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土爾扈特部東歸與構(gòu)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guān)系探析

        2022-05-30 15:19:58高娃劉壯
        新聞論壇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土爾扈特

        高娃 劉壯

        【內(nèi)容提要】土爾扈特蒙古族的東歸精神是土爾扈特人民在東歸的歷史背景下與中華多元一體民族共同體之間逐步形成、凝練與發(fā)展起來的,為大多數(shù)民族成員所接受和認同的價值取向與思想理念的總和,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與思想情感的集中表達。東歸精神在政治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三個層面對中華民族認同的過程中,不斷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時代,為更好地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弘揚東歸精神的當代價值更是題中之義。

        【關(guān)鍵詞】東歸精神? 土爾扈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2021年8月28日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雹龠@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到了綱領(lǐng)的地位,為新時代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方向以及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上多次強調(diào)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土爾扈特部東歸250周年。2021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承德博物館時,專程參觀了《望長城內(nèi)外——清盛世民族團結(jié)實錄》展覽。面對一幅土爾扈特部萬里東歸的示意圖,他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土爾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終還是義無反顧要回到祖國,這真正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影響力和向心力。”②國家領(lǐng)導人認為土爾扈特部東歸與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目前學術(shù)界對于土爾扈特東歸的研究還是主要集中在歷史層面,有學者從清政府對土爾扈特東歸后的安置問題入手進行了研究。趙毅③、林航、喬美玲④等學者依托滿文檔案并結(jié)合其他材料,梳理了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的具體安置舉措,探討了清政府通過何種手段來加強對東歸土爾扈特部的管理。另一方面就是清政府對土爾扈特東歸后的管理方面的研究。趙毅⑤、平平⑥等學者以實例進行分析清政府對于土爾扈特的司法管理體系,從法律適用方面考察清政府對于邊疆民族的管理。從土爾扈特東歸原因進行分析也是土爾扈特東歸研究的重要方面,于潔茹主要從文化的因素出發(fā),對土爾扈特東歸的原因進行分析,文化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土爾扈特對清朝滿族文化的認可以及土爾扈特與衛(wèi)拉特蒙古族之間的民族歷史記憶和宗教信仰上的認同這三個方面。⑦馬國鋌、牛海楨認為清政府與土爾扈特部之間的聯(lián)系是東歸的重要因素。⑧裴杰生認為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對于促進土爾扈特東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⑨但是目前尚未見到土爾扈特東歸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統(tǒng)的研究。

        一、土爾扈特東歸與東歸精神的形成

        (一)土爾扈特東歸歷史記憶

        土爾扈特部是我國西北衛(wèi)拉特蒙古族四部之一,土爾扈特部于17世紀30年代西遷伏爾加河流域游牧,西遷原因有“人口劇增,草場緊張說”“衛(wèi)拉特四部內(nèi)部矛盾說”“躲避戰(zhàn)亂說”等諸多說法,我國史學界比較主流的說法是內(nèi)部沖突說。明朝末期,“準噶爾酋巴圖爾琿臺吉者,游牧阿爾泰,恃其強,侮諸衛(wèi)拉特”⑩,較小的王公和部落被準噶爾巴圖爾軍琿臺吉征服。據(jù)何秋濤《朔方備乘》卷三十八《紀事始末》記載:1615年巴圖爾琿臺吉曾與和鄂爾勒克發(fā)生沖突。為躲避衛(wèi)拉特蒙古各族之間的戰(zhàn)爭,明崇禎元年(1628年),土爾扈特部以及部分和碩特、杜爾伯特部眾在和鄂爾勒克的帶領(lǐng)下,帶領(lǐng)著約20萬人、5萬頂帳篷離開了塔爾巴哈臺,被迫西遷至伏爾加河一帶進行游牧生活。11當時的伏爾加河下游草原,本是諾蓋人遷徙后遺留的棄地,當時的俄國勢力還沒有延伸到這里,因此當土爾扈特部來到伏爾加草原時,如入無人之境。土爾扈特在遷移到這里后依然保持傳統(tǒng)游牧文化,大力發(fā)展畜牧業(yè),經(jīng)過和鄂爾勒克祖孫幾代人的努力,建立了強大的土爾扈特汗國,土爾扈特人的游牧范圍西至頓河,東至恩巴河,北至薩拉托夫,南至里海北岸的廣大地區(qū)。12阿玉奇執(zhí)政期間的牲畜數(shù)量已由書庫爾岱青時期的200多萬頭增加到300多萬頭。

