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作為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擅長用通俗簡潔的語言描繪市井風光,抒寫羈旅行役之感想。他的詞作《雨霖鈴·寒蟬凄切》備受人們的喜愛。就連秦觀、周邦彥等作詞高手都自嘆弗如。接下來,筆者就以《雨霖鈴·寒蟬凄切》為例,分析一下柳永在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點。
一、善于營造氛圍
“寒蟬凄切”,詞人在詞作的開篇就帶領讀者走進了一個令人悲傷的情境。寒風中傳來悲哀凄切的蟬鳴聲。在這樣的情境中,一對即將分別的戀人在長亭邊四目相對。此時,一場秋雨剛停,黃昏也漸漸來臨……此處,作者并未描寫多少景致,似乎也沒有抒發(fā)什么情感,但細細品之,感覺無處不含情。因為情已經(jīng)融于了景中,景即是情。此景給人一種沉悶、壓抑之感,會讓人感受到臨別前情人之間的悲傷。即使面對美味佳肴,兩個人也沒有胃口。二人“無緒”,有的只是“不舍”。就在此刻,“蘭舟催發(fā)”,無論他們有多么的不忍、多么的不舍,都必須分開了。離別就在眼前,現(xiàn)實是如此的殘酷。他們能做的只有面對現(xiàn)實。即將分別的瞬間,他們“執(zhí)手相看”,有千言萬語,卻無從說起,也來不及訴說了?!澳笔嵌俗钫鎸嵉谋憩F(xiàn)。二人執(zhí)手相看,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停止。此景此景也最能打動人心。
然而,詞人依然不愿停下抒情的腳步。他繼續(xù)營造悲傷的氣氛?!澳钊トァ⑶Ю餆煵?,暮靄沉沉楚天闊”,這是作者想象的場景,是對前一個畫面的延伸,是虛寫的內(nèi)容。不過因為加了這個“念”字,使得這轉(zhuǎn)折變得合理了。是啊,想想離別之后的路途該會有多么的遙遠。越走越遠,最終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扒Ю餆煵?,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景象該是多么的凄涼啊!這里寫的既是景,也是情。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無不帶著著濃濃的愁緒。
詞人非常善于營造氛圍,增強了詞作的藝術(shù)感染力。
二、長于抒情
詞人長于抒情,其筆觸能夠直抵讀者的心靈深處。這與他的特殊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柳永雖出身于仕宦之家,卻迷戀湖光山色,時時沉醉于吟詩聽曲的浪漫生活中。這就使得他對處于社會底層的女性的生活頗為熟悉。后來,他數(shù)次參加科舉考試,皆名落孫山,又過了一段漂泊的生活,備嘗生活的苦澀?!胺寄陦褮q,離多歡少”是他最切身的感受。
在《雨霖鈴·寒蟬凄切》的下片,詞人用“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呈現(xiàn)出戀人別后的孤獨與凄涼?!按巳ソ?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想著自己孤身一人,即使面對良辰好景,又有什么用呢?想象的畫面一個接著一個出現(xiàn),層層推進,步步延伸,讓情感得以抒發(fā)。“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作結(jié),韻味無窮,引人深思。
在詞作中,詞人寫一對戀人即將分別的場景,借助想象將“景語”轉(zhuǎn)換為了“情語”,非常巧妙。
三、精于用詞
離別之際,將分之時,一腔柔情,無法訴說。詞人并未直接描寫二人有多么的難舍難分,而是借“執(zhí)手相看”的動作含蓄地表達了他們的不舍之情?!澳睢弊职堰@情感拉得更長了,并使之在“千里煙波”中得以延續(xù),在“暮靄沉沉”中得以強化。作者用魔幻的筆法極力渲染了離愁別緒,讓人不由得為之感動。這里的“去去”二字也非常的巧妙?!叭トァ睒O具表現(xiàn)力,把那種被迫離別、不愿走卻不能不走的無奈之情傳遞了出來。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的“更”字也非常耐人尋味。它既是對上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延伸(畢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每個人都會與親人、朋友或愛人分離),又是對情感的強化(雖然人總會與親人、朋友或愛人分離,但是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自己明明承受了更多的痛苦)。詞人特意點明了此時的季節(jié)為“冷落清秋節(jié)”,使離情更甚于平時。
南宋藏書家陳振孫在評價柳永時說:“(其)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于羈旅行役?!标愅㈧陶f:“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倍说脑u價都非常的中肯。在閱讀柳永的詞作時,我們完全不必糾結(jié)其格調(diào)的高下、主題的深刻,而應著重學習詞人營造氛圍、抒寫情感、用詞煉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