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成都基準方中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從2016 年~2019 年期間,政府先后發(fā)布了多部關于BIM的標準。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在《2016-2020年建筑業(yè)信息化發(fā)展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筑業(yè)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規(guī)范了BIM發(fā)展的行業(yè)標準。
在政府的倡導和市場推動下,BIM發(fā)展經歷了多個階段,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至今BIM未能大規(guī)模使用,其中與其發(fā)展特點息息相關。
BIM在發(fā)展過程中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BIM 應用于設計復核階段;第二階段是BIM 正向設計初步探索階段;第三階段是多方向BIM 設計應用階段。
第一階段是BIM 應用于翻模階段,這一階段主要為BIM 在設計項目中應用的起步階段,主要用于施工圖完成后,對施工圖紙進行翻模,尤其針對電氣、給排水和暖通專業(yè)的管線,進行二次深化設計,以解決施工階段的設備管線打架交叉等問題,如圖1所示。在BIM軟件應用時代,BIM整體參數(shù)模型由各專業(yè)的BIM模型整合而來,作為統(tǒng)籌信息的平臺消除了空間碰撞等情況,且其對于設計變更具有全局更新的特性,方便了建設項目的整體協(xié)調運作[1]。
圖1 翻模復核管線碰撞等問題
第二階段是BIM應用在設計上的正向設計,因為BIM能實線三維模型可視化的特點,因此應用在設計階段就可以實現(xiàn)復核校審的工作。該階段的應用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常規(guī)施工圖設計過程中,BIM翻模工作提前介入建模,復核中發(fā)現(xiàn)錯、漏、碰、缺等問題時可以直接反饋至設計端,起到校審的作用,如圖2所示;第二種是利用BIM軟件的出圖功能,直接利用BIM軟件進行施工圖設計和出圖,如圖3所示。由于多數(shù)BIM軟件為國外軟件,因此,應用中較為難直接適應于國內設計制圖習慣、出圖標準等,不能直接應用,因此,利用BIM出圖的形式五花八門,不同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的標準均不統(tǒng)一。
圖2 BIM翻模復核凈高反饋至設計
圖3 BIM正向設計通過模型出二維圖紙
第三階段是針對BIM發(fā)展的成果及上一階段的問題進行BIM正向設計的轉型。集合原BIM特點進行模塊封裝設計、正向設計、利用BIM進行算量等工作。這一階段BIM 的應用有了一定程度的收緊,但是應用面較為寬闊,且以小范圍試點探索和研發(fā)為主,可能為后續(xù)的大規(guī)模應用做一定的積淀。BIM 技術除了集成了詳盡數(shù)字化信息的工程數(shù)據(jù)模型外,還是一種可以應用于設計、建造、管理的數(shù)字化方法[2]。因此,BIM可能向集成化和多元化發(fā)展。
BIM 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BIM 存在自身的短板,例如BIM較常規(guī)設計投入較大,項目周期較長,且短期內很難看出BIM應用的優(yōu)勢,因此,建設單位對BIM設計的支持力度不夠,不愿意增加BIM 的成本投入,BIM 的價值難以得到最大的體現(xiàn)。但是BIM在設計中依然具有巨大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提升設計質量、數(shù)據(jù)集成、全生命周期、圍繞高效、成本控制、全過程設計管理中。同時,也因為缺乏BIM人才,導致軟件設定慢及設計管理復雜以及缺乏行業(yè)標準等問題,阻礙了正向設計的快速發(fā)展。那么,BIM 在設計中的應用探索,可從如下方面進行:正向設計體系建立、模塊化設計的應用以及其他(例如成本算量)等方面。
正向設計體系中正向設計是一種設計方法、模式,具體指的是設計過程中應用BIM軟件完全取代二維設計工具的設計模式,主要利用BIM軟件可出圖的特點,將三維模型與二維圖紙相結合。正向設計出圖范圍也非全部,例如建筑專業(yè)出圖范圍如表1 所示,其他專業(yè)在原有的出圖技術路線基礎上,根據(jù)項目情況也會做出相應調整。
表1 建筑專業(yè)正向設計出圖范圍
模塊化設計具體指的是將企業(yè)標準化成果、標準戶型、基礎模塊等固化成為原型模型,通過BIM平臺推廣應用到具體項目,該種模式主要運用了BIM 模型可重復利用性。模塊化、預制、預裝配、數(shù)字模具生產、4D虛擬建造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都是數(shù)字化模塊建造理論中的核心概念[3]。模塊封裝可以加快正向設計進程,但不是必要前提。