        但當時的沙俄政府正在積極地對外擴張,在征服了喀山汗國、阿斯特罕汗國之后,轉(zhuǎn)向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落進行侵略擴張。在軍事戰(zhàn)爭上,由于對外擴張的需要,俄國對土爾扈特無休止地征兵,強迫土爾扈特部為其作戰(zhàn),阿玉奇時期土爾扈特人連年不斷地參加俄國對外戰(zhàn)爭,土爾扈特部死傷慘重,嚴重削弱了汗國的實力。渥巴錫執(zhí)政時期,也是沙俄的葉卡特琳娜二世統(tǒng)治時期。沙俄更加瘋狂地侵略擴張,不斷用高壓手段對土爾扈特人民進行征兵、增稅。在渥巴錫執(zhí)政的10年間,沙俄向土爾扈特部征兵達32次、征畜56次,戰(zhàn)死的土爾扈特人達8萬余人,部落的經(jīng)濟到達崩潰的邊緣。在政治政策上,沙俄政府試圖通過改組扎爾固實現(xiàn)對汗國的控制。按照土爾扈特部的傳統(tǒng),扎爾固齊13由汗王任命,但沙俄卻頒布新的扎爾固會議條例,規(guī)定扎爾固的任命必須由沙俄審批之后才有效。14沙俄通過一系列對土爾扈特內(nèi)部的改組措施,大大分減汗王的權(quán)利,使得原本作為穩(wěn)定汗王政權(quán)的扎爾固,變成了受沙俄指使與汗王相抗衡的機構(gòu)。更重要的是,在土爾扈特部汗位更替中,沙俄通過扶植已經(jīng)改信東正教的土爾扈特蒙古貴族敦杜克夫家族,試圖重構(gòu)土爾扈特政權(quán),實現(xiàn)對土爾扈特人的徹底統(tǒng)治。這一計劃雖然在土爾扈特汗國人民的反對中以失敗結(jié)束,但這一做法嚴重損害了土爾扈特人的民族自尊心,也更加使土爾扈特人感到深刻的民族危機,加速了其擺脫沙俄統(tǒng)治和干涉的決心。在宗教文化上,土爾扈特人信仰藏傳佛教,但俄國人信仰的是東正教,俄國政府強行使土爾扈特人改變宗教信仰,計劃從宗教文化上分化瓦解土爾扈特人,禁止土爾扈特部收留信仰東正教和受過東正教洗禮的人,這一部分人只容許俄國收留,并且每人發(fā)30盧布進行獎勵。此舉直接將土爾扈特人與沙俄的矛盾推向頂峰。15在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1771年,土爾扈特人民在首領(lǐng)渥巴錫為核心的領(lǐng)導集團精心策劃下踏上了重返祖國的征程。土爾扈特部沖破沙俄軍隊重重的追趕攔截,歷經(jīng)艱難困苦終于回到祖國。1771年7月27日,清軍總管伊昌阿、碩通在伊犁河畔會見了剛剛踏上故土的渥巴錫,至此,歷時8個月的東歸以勝利結(jié)束。但一路損失嚴重,英國作家德昆賽在他的著作《韃靼人的反叛》一書中曾這樣評價:“從有最早的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yè)能像上個世紀后半期一個主要韃靼民族(指土爾扈特人)跨越亞洲草原向東遷逃那樣轟動于世、那樣令人激動的了。”16

        (二)何為土爾扈特東歸精神

        “精神”包含三個層面的意義:首先,精神在生理意義上是指人的精元、活力,是人類在自然生產(chǎn)活動中的最原始的意識和最初的思想活動。其次,當突破生理意義上的精神便到達了哲學意義上的“精神”,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系中,精神是指與物質(zhì)相對立的人的所有意識和思維活動的總稱。17在第三個層面的“精神”是指文化層面的精神,是一種具有內(nèi)生動力,具有現(xiàn)實的觀念性與客觀的抽象性的概念,等同于一種“價值觀、信念、理念”。這種精神又表現(xiàn)為一種自覺、自由的集體意識,這種意識超越了身體的束縛,超越了個人與時代,同時也超越了族群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成了諸如“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武術(shù)精神”等。18

