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3月8日,國內充電龍頭特來電的實際控股公司青島特銳德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擬將其控股子公司特來電分拆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實際早在2020年,特銳德就提到了未來將會把特來電單獨拆分并進行上市,爭取做“充電樁上市第一人”,如今兩年過去,特銳德終于為特來電明確了上市地點、形式等具體方案。
為了特來電的這次上市,控股股東特銳德早已多次增資擴股。目前,控股股東特銳德持有特來電77.71%的股份,于德翔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在準備的這段時間,于德翔又為特來電引入了國家電投、億緯鋰能、三峽集團等近十位重量級投資者,一切都是為了特來電的順利上市。
但與上市道路欣欣向榮不同的是,特來電在財政、口碑、產品甚至充電樁運營上都出現(xiàn)了相當大的問題,或許這次上市是特來電在面臨這些棘手問題時最無奈的選擇。
2014年,特銳德正式成立了特來電公司,公司業(yè)務主要分為智能制造和充電網兩大板塊,分別屬于輸配電設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在當時新能源行業(yè)發(fā)展還不明確的時候,特來電是國內第一批投身于充電樁建設的企業(yè)之一,稱之為新能源行業(yè)的元老不為過。
當時的特來電提前看到了未來對充電樁的需求,通過重資產的自產自建模式,直接避開了被國家電網統(tǒng)治的高速區(qū)域,在各類一二級城市快速鋪設。近些年逐漸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形成了如今隨處可見的特來電充電樁群,占據先機的特來電也得到了眾多投資者、消費者的青睞。
2016年,特來電獲得天使輪融資;2018年,特來電的充電量就突破10億度,也是國內首家突破10億度的運營商;2020年,特來電再次獲得鼎暉投資等增資,完成13.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這樣強大的資金支持下,據特來電官網顯示,目前特來電已經擁有263343個充電設施運營終端,覆蓋全國超350個城市,充電領域的知識產權超過870項。
根據特來電最新的財報來看,在公共充電領域,特來電運營充電樁25.23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數(shù)量15.15萬臺,市場份額為32.24%,排名全國第一;特來電2021年充電量超42億度,市場份額為38.34%,排名全國第一。截至2021年,特來電累計充電量超過110億度。
特來電的“盤子”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妥妥的行業(yè)老大。新能源行業(yè)的急速發(fā)展給上游的鋰礦、電池生產帶來了騰飛,但對下游的充電樁行業(yè)來說,它們的爭斗似乎剛剛開始。
在特來電成立之初,特銳德曾向媒體表示,特來電已經做好了三年不盈利的準備工作,可現(xiàn)在三年又三年,特來電依然未能實現(xiàn)盈利的目標。
根據特銳德公布的數(shù)據來看,特來電一直處于凈虧損的狀態(tài)。特來電2019年至2021年實現(xiàn)營收21.29億元、19.25億元和31.04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65億元、-2.69億元和-1.35億元,扣非累計虧損5.6億元。
在充電網業(yè)務上,特來電也面臨行業(yè)競爭加劇的問題。據西南證券統(tǒng)計,2021年充電樁運營數(shù)量超過1萬臺的公司升至13家,較2020年增加4家,新進入者使得行業(yè)價格戰(zhàn)日益激烈,偏偏充電樁的消費群體對品牌無感,往往是以價格與位置兩個因素來選擇充電樁。這讓本來分布范圍最廣的特來電優(yōu)勢越來越小,服務費更是不敢輕易上漲,充電網業(yè)務的毛利始終得不到突破。特來電人士曾向媒體表示:“服務費太便宜、充電太慢都是造成充電樁不盈利的原因?!?/p>
在產品制造原材料供應緊張、充電網業(yè)務毛利難突破的情況下,特來電還不得不面對政府補貼退坡的困境。在特銳德的非經常性損益中,大部分源于政府補貼,對比來看,三年特來電獲得的政府補貼有超2億元之高,要知道特來電的充電網業(yè)務總利潤不過6億元人民幣。
在業(yè)績說明會上,特來電公司董秘楊坤表示,去年公司增收不增利,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政府補貼減少影響所致,這些還要考慮到因為其所處行業(yè)的特點,公司業(yè)務合同的執(zhí)行周期及結算周期一般較長,資金周轉速度與運營效率低。
利潤表顯示,2021年特銳德年利息費用逾2.26億元,資金成本侵蝕大量利潤。此外,其2021年應收賬款原值60.38億元,壞賬準備金額高達7.04億元。如今的特來電本身業(yè)務賺錢能力弱、毛利低,壞賬多、周轉時間長,政府補貼退坡卻仍在繼續(xù),特來電盈利似乎已成奢望。
在最基礎的用戶體驗上,特來電也逐漸被消費者戲稱為“特來氣”。因為特來電鋪排站點早,范圍廣,覆蓋城市多,經常出現(xiàn)年久失修的狀況,這對于電動車主來說體驗非常糟糕,滿懷希望發(fā)現(xiàn)充不了電會讓消費者失去信心。
在我的附近就有一個特來電的充電樁,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該充電樁破敗不堪,也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上方的卡扣已經被破壞得只剩下了鐵片,這樣的充電設備很難讓人獲得安全感。比較有趣的是,與特來電充電樁一墻之隔的其他品牌充電站則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不僅管理井井有條,并且還有相應的擋雨罩,與特來電完全是兩幅光景。實際上兩者建設時間相差不到一年,這里足以看到特來電的維護能力。
在投訴網站上,因為特來電設備故障導致亂收費、無法拔槍、無法充電的投訴比比皆是。隨意打開一個特來電APP中終端較多的站點,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下面的評論中不是提醒管理問題就是提醒充電樁的問題,低星低分更是常態(tài)。
對于充電站來說,雖然用戶不會建立品牌黏性,但是他們會因多次的體驗不佳從而放棄掉某個品牌。這在一二線城市特別常見,畢竟這部分地區(qū)充電品牌選擇多、覆蓋率較高,往往一個區(qū)域有多個品牌可以選擇,特來電正在走向被電動車主拋棄的品牌行列。
不同于現(xiàn)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日趨穩(wěn)定,充電樁行業(yè)的發(fā)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其中必定會有一部分耳熟能詳?shù)钠放葡г跉q月的長河中。如果特來電繼續(xù)我行我素,不管質量與維護只要擴張,最終即使上市融資成功,也拯救不了盈利越來越難,忠實用戶越來越少的自己。D75A5F2A-68C5-46E4-9A46-B8D17F020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