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
江南梅雨季,大小朋友山間小聚。
夜觀流螢,時空靜美。
記錄之。
—題記
雨后夏夜,在山間,我們一起去看螢火蟲。
離開燈火通明的白色房子,拐個彎,款款走到夜的深處。燈光在身后漸次疏離,墨色在眼前逐漸加深,眼睛經(jīng)過短暫幾秒的適應(yīng),方感知出夜色中物的形態(tài),有了一些方向感。
柏油小路沿著山的脈絡(luò)蜿蜒向前,一面是低矮的叢林密布的山坡,另一面臨近水塘,高的樹叢,矮的灌木,地面的野草,錯落有致相互重疊,辨不清形狀。正值繁盛時期的植被,將這條不甚寬闊的小路包裹起來,形成天然的隱秘的隧道。在這了無星月的夜晚,黢黑,深沉,不見輪廓與盡頭。只覺得,這不知起止于何處的隧道,提供了一段有趣、神秘而充滿探險意味的旅程。
關(guān)閉了手機光源,四周徹底沉入濃稠的墨黑之中。此時,樹叢間,突然閃出米粒般大小的暖黃色的光,一盞,接著一盞,高高低低,明明滅滅?!拔灮鹣x—螢火蟲—”孩子們歡呼起來,且不顧深深淺淺的水坑,撒歡兒一般去追逐那點點暖光。
在山坡上高大的樹冠當中,它們忽閃忽閃,孤獨明亮,像是天邊的星子與同伴走散。在水塘邊低矮的灌木之間,光源仿佛更多一些,三三兩兩或聚成一團,同時亮起的那一刻,倏忽照亮周圍植物原本的顏色和質(zhì)地,雖是一瞬,卻分明帶來“囊螢映雪”的觸動。再有幾只小家伙,偏離路線不慎落入水坑,大一點兒的孩子輕輕把它們從水中打撈起來,停歇在手背,待它翅膀晾干,分離,撲飛而去,在眼前劃出一道流星的曲線……不遠處,村莊的輪廓隱去,柔和的燈光在霧氣中氤氳彌漫,似有一層面紗籠罩,朦朧美麗;夜氣微涼濕潤,蛙聲此起彼伏;雨水經(jīng)由樹葉落下,在腳畔濺起一陣清涼,滴答聲遠近交錯悅耳動聽……
這一幕幕,如夢似幻,美得迷離??鞓犯胁挥傻貜男牡咨v而起,那種自在開闊、無所顧忌的快樂,來自記憶深處,源于最真實的童年經(jīng)驗。
我想,眼前這些生長于城市的孩子們,大多還未曾有過這般切近觀察螢火蟲的體驗吧。山野和鄉(xiāng)村,于他們而言是偶爾拜訪和停留的名詞。掩映在自然山水畫卷中的獨門小院,掛在枝頭搖搖欲墜的鮮紅果子,石子路上昂首闊步巡著邏、散著步的紅冠將軍,以及晚歸途中如同黑色幕布迅速垂落的漆黑與安寧……這一切,新奇又陌生,孩子們躍躍欲試,卻常常怯然。
有趣的是,此刻幽黑之中微微閃爍的小小昆蟲,竟讓他們放下了戒備。忘卻夜路之黑,無視已經(jīng)開始飄落的雨星,和一直以來非常害怕的雨天會出現(xiàn)在路上的青蛙,果斷松開我們的手,輕快地奔跑在幽暗的隧道里。帶著無邊的快樂去尋覓小小光源,與它們超近距離接觸,對話,將書本或課堂上所接受的知識進行觀照與定位—無論是小小孩兒激動唱起的《蟲兒飛》,還是大小孩兒不經(jīng)意念出的“輕羅小扇撲流螢”,都讓人欣喜地意識到,這一段有趣的自然探險之旅,又何嘗不是一次詩意的對照與狂歡呢。
當流螢在夏夜翩然起舞,當我們沉浸其間,夜色如水,靜謐安然,彼此相伴。時光棲息之所,如此令人動容。
將來,孩子們未必能夠清晰地記得這個夏夜的每幀細節(jié),但與父母和小伙伴相攜前去探索的經(jīng)歷,親近自然的快樂,純粹釋放的快樂,將深深留存在心底,歷久彌新。同其他所有美妙的經(jīng)歷一樣,隨時間醞釀,積蓄為一種能量—詩意棲居,感知美好,獲取歡樂。在未來漫長而遙不可知的歲月里,不論何種境遇,皆不失去創(chuàng)造美好和感知快樂的能力。
暮色深沉,而流螢不滅。
“小小流螢,在樹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碧└隊栠@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