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娟
摘 ? 要 ?擊劍運動的歷史悠久。在全民體育的發(fā)展背景下,擊劍運動受到了眾多體育愛好者的關注。隨著人們對擊劍運動關注度的提高,為了滿足人們對擊劍運動的興趣愛好,同時實現(xiàn)擊劍運動人才的培養(yǎng),各大高校在體育教育中紛紛開設了擊劍教學項目。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比賽項目之一,要想在賽事中取得勝利不僅需要運動員過硬的擊劍技能,還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體能素質。因此,文章主要立足于體育運動學校角度,探討了擊劍運動體能訓練特征,對體能運動方法的選擇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擊劍運動 ?體能訓練 ?特征 ?訓練方法
在競技運動中,體能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對于運動員的職業(yè)發(fā)展尤為重要,也是運動訓練的基礎。研究擊劍運動體能訓練特征有利于掌握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不僅能夠降低運動員訓練損傷概率,還有利于提升體能訓練效率。眾所周知,擊劍運動是一對一的對抗性運動,要求運動員百分百的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夠在進攻和防守環(huán)節(jié)反應敏捷,雖然影響比賽結果的因素與技術和戰(zhàn)術息息相關,但是運動員的體能也不容忽視。那么,如何做好擊劍運動的體能訓練,還需要體育運動學校的擊劍教練在實際的指導中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擊劍運動的相關介紹
(一)運動形式
顧名思義,擊劍運動屬于劍類運動。在運動中,運動員一手持細長且具有彈性的鋼劍,頭戴面罩,身穿規(guī)定服裝,對抗在長方形的運動場地上,已在規(guī)定時間取得的刺/劈中的劍數(shù)為判定勝負的依據(jù)[1]。在專業(yè)的擊劍比賽中,比賽的場地為金屬道,主要原理是金屬道的兩端分別連接拖線盤,內含有自由出入的電線,連通運動員身上的賽服。運動員、裁判器、拖線盤相互連接構成了循環(huán)電路,這樣當運動員以足夠的力量集中對手時,裁判器會以信號形式反饋給裁判員,最后進行判決。
(二)發(fā)展歷史
早在遠古時代,劍就成為了人類為了生存與野獸搏斗、獵食的主要工具,在不斷的發(fā)展中成為戰(zhàn)爭的武器,走上歷史舞臺。擊劍運動盛行于古埃及、希臘、羅馬、埃及、中國、阿拉伯等國家。為了提高運動員在對抗時的安全性,1776年法國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fā)明了面罩,將擊劍運動推上了高雅的道路,這也是擊劍運動發(fā)展歷史中的重要里程碑。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xiàn)代奧運會上設置了男子花劍、佩劍比賽,之后巴黎舉行的第2屆奧運會上又增設了男子重劍比賽。隨著1914年《擊劍競賽規(guī)則》的通過,擊劍運動競賽開始朝著公平、合理的趨勢發(fā)展。
二、擊劍運動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體能是運動訓練領域經(jīng)常用到的概念,是運動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扼w育大詞典》中提到的:“體能是體制的重要組成方面,是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庇纱瞬浑y看出,體能訓練對于運動員的重要性,對于體育運動學校而言,擊劍運動體能訓練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保障學生的身體素質
在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背景下,人們逐漸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素質教育理念打開了新的教育格局,為我國教育開辟了全新的發(fā)展途徑。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實踐能力,還要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來應對未知的社會發(fā)展,所以體育課程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如今,擊劍運動逐漸滲透到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不少學生出于好奇選擇擊劍運動項目,在這項運動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會滲透擊劍技能訓練外,還會關注學生的體能訓練,從而確保學生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使學生形成對體育競技運動的正確認知,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二)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運動成績
在擊劍運動的體能訓練中,主要的訓練內容包括力量、耐力、柔韌和靈敏,這與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水平息息相關。通過科學的體能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以提升,不僅如此,還可在長期的訓練計劃中,掌握先進的擊劍技術,維持學生對擊劍運動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擊劍運動,有利于學生取得滿意的運動成績,推動體育教育學校擊劍運動訓練的發(fā)展[2]。
(三)維持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對于職業(yè)運動員而言,在比賽中獲得成功和制勝離不開運動員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發(fā)展環(huán)境中,需要學生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以此來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擊劍運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參與擊劍運動時,學生首先會進行相應的體能訓練,長期系統(tǒng)的體能訓練技能強化學生的身體機能,提高學生擊劍技術水平,又可以磨煉學生的意志力,使學生維持良好的狀態(tài)。這樣,無論是在比賽中,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學生都可以以平穩(wěn)的心態(tài)應對壓力。
三、擊劍體能訓練特征及訓練方法
擊劍運動在進攻和防守的過沉重需要耗費較大的體力,同時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狀態(tài)下運動員的精力持續(xù)消耗,這就需要通過體能訓練,增強運動員的體力和耐力,提高其取勝的可能性。通過分析擊劍運動會發(fā)現(xiàn),擊劍運動體能訓練的內容包括耐力訓練、速度訓練、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不同的訓練內容特征也不盡相同。