        本文研究的土爾扈特東歸精神,就是指“精神”的第三個層面的含義,在這個層面“精神”已經(jīng)不是哲學意義上對于精神與身體的探究,已經(jīng)升華為一種自覺的意識,并且有內(nèi)在的動力將精神轉(zhuǎn)化為一種積極的行為。土爾扈特東歸精神是一種文化層面的精神,我們可以把東歸精神理解為是土爾扈特人民在東歸的歷史背景下與中華多元一體民族共同體之間逐步形成、凝練與發(fā)展起來的,為大多數(shù)民族成員所接受和認同的價值取向與思想理念的總和,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與思想情感的集中表達。19

        最早提出東歸精神的是瑪?shù)蔓愅?,通過對《和碩縣志》中和碩特人跟隨土爾扈特人東歸前后的歷史的分析,將東歸精神概括為兩個層面:第一是土爾扈特人為追求民族平等、和平與自由而反抗民族奴役與壓迫的斗爭精神,第二是心系祖國、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主義情懷。20白翠琴21、馬大正22、吐娜23等認為土爾扈特東歸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愛國主義的精神,對于維護祖國統(tǒng)一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的土爾扈特東歸精神的概念源自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27日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土爾扈特萬里東歸對于新時代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24

        二、土爾扈特東歸精神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guān)系

        費孝通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經(jīng)過各個民族融合發(fā)展逐步形成的民族實體。25發(fā)展到今天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家形式的命運共同體,但是其本質(zhì)屬性仍是政治的、民族的和文化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nèi)容也就是實現(xiàn)基于三重屬性之上的政治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26

        (一)土爾扈特的政治認同

        土爾扈特西遷定居后,針對沙俄的控制采取了靈活的政策以及間接的反抗與斗爭。雖然他們遠離祖國,但是他們與祖國的聯(lián)系卻未曾中斷過。

        第二代首領(lǐng)書庫爾岱青在位期間就與清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順治三年(1646年),他同羅卜藏諾顏一起隨同青海和碩特部向清政府朝貢“附名以達”27,隨后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十二年(1655年)、順治十四年(1657年)土爾扈特部曾多次向清政府進行朝貢,清政府也賞賜以“銀幣等物”,不斷地加深與土爾扈特與清政府的聯(lián)系。

        到了第四代首領(lǐng)阿玉奇時期,繼承了歷代首領(lǐng)與清政府聯(lián)系的傳統(tǒng)并將這種關(guān)系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盡管在此期間準噶爾部阻擾了土爾扈特部原有的上貢通道,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阿玉奇派出薩穆坦取道西伯利亞,歷時兩年有余抵達京城??滴趸实叟沙隽嗽L問土爾扈特汗國的使團,以太子侍讀殷禮納為首、圖里琛陪同踏上了出使土爾扈特汗國的路程。這不僅給遠在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人帶來了祖國的關(guān)懷與溫暖,也激起了土爾扈特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增強了土爾扈特與清政府的聯(lián)系,為土爾扈特人萬里東歸在思想上做了準備,大大加深了土爾扈特人對于祖國的認同。

        在策凌敦多克執(zhí)政后,由于準噶爾與清政府的戰(zhàn)時關(guān)系,表貢南通道受阻,由于沙俄的控制,借道俄國的北路也受到重重阻礙。但策凌敦多克仍然排除重重困難與祖國聯(lián)系。雍正八年(1730年),策凌敦多克派出使團前往北京向清朝朝貢禮品。隨即雍正也派遣托時為首的使團,前往彼得堡祝賀俄國彼得二世繼位,隨同這個使團一同出使的還有以滿泰為首的對土爾扈特汗國訪問的使團。滿泰使團同圖里琛使團一樣,對土爾扈特的訪問都給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土爾扈特人帶來了希望,加深了對祖國的認同。

