來。
大兒子小唯患有孤獨癥,平時都上幼兒園,去年日本發(fā)布“緊急事態(tài)宣言”兩周后,兒子所在的幼兒園關閉了,筱田只能居家辦公。丈夫雖然和她一起撫育孩子,但白天也要出去上班,只有筱田自己帶著大兒子和三歲的小女兒在家。每當她打開電腦要工作時,孩子們就會搗亂,跑過來說話、亂碰電腦。即使筱田多次提醒,他們也不聽,反而更加調(diào)皮,非要鬧到她火冒三丈、大聲訓斥甚至打手板,他們才肯罷休。每次事后她都會后悔,甚至討厭自己。
白天無法工作的筱田,只好在凌晨工作,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一天晚飯后,她以為終于可以一個人踏踏實實地收拾廚房了,孩子卻又過來搗亂。她突然情緒爆發(fā),大哭起來。事后一想,這樣下去可不行,于是她和公司請了一整月的假,想要在此期間放下工作,只照顧孩子。她的情緒這才慢慢平靜下來,終于能和平常一樣和孩子相處了?!艾F(xiàn)在想起來,當時情緒波動真是太大了,我和孩子都陷入了困境。”筱田說。
孤獨癥是大腦發(fā)育方面的障礙,患有此疾病的兒童特別喜歡重復做同一件事,不適應環(huán)境變化。新冠疫情給以前的生活方式按下了暫停鍵,因此,這類孩子就非常容易產(chǎn)生不安和壓抑情緒。
去年7月至8月,日本智力發(fā)育障礙信息援助中心發(fā)起了面向患者本人和家庭的調(diào)查,旨在了解新冠疫情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共收到352份反饋。其中,認為“睡眠問題增加了”的人數(shù)最多,占43%;“容易發(fā)火”和“情緒波動大”的占42%。綜合來看,對大部分有智力發(fā)育障礙兒童的家庭來說,新冠疫情來臨后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家長們感到身心疲憊。
從事智力發(fā)育障礙兒童援助20多年的郡司指出:“特別是那些有孤獨癥、注意力缺失、多動癥傾向的兒童,往往都比較內(nèi)向。原來可以做的事情突然不能做或不讓做了,他們就會感到不安,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大動肝火,有的還會出現(xiàn)打自己臉、咬手的自殘行為,甚至把自己的排泄物弄得到處都是。而這些孩子的父母,由于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所以會感到負擔加重,根本沒有時間自我調(diào)整。他們明知道不能打罵孩子,卻控制不住自己,因此就會大聲呵斥甚至虐待孩子,這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p>
另一名38歲的職場媽媽松島也有這種經(jīng)歷。她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患有孤獨癥。受新冠疫情影響,學校在去年開春時宣布停課,她感到女兒每天都很壓抑,越來越坐臥不安。她回憶說:“女兒在家里玩時,會突然扔東西大喊大叫,不能用語言很好地表達自己,所以我根本不清楚她想干什么或不想干什么,但她一定是因為不能像往常一樣去上學而在發(fā)泄不滿。從去年4月上旬到6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我每天都不知如何是好,簡直度日如年!最難受的是睡眠不足。由于宅在家里缺乏運動,女兒每晚都入睡困難。把她哄睡要花三個小時,但我再困也不能睡啊。時間長了,女兒越來越煩躁,開始頻繁抓咬自己的手。我也控制不住脾氣,女兒一鬧,我就打她。從去年6月開始,學校復課了,女兒終于又能高高興興地上學了??墒俏铱倱哪奶煲咔橛謥砹耍瑢W校再停課怎么辦?”
在疫情尚未結束的今天,父母應該如何對待有孤獨癥的孩子呢?郡司建議:“平時要多和孩子相處。疫情期間,這些孩子在居家學習過程中會變得更加內(nèi)向,睡眠過度或不足,更多時候還會自言自語,甚至大哭大叫??傊?,孩子會更加煩躁,只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因此,最好事先想好對策,盡量避免孩子出現(xiàn)以上情形。比如,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提醒他們每天的時間安排,變換活動內(nèi)容時要提前告訴孩子,這樣可以減少他們的不安。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能用生氣或不理睬來懲罰孩子。”
新冠疫情給以前的生活方式按下了暫停鍵,于是,那些患孤獨癥的孩子就非常容易產(chǎn)生不安和壓抑情緒1fbc3407a888f539382b57f12c637128cb275497f51572da36e0332f46c60471。
1.去年7月至8月,日本智力發(fā)育障礙信息援助中心的調(diào)查顯示,對大部分有智力發(fā)育障礙兒童的家庭來說,新冠疫情來臨后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家長們感到身心疲憊。2.作為家長,要多表揚患有孤獨癥的孩子,要向孩子傳遞出一種信息:我一直在關注你, 我很在乎你。3.筱田女士說,還好有丈夫幫她,可以兩個人一起面對孩子。4.松島的丈夫牽著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中)上學。松島很慶幸在她精神壓力大時,丈夫能夠給予支持。
孩子一煩躁,家長就發(fā)火,或者以“不做完這件事就不給你東西吃”等言語施加威脅,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問題行為。我們應當多表揚孩子,比如,哪怕孩子只是筷子用得好,也夸一句“真了不起”。要向孩子傳遞出一種信息:我一直在關注你,我很在乎你。
郡司說,另一方面,父母也要為自己多留出休息時間,比如散散步或挑戰(zhàn)一下烹制新菜肴,總之,要通過孩子以外的事來愉悅身心。身體只要動起來,大腦就會放松,和孩子的沖突自然就會減少。
另外,筱田發(fā)現(xiàn),她在和其他患有孤獨癥孩子的媽媽交朋友并隨時溝通心得后,自己的壓力也會得到些許釋放。尤其是在精神上承受不了、對孩子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她會給朋友發(fā)信息:“太難受了,真的受不了了!”朋友就會回復:“我們家也是啊,真是受不了。不過,你不是一個人,我們一起努力!”朋友間的鼓勵支撐了彼此。
對待孤獨癥兒童,最關鍵的不是治療,而是高質(zhì)量的陪伴。孩子一定會成長,有時看起來是走三步退兩步,但那不是后退,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倘若父母總擔心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或在撫育孩子時表現(xiàn)得不快樂,那么孩子一定也會很痛苦,因為父母的不安會投射到孩子身上。不要因為孩子的一點失敗就嘆息、生氣,要看到孩子每天點點滴滴的變化,與孩子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
[選自日本《AERA》]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