除了以上兩個方面BIM 在設計中的應用探索,實際上,BIM 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以涵蓋整個建筑工程生命周期[4],例如進行了一些成本算量方面的一些工作。其研究的思路大致為,模型交付之前,通過與成本算量進行對比,通過修改模型,進行適量的修改,將成本算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然后反向確定模型標準以及算量的標準。這種思路與純粹的依靠模型來直接導出成本清單不同,后者是希望通過模型的足夠精細,模型信息足夠精準,達到通過模型的構件統(tǒng)計成本的目的。這樣的工作對于設計來說是繁瑣的,不具有設計特點。而前者控制成本是不明顯增加工作量的基礎上,控制一定的成本誤差比例,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在實際項目中主要針對鋼筋混凝土、建筑構件、外墻涂料和安裝等進行算量工作。
2.1.1 案例分析
以某商業(yè)綜合體項目為例,項目地上局部四層,地下局部兩層,總面積12 萬m2,見圖4。該項目為正向設計試點項目,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干擾,第一個是方案調整的擾動,例如屋面的仿古建筑,見圖5。內裝的中庭洞口等等遲遲不能定案,方案的反復對于正向設計的工作量內容增加很多;第二是項目需要進行構件掛接,需要將模型族掛接在項目平臺上,如圖6;第三是模型精細度和二維圖紙表達的沖突,就是對于模型精度的要求是高于二維表達的,例如樓梯的抹灰、扶梯的上下關系等,見圖7。
圖4 項目效果圖
圖5 屋頂仿古建筑造型
圖6 BIM模型構件量大影響掛接
圖7 模型精度與圖紙表達深度不一致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如下解決措施:一是對于計劃的管理,一定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若有延遲則需要進行風險報備及應對措施;二是提前梳理新增的構件,提供新增構件的清單,以便后面能夠順利地入庫;三是圖紙精細度,務必充分認識模型精度和二維表達的差異,提前考慮;最后,針對管綜的鏈接方式,避免過多的拆分出現(xiàn)多余的族類型。
2.1.2 經驗及啟發(fā)
通過這個試點項目,可以總結出如下經驗和啟發(fā):一是要做好圖模一致,正向設計若做不到,那么項目就是失敗的,不能促進BIM正向設計的發(fā)展;二是計劃的管理,務必做好預判和時間的緩沖,提前做好風險報備和應對措施,尤其控制好修改內容,修改對于正向設計的工作量增加十分巨大;三是構件入庫,控制好兩次入庫的時間,會節(jié)省后面大量的掛接時間。
2.2.1 案例分析
針對模塊化BIM 設計我們以某住宅項目為例,模塊化封裝設計也是專門針對住宅的。簡單來說,模塊化BIM設計是根據(jù)一個實際項目的施工圖進行BIM模型的建立,做一個母版標準,圖紙/模型和信息都在里面,后面的實際項目中就直接套用這個模板的模型,見圖8。在這個住宅項目中,通過封裝模型,也拆分出了模塊,例如門廳、主臥、廚房、衛(wèi)生間和核心筒模塊的應用,通過對封裝模型尺寸、布局和點位的分析,來處理模型,針對尺寸、點位等參數(shù)的變化進行調整,然后應用到現(xiàn)在的項目中,見圖9。可以看出,模塊化BIM 設計的重點,就是模塊的參數(shù)調整,在這個項目中,僅對衛(wèi)生間和廚房在尺寸和點位有一點點微調,核心筒等是直接利用,得到了最終的BIM模型。
圖8 住宅項目模塊化BIM設計過程
圖9 住宅項目模塊化BIM設計過程
2.2.2 經驗及啟發(fā)
模塊化BIM 設計在項目實踐中,應充分運用BIM標準化的特點和優(yōu)勢,并將其特點與住宅的標準戶型相結合,確不失為BIM 的一個有效發(fā)展方向。同理可知,模塊化BIM 設計可以應用在酒店設計、宿舍、醫(yī)院住院部等項目設計中。模塊化BIM設計在后續(xù)的發(fā)展方向是制定建模標準,合理的模塊文件拆分、模塊集的應用以及在模塊拆分前對于二維圖紙的反復校審和完善。
BIM在設計中的應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才達到現(xiàn)在的高度,雖然過程坎坷,且現(xiàn)在仍然不具備大規(guī)模使用和推廣的條件。但是,BIM的優(yōu)勢以及能夠在設計中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念毋庸置疑,因此BIM 在后續(xù)的發(fā)展前景十分可觀。
BIM在設計方面的應用,直接應用在設計仍然以設計出圖為主,再以后的發(fā)展可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是企業(yè)定制,出圖標準固化、企業(yè)標準封裝、效率工具延展方面均可以針對不同企業(yè)的定制;第二,輕量化平臺應用指導施工,利用BIM 模型的可視性進行三維立體施工規(guī)劃,可以通過合作資源建立(例如瑞斯圖平臺),提高施工模型使用的機會;第三、深化設計的應用,例如鋁模深化設計的應用,BIM 指導鋁模深化設計,減少鋁模深化圖紙錯誤和返工;第四是VR 體驗,第一視角置身于項目中,提前感知項目實際建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