        敦多克達什執(zhí)政后,不斷加強與清政府的聯(lián)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敦多克達什派遣吹扎布到京城朝貢,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接見了吹扎布一行人,吹扎布向乾隆皇帝表明其對俄羅斯是“附之,非降之也,非大皇帝有命,安肯自為人臣仆”28。并且還建議清政府諭令哈薩克,供土爾扈特納貢通行,以此不必再假道俄國的道路,以免在俄受阻。

        到了渥巴錫掌權(quán)后,為了擺脫沙俄的控制,他開始積極與清政府聯(lián)系,密謀策劃東歸。1771年1月17日,渥巴錫帶領(lǐng)著土爾扈特人踏上了歸國歷程。同年7月27日抵達新疆伊犁,東歸返程以勝利而結(jié)束。同年10月25日乾隆在承德澹泊敬誠殿接見了渥巴錫一行,渥巴錫向乾隆皇帝講述了東歸的艱難歷程以及祖輩與清政府世代交好的歷史。乾隆皇帝還在普陀宗乘之廟內(nèi)建立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有序土爾扈特部眾記》兩通石碑。

        土爾扈特部的歷任汗王也一直珍藏著明朝的漢篆封,并在渥巴錫東歸后上繳清廷,此舉更是對國家認同的強烈寫照。清朝初期,中原王朝結(jié)束了對準噶爾的戰(zhàn)爭后,諸部相繼重返故地,出現(xiàn)了一股回歸浪潮,土爾扈特人的東歸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衛(wèi)拉特各部,加之中原王朝對土爾扈特人國家向心力的吸引與接納,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相同的滿蒙兩族,以及清朝奉行的“滿蒙一家親”、滿蒙通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了土爾扈特人的國家認同,以及中原王朝對其國家向心力的吸引。

        (二)土爾扈特的民族認同

        從民族認同的角度來說,土爾扈特的民族認同不僅是對自己作為衛(wèi)拉特蒙古族民族成員身份的認同,同時也作為中華民族成員身份的雙重認同的和諧統(tǒng)一 。29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各民族都為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做出過偉大貢獻。中華民族是指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所有民族以及海外華人的統(tǒng)稱,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民族概念,而是有國家民族的意義。30費孝通認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xiàn)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歷史過程所形成的?!?1雖然說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在近代由梁啟超最先提出的,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卻是歷史性形成的客觀現(xiàn)實。“土爾扈特人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其宗教關(guān)系西藏,其政治關(guān)系中國”32,其正在經(jīng)歷著被中國歷史認同到中國歷史的認同的變遷,最終從一個民族的記憶演化為一個記憶中的民族,成為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他們在用自身的行動表達著對蒙古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33

        一方面,土爾扈特對于蒙古族有著深刻的民族認同。土爾扈特部雖然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被迫遷徙到伏爾加河流域,但其草原游牧文化的本質(zhì)未曾發(fā)生改變,并且在族源上土爾扈特依舊是衛(wèi)拉特蒙古的四部之一,土爾扈特人的原宗教信仰、語言文字以及風俗習慣均遵循蒙古族,使土爾扈特人的民族認同始終是蒙古族,根深蒂固的心理認同漸入強化在國家認同。而在國家的建構(gòu)上,多民族共同參與形成了多民族國家和多民族國家認同,他們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維系著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

        另一方面,清政府也在積極地回應土爾扈特部的東歸請求。康熙帝派遣圖里琛使團訪問土爾扈特汗國主要是為了商議土爾扈特東歸故土以及應對準噶爾部落的問題,這次使團的訪問為土爾扈特東歸做了思想上、精神上的準備工作。雍正帝派遣的托時為首的使團也為遠在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人東歸增強了信念。并且在1771年土爾扈特東歸之時,俄國政府曾致函清政府,要求清政府將東歸到大清的土爾扈特人送返俄國。清政府在這次與俄國的交涉中,積極維護土爾扈特部歸國,最終致使俄國的無理要求失敗。土爾扈特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東歸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清政府對其東歸的態(tài)度一直是歡迎其回歸清政府的治下版圖,并且在其東歸之后進行了優(yōu)厚的安置。

