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勇 黃 燦 萬美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常見病,以長期反復發(fā)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為主要表現(xiàn),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是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可誘發(fā)全身炎癥反應,致使病情進展加速,甚至發(fā)展為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1]。臨床針對AECOPD主要采取抗感染、化痰、解痙平喘等治療,可迅速緩解臨床癥狀,但長期應用存在耐藥性問題,影響治療效果。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臨床上廣泛開展,在此病的治療上取得不錯的成效。中醫(yī)認為AECOPD是在本虛的基礎上感受外邪,導致肺氣壅滯所致,治療應施以益氣固表之法[2,3]?!毒吭健分兴涊d的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之效。鑒于此,本研究探討AECOPD患者應用玉屏風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5月—2020年12月?lián)嶂菔兄嗅t(yī)院收治的84例AECOPD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5.12±3.49)歲;COPD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15±2.03)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5.14±3.50)歲;COPD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13±1.99)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4]西醫(yī)診斷標準:呼吸困難、胸悶、咳痰、喘息癥狀超過正常的日間變異,需修改原有治療方案;支氣管擴張試驗為陰性;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占預計值>30%。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肺氣虧虛的診斷標準:病久咳聲低微,咳痰清稀色白,咳而伴喘,自汗畏寒,神倦乏力,氣短胸悶;苔白,舌淡嫩,脈弱。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意識清晰,依從性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長期使用抗組胺、糖皮質激素藥物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其他肺部疾病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抗感染、化痰、支氣管擴張,具體措施:低流量(2~3 L/min)吸氧;靜滴莫西沙星注射液(北大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431),0.4 g/次,1次/d;靜滴鹽酸氨溴索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國藥準字J20140032),30 g/次,2次/d;靜滴多索茶堿注射液(ABC Farmaceutici SPA,國藥準字 H20170323),0.3 g/次,1次/d;同時霧化吸入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SCS Boehringer Ingelheim Comm.V,國藥準字 H20150173),2.5 ml/次,2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玉屏風散加減治療。方藥組成:白術100 g,黃芪、防風各50 g,丹參、連翹、生甘草各40 g,山豆根30 g。由撫州市中醫(yī)院加工制成膠囊,0.5 g/粒,3 g/次,2次/d。2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
1.4.2 觀察指標①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檢測白細胞介素-8(IL-8)和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檢測方法為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②肺功能:采用HI-101肺功能儀(北京裕天醫(yī)療技術生產)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測量最大肺活量(FVC)、FEV1,并計算FEV1/FVC。③不良發(fā)應:惡心嘔吐、腹瀉等。
1.4.3 療效判斷標準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70%,癥狀、體征顯著減輕,但未恢復至急性發(fā)作前水平為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為30%~69%,癥狀、體征有所減輕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患者所有中醫(yī)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1、2、3分,各項癥狀積分相加。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10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炎癥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指標2組患者治療后IL-8、IL-17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F(xiàn)EV1、FVC、FEV1/FVC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指標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2組患者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中醫(yī)學將AECOPD歸屬于“咳嗽”“肺脹”等范疇,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為肺、腎、脾虛為主,標實為痰飲、外邪、瘀血[6]。從中醫(yī)角度分析,AECOPD主要是由于肺氣虛衛(wèi)外功能較弱,六淫之邪乘虛入肺,導致肺失宣降,衛(wèi)外不固,氣不布津,積而為痰。中醫(yī)認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病日久,腎氣耗損,腎虛則不納氣,故出現(xiàn)氣喘等癥狀;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肺虛可引起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功能,致痰濁內生,出現(xiàn)咳痰等癥狀[7,8]。肺、腎、脾三者俱虛,損傷正氣,氣虛則無法推動血運,而致血瘀。痰飲、外邪、瘀血三者相互搏結,阻塞氣道,以致肺氣壅滯,不能斂降。本著中醫(yī)“急則治標”的原則,治療的關鍵在于宣降肺氣平喘、清熱滌痰活血[9]。
AECOPD的氣道慢性炎癥是由復雜的炎性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相互調節(jié)、誘導所致,IL-8、IL-17在COPD氣道炎癥反應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0]。IL-8在COPD中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是激活、募集T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以擴大炎癥反應;IL-17可促進C2X2C趨化因子釋放,在呼吸道募集中性粒細胞,參與呼吸道炎癥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IL-8、IL-17水平低于對照組,F(xiàn)EV1、FVC、FEV1/FVC水平高于對照組,2組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明AECOPD患者應用玉屏風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效果確切,可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且安全可靠。玉屏風散中白術健脾益氣;黃芪益氣固表;防風祛風解表;丹參活血祛瘀;連翹、山豆根清熱解毒;生甘草祛痰止咳、益氣補中、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止咳化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益氣固表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生甘草能夠促進呼吸道黏膜排泌功能,并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丹參抑制中細粒細胞聚集,減輕炎癥反應;連翹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等作用[11,12]。
綜上所述,在AECOPD患者中應用玉屏風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效果確切,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