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振蕊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均壽命明顯增加,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加劇,心力衰竭病人也在逐年增加[1],其發(fā)病常伴有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最為常見,無論是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病人還是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其預后都遠遠差于單獨心力衰竭或心房顫動的病人[2-3]。Framinghan 大型心臟研究表明,超過1/2的新發(fā)心力衰竭病人合并心房顫動,而1/3的新發(fā)心房顫動病人中合并心力衰竭[4]。腦鈉肽(BNP)作為心力衰竭診斷的主要標志物,能夠敏感地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可用于評估病人的預后[5],但是有一定局限性,且受年齡、性別、體質(zhì)指數(shù)(BMI)、腎功能等因素影響[6]。多項研究表明,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較其他心力衰竭標志物的診斷價值高,其水平不受年齡、性別、肥胖、BMI、高血壓、腎功能的影響[7-8]。國外的一項隨訪研究結(jié)果表明,血清sST2水平可預測心力衰竭和猝死的發(fā)生率[9]。以上研究均提示sST2與心力衰竭具有相關性。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病人的基線資料及sST2水平,探討sST2在該類病人中的診斷及預測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回顧性觀察性研究。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153例,其中男 82例,女71例,年齡(72.15±6.12)歲。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10]中心力衰竭診斷標準;②年齡≥65歲。排除標準:①器質(zhì)性纖維病變(如腎纖維化、肝纖維化等);②自身免疫病及惡性腫瘤;③嚴重感染;④病人入院半年內(nèi)行心臟手術(shù)病人(如心臟起搏器植入術(shù)或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等);⑤病人既往有心房顫動史,經(jīng)治療后轉(zhuǎn)復竇律未再發(fā)作。心房顫動診斷標準參照《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11]。根據(jù)院前是否合并心房顫動將心力衰竭病人分為心力衰竭組(93例)和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組(60例)。本研究獲得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收集病人的年齡、性別、體格檢查、抽血化驗相關檢查、既往病史、sST2、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血常規(guī)、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男性比例、心肌病占比、冠心病占比、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LVEF、NT-proBNP、sST2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sST2與臨床檢測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心力衰竭組血漿sST2水平與年齡、NYHA分級、NT-proBNP呈正相關(P<0.05或P<0.01);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組血漿sST2水平與年齡、NYHA分級、NT-proBNP呈正相關(P<0.01)。詳見表2。
表2 sST2與臨床檢測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心力衰竭病人常合并心律失常,其中最多見的為合并心房顫動。由于心力衰竭和心房顫動這兩種疾病有著相同的危險因素,因此這兩種疾病往往同時存在,相互促進。生物標志物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評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病人相關生物標志物具有重要意義。sST2是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受體家族的成員之一,可通過與其配體白細胞介素-33(IL-33)結(jié)合。sST2與心肌纖維化、心室重構(gòu)以及心肌功能障礙相關。sST2是一種臨床相關的生物標志物,可反映人體病理生理相關過程,在多種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心力衰竭病人中具有預測性價值。相關研究顯示,sST2可導致心肌功能障礙,加速心肌纖維化同時促進心室重構(gòu),對于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預測和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12]。目前國內(nèi)外對sST2 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病人中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以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病人為研究對象,觀察sST2在此類病人中的水平變化。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組病人的sST2水平較心力衰竭組高。sST2是IL-1受體家族的成員。與心臟疾病相關的致癌抑制因子2(ST2)有兩個主要亞型,一種為跨膜結(jié)合亞型,可與IL-33相結(jié)合形成IL-33/ST2L信號通路,該通路是一種力學激活系統(tǒng),在心肌細胞遇到機械牽張的刺激后釋放出IL-33,與ST2L結(jié)合形成受體,同時激活下游的信號通路,以此減緩心室重構(gòu),通過阻止心肌的纖維化來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另一種就是sST2,當心肌細胞遇到機械應力損傷時,可分泌大量sST2,從而與IL-33結(jié)合并與ST2跨膜異構(gòu)體受體競爭,消除心臟保護作用,導致心功能障礙和心肌重塑,最終發(fā)展為心力衰竭[13]。因此,sST2也是反映心肌肥厚和心肌纖維化的生物標志物[14],提示sST2水平可能與心室、心房的損傷和重構(gòu)有關。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組sST2水平與NT-proBNP呈正相關。心房顫動病人血流動力學紊亂,可能導致心房結(jié)構(gòu)重構(gòu)的加重,并且引起心房收縮不規(guī)則,過分消耗能量后發(fā)生心肌缺血,最終導致心室功能不良,心室腦鈉肽釋放入血。心房顫動病人其NT-proBNP水平較高可能與心肌纖維化、心房增大及脂質(zhì)變性等相關。因此,sST2與NT-proBNP水平變化仍可作為判斷心臟收縮功能異常及心肌纖維化的因子。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sST2 對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充分證明了 sST2 的臨床價值及意義,為臨床診斷預測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但存在以下局限性:本研究受研究時間的影響,并未對病人進行長期隨訪;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因此只分析了病人單次的血漿sST2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