        (三)土爾扈特的文化認同

        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民族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個民族本質(zhì)上區(qū)別于其他民族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這些穩(wěn)定且具有特點的文化會體現(xiàn)在民族這個人們共同體每個成員的實際生活中,體現(xiàn)在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體現(xiàn)在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產(chǎn)品和精神產(chǎn)品上。34文化認同是指對人們之間或個人同群體之間的共同文化的確認。使用相同的文化符號、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guī)范,是文化認同的依據(jù)。35

        土爾扈特雖然西遷伏爾加河,但是來自中華大地的藏傳佛教文化對其部落影響很深厚,共同的文化與宗教信仰讓土爾扈特人與祖國雖然相隔甚遠,卻依然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俄國人信仰東正教,不同的文化與宗教導致俄國無法直接從根本上控制土爾扈特人,于是俄國政府強行使土爾扈特人改變宗教信仰,斷絕其與衛(wèi)拉特蒙古各部之間的宗教聯(lián)系。此外,彼得一世時期,沙俄為從文化風俗上改變土爾扈特,多次派掌握土爾扈特語的傳教士在汗國內(nèi)部傳教,并肆無忌憚地給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人施加東正教的洗禮,制造了大量的宗教矛盾和糾紛,企圖以暴力手段去除土爾扈特的文化與信仰,引起了土爾扈特部強烈的不滿與反抗。

        為了保持民族獨立性,土爾扈特歷代汗王加強了與清政府的密切聯(lián)系。在阿玉奇執(zhí)政時期,曾在代表清政府的圖里琛使團訪問土爾扈特時說,“滿洲,蒙古大率相類,想起初,必系同源,同蒙古衣服帽飾略與中國同,其俄羅斯乃衣服、語言不同之國,難以相比”36。可見土爾扈特與祖國的聯(lián)系始終沒有中斷,而且始終保持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在語言、服飾等文化風俗上與清朝政權(quán)的中原王朝保持著一致。

        土爾扈特部首領(lǐng)渥巴錫曾多次向清廷表達回歸的原因是:“俄羅斯不興黃教,愿依大皇帝興黃教之地,以安部眾?!鄙扯硗菩械奈幕?,使土爾扈特人的民族文化岌岌可危,而“滿蒙一家親”“滿蒙同親”思想,相似的生活方式、文化習慣和歷史上蒙古民族曾經(jīng)入主中原是中國多元一體民族大家庭一份子的思想,使土爾扈特人與祖國擁有天然的親切感,從而形成了土爾扈特部強烈的文化認同感。

        三、土爾扈特東歸精神的當代價值

        (一)講好東歸故事,促進愛國主義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jié)統(tǒng)一, 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fā)展繁榮而不懈奮斗?!?7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歷史事件印證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各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過程,土爾扈特部落幾代汗王遠在伏爾加河流域,但從未中斷與中原王朝的聯(lián)系,中原王朝也從未因為土爾扈特部遙遠,漠視該部的存在與交往,正是在這種不斷交往互動的過程中,才促成土爾扈特東歸的偉大歷史,也影響了后來新疆蒙古族的分布及世居狀貌。

        美麗遼闊的草原是土爾扈特蒙古族成長的搖籃,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東歸文化的重要依托。在歷史演變和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土爾扈特部群眾形成的勤勞勇敢、熱愛祖國等優(yōu)秀的民族品格,植根于每一個土爾扈特部群眾心中。今天,我們要挖掘東歸歷史資源優(yōu)勢,繼續(xù)辦好“東歸節(jié)”、東歸城市主題游等特色活動;從東歸博物館的文物中挑選具有鮮明東歸特色的特征,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開發(fā),形成土爾扈特獨有的特色和風格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打造東歸文化IP,實現(xiàn)文化資源向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的轉(zhuǎn)化,讓東歸精神成為構(gòu)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nèi)容。

