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峰
【摘要】與二次函數(shù)相關的認知是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的重要內(nèi)容,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更是各市區(qū)中考中常見的壓軸題.這類綜合性題目主要考查學生的數(shù)學建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通過題目的操練學生能有效地將零落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能力.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對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的研究能幫助學生挖掘題目中隱含的問題的本質(zhì),提升他們的解題技巧,進而進入二次函數(shù)的“心臟”.
【關鍵詞】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解題技巧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的一些解題技巧能開闊他們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他們的數(shù)學素養(yǎng).當學生能將二次函數(shù)中建構的圖形遷移到平時積累的模型中,在生題中找尋舊題,在多次發(fā)散與聯(lián)想中生成思路,那么他們就形成一定的解題技巧,進而在具體解題時如囊中探物.
1 與最值、定值相關的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的解題技巧
在解決與最值、定值相關的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時,教師先要讓學生復習初中階段有關線段最值的問題.就是通過簡單的圖形展示讓他們說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在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求第三邊的最小值;還有綜合一點的,就是利用二次函數(shù)及其自變量取值范圍來求最值.
例1 已知拋物線C:y=ax2-2ax+c經(jīng)過點C(1,2),與x軸交于A(-1,0)、B兩點,如圖1所示.
(1)求拋物線C的解析式;
(2)直線y=34x交拋物線C于S、T兩點,M為拋物線C上A、T之間的動點,過M點作ME⊥x軸于點E,MF⊥ST于點F,求ME+MF的最大值;
(3)如圖2,平移拋物線C的頂點到原點得拋物線C1,直線l:y=kx-2k-4交拋物線C1于P、Q兩點,在拋物線C1上存在一個定點D,使∠PDQ=90°,求點D的坐標.
對于第1問,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即可得出結論y=-12x2+x+32.
對于第2問,教師先讓學生討論,他們認為先要確定出ME,MF與t的關系,再建立ME+MF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他們設直線OT交ME于G,設M(t,-12t2+t+32),則ME=-12t2+t+32,G(t,34t),OG=54t,MG=-12t2+14t+32,sin∠OGE=sin∠MGF=45,MF=45MG=-25t2+15t+65,ME+MF=-910t2+65t+2710=-910(t-23)2+3110,
由y=34xy=x22+x+32得x1=-32x2=3,所以xS=-32,xT=3,且-32<32<3,且a<0,當t=23時,ME+MF的最大值為3110.對于第3問,如圖2所示:過D作E′F′∥x軸,作PE′⊥E′F′于E′,QF′⊥E′F′于F′,設D(a,b),P(x1,y1),Q(x2,y2),列方程組 y=kx-2k-4y=-12x2,得x2+2kx-4k-8=0進而求得x1+x2=-2k,x1x2=-4k-8.由題目中的平移條件,推出△PE′D∽△DF′Q,進而得,DE′·DF′=PE′·QF′,即,(a-x1)(x2-a)=(b-y1)(b-y2),所以,b=-12a2,y1=-12x21,y2=-12x22,最終求得(a+2)(a-2)-2k(a+2)=0.因為k為任意實數(shù),所以a+2=0,a=-2,b=-2,最終D(-2,-2).
2 與幾何動點相關的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的解題技巧
動點問題可分為三個類型,動點問題、動線問題、動形問題,就動點問題而言,又可以分為單動點和雙動點.教師要讓學生在“動”中求“靜”, 進而化“動”為“靜”,把想知道的“量”用常量或含自變量的關系式表示出來.
例2 拋物線y=-x2+bx+c交x軸于點A(-4,0)和點B,交y軸于點C(0,4),如圖3所示.
(1)求拋物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2)設點Q是線段AC上的一動點,作DQ⊥x軸,交拋物線于點D,當△ADC面積有最大值時,在拋物線對稱軸上找一點M,使DM+AM的值最小,求出此時M的坐標.
(3)點Q在直線AC上的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點Q,使△BQC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寫出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對于第1問,學生可以用待定系數(shù)法可求出拋物線解析式.學生由二次函數(shù)y=-x2+bx+c的圖象交x軸于點A(-4,0)和點B,交y軸于點C(0,4),就能列出式子
-16-4b+c=0
c=4,進而解得b=-3
c=4,所以二次函數(shù)的表達式為y=-x2-3x+4.對于第2問,教師先是引導學生分析解決這一問的要點是什么,學生發(fā)現(xiàn)要先求出直線AC的解析式,進而就可以求得由m表示的三角形ADC的面積.接著教師引導他們分析如何求得m的值.學生想到要先求D點坐標,這個由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可求出.教師提醒學生可再求出關于對稱軸的對稱點的坐標D1,求出直線AD1的解析式,進而求出M點的坐標.對于第3問,教師先是讓學生設出Q點的坐標,然后指導他們就CQ=BQ,BC=BQ、BC=CQ這三種情況進而討論,從而求解.學生先是設Q(a,a+4),因為C(0,4),B(1,0),所以CQ2=a2+a2=2a2,BQ2=(a-1)2+(a+4)2,BC2=42+12=17.第一種情況,當CQ=BQ時,a2+a2=(a-1)2+(a+4)2,即6a+17=0,解得a=-176,所以Q(-176,76).第二種情況,當BC=BQ時,17=(a-1)2+(a+4)2,整理得2a2+6a=0,解得a=-3或a=0(不合題意舍去),所以Q(-3,1).第三種情況,當BC=CQ時,2a2=1+16,整理得2a2=17,解得a=±342
,所以Q(342,4+342)或(-342,4342).綜上所述,點Q的坐標為Q(342,4+342)或(342,4-342)或(-3,1)或(-176,76).可見基于幾何動點相關的二次函數(shù)綜合性題目需要學生掌握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的解析式的能力;需要他們能夠熟悉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需要他們能夠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同時還需要他們學會運用分類討論思想和方程思想方法.教師需要在指導技巧的過程中不斷地培養(yǎng)他們這方面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許翠莉,王師森,于彬.“三會”視角下“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1)”.教學實錄及評析[J].數(shù)學教學通訊. 2021,(29).
[2]王亞莉.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數(shù)學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策略與實踐——以“二次函數(shù)的概念”教學為例[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