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玉
勞動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wù)院關(guān)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特別強調(diào):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龑W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意見》還強調(diào):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它課程要結(jié)合學科、專業(yè)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nèi)容。而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怎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呢?
一、在閱讀討論中理解勞動的意義
時下,筆者正在教的學生都是2000年代出生的,他們生活在繁榮富裕的新時代,享受著父母提供的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他們很少參加勞動,因為父母通常會告訴他們,“學生的基本任務(wù)就是讀書”。因此,除了在學校有清潔保潔或小農(nóng)田的澆水挖土這種勞動外,其它勞動是很少參加的。這樣的生活日積月累就會導致學生認識不到勞動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解勞動的意義。要理解勞動的意義,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課本中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深入研讀文本,挖掘出與勞動教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去閱讀去討論?!吨矘涞哪裂蛉恕分v述了一位50多歲的牧羊人,37年如一日地在阿爾卑斯山高地牧羊,在荒原植樹,最終將不毛之地之地變成了富裕的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其實就是一個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好素材。我們可以將學習目標確定為以下兩點:1.結(jié)合關(guān)鍵信息理解文中牧羊人的人物形象;2.劃出對比語句并理解勞動的意義。在達成第二個目標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主問題:速讀全文,思考:同一個村莊,為什么三十多年前是一片不毛之地,無人居住;三十多年后成為了生命綠洲和富裕村莊?這樣,學生經(jīng)過閱讀思考和小組討論,基本上能得出答案:因為牧羊人三十多年如一日的艱辛勞動。如果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囊龑?,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二、在評價總結(jié)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類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社會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yè)都很光榮?!钡珪r至今日,還有人覺得清潔工臟,路上相遇,往往掩鼻迅疾而過;還有人嫌棄工地工作者,同坐公交時寧愿站也不同座。這種現(xiàn)象在青少年學生中也時有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表明適時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怎么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呢?比如,《敬業(yè)與樂業(yè)》在論述“我們要敬業(yè)”時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tǒng)”的事例,論證說明“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梁啟超先生的這一段話闡述了正確的勞動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設(shè)問來引導學生思考:作者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tǒng)”的事例有何作用?很多學生都能答出:是為了論證“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這時,教師就要進行評價總結(jié):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yè)都很光榮。
從楊絳先生的《老王》我們能看出,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是有著正確的勞動觀的。這從他們對老王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來。但學生在閱讀文本中一般只能看到“老王的窮困卑微和善良”和“作者一家人對老王的關(guān)愛與尊重”。因此,我們就要適時引導學生從作者與車夫老王的交往過程中的生活片段去了解老王的品格,引導學生揣摩文本主旨:表現(xiàn)作者平等的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對于弱者的同情。我們還可以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將快遞小哥、環(huán)衛(wèi)工人等勞動者贊美為“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與守護者”的事例來引導學生理解本文主旨。相信經(jīng)過這樣有意識的滲透,青少年學生會慢慢樹立起一種正確的勞動觀: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yè)都很光榮。
三、在文段朗讀中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品質(zhì)
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現(xiàn)在青少年學生不會勞動、不想勞動、逃避勞動的現(xiàn)象時不時可以見到。這說明現(xiàn)在的青少年需要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品質(zhì)。
教學《木蘭詩》時,除了引導學生疏通文章大意外,我們還會引導學生去理解木蘭形象。比如,我們經(jīng)常這樣設(shè)問:請以“從……看出木蘭是……一個人”的格式來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在閱讀全文后,學生基本上能理解到木蘭的勤勞、孝順、勇敢、機智、謹慎、淡泊名利,但很少有學生能理解到木蘭有熱愛勞動的珍貴品質(zhì)。這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朗讀“木蘭凱旋歸來拜見天子辭官不做要回故鄉(xiāng)”這一段。通過朗讀,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理解到原來木蘭還有著熱愛勞動的珍貴品質(zhì)。
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有寫母親熱愛勞動片段: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雖到老年,仍然熱愛生產(chǎn)。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年老關(guān)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熱愛勞動的母親給了朱德深遠的影響:“我”應(yīng)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拔摇痹诩彝ブ幸呀?jīng)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
四、在寫作實踐中體會勞動情感
在寫作實踐中滲透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認識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情感,從而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和內(nèi)化勞動思想。我們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身邊人,關(guān)注身邊人的工作,感受他們工作的辛勞,體會身邊人的品質(zhì)。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作實踐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爸爸媽媽是做什么的?他們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爸爸媽媽一天的辛苦工作,去感受勞動和父愛母愛,從而啟迪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懂得感恩。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會記事”寫作實踐前,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放學后的觀察任務(wù):觀察一個你熟識的人工作的場景,他(她)的工作給了你怎么樣的感受?到了課堂進行寫作前指導時,我們再投影出《背影》中父親爬月臺去買橘子的對比片段,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討論交流。這樣,學生慢慢就會去留意身邊的勞動者,就能較真切地體會到勞動者的形象與情感,也就會較好地內(nèi)化勞動思想、勞動觀念。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與勞動教育的關(guān)聯(lián)點,在教學實踐中適時滲透勞動教育,幫助青少年學生理解勞動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形成熱愛勞動的品質(zhì),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郭燕紅.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路徑探尋[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6).
[3]王彩虹.勞動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1(10).
責任編輯? 吳華娣21398F34-9AA9-47C7-B76B-62F3C59CFC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