        (二)打造東歸品牌,促進文化傳承

        土爾扈特部有著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是當代蒙古族的文化品牌,東歸文化包含著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子,是東歸文化得天獨厚的發(fā)展優(yōu)勢。新時代繁榮東歸文化事業(yè),弘揚東歸文化精神,有助于東歸文化品牌建設,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200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將渥巴錫率領(lǐng)部眾到達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日子 —— 6月23日定為“東歸節(jié)”,并舉辦“首屆東歸節(jié)”紀念活動。此后,每年“東歸節(jié)”期間,當?shù)囟紩_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和文化體育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東歸精神?!皷|歸節(jié)”逐漸成為巴音郭楞州和土爾扈特蒙古的文化品牌,圍繞東歸文化,英雄史詩《江格爾》、民族樂器托布秀兒、民族體育競技等傳統(tǒng)文化展演以及和靜縣打造的大型實景劇《東歸·印象》,在傳播東歸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也全面提升了巴音布魯克景區(qū)的人文價值。

        圍繞“東歸”的文藝創(chuàng)作以“歌唱祖國、禮贊英雄”為主題,讓優(yōu)秀作品弘揚祖國河山、文化和英雄,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感和文化自信。近幾年,文化部門很好地將東歸文化經(jīng)典與時代精神有機結(jié)合,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yōu)秀作品。如電影《東歸英雄傳》、大型實景劇《東歸·印象》《土爾扈特婚禮》,骨雕技藝作品《融合》《東歸》等一批文藝作品,大力頌揚東歸英雄事跡,把愛國、團結(jié)、堅韌不拔的情懷深植于各族人民心中。這些優(yōu)秀作品深刻挖掘了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結(jié)合時代使東歸文化在新時代彰顯出獨特的價值,使東歸歷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真實寫照。

        (三)傳播東歸精神,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發(fā)展

        “一帶一路”背景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精神的土爾扈特東歸精神,發(fā)揮東歸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國際傳播,不僅有利于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中國,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而且對遍布世界各國的土爾扈特人來說,弘揚東歸精神更加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重要的“共有敘事”。

        土爾扈特部雖然大部分人隨著渥巴錫一起回歸了祖國,但是由于氣候等原因,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未能跟隨上大部隊返回祖國,留在了俄國。事后俄國為了加緊對西岸土爾扈特人的管控,特派軍隊對其進行看管,禁止離開伏爾加河回歸祖國,導致這批土爾扈特人至今留在了俄國境內(nèi)并成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后來又由于俄國十月革命,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等原因,留在俄國的卡爾梅克人逃往分散了到法國、瑞典、美國、蒙古等國家。土爾扈特部可以稱之為世界性民族了,生活在國外的土爾扈特人遍布世界各地,總數(shù)有8萬余人,而這些國家又恰好處在“一帶一路”的關(guān)鍵位置。“一帶一路”倡議地跨亞歐非三大洲,其沿線涵蓋了不同的民族、宗教和文化。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需要在這些沿線國家之間尋求“文化共性”,“東歸”史實及故事有助于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共識的形成,從而進一步促成更多合作內(nèi)容的達成。如何挖掘歷史“共有敘事”,是提升國際傳播力的重要研究課題。

        文化凝聚認同。將土爾扈特東歸的故事經(jīng)典化,凝聚成為土爾扈特東歸精神,再通過“一帶一路”為路徑的國際傳播傳遞到國際社會,讓世界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特征,增強不同文化之間的認同與互信,減少文化差異可能帶來的矛盾與沖突,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國際影響力。“東歸精神”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好注腳,是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絕佳案例,對“東歸精神”的研究是研究闡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最好印證。

        【本文為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野下‘土爾扈特東歸地方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31920210112)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央視網(wǎng).習近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EB/OL].(2021-08-28).http://news.cctv.com/2021/08/28/ARTI5aLadaxABRZ-

        VOeJ0cPel210828.shtml.

        ②張曉松,朱基釵,杜尚澤,徐運平. “十四億多中國人擰成一股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鍥而不舍走下去”[N]. 人民日報,2021-08-27(001).

        ③趙毅.清政府對新疆土爾扈特部高層的安置及相關(guān)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04):84-93.

        ④林航,喬美玲.從土爾扈特部安置措施看清朝對蒙古諸部政策[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9,41(05):59-62+83.

