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暉,江 雨,李惠文
(1.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山東青島266071;2.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吉林長春130022;3.巴德學院外語系,美國紐約12401)
基礎教育教師質量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保證職前教師的培養(yǎng)質量也是師范類大學師范生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我國自2007年起,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公費教育。在部屬公費師范生實行近十年后,2016年山東省相應開展省屬公費師范生教育。這些舉措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基礎教育師資力量,保證有更多優(yōu)質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去,填補教育事業(yè)高素質人才的空缺。而在此基礎之上,青島市針對青島基礎教育的現(xiàn)狀以及需要,為填補農村基礎教師的空缺,提高師資力量,從2016年開始實行“3+4”公費師范教育,2019年秋青島市第一批小學教育“3+4”貫通培養(yǎng)的學生在平度師范學校完成中職階段學業(yè)且過程考核合格后,參加完轉段考試(即春季高考知識部分的文化基礎知識考試及銜接本科高校組織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專業(yè)基本技能測試),順利進入青大師院小學教育系繼續(xù)本科學習。
本研究以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小學教育系“3+4”公費師范項目為例,了解目前“3+4”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具體調查他們的學習投入度、課程適應與滿意度,進而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對有關方面提出合理化改進建議,為師范學院培養(yǎng)出優(yōu)秀人才提供參考。具體解決以下兩個研究問題:
(1)目前“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投入度現(xiàn)狀如何?原因何在?如何改進?
(2)目前“3+4”公費師范生課程適應與滿意度情況如何?問題何在?如何提升?
“3+4”公費師范生政策實施以來,學術界并沒有相關的研究,一方面由于開展的年限不長,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國內僅在青島試驗開展。而且對與之政策匹配度最高的省屬公費師范生的研究也相對較少,學術界更多研究的是部屬公費師范生。同時,國內開展的公費師范教育研究,更多關注政策的解讀以及師范生的培養(yǎng),研究者往往傾向于揭示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政策總體執(zhí)行良好,公費師范生對政策的認可度相對較高,但仍存在學生基層就業(yè)比例小及政策執(zhí)行中的認知偏差等問題;[1]地方公費師范政策完善性、穩(wěn)定性存在不足;[2]公費師范生招生政策單一等政策上存在的問題。[3]在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上,學術界也常常針對這一整個群體提出培養(yǎng)目標,比如康震等學者以專家型教師為目標,論述公費師范生培養(yǎng)需要堅持的理念以及相應的培養(yǎng)措施,[4]但很少結合地方實際開展針對性的研究。
事實上,國內學者雖對公費師范生學習狀況也有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學者偏向于探討學習現(xiàn)狀與其它因素的關系,如馮喜珍等學者重點探討公費師范生的學習責任心與學業(yè)拖沓現(xiàn)狀及二者的關系,關于如何改進提高公費師范生的學業(yè)學習方面未有涉及;[4]于海波、李旭琬在探究公費師范生職業(yè)生涯適應力對學習成果和求職績效的影響中更多強調的是影響,而相對忽視公費師范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成果的現(xiàn)狀;[5]賈摯等對公費師范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從專業(yè)學習、學生科研能力和學科技能入手,[6]但沒有關注學生對課程的適應與滿意,也沒有根據存在的問題呈現(xiàn)相應的改進措施。
與以往研究相比,首先,本研究研究對象具有特殊性,雖然它與部屬以及省屬公費師范生在一些政策方面是相通的,但是“3+4”公費師范生與他們在學習基礎方面有較大不同,具體表現(xiàn)在:“3+4”公費師范生從高中階段開始接受師范教育,相對忽視通識知識的學習,因此現(xiàn)有關于部屬、省屬公費師范生學習現(xiàn)狀研究無法涵蓋本群體;其次,已有研究沒有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現(xiàn)狀本身,沒有關注課程適應與滿意度這一維度,沒有針對學生學習現(xiàn)狀提出切實的改進措施,因此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補充。
對于“3+4”公費生的研究能夠改進“3+4”公費師范教育的教學質量,為“3+4”公費師范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方向;也能夠樹立“3+4”公費師范教育的優(yōu)秀榜樣,為全國其它地區(qū)開展相應的項目提供借鑒與指導。在課程運作和資源配置方面,本研究既能幫助師范生培養(yǎng)部門改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專業(yè)發(fā)展,也能了解國家教育投資發(fā)揮的功效,同時使資源利用和學生發(fā)展達到最佳效果。