(一)耐力訓練及方法
耐力訓練以有氧訓練為主,由于擊劍運動比賽需要持續(xù)較長的時間,運動員要始終確保動作的快、穩(wěn)、準、狠。這就要求在耐力訓練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比賽要求,制定與比賽運動負荷相符合的有氧耐力訓練計劃,通??蛇x擇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爬樓梯等方式??紤]到男女生體能上的差異,在長跑訓練中,女生的訓練強度要小于男生,訓練時長要與擊劍運動的比賽時長相貼近,游泳鍛煉學生耐力也是有效的方式。教師要根據(jù)學校擊劍教學的具體條件,盡可能的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訓練指導,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為擊劍運動的發(fā)展奠定基礎[3]。
(二)速度訓練及方法
速度是擊劍運動員取勝的關鍵因素。比賽過程中要求運動員掌握快速的擊劍方式,能夠在進攻和防守中做出迅速的反應,攻擊的速度快,對手便無法應對,這就嚴格考驗運動員的速度能力。教師在進行速度訓練時會從三個方面開始,分別包括步伐、弓步和沖刺。作為擊劍運動的主要動作,會根據(jù)學生實際的身體狀況,給予科學的體能訓練指導。首先,在步伐訓練中,教師可以學生持擊劍運動的實戰(zhàn)姿勢站立5分鐘,慢5分鐘后沿著劍道延伸方向前后移動,既能讓學生感受擊劍步伐的特點,又可以鍛煉學生的速度。其次,在弓步訓練時,教師要注重控制學生的距離啟動點,要想確保訓練的科學性,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身高,計算出距離啟動點,進行弓步刺靶動作的訓練,注意訓練動作的連貫性,否則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效果。最后,沖刺訓練時,教師要磨煉學生的意志力,由于反復的沖刺練習會耗費大量的體力,學生的疲憊感倍增,這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信念,從而使學生掌握扎實的擊劍動作要領。
(三)力量訓練及方法
弓步刺是擊劍運動的核心技能,也是擊劍運動中常見的動作,這一動作對運動員的力量要求較高,比較考驗運動員的耐力和爆發(fā)力。在體育運動學校擊劍運動的訓練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集合訓練的方式,學生兩兩一組,面對面站立,持專業(yè)的擊劍姿勢站立,有規(guī)律地擊打對方的劍。這樣的訓練方法有利于強化學生上肢的力量,隨著訓練的進行,學生手臂和手指的力量能力會顯著提升[4]。針對下肢力量的訓練,教師可以選擇蹲馬步、蛙跳、反蹬跑靜蹲等方法進行,引導學生選擇適宜自身的訓練方法,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訓練,可到達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為學生擊劍技能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核心力量訓練及方法
核心力量訓練也是力量訓練的一種,是人體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主要依靠的是核心肌肉群,穩(wěn)定重心,傳導力量,保障運動員的整體發(fā)力,核心力量的訓練往往需要借助輔助器材。因此,在實際的擊劍體能訓練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器械的組合使用,在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核心力量的訓練方法。一方面維持學生的訓練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集中的訓練過程中,享受體育訓練帶來的快樂;另一方面新型的訓練方式能夠彌補傳統(tǒng)訓練模式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擊劍運動體能訓練的整體質量。
(五)柔韌性訓練及方法
擊劍運動作為高雅的運動項目,在實際的運動中不僅需要運動員具備專業(yè)的擊劍技術,還要求運動員保障攻守過程中動作的優(yōu)美性,這就需要借助柔韌性訓練來實現(xiàn)。由于學生身體的柔韌度不同,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循序漸進,確保學生體能訓練環(huán)節(jié)的安全性[5]。首先通過慢跑、壓腿等動作幫助學生打開身體,使學生充分做好訓練準備,然后開展具體的訓練計劃,整個訓練以拉伸訓練為主,要求學生呢對手臂、腕關節(jié)、肩關節(jié)、背部、下肢分別進行拉伸、擺動和下壓,直到達到柔韌性訓練的具體要求。除了柔韌性訓練外,還要進行靈敏度的訓練,靈敏度訓練可以配合力量訓練進行,將學生的反應能力與身體瞬間產(chǎn)生的動作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學生靈敏度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擊劍運動來說,體能訓練既是基礎訓練,也是運動員需要長期堅持的訓練,這樣才能在維持運動員基礎體能的同時,不斷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有效激發(fā)運動員的運動潛能。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不僅要了解擊劍運動體能訓練的特征,掌握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還要正確處理負荷與恢復的關系。因為在體能訓練中學生的身體負荷是無法避免的,教師要幫助學生清楚認識負荷與恢復的關系,降低學生體能訓練中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概率。立足于訓練體系的合理化發(fā)展,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體能訓練,逐漸提升學生身體的依從性,進而促進學生力量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江嵐.項群訓練理論對擊劍教學訓練的影響和作用分析[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9(24):125-126.
[2]張睿.擊劍運動體能特征及訓練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204-205.
[3]金豆.擊劍運動體能特征及訓練方法探究[J].現(xiàn)代交際,2018(06):249-250.
[4]周龍峰.我國優(yōu)秀擊劍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7.
[5]熊彩玉.淺談?chuàng)魟\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J].教育界,2020(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