        ⑤趙毅.清朝對東歸土爾扈特等部設盟前的司法管理[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3):130-138.

        ⑥平平.清代東歸土爾扈特部朝覲制度管見[J].西部蒙古論壇,2019(02):56-62+127.

        ⑦于潔茹.從文化視角分析土爾扈特部東歸的因素[J].西部蒙古論壇,2016(04):32-35+128.

        ⑧馬國鋌,牛海楨.試析清代土爾扈特蒙古回歸祖國的原因[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1):12-17.

        ⑨裴杰生.準噶爾部的平定與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原因探析[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26-30.

        ⑩張穆.厄魯特蒙古新舊土爾扈特總敘[A]蒙古游牧記(卷14)[M].

        11茲拉特金.準噶爾汗國史[M].馬曼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12祁韻士.土爾扈特源流[A].西陲要略(卷4)[M].

        13扎爾固齊是明末清初的一種官號,最早追溯至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源自于蒙古語,后為滿語借用,意為“斷事官”。

        14帕里莫夫.卡爾梅克族在俄國境內(nèi)時期的歷史概況[M].許淑明,譯.烏魯木齊市: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15張晉峰.18世紀俄國對土爾扈特東正教化失敗的地理因素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38(07):106-109.

        16馬汝珩,王思治.土爾扈特蒙古西遷及其反抗沙俄壓迫、重返祖國的斗爭[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78(03):169-189.

        1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張曙光.民族信念與文化特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杜平.新時期如何傳承民族文化與弘揚民族精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2):85-86.

        20瑪?shù)蔓愅?東歸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小議《和碩縣志》的民族特色[J].新疆地方志,2000(03):7-9.

        21白翠琴.土爾扈特東歸精神形成歷程新論[J].西部蒙古論壇,2009(01):30-37+126-127.

        22馬大正.東歸精神永存——土爾扈特蒙古萬里東歸的啟示[J].西部蒙古論壇,2009(04):14-18+126.

        23吐娜.弘揚愛國主義的東歸精神? 維護祖國統(tǒng)一[J].新疆社會科學,2011(03):154-157.

        24習近平. 在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9-09-28(002).

        25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17.

        26張倫陽,王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邏輯、現(xiàn)實基礎(chǔ)和實踐路徑[J].民族學刊,2021,12(01):10-18+84.

        27祁韻士.皇朝藩部要略(卷9)厄魯特要略五.

        28祁韻士.皇朝藩部要略(卷13)厄魯特要略五.

        29史慧穎,張慶林,范豐慧.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02):32-36.

        30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

        31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17.

        32安儉.論土爾扈特回歸故土事件中的文化因素[J].西域研究,2003(02):95-100.

        33郭勝利.從家族記憶到文化認同[M].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20:10.

        34林耀華.民族學通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399.

        35崔新建.文化認同及其根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4):102-104+107.

        36內(nèi)達金,馬汝珩.土爾扈特蒙古西遷及其重返祖國[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02):123-128.

        37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習近平愛國金句:“精忠報國”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EB/OL].(2018-09-29).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929/c164113-30320193.html.

        作者簡介:高娃,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館員;劉壯,西北民族大學2020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研究生

        編輯:孟凌霄

        猜你喜歡
        土爾扈特
        探究與塔爾巴哈臺土爾扈特親王旗相關(guān)的幾份檔案
        評《額濟納土爾扈特三位民歌手》
        口頭傳統(tǒng)所敘述的土爾扈特遷徙史
        清代土爾扈特滿漢文檔案及其編譯出版狀況
        分析研究土爾扈特土語當中的人稱代詞
        東歸英雄傳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亚洲av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手机在线免费看av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资源|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屁屁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手机专区久久精品| 国产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哀求别拔出来|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狠狠色j香婷婷综合| 99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卡一卡二乱码新区|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色噜噜|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影片|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app|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 久久国产精品超级碰碰热| 99久久婷婷亚洲综合国产|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放荡的闷骚娇妻h|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二区人妻少妇|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小毛片| 女同视频网站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99re免费在线视频| 97人妻无码免费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黄片一区|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香蕉视频毛片|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一区| 色婷婷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乱码|