本研究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使用問卷(內容包括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和改編后的課程適應與滿意度量表)來了解“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通過與部分“3+4”公費師范生深度訪談了解“3+4”公費師范生問卷反映出的學習現(xiàn)狀的原因以及他們在學習專業(yè)課程上所面臨的具體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2019級青島大學師范學院“3+4”小學教育專業(yè)公費師范生,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小學教育“3+4”公費師范生是青島大學與山東省平度師范學校合作承辦的3年中專和4年本科的師范教育。于2016年開始招生,該師范教育定向招收平度市、膠州市、萊西市、即墨區(qū)、西海岸新區(qū)的應屆優(yōu)秀初中畢業(yè)生,第一批招收人數為100人,平均分為兩個班開展教學。學生前三年在山東省平度師范學校接受師范教育以及部分普通高中的通識教育,但側重點在師范教育活動教學上,在順利通過青島大學的技能和專業(yè)知識測試以及成人高考的考核之后,進入青島大學接受四年本科教育。同時,“3+4”公費師范生根據青島市有關文件規(guī)定享受免學費政策,并且在進入四年本科階段時,學校在免除住宿費的同時,學生每年還可享受一定的生活補貼。但在享受優(yōu)惠的同時,也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3+4”公費師范生與省屬和部屬公費師范生在就業(yè)政策上類似,畢業(yè)生需定向到生源地農村中小學教學六年以上。
1.問卷。為了調查“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們設計了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學習投入調查以及課程適應與滿意度調查兩部分,共包含36題,其中里克特量表34題,開放式問題2題。
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大學生中文版UWE-S”,以調查研究“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投入度,通過活力、奉獻、專注三個維度體現(xiàn)“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堅持度?!爸袊髮W生中文版UWE-S”是由方來壇、時勘、張鳳華引入改編Schaufeli于2002年編制的“學習投入量表:UWE-S”。改編后的量表在國內的有關研究領域應用廣泛,在關于公費師范生的相關研究中也有不少學者引用該量表,如王陽、戚家勇等學者在各自研究中都曾使用中文版UWE-S來展開相關研究,[7][8]在這些研究中該量表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第二部分根據滕瀚、時偉、梁支宏、王少云的課程現(xiàn)狀滿意度調查問卷,結合“3+4”公費師范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編,調查研究“3+4”公費師范生的課程適應與滿意度情況。具體通過自身適應、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式三個維度體現(xiàn)“3+4”公費師范生對課程本身的適應程度、對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教師教學方式的適應程度。
第一部分共17題,包括活力維度的6個題目,奉獻維度的5個題目以及專注維度的6個題目①篇幅所限,具體題目未列出,感興趣者請聯(lián)系作者索取。。該部分題目均為里克特7點量表,選項從1到7分別為“從未、罕見、少有、有時、多見、常見、總是”,1為最低分值,7為最高分值。中等水平為4分。第二部分共19題,包括里克特五級量表題目17題,開放式問題2題。選擇題部分包括自身適應5題,課程設置7題和教師教學方式5題,選項取值為1-5,分別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一定、同意、非常同意”,1為最低分值,5為最高分值,中等水平是3分。前期對問卷進行了測試,經SPSS可靠性分析得知Alpha>0.9,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
2.訪談。為補充問卷的不足,進行更完善地研究,與部分“3+4”公費師范生進行深度訪談,訪談的主要目的如下:一方面,進一步了解“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導致“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的具體原因;另一方面,切實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關于專業(yè)課程學習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以及訴求,從而達到對“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有一個更充分地認識。
訪談全部使用開放性問題,包括:(1)你當前的大學生活與學習狀態(tài)如何?(2)在當前的專業(yè)學習中,哪些課程或者內容會讓你覺得非常困難?你會如何解決這些困難?(3)你對專業(yè)課程有什么訴求?希望它在哪些方面做改進與提升?
對青島大學19級全部“3+4”公費師范生發(fā)放線上問卷,回收數據100份,有效數據88份,其中男生13人(占比14.8%),女生75人(占比85.2%)。在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之后,根據問卷分析結果,相應與學生開展訪談工作,訪談對象的選取是根據問卷得分,在得分較高區(qū)域和較低區(qū)域中分別隨機選取5名學生,共10名學生進行深度訪談。
1.“3+4”公費師范生學習現(xiàn)狀總體狀況
(1)學習投入總體與各維度狀況。學習投入維度的里克特測量尺度選項取值為1-7分,4分代表“中等水平”。首先將學習投入總均分及各維度均分進行計算,然后將其逐一與中等水平4分進行比較,并使用t檢驗測查差異的顯著性,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3+4”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量表以及各維度的總體狀況
學習投入量表總均分(M=4.46,SD=0.87)高于中等水平,t(87)=4.95,p<.001?;盍Γ∕=4.33,SD=0.95)顯著高于中等水平,t(87)=3.24,p=.002;奉獻(M=4.64,SD=0.97)顯著高于中等水平,t(87)=6.20,p<.001;專注(M=4.45,SD=0.87)顯著高于中等水平,t(87)=4.79,p<.001。其中奉獻維度相對最高,活力維度相對最低,但方差檢驗未發(fā)現(xiàn)三組之間的顯著差異,F(xiàn)(2,261)=2.47,p=.086。說明他們的學習投入量不管從總體還是從各個維度看,都顯著高于一般水平,但是未達到很高的水平。
(2)課程適應與滿意度總體與各維度狀況。課程適應與滿意度的里克特測量尺度選項取值為1-5分,3分代表中等水平。首先將課程適應與滿意總均分及各維度均分進行計算,然后將其逐一與中等水平3分進行比較,并使用t檢驗測查差異的顯著性,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3+4”公費師范生課程適應與滿意度問卷以及各維度的總體狀況
課程適應與滿意總均分(M=3.82,SD=0.45)顯著高于中等水平,t(87)=17.253,p<.001自身適應(M=3.73,SD=0.52)t(87)=13.186,p<.001,課程設置(M=3.84,SD=0.47)t(87)=16.764,p<.001以及教師教學(M=3.92,SD=0.52)t(87)=16.452,p<.001,三個維度均顯著高于中等水平,其中教師教學認可度相對較高,自身適應性相對較低。其次,在方差檢驗中發(fā)現(xiàn)三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F(xiàn)(2,261)=3.33,p=.037,經過事后多重比較可得,自身適應與教師教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11。上述說明他們的課程適應與滿意度不管從總體還是從各維度看,都顯著高于一般水平,但是學生自身適應性與教師教學認可性存在較大差異,自身適應性需要進一步提升。
2.“3+4”公費師范生學習現(xiàn)狀問卷結果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首先,“3+4”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度總體較好,說明學生能以較為積極的心態(tài),一貫地投入到學習中。從學習投入具體維度上來看,均略高于一般水平,但沒有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說明師范生在學習投入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在學生學習動力、學習堅持度以及解決困難這幾個方面來加以提升。其次,在課程適應與滿意度上問卷呈現(xiàn)結果較好,說明師范生專業(yè)課程學習表現(xiàn)良好,從課程適應與滿意度的具體維度來看,師范生對于教師教學滿意度較高,說明師范生對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式比較適應,但是在自身適應性上相對較低,說明師范生對于當前的課程適應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綜上所述,問卷結果較為完善地回答了關于“3+4”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度現(xiàn)狀如何以及課程適應與滿意度情況如何的問題,初步說明“3+4”公費師范生學習現(xiàn)狀較好,但仍然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需要進一步開展訪談來了解具體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
1.導致“3+4”公費師范生學習現(xiàn)狀原因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投入度總體呈現(xiàn)出較好的情況。已有研究顯示,大學生專業(yè)認同與大學生學習投入具有顯著正相關,[9]專業(yè)認同對學習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10]不僅如此,關于公費師范生的研究中還顯示,職業(yè)認同影響師范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現(xiàn)狀。[11][12]為驗證職業(yè)認同對于“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同樣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設置相應訪談問題,訪談結果顯示“3+4”公費師范生對教師職業(yè)和專業(yè)普遍認同較高,在訪談中多次出現(xiàn)“期待”“盡職盡責”“成為孩子的領路人”等積極正面的詞語,說明“3+4”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度較高,學習現(xiàn)狀較好的重要原因是專業(yè)認同較高,對于面對未來農村工作環(huán)境的心態(tài)較好。
而對于問卷呈現(xiàn)的“3+4”師范生在“活力”維度沒有達到較高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方面,在與學生訪談中,發(fā)現(xiàn)目前“3+4”公費師范生確實在學習上呈現(xiàn)出一定的問題,如課上積極性不是特別高,學習動力不足等。通過進一步了解可知,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第一,“3+4”公費師范生已經在三年??齐A段接受到類似的師范教育,所以對于類似課程缺乏新鮮感與興趣感;第二,學生在沒有了就業(yè)壓力之后,對于學業(yè)就比較懈怠,沒有很強的競爭性。
在課程適應與滿意度上,問卷調查顯示“3+4”公費師范生對課程自身的適應性相對薄弱。通過訪談可知,導致適應性較差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第一,課程本身難度較高,如高數等數學邏輯思維類的課程,訪談對象本身基礎薄弱,對于課程知識不能很好地接納吸收與適應;第二,學生自身抗拒性較強,對于一些課程本身缺乏興趣,不愿去主動適應。
綜上所述,“3+4”公費師范生學習現(xiàn)狀較好的原因如下:第一,“3+4”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認可度較高;第二,“3+4”師范生的心態(tài)良好,對于未來較為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接受度較高。而另一方面,導致“3+4”師范生學習現(xiàn)狀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原因如下:第一,“3+4”師范生的專業(yè)課程知識缺乏創(chuàng)新性,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第二,缺乏就業(yè)競爭性,沒有很強的學業(yè)學習動力;第三,學校沒有考慮“3+4”公費師范生的特殊性,沒有考慮邏輯思維類課程可能會造成學生的抗拒性。
師范院校課程結構設置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興趣,已有研究表明公費師范生對國家課程政策的滿意度較高,但對院校課程政策的滿意度較低,[13]我們需要結合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改進課程結構。師范生培養(yǎng)應偏向“教育性”和“師范性”,過于廣泛的公共課對于師范生而言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這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占用專業(yè)課的學習時間。因此,學院應該設計專門針對“3+4”公費師范教育培養(yǎng)的課程與培養(yǎng)目標,根據“3+4”師范生的實際需求,在合理的范圍內,適當減少不必要的公共課程或者增加課程的可選擇性,由此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與精力,能夠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和興趣出發(fā),選擇相應的輔助選修課程,提高自身能力,增強自身的競爭性。“3+4”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一線農村小學全科教師,說起全科型教師很多人將其定義為能勝任全學科,多學科教學的教師,但僅僅是“全”和“多”的定義對于全科型教師來說過于片面,全科型教師要求在“全”和“多”的基礎之上有所專長,[14]即有自己擅長的學科或領域。因此,學院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強調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與特點,發(fā)展自己的專長,避免雖對任何學科都有涉獵,但是都不精通的尷尬現(xiàn)象。另外,學院在開設課程時,應使學生充分理解課程開設的必要性,使學生明白學習此門課程的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已有研究表明教師支持對與職前教師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Shelton就談及教師支持有包含心理支持與專業(yè)支持兩種類型,心理支持顧名思義即指影響學生心理狀態(tài),促進學生的勝任感和價值感;專業(yè)支持即在學生專業(yè)發(fā)展中起到促進作用,促進學生對學業(yè)的追求對專業(yè)的認可。[15]因此,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提高師范生的教師支持感,能夠幫助師范生解決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明確學習目標,促進學業(yè)發(fā)展。我們要求師范生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恪守“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德精神,為教師行業(yè)添磚加瓦,而與教師的互動與支持,能夠使師范生更加明確這一理念追求,找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16]“3+4”公費師范生在訪談中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向師性,教師的支持與鼓勵,對于“3+4”公費師范生而言意義更是深遠,他不僅會汲取力量,實現(xiàn)自我成長,還會將這份力量帶入到以后的工作當中,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有學者強調要給定向全科小學教師發(fā)展平臺與機會,不要使定向就業(yè)成為限制師范生發(fā)展的因素。[17]因此,為進一步促進“3+4”公費師范生的發(fā)展,更好地完成學業(yè),可以通過增加激勵機制來強化“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動力,其一,學院可以給予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適當的鼓勵,可以是實質物質上的獎勵,也可以是優(yōu)先安排就業(yè)等方面的獎勵,而對于學習動力不強,得過且過,不能良好地完成學業(yè)的學生,學院可以給予一定的警告、懲罰或批評;其二,學院可以建立學習標準,在每一學期末綜合考核師范生本學期學習是否達標,學習標準不僅僅指學業(yè)成績,也包括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課堂表現(xiàn)力等多個方面,全方面考察學生本學期的學習,在畢業(yè)前綜合各個學期學習得分后,對于嚴重不達標的學生可以采取暫緩就業(yè)的方式,確保學生能夠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以此為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重視專業(yè)學習。
本研究從學習投入度和課程適應與滿意度兩個方面入手研究了“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問卷顯示“3+4”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整體情況較好,課程適應與滿意度較高,但是學習投入度僅超過一般水平,沒有達到較高水準以及存在課程自身適應性需要進一步提高的種種問題,通過與“3+4”公費師范生訪談切實了解到他們存在問題的原因,之后結合有關文獻資料,對“3+4”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提出了一定的改進建議。本研究開展的實證調查,對于“3+4”公費師范教育的改進與提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也能補充相關研究領域的不足,但仍然存在不足之處,第一,只從兩個方面入手來研究學習現(xiàn)狀,不能完全表現(xiàn)“3+4”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現(xiàn)狀,可能還有其他更多的方面反映學習現(xiàn)狀,這也是本研究以后所要努力的方向;第二,由于筆者時間、學識水平等方面有限,對于學院培養(yǎng)方面的建議可能不夠完善,需要以后繼續(xù)關注“3+4”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與成長,以期獲得進一步的突破與發(fā)展。
“3+4”公費師范教育不僅對于補充優(yōu)質教師資源具有深刻的意義,同時,其培養(yǎng)模式的成功實踐也可以為其他地區(qū)開展類似項目提供借鑒。因此“3+4”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需要格外地重視,相信“3+4”公費師范教育在不斷改進成長過程中,定會培養(yǎng)出合格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