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梁燕
兒童文學編輯。曾獲上海市期刊優(yōu)秀工作者、桂冠編輯等稱號,所編輯的圖書多次獲全國性大獎。發(fā)表童話、散文、評論文章若干,作品曾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首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銅獎、2017年度兒童文學“上海好作品”等獎項。
閱讀小說的意義何在?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在談論小說的價值時曾說:“小說起到了很好的交際作用。因為它,我們能進入別人的體內(nèi),用他們的眼睛去看世界。這是非常復雜而深刻的交流?!遍喿x兒童小說《土樓有奇跡》,正是這樣一次與客家男孩細仔交流的過程。
明確的兒童視角、舒緩的敘述調(diào)子、深刻的家國情懷……作者將厚重的歷史和歡喜的當下、頑皮的孩童和對成長的向往完美地結合了起來。她帶我們來到土樓,發(fā)現(xiàn)了土樓建筑智慧的獨特之美,了解了客家人的生活習俗,體味了傳統(tǒng)民俗喚起的一個孩子的擔當和責任意識。
敘述視角的選擇和運用,關系到藝術構思是巧妙還是拙劣,更決定了整篇小說表達的空間和情趣?!锻翗怯衅孥E》這篇小說選擇的是細仔的視角。作者站在一個八歲孩子的角度,書寫了他的所看、所聽、所想,書寫了他感知到的一切。處在“七歲八歲狗也嫌”階段的調(diào)皮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好奇心強,探索世界的欲望也更加強烈,所以這種視角的選擇,極大地拓寬了主題表現(xiàn)的空間。
作者心中滿懷愛意,用活潑的文字書寫了細仔“欺負”妹妹、用手電光當劍等一系列充滿童趣的行為,十分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同時,作者還將細仔“巡視”土樓時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細仔在學校里學到的領陸、領空、領水概念,讓他的“看護土樓”產(chǎn)生了三種形式:對土樓內(nèi)部“領陸”巡邏式地看護、對土樓周邊“領水”游戲式地看護、大霧天里對“領空”童話般地看護。三次看護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帶著兒童特有的心理特點。也正因為這樣的設定,讓“看護土樓”的過程既有趣味性又不失章法,同時還巧妙地把土樓的歷史、特征與相關聯(lián)的風土人情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樣的表達,是一種努力“和兒童站在一起,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以兒童的耳朵去聽,以兒童的眼睛去看,以兒童的心靈去體會”的書寫過程。
家國情懷是貫穿這篇小說的靈魂。兒童小說必然要寫到成長和變化,《土樓有奇跡》中除了土樓的奇跡外,還有一重“奇跡”就是主人公的成長。細仔六歲后就到鎮(zhèn)上去生活了,只有放假時才會回到老家。這一成長背景決定了他一開始是嫌棄土樓的。為了使主人公的情感轉變得自然,作者巧妙地設計出了一個情節(jié):細仔得到了扮“武將”的機會。武將是什么?家是什么?國是什么?一連串的問題逐漸呈現(xiàn)在細仔面前。在向父母和家婆詢問后,細仔的認知開始發(fā)生變化,他不再覺得扮演武將只是為了熱鬧好玩,而是開始思考怎么當好一個真正的武將。這樣的心理變化正是細仔成長蛻變的開始。他漸漸有了保衛(wèi)土樓、保衛(wèi)國家的責任感。主人公成長和變化的軌跡清晰、明確、自然,飽含著作家理想主義的情懷和希望。
兒童、成長、土樓、家國情懷……要將這些內(nèi)容糅合在一起,并且講得有條不紊,讓小說和諧完整,除了把握住兒童視角、捕捉到土樓的精神內(nèi)核外,準確運用語言和敘述調(diào)子也非常重要。
《土樓有奇跡》里有很多細節(jié)的描述,比如家婆給妹妹唱催眠曲的歌聲、王嬤嬤喊細仔拿碗盛菜的叫聲、雨聲、鞭炮聲、門軸轉動聲;還有陽光打在天井里留下的一地淡金、深廣天空的蔚藍、璀璨煙花的絢麗;以及土樓里里外外的風景、溫暖和煦的親情與鄰里之情……這些細節(jié),無一不在舒緩的敘述中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想象這些有聲音、有色彩、有溫度的場景,成為了閱讀中有滋有味的體驗,一定程度上幫助讀者完成了與主人公“復雜而深刻的交流”。這種交流,在每一個讀者心里都會是獨一無二的。
文化基因的傳承是時代的需要,《土樓有奇跡》以滿腔的熱情、理想主義的姿態(tài)樹立了民族精神之魄,書寫了愛國主義之魂,其兒童視角、家國情懷、敘述調(diào)子、講述技巧等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這些元素的合力,讓我們見證了土樓的奇跡、傳統(tǒng)文化的奇跡,帶給我們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不過,對于兒童小說來說,如果作者能少一些主觀灌輸?shù)钠惹?,更進一步地專注于兒童情趣和兒童心靈成長的探究與捕捉,也許作品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10237165-92E6-4296-A92A-22